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盛唐之情深不寿 >

第61章

盛唐之情深不寿-第61章

小说: 盛唐之情深不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已经是崔玉媖嫁给李瑁的第二个年头了,一般的夫妻此时早就拥有第一个孩子了,所以此前崔玉媖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还好李瑁够强势,武皇太后也比较沉得住气,而且前一年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怀不上孩子也不能全怪崔玉媖,不然她的日子可就没有这么好过了。
  这么说起来,崔玉媖的运气也还是不错的,至少她在皇太后耐心耗尽翻脸之前,成功受孕,既打消了一些人的小心思,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保障。如果这一胎崔玉媖能平平安安生下皇子,那他就是李瑁的嫡长子,地位凛然与之后所有的弟弟妹妹。就算这一胎是公主,那也好过肚子完全没有动静不是嘛,崔玉媖总也算是给了大臣们一个交代,免得他们猜疑她。
  就在皇后被查出有孕的当天,刘肃强撑着快要倒下的身体,给孙女刘彤送了消息进宫,让她千万稳住,务必趁着皇后有孕的机会,笼络住帝王的心,兴许也能怀上一儿半女。
  而眼瞅着联名写完建议李瑁开设选秀、增充后宫奏折的众位大臣,也不提现在将奏折交上去的事了,现在皇后有孕,至少也要等咱们的帝皇缓过这阵新鲜劲儿,再将奏折呈上去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有点卡文,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所以可能写的有点乱,待我理理这个思路,再给大家一个交代。

