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龙起苍茫 >

第20章

龙起苍茫-第20章

小说: 龙起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世的味之素从1910年开始,每年都要从中国赚取数百万两白银乃至数年后几倍于前的利润。直到数十年后中国自己的名牌味精莲花横空出世,才将日本人的味精逐出中国市场。后世的农村很多人称呼味精仍然用味之素这个名词。
    不过味之素这个名词在这个时代是不会出现的了,李秉衡快意的想到。即便二十年后专利保护过期,更鲜的味精早就被发明了出来,全世界的味精市场将只有中国一家独有。
    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已到了张家老宅。门口也是张灯结彩,比过年还热闹。
    张振勋与黄仲涵等人早已在张家大宅等候多时,林觉民与喻培伦等人在门口纷纷挥手欢呼。这次李秉衡等人取得的战绩的确令人深受鼓舞,这也让每天忙碌的众人革命热情更加高涨。
    胡汉民等南洋同盟会的同志也悉数到场为他们接风,这次南洋党部大出风头,在新加坡等地的保皇派与顽固派气焰终于被打了下去。在南洋等地的发展也顺利了起来。
    李秉衡等人见到满脸亲切的迎接人群,一路坐船的疲惫一扫而空。陈更新等人更是欢呼雀跃,与迎接的方声洞等同志一诉别后衷肠。
    张振勋等老人看到一帮年轻人的深厚同志情谊,也是感动莫名。连忙招呼李秉衡等人进张家老宅,摆下了庆功酒为他们接风。
    张振勋笑着解释道:“这次庆功宴不仅为你们庆功,也为复兴公司首批投产的工厂庆功。”
    李秉衡这才知道,不仅炼油厂可以出油以赢利,机床厂出产的万能铣床等十余种机床已经卖到了英美等地,而且受到了一致好评。机床厂下属的许多车间,如制糖设备、采矿设备、橡胶加工设备等十余种行业用设备供不应求,塔吊等起重机械甚至上了美国等地的报纸,许多外国公司慕名而来,目前一个月就能卖上数十台塔吊。再加上不久后就能生产的钢铁厂与卷烟厂,还有造船厂,一时赢利面是相当可观的。
    西门子公司的代表,这次考察团的领队克罗斯&m;m;#8226;泽林对一路上所见大加赞赏,连称这么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在德国都很少见到。
    端纳则兴致勃勃的与胡汉民等交谈着,从侧面了解复兴公司的情况。直到众人就座才发现晚宴马上开始,早已饥肠辘辘的自己顾不得与同行的厨师另外再做西餐,也跟李秉衡等挤了一桌。又不会用筷子,也不好意思用手抓,抓头搔耳的样子把李秉衡等人笑到喷饭。
    最后张振勋有经验,将菜分成许多小盘子并配上刀叉,端纳这才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克罗斯等人却用筷子吃的不亦乐乎,不时对着端纳举筷示意,把他气得直瞪眼。
    席间胡汉民向李秉衡转达了孙先生在河内的来电,慰问并夸赞了此次立功的众人。孙先生此次任命李秉衡为同盟会协理,在南洋帮助胡汉民处理党内事务。不过复兴公司还未正式成立,事务繁多,只能挂个虚名,而且党派建设也不是他的强项。
    汪精卫正与南洋富商之女陈璧君打的火热,经济上宽裕许多,所以整个人比以前自信,看起来风度翩翩。不断呼朋唤友,觥筹交错,颇受人关注。只有李秉衡知道此人自卑懦弱,虚荣心重,本性是个爱投机的人。从他攀附富商女就可见一斑,实在是个无情无义之人,后来卖国也就不足为奇。
    见他频频来敬酒,知道是想着办法笼络自己,只能堆着笑应付。
    不料陈璧君兴冲冲的凑上来说道:“你要娶我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好叫你得知。”
    李秉衡听了瞠目结舌,不知所以。众人也是纷纷愕然,不知道这位性格怪癖又长相奇丑的小姐又在抽哪门子的风。原来陈璧君的父亲三番两次对张振勋提过欲将陈璧君许配给李秉衡,张振勋被缠的无法,只好先应承下来,等李秉衡回来自己去应付。谁知陈家人开始限制她与其他男性来往,已是把她当成即将出嫁之人。这陈璧君却是倾心风流倜傥的汪精卫,整颗心系在他身上,对李秉衡却是痛恨万分起来。
    没料到自己不在的时候居然出了这么一个无厘头故事,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也不多喝,眼下千头万绪,要忙得事情很多。等酒席撤了,就安排端纳等人休息。自己来见张振勋与黄仲涵。
    略饮了两杯茶,李秉衡将国内的境遇简略讲了一遍,两人象是听故事般入神。又听到在上海给复兴造船厂拉了一大笔业务,都忍俊不禁。
    “想不到你是革命与做生意两不误,难得难得。”黄仲涵笑着调侃。
    “我这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又一本正经的将味精准备申请专利的事情讲了,并分析道:“我们中国菜讲究烹调,需要各种调料,这味精一旦产出,必定为中国人所喜。乃天生为中国人而诞生之调味品,一旦推广使用,则光中国一地每年可消耗千万两白银之味精。况且日本等亚洲国家也是巨大的市场,有了专利保护,这二十年的钱是赚定了。而德国一家独大的合成染料眼下也有些眉目,这也是能迅速产生利润的出产地。味精厂、染料厂现在都可办得。另外开办洋灰(水泥)厂,用新工艺生产,成本低廉,既可自用又可外销。加之南洋木材丰富,这建设一项可省许多成本。”
    听得又要办厂又要改组银行,张振勋与黄仲涵虽然高兴,但顾虑道:“味精等物利润丰厚,必定要办。但眼下动静太大,恐洋人那边生出异心来。巴达维亚虽好,毕竟不是我等故土。上回塑料专利申请成功,连荷兰总督都惊动,亲自过问我们在爪哇到处开采石油与煤铁等矿一事。幸亏我等与总督关系甚好,殖民当局对我等亦有仰仗之处,使了些金钱才蒙混过去。到时洋人发现利润如此丰厚,难免不生窥觑之心。红溪惨案犹在眼前啊!”
