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皇子妃奋斗史 >

第84章

皇子妃奋斗史-第84章

小说: 皇子妃奋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干竭力出言护你的诤臣”。
  心潮涌动,他回头看了她一眼。
  邵箐眼角微微湿润,却目光莹莹,正含笑看着自己。
  魏景深深看了他一眼,这才转头,劝慰庞曾。
  到底历经三朝风雨,庞曾人虽老,心智却坚,很快止住老泪,神色一肃,对魏景道:“殿下,臣得讯天子震怒,当有大战即兴,您需慎之又慎啊!”
  不是所有人,都对魏景未死的消息欢呼雀跃的。
  这头一个,就是当今天子,魏显。


第101章 
  洛京; 皇宫。
  “他竟然还敢发檄文?!”
  那一纸慷慨激昂的檄文被完整抄录; 随信报一起奏报到大楚天子御案前,魏显匆匆看罢; 怒不可遏。
  “他可知何谓君?何谓父?何谓孝忠?!”
  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何谓父子?何谓君臣?
  魏显一把将檄文撕了个粉碎; 震怒:“如此不忠不孝之人; 还敢发檄文传告天下?!”
  而最让他气恨的是,此檄文一出震动天下,同情附和甚至为其愤慨者众多; 甚至一度盖过了指责逆王的声音。
  他大楚朝的黎明百姓,竟然有这么多欣然逆王没死的!
  魏显重重喘着粗气,一把将御案上所有笔墨奏折统统扫了落地,犹自不解气; 又恨恨踢了御案两脚。
  满室宫人内侍噤若寒蝉,齐田等了等,道:“陛下; 也不知那逆王怎就突然发了檄文?我们先前所议之策,已不能再用。”
  他脸色也好不到哪里去; 魏景这毫无征兆就发了檄文,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难道消息有所走漏?
  只是不管如何; 当务之急是重新制定战策。
  之前,君臣日夜商议,终于就目前局势得出了一最佳良策。
  和魏景猜测的一样; 果然是先利用桢泉军和济王,让二者率先攻打平阳郡,消耗魏景的实力。紧接着,皇帝就下旨围剿“杨泽”。
  益州封闭,要补充兵卒和军备费时不少,刚经历过大消耗的魏景仓促应战,己方将占据最大优势。
  战场上,拼的从来不是个人武力。
  朝廷胜算大增。
  可惜现在,魏景的檄文发得很及时,被引向平阳郡的济王和桢泉军立即就停下了,不进反退,二者明显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态势。
  至关重要的消耗战打不成了,先前计策尽付流水。
  魏显脸色阴沉如水:“拟诏,逆王魏景目无君父,不忠不孝此等逆渠,罪该当诛。召令天下诸侯州郡,兵发平阳,共诛逆王!”
  剿杀逆王,乃必行之事。
  利用济王和桢泉军此策无奈落空,只能退而求其次。
  天下诸侯州郡各怀小心思,中央渐难约束,这个魏显自然是清楚的。但要说彻底失去控制吧,还没到这程度,个个都还以大楚之臣自居的。
  既是大楚之臣,魏景附逆乃先帝亲定的罪名,如今天子这般明明白白下召,诸侯不多不少,都得出点兵马。
  天下之大,凑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另外,魏显已腾出二十五万北军,连同安王麾下能调动的十八万。
  “六十万大军,共伐逆王!”
  ……
  皇帝的打算,目前济王还不知道。
  他现在的心情,多少有些复杂。
  魏景居然没死?
  接获消息当时,他正在用午膳,惊得端碗的手一抖,滚烫的汤水立即撒了自己一身。
  烫得他立即跳了起来,但他也顾不上了,一边跳着一边震惊地问:“说了什么?孤没听清楚,再说一遍?!”
  事实证明,济王并没有幻听。
  一份檄文他足足看了一盏茶功夫,说实话他心情是很复杂的,以为死了的嫡出弟弟没死,还占据益州横空出世。
  局面其实对他有些不利,因为他是打着得皇父临终遗旨的名义起兵,为嫡母嫡兄复仇,并拨乱反正。
  魏景的檄文虽并没涉及他,但上面明明白白说了他兄弟母子遭遇的凄惨不平,隐斥先帝明骂当今,其实已经将济王的说法反驳了一个彻底。
  自然是当事人的说法更让人信服的。
  济王师出无名,他很明显就是因觊觎皇位而造反的。
  说实话,挺尴尬的,但很诡异的,济王震惊过后涌起一种畅快。
  “哈哈哈哈,那魏显怕不是被唬得屁滚尿流了吧?”
  济王幸灾乐祸,又连连下令宫中暗探,仔细探听皇帝和太后的反应,报于他知。
  除了幸灾乐祸以后,他立即叫停西进的大军,和桢泉军十分默契停战,双方不进反退,将战场腾出来,准备在后方观战。
  对此,储竺却有不同见解:“殿下,齐王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为了夺取天下而来。此人极善军事,若留之,他日必成心腹大患啊!”