  ☆、横水之败

  情况来得太突然,即使大家都知道李瑁膝下总会有皇子皇女什么的,可是自李瑁还是瑞王时成婚以来,他的后宫就一直没有动静。你说刘彤是因为不得宠,所以没有孩子还能理解,可是崔玉媖总够得宠了吧,还不照样没有动静。
  这么久都没有消息传出来,怎么这一次突然就爆发了呢?连咸宜公主都被宫里传到府上的消息弄得一惊。
  没办法,谁叫崔玉媖的信期一直不准呢~何况之前事情比较多,有时候太医来请平安脉,崔玉媖都无暇顾及,好不容易现在张守珪也回京了,长安城里进入了难得的风平浪静时期。这一闲下来啊,崔玉媖就觉得近日身体说不上怎么回事,就是不得劲儿,于是立马就有大宫女劝服崔玉媖请了太医。
  这一下,就直接报出了喜脉~所以说,该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太医一番诊断,砸实了崔玉媖有一个多月身孕的事实。
  倒是刘肃等人,一直到皇后怀孕了,便知道不好,恐怕刚被敲定的联盟关系会被张守珪单方面破话。而事实上,张守珪也确实在重新考虑是否要继续和刘肃的合作。
  说了是合作,自然应该双方有来有往,可是现在刘家明显在走下坡路,从宫里回来的儿媳妇也说了刘贤妃根本不得宠,恐怕要落得个老死宫中的下场。如果是这样,那张家自然不能被刘家绑在一条船上等死。
  于是张守珪便打算将当日结盟之事抛却脑后,另觅出路。至于刘家,张守珪想着今后必定有机会补偿他们一二,所以也不在乎自己的老哥哥刘肃跟自己翻脸。
  既然和朝中之人结盟这条路,眼下是行不通的,那么不如从军功下手,只要河北军一直高歌猛进,张守珪这个大将军就永坐高位,不用担心李瑁对自己下手。
  于是张守珪连夜命人传信在幽州的安禄山,命他时时注意,务必再立大功,到时候不但张守珪自己能保住地位,安禄山必定也能高升。
  张守珪这边刚有动静,李瑁那边也开始行动。李瑁以换防为由,将郭子仪的剑南军东移,与张守珪的河北军形成对立之势。同时,又以安禄山年轻气盛,曾有败绩为由,提升莫林为副将,挟制住了安禄山在粮草军用上的权利。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瑁是要对河北军动手,张守珪自然也收到了消息,可是李瑁是帝皇,这种军事布局,张守珪根本不能说是李瑁针对他,所以在匆忙之下,安禄山的部下赵堪出主意,认为他们河北军应该主动出击,只要攻下契丹和奚余众残留在横水以北的势力,至少也能在李瑁的夹击下喘口气。
  安禄山也深以为是,可是此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莫林的眼前,一旦调动河北军,那粮草必定也得准备,这样一来,一定会惊动管着粮草的莫林。这确实安禄山他们不想看到的。
  其实他们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瑁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因为安禄山是自己的对手,就否决他在战场上所里的功劳。如果安禄山他们堂堂正正,正大光明地向李瑁请求出战,李瑁绝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只是现在两军都在休养期间,此时出兵横水,李瑁不认为是最好的时机。
  如果安禄山他们真的主动请缨,李瑁会调动郭子仪的军队帮忙,给河北军一个补充支援。可是世上没有如果这回事,安禄山他们偏偏就认为李瑁忌惮他们河北一系,不愿意他们出头,所以紧张之下出了昏招,调开莫林,强行出兵横水。
  等莫林知道此事,将消息传到李瑁手上的时候,赵堪已经率兵到达战场,已经将契丹等余部的后路堵死了。
  李瑁不禁大怒,这种不和朝廷商量,就贸然出兵的行为等同于谋逆,如果是在战况紧急的时刻,那尚且还有缘由,可是现在明明是大唐的军队主动挑衅,李瑁倒是要看看安禄山他们到时候要怎么解释贸然出兵的行为。
  不过生气归生气,自家的兵都出去了,难道要看着他们出事嘛~李瑁当即下令,命莫林全力支持赵堪,同时,郭子仪也接到李瑁的调令,连夜启程,给已经在横水的赵堪当援军去。
  但是老实说,郭子仪的军队长途跋涉从剑南抽调东移,还没顺利到达目的地,现在又被李瑁调到横水,速度自然快不到哪里去。所以等郭子仪的军队还没到的时候,横水那边已经爆出了一小捷。
  赵堪到底是安禄山麾下的一员猛将,又带着练熟了的兵,对付起一群事先没有做足准备的残余部队,首战自然告捷,而安禄山这么大张旗鼓的宣扬这次胜利,自然是为了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变相的告诉李瑁,河北军很好,不需要其他人插手。
  的,这好心当做驴肝肺,李瑁气安禄山不识好歹,却也希望他能说到做到,希望河北军真的能一胜到底才好。
  不过安禄山如此嚣张宣扬的时候,显然没有料到契丹和奚余众的残兵会像小强一样打不死,明明赵堪他们都胜利在望了,那群余部居然死守最后一点阵地,弄得赵堪心里窝火,非要打下最后这一群残兵,才肯罢手。
  赵堪心高气傲,同样的,安禄山作为一个能征善战的胡人,也自来争强好胜,所以安禄山不但没有阻止赵堪的行为,反而还默许了。
  但是坐过冷板凳的莫林却比他们冷静的多,他此时已经奉李瑁的命令,掉齐能调动的粮草,也到了横水一带。在他看来,虽然大唐军队已经断了契丹的部落余部的后路,可是他们在这儿围剿契丹军的消息,此时一定已经传到人家部落里了。
  契丹人想来讲究团结,莫林吃不准他们会不会为了这么一点残兵而和大唐军队在横水交锋,可是莫林明白,被赵堪围住的那些契丹人,已经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挣扎了,此时河北军也没有外边传的那么好过,一时之间,两方人要死磕,就算最后赵堪拿下了那些契丹人,也会损害到河北军自己。
  如果是让莫林来选,他一定会放弃攻击剩下的这点点虾兵蟹将,转而防守横水这道天然屏障,以防止契丹大军发起进攻,然后等到陛下派来的援军。只要援军一到,不是孤军奋战的河北军就没有后顾之忧,不用再担心腹背受敌。到时候,现在被赵堪围住的这些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可惜现在莫林的话说了不算,赵堪存了心要拿下全部的功劳,又怎么会等着郭子仪的大军到来呢?相反,就因为赵堪知道郭子仪不日就要来了,他才会这么迫不及待的要攻克最后一点难关。
  这下还有什么好说的,要不,就是赵堪赌赢了,河北军从此脱离李瑁之前设下的桎梏;要不,就是莫林的猜测是正确的,赵堪最后兵败如山倒,丢了大唐的脸面事小,恐怕之前张守珪留下的大好局面也消失殆尽。
  有时候,世事就是如此无常,莫林虽然是依照直觉做的猜测,可最后,事情却真的朝他猜测的方向发展。
  放在那些被救的契丹人身上,这事叫做:“☆…¤Θ¤”(万岁…天神没有放弃我们~)
  放在赵堪身上,这事叫做:“我擦,契丹人有病吧,为了这么几个人居然率大军进攻,老子真是流年不利!”
  事情的结果就是,已经疲于作战的河北军果真撞上了大举进攻的契丹人,然后赵堪控制不了战局,被契丹人打得无还手之力,要不是安禄山在紧要关头赶到,恐怕这个姓赵的,自己的小命就要交代这儿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是安禄山而不是郭子仪,作为今后有能耐差点断了大唐江山的人物,安禄山还是有点能耐的,居然能在这样的劣势下遏制住契丹人的攻势,也算他有本事。
  只不过,横水一仗,河北军是败了而已。
  要是事情发展到这儿还不算晚。自己的大本营发生如此重要的事情,远在长安的张守珪自然时刻关注,而安禄山有心推脱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责任,便将消息偷偷传回长安,让张守珪来决定现在应该怎么办。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此时的局面。
  首先,之前放出去的河北军首战告捷的消息,还没有被人们遗忘,契丹人来得太突然,而安禄山的救援也足够快,所以现在除了幽州横水那些地方的人知道此次败仗之外,消息还没有外露。李瑁的眼线莫林也被安禄山控制了,所以张守珪现在下的决定,就是河北军何去何从的关键。
  张守珪当然想过隐瞒这次败绩,但是李瑁给他的压迫感又让他犹豫,他身边也没有能够商量的人,一时之间,张守珪居然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作者有话要说:  依然没捉虫,这一章写的很辛苦,因为不知道之后要怎么继续,所以总是写写停停,如果有什么问题,我留着明天来改。