    “当年英国与荷兰为了争夺南洋,不惜打仗决定归属。盖因南洋出产丰富,经济作物产量又高。目前我们公司生产的各种经济作物加工机械卖的极为红火,不少外国商人上门求购,只能卖给他们。不然,殖民当局又要出面。”黄仲涵叹着气说道。
    思来想去,张振勋提出将来所有的工厂都办到婆罗洲去,也就是加里曼丹岛。该岛人口少,开发程度低,在那里弄再大动静出来都没问题。
    于是商定先申请专利,培养人才,派人过去寻找合适的地方兴办厂房。等钢铁厂与卷烟厂投产后再作计较。!~!
    ..
第三章 产业规划 第二节 人才荒
    宝宝发烧了,今天就一更,抱歉。wwW。
    “李,蔡元培博士回电,答应明年夏天回国。”端纳兴冲冲过来。
    “恩,那眼下在上海的工商学校可以破土动工了,去电虞先生,让他找教育界的朋友帮忙办理此事。”自从回来之后,李秉衡最头疼的问题一个是人第二个是人才,所以这两天一直在思考着人才的培养问题。
    随着各家加工机械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机床厂也在不断的扩张。即便喻培伦与林觉民招了数百名文化知识好的培训了几个月,仍然缺乏大量的技术工人。
    回国前李秉衡就把主意打到了张振勋与黄仲涵等人的垦殖园上,光黄家糖园的华人就有10万多,之所以忙着开发糖、橡胶等经济作物加工机械,并且在各处垦殖园教授先进的经济作物种植理论,就是为了能让一批人手空余出来。一部份到各家机械厂,文化知识高的到机床厂。
    目前从垦殖园出来成为工人的已经将近两万人,但还远远跟不上工厂扩张速度。不仅加工机械厂需要人,独立出来的为工业服务的轻型机械公司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就连孙先生送过来让李秉衡进行军事训练的革命同志六百多人,也被他全部塞到了兵工厂,省得喻培伦天天要到机床厂挖人。
    从国内以及各国招聘回来的华人留学生五百多人也是被李秉衡一个当三个用,既要安排他们进行一些实验与研究,又要培训新来的研究人员,晚上还要义务教授工人文化知识。
    巴达维亚这边只不过是个试验基地以及人才培养基地,各家工厂的新分厂都开到了槟城等马来城市。南洋卷烟公司以及兵工厂都已经搬到了加里曼丹岛的坤甸,目前已经开始生产。坤甸是个华人聚居地城市,并且离新加坡、马来等也不远。英国殖民当局对华人的政策要比荷兰人宽松的多,华人受教育程度也较好,在这里办厂方便招工并培养技术人员。
    槟城张家祖宅西面空着一大片的房子,十多年前本来是张家开办的学堂。但后来殖民当局支持张振勋在繁华区盖了几所规模较大的小学堂,这个地方才空了下来。后来中学也陆续建了几所,眼见殖民当局对华人教育不再拼命压制,这房子也就一直闲置起来。
    李秉衡听说后,立即找张振勋商量将房子迅速清出来,并将周围的地也囊括进来,准备建一个小学连中学的华人学校。但他真实的目的是带着从国内与欧美回来的数百名留学生在学校里以教学的目的从事研究活动,在学校各个角落建一批研究所,目前虽然建氨厂、碱厂等化工厂的计划延后,但相关科学研究还是必要的。
    本来张振勋对建这么大的学校有些不解,后来听说秋瑾将会在下个月带着数百名留日学生也来南洋后,也觉得目前住房以及校舍的压力的确很迫切。
    更何况目前有一批从国内招回的工人,都需要给他们安排住处并且让他们的孩子免费上学。将来在槟城的产业更多,为了避免以后临时抱佛脚,张振勋大笔一挥,从私人名下拨出大量土地与资金,在槟城各个工厂区附近开建工人宿舍,并规划了几个小学连中学的华人学校。
    黄仲涵也是个热心公益与教育的人,听说了此事后,亲自会晤了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休兹,拿到了十几所大型中学的批条,并且休兹还同意黄仲涵在巴达维亚以及泗水、万隆等地兴办几所私立华人技工学校。
    这个消息让李秉衡欣喜若狂,这个技工学校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华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大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是办法让技工学校实际上成为当地的华人本科学校。