  “殿下,大敌当前,我们可与朝廷暂摒前嫌,先携手将逆王歼杀,日后再作打算。”
  储竺连日苦劝济王出手,和朝廷一起歼灭魏景。杨舒对此,意见却截然相反。
  “储先生此言差矣,我方大敌,乃朝廷乃皇帝。大敌之大敌,即便非友,于我等亦有益无害也。”
  杨舒神色肃然,拱手道:“殿下,两虎相争,两者俱伤,坐山观虎斗,有大利于我等。”
  自开战以来,杨舒屡献良策,愈发得济王看重,如今地位已仅次储竺之下,二人也是明争暗斗。储竺见杨舒一张嘴,就将他的建议反驳得彻彻底底,大怒。
  “杨舒,你怕是有私心吧?”
  储竺冷哼:“杨舒,你表妹是齐王妃。我听闻,这齐王极爱重王妃,哼哼,想来你也不止一个去处。”
  这质疑得明明白白,奇耻大辱,杨舒玉白般的面庞怒而涨红,“储竺!你敢胡言乱语污蔑与我?!”
  他倏地转向济王:“殿下,昔日杨某落魄,得殿下青眼,知遇之恩,肝脑涂地难以报也。齐王妃是杨某姨表妹不假,只是杨某再未与她联络,对殿下更无半点异心!”
  一段话掷地有声,储竺冷哼正要驳斥,却见济王已站起,亲自扶起杨舒:“子明之忠,我从不疑也。”
  他又看向储竺:“储先生,此等话语,日后再不可说。”
  济王想了想,道:“两位之言,俱出自肺腑,孤之心甚慰。只是,孤略想了想,还是觉得稳坐观战更合适一些。”
  造反到了今时今日,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不管魏景死没死,济王的策略是不会变的。他考虑过后,维持原来坐山观战之策,温言安抚了储竺几句,命诸人散去不提。
  储竺愤愤瞪了杨舒一眼,大步离去。
  入得自己的房舍,他愤怒的表情却敛起,眉心紧蹙。
  主子给的任务没能完成,本来他见济王的表情已有些许松动了,都怪那个该死的杨舒!
  但木已成舟,他不得不尽快将任务失败的消息传回去。
  ……
  荆州,郦陵。
  “杨舒阻止,储竺劝说失败,济王束手旁观!”
  安王看罢密报,脸色沉沉。
  济王鲁莽骄横,又信重储竺,本来煽动一下不是没有机会的,可惜还是失败了。
  对此,卫诩却没多少惊诧:“此事本不易。”
  事不关己,济王何苦掺和进去?一场大战,不管是否能歼杀魏景,朝廷必定损兵折将,坐收渔翁之利不好么?
  只要济王还没蠢笨到家,就不会掺一脚,此事成功率本来就小,也没什么好嗟叹的。
  安王扔下信报:“好端端的,这齐王怎就广发檄文布告天下了?”
  这么及时,让最佳围剿计划流产。
  “莫不是走漏了消息?”
  他疑,洛京人多眼杂,也不是没这个可能。抑或,是北军收缩兵力让魏景察觉了异常?
  若是后者,魏景心智之过人,让安王忌惮更添几分。
  “皇帝诏书这两日就发,你准备率多少兵马出征?”
  围剿齐王,安王也是主力之一,前几日,就已接到皇帝密信让他做准畚。
  安王抿唇:“诸关隘城池,除必要守军,余者尽出!”
  和皇帝一样,剿杀魏景,才安王眼下最看重之事。不管内里有多少小心思,如今悉数敛起,先杀死魏景再说。
  卫诩心算了算:“那就约十八万将士。”
  如今安王麾下,本有近四十万将士。可惜先前平阳一战,折了近九万。荆州地域宽广,这各处守兵得留约十万。这样的话,正召集的兵卒约十八至二十万。
  安王眸色暗沉:“传令,即刻备战!”
  ……
  三月二十一,在魏景广发檄文的第五天,大楚皇帝在洛京皇宫痛陈逆王不忠不孝,野心昭著。接着,他诏天下诸侯州郡,发兵共讨逆王。
  诏书告天下,如意料中一样,身为大楚之臣,各地即使再不愿意蹚浑水,那也不得不应诏多多少少凑了兵将。
  陆陆续续地,凑出了十八万诸侯军。
  比魏显预料中的还要好了那么一点。
  除了与济王桢泉军对垒的北军,各处必要守军,魏显尽力腾挪,共二十五万精悍北军。
  还有安王十九万大军。
  浩浩荡荡,往荆州平阳郡而来。
  ……
  “阿箐,洛京皇帝下诏,集结兵马六十万,南下豫州,伐我。”
  半夜,突有急报至,魏景披衣出,片刻后他回来,对拥被坐起的妻子这般道。
  他语气平静,邵箐却栗然一惊。
  终于要来了!
  魏景这几年位置一路向上,增训兵卒乃始终不变的要务,如今麾下兵马近四十万。
  益州封闭,封死各处道口,所需守兵不多,但为稳妥计还得留几万下来。
  能调动的约三十五万大军。
  三十五万对阵六十万,此战之艰险可想而知,就算有过心理准备,邵箐这一刻手心仍沁出了冷汗。
  她呼吸紧促。
  “阿箐。”
  魏景声音依旧平静,昏暗中,幽深的眸子闪过一抹势在必得的厉光。
  “此战若胜,魏显将再无力阻挡于我。”
  朝廷不会再有第二次围剿他的余力,身份所带的负面印象将消弭殆尽,在中原彻底站稳脚跟,复仇又踏出了坚定有力的一步。
  冲破桎梏,逐鹿天下。
  ……
  铿锵有力一语罢,魏景俯身,准确覆上妻子的唇,重重一吻,低声道:“阿箐,明日我先命人护你回汉中。”