  ☆、三足鼎立的雏形

  老实说,历史上的张守珪选择了隐瞒,这一次事件,直接造成了这位将军晚节不保的局面,可是现在,张守珪人在长安,他更加清楚李瑁的为人。安禄山或许只看到了李瑁派莫林全力支援,就以为这是李瑁的妥协,可是张守珪却从李瑁这个举动中,看出来这位帝皇已经对河北军忍无可忍了。
  所以最后张守珪决定亲自背着荆条,去太极殿前请罪。已经是深秋的天气,这样光背背着荆条,就算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多年征战,身上早有旧伤的张守珪。
  今天的朝会上,众臣也出奇的安静,他们中,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张守珪到底犯了什么大错,才导致前几天还风光鳞鳞的大将军,转眼就跪在了殿下。
  这其中,数夔国公刘肃最为紧张。之前张守珪突然一改态度,不在时刻和他这个老哥哥联系感情,他就知道事情要糟了。可是现在看来,张守珪自身难保,自己提前从他那条船上下来,居然还是歪打正着。
  至于坐在上位的李瑁,他倒是面无表情“各位爱卿大抵也知道横水一战的事情,今日朕要告诉众位,就是因为平卢兵马使安禄山的部下胆大妄为,私自出兵,造成边关局势紧张,现在大唐小吃一败仗,不知众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林甫眼神一转,见裴桓芝等人像是要开口说话,揣摩着李瑁应该不会直接放弃张守珪这名老将,毕竟安禄山和那个叫赵堪的部将才是罪魁祸首,张守珪幸运的逃出了是非之地,李瑁最多只他一个管制不严的罪名,所以李林甫抢先一步求情。
  “回陛下,臣有本要奏。臣以为此次事件盖因为年轻将领立功心切所致,可令河北军将功赎罪,至于张守珪将军多年劳苦功高,即使此次出事的是他管辖之所在,也请陛下从宽处置。”
  这个李林甫还真会见缝插针,他说的话,至少有七分猜中了李瑁的心思,果然,只听裴桓芝附和说:“陛下,臣也如是认为,张大将军乃真正有才之人,还望陛下怜恤。”
  “臣等复议~”有了裴桓芝和李林甫做示范,其他的大臣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明显张守珪这一次不会倒,他们还不赶紧表明态度。而刘肃虽然感慨于情况的转变,也俯下身去附和众人的意见。
  “既然众爱卿也这么认为,那就叫张守珪进来吧。”其实李瑁早就想好要怎么处置一干人等。
  张守珪这次学乖了,比起刚进长安城是的乖张,现在的他显得灰败了不少,见到李瑁就跪了下去:“罪臣张守珪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哎,想必将军也是为了横水一战之事,才如此行为。”
  “陛下,一切都是老臣识人不清,放纵手下无视皇恩,私自出站,还请陛下责罚!”张守珪说着说着,语调就低了,他想着,这一次李瑁还不得将自己在河北军中的势力连根拔起。
  可是却听李瑁说:“将军不必如此,虽然此战却是是河北军将领统领出错,但是河北军为我大唐建立的赫赫功勋,我李瑁不会忘。”李瑁语气一断,“从即日起,押送前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及其副将赵堪前来长安,河北军中事物由副将莫林暂管。辅国大将军张守珪治下不严,撤去其大将军头衔,降为忠武将军,派遣至括州将功折罪。”
  “罪臣,谢主隆恩~”张守珪虽然被从正二品辅国大将军削成了从三品忠武将军,可到底没有完全失去复起的希望。李林甫赌对了一把,就更加确定李瑁的志向决不再小,如果只是为了固权的话,李瑁可以直接出去张守珪,可他却并没有,这只能说明咱们这位陛下还用得到张守珪。。。。。。。
  下朝之后,张守珪被李瑁留了下来,而李林甫,则被裴桓芝拦住了。
  “裴大人找本官有何事?”李林甫还以为裴桓芝是在为今日大殿之上,自己抢在他前边开口,才惹恼了这位裴大人。
  “宰相多虑了,本官倒是没什么事情找大人,可是陛下,却有吩咐让本官转述给大人。不知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