    李秉衡立即让黄仲涵去电在欧美的办事处,帮助招聘技工学校的教师。并请林文庆等人在厦门等几个沿海城市兴办师范大学。另外在新加坡由陈嘉庚等人出面扩建华人师范学校。
    将来国内大量兴办教育的话教师也是大量缺乏,有必要现在就开始多培养一些师范人才。为了建一所为新建的小学与中学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张振勋多次会晤了休兹,并且去信此时即将离任的荷兰首相凯柏。凯柏是个主张对殖民地推行教化并且为人正直善良的首相,一旦他离任,那么接任者未必会对殖民地那么仁慈。
    不仅仅是人才与技术工人,将来对婆罗洲(加里曼丹岛)进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手,包括许多建筑工人等。
    荷兰殖民者对荷属东印度的统制以直接掠夺为主,并不对当地进行工业建设。各种苛捐杂税,以及吸血式的剥削让荷兰每年从这块宝地掠夺了数千万荷兰盾的资金以及更多的贵金属。除了各种矿产资源,还强迫当地人种植经济作物甘蔗、蓝靛、咖啡、烟草等。
    当地人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要么从事挖矿、种田等工作,要么做苦力修建道路、港口、军事设施等。亚齐等地的起义使得殖民者到现在还没能控制这个资源大省,兰芳共和国虽然在十几年前被镇压,但仍有零星的起义活动在持续。
    李燮和带着在天津等地招募的一千多名劳工刚坐船到了这边,李秉衡立即让他们住进了之前林觉民等人修建的兵营。这个兵营是以前训练特战队的训练营,在李秉衡等人去国内后扩建,目前可以容纳两千多人。之前训练的一千多人已经分批由李燮和与陈更新等人带去了越南由孙先生带领准备参加定于下个月的镇南关之战。加上剩下的仍有将近两千人,李秉衡暂时让这些人都接受统一的军事训练,然后再分流一部份到附近的工厂。
    本来这批华工是为了进入工厂弥补工人的不足,但如今有必要先以公司护卫队以及华侨富商保镖队的名义进行训练。将来再多招几批,都参加类似的训练,以后即便不参军进了工厂也容易管理。
    李秉衡让方声洞带了人继续回国内招募劳工,以北方人为主。巴达维亚人口三百多万,但华人只有四十万出头,目前各个初步的工业基地,以及基建、垦殖园与矿山都需要大量的壮劳力,并且以后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将逐步转变成为技术工人。将来入川,这批人将是强有力的基石力量。目前他还没有雇佣土著人的打算,免得将来免费培养的人才不为所用甚至反咬你一口的状况出现。
    中国工人的勤劳朴实,勇猛肯干,太多的优点让华工成为许多国家优先使用的壮劳力。
    没有文化不要紧,可以慢慢培养。对于这批人三天后就能走正步,勉强站队列的结果,他已经非常满意。怪不得都说中国人是最有纪律性并且聪明,这让他放心许多。
    李秉衡去电张子厚在山东等地帮助招募华工,他也并不清楚这个时代的工资水平,工资与安家费等都是由张振勋制定的。在国内老百姓工资最高的是纺织、采矿、机器局的工人,每月二十到五十两白银不等,而农民的收入好一点的每月三到五两白银,偏远山区地方则连肚子都吃不饱,一年有个五六两白银的就算很不错的了。而复兴公司的工厂都实行分级,一般最少的每月也有二十两白银,高的如机床厂技术工能有七八十两。
    这些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工业水平以及教育的落后,相比之下南洋这边要好上许多。经过多年的抗争,并且华侨在当地影响力的扩大,从前对华人教育严加限制的殖民当局现在宽松了许多。大部分华侨后代都能上学上到中学,出来也都能找到工作。
    不仅是复兴公司在巴达维亚与槟城等地大量招收工人,而且其他华人兴办的糖厂、橡胶厂等产业都在不断的扩张,添置人手。这也是李秉衡迫切需要大量工人的原因。
    之前由于殖民当局出台的保护法案,许多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