第102章 
  三月下旬; 魏景令下益州; 浩浩荡荡的益州兵过金牛道,穿汉中; 从汤谷道而出,奔赴平城。
  哨马出出入入,昼夜不歇; 大大小小的讯报汇总; 平阳郡守府议事大堂,灯火终日不灭。
  粮草,辎重; 战策等等,反复商议。
  以平阳郡东、南边境为防线,驻兵阴山关、南潞、随城一带,互为犄角之势; 严阵以待朝廷联军。
  四月初,魏景将率大军赴东南前线。
  在此之前,他先命心腹将妻子护送回汉中郡。
  ……
  破晓。
  第一缕阳光落在平城古朴的城垛上。
  魏景护妻子马车出西城门; 亲送出二十里。
  “夫君。”
  邵箐撩起车帘,笑道:“官道宽敞; 护卫充裕,你回去就是; 很不必再送。”
  她知道,他很忙。
  邵箐脸上笑盈盈,实际心中半点轻松不起来; 虽魏景沉稳镇定一如往昔,但她清楚,此战很不容易。
  几年以来,这还是首次提前将她送回大后方。
  免他后顾之忧,是自己目前能给予的最大助力,邵箐没丝毫异议,她努力表现轻快,好让他更放心。
  魏景打马靠前,握住她的手:“阿箐莫忧,待战罢,我便回来接你。”
  这回他可不能再失信了。
  众目睽睽,不好亲近,魏景加重手上交握的力道,暖热的温度透进皮肤,仿佛要炙烫她的血肉。
  “好。”
  彼此对视,一瞬不瞬,邵箐用力回握,轻轻道:“我等你。”
  千言万语,只汇成这一句。
  什么大歼敌军,什么凯旋而还,此时统统都想不起来,她心中唯一愿,盼他平安。
  久久凝望,二人终是分开,魏景驻足道旁,一路目送车队远去渐渐不见,这才一扯马缰,飞驰折返。
  邵箐一直挑起一线帘子回望,倏地撩起,探头追视一行膘马消失在远处。
  “元儿,殿下此战必胜。”
  车里还有不止邵箐,孙氏见女儿久久不愿收回探出的身躯,心疼,忙压下忧虑柔声劝慰。
  邵箐回神,放回车帘坐下,扯唇笑笑:“嗯。”
  正心神恍惚的寇月闻言,也喃喃道:“对,此战必胜的。”
  寇月也在车上。
  此次一同折返大后方的,还有许多非战人员,由寇玄所领,邵柏最近就跟在他身份学着处理政务。
  魏景身份公告天下后,震撼的可不仅仅是外面的人。庄延寇玄范亚吕涧等人简直吓掉下巴,又惊,又喜,一时手足无措。好在一场大战随即兴起,个个忙得脚不沾地的,倒能很快抛开惊诧,消化事实。
  要说前后区别,还是有的,诸人态度难免更谨微了几分。魏景倒还好,他一直都威势十足的。邵箐这边明显感觉和从前有差别了,个个毕恭毕敬,玩笑打趣一时再听不见。
  她也挺无奈的。
  唯独寇月这单纯姑娘态度一如既往。
  说姑娘也不太对了,年前寇月已和颜明成了婚,还火速有了身孕,虽月份不大但也不好颠簸,邵箐马车是最舒适的,就把她也喊了上来。
  颜明这回也随大军出征,寇月担心是必然的。
  “殿下乃战神,必能击退强敌。”
  摸了摸微隆的腰腹,她努力扬起笑脸,对邵箐母女这般说道,又用力点点头,说服自己。
  孙氏应道:“必是!”
  战神么?
  战神也是血肉之躯呀。
  邵箐略怔忪。
  魏景每次出征,她总免不了牵挂,此次达到顶峰,但邵箐从不说丧气话,须臾打起精神,握拳:“是的,我们在汉中静候佳音就是。”
  此战虽难,但一定能胜的!
  ……
  类似的话题,季桓也在说,他道:“此战虽不易,但一旦大胜,我们将稳立中原。”
  不再是刚从益州冒头的偏僻之军了,魏景此战若胜,将跻身当世几大雄主之一。
  此消彼长,危与机并存,这将是一个新的大台阶。
  魏景目光沉沉,直眺东方,下令:“出发!”
  ……
  在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