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盛唐之情深不寿 >

第59章

盛唐之情深不寿-第59章

小说: 盛唐之情深不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观蔡芷琦自己,当初心高气傲的她不顾父亲的反对,选择了有一副好皮相的夔国公府嫡长孙——刘嵘,可哪知道,等蔡芷琦嫁过去才发现刘嵘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现在蔡芷琦整天赖在娘家,就是为了不想看见这个让人上火的夫君和他那一群“红颜知己”。
  但蔡芷琦在娘家待的也不顺心,出嫁前最宠她的父亲也不像以前那么对她予取予求了,现在连自己的小弟都要上赶着去巴结崔家那个乡巴佬的弟弟!
  蔡芷琦不小心听见了蔡茂泽和北齐候蔡夫人的谈话,一直认为是崔玉媖夺走自己完美人生的她自然忍不住和弟弟吵了起来。
  可是蔡茂泽也委屈啊,交好崔家是父亲交代的,他们北齐候府现在不比从先了,连自己小小年纪都知道要为家族打算,怎么已经嫁人的姐姐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大姐还是不要插手北齐候府的家事为好,毕竟你现在已经是夔国公府的孙媳妇了,整天待在娘家已经不像话了,再让弟弟听见像今天这样的话出自你的口中,我必定叫父亲将你送回刘家去!”
  蔡茂泽不是普通的小孩,他比起一般同龄的孩子来得更加早熟,所以北齐候早就在教他一些世家生存的道理。而蔡茂泽也从来没有让父亲失望过。
  也不知道是蔡茂泽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脑细胞比蔡芷琦多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和这个聪慧的弟弟比起来,早出生七年的蔡芷琦简直白担了自己那个才女的名头,也怪不得北齐候蔡家对这个嫡长女越来越冷淡,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怎么就她蔡芷琦偏偏过不好呢?
  没过多久,蔡芷琦就被送回了刘家,而至此以后,原本应该被姻亲关系越牵越紧的蔡刘两家,非得没有走得更近,反而有了疏远的迹象。
  当然,长安城里的景象却没有受到这两家惨淡气氛的影响,越接近年尾,长安城里就越热闹,今年是李瑁和崔玉媖第一次共同主持国宴,场面自然非常隆重,只可惜腹中孩儿快要出身的咸宜不能一块儿来凑热闹,不然这场国宴会更加好看。
  李瑁倒是没有在这么热闹的时候,再给世家出身的那些官员们颜色看,毕竟这里边有不少是老臣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李瑁也是从心底感谢他们的付出,所以这一次国宴想来是朝臣们和李瑁关系最贴近的一次。
  李瑁是想要用寒门子弟,可是他也不想要对世家出身的官员赶尽杀绝,能保持住两方齐头并进的趋势,才是李瑁想要的,而不是现在世家独揽朝政的局面,更不是寒门们想要的。整个朝堂皆是结义兄弟的场景。
  同时,另一件让李瑁关注非常的事情,便是各地将领前来国宴贺礼一事。
  因为,河北道张守珪派来的人,正是他的义子安禄山~                    
作者有话要说:  

  ☆、安禄山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河北道安禄山特奉右羽林大将军张守珪大人之命,前来觐见新皇,愿吾皇万寿无疆~”
  安禄山规规矩矩地跪在太极殿上,这个身段肥硕的胡人,此时是低眉顺眼,不敢抬头看殿上众人一眼。单凭他这个出场,就奠定了众人对他胆小的影响。
  但是他可是安禄山啊,李瑁心里一哂笑,未来叱咤风云的大军阀就算此时还是个小副将,也不可能怕事到如此地步。“安将军起来吧,你从河北道而来,必定未见过长安城的繁华,国宴之后,朕准你留驻十日,好好看看这京都。”李瑁眯着眼,装作热情地对安禄山说。
  “谢陛下恩典~”安禄山说着又是跪下去行了一个大礼。此时的他还不是权镇一方的军阀,所以并不抗拒李瑁将他留在长安的做法,相反,这个颇有心计的男人正好想用这个机会,在长安城中,攀上什么贵人,好助自己一把。
  安禄山此次上京,是替他的义父张守珪来拜见李瑁这个新上任的皇帝陛下。照道理,张守珪是应该亲自来的,可是张守珪却借口河北道军务繁忙,以致自己脱不开身为由,没有来长安。
  李瑁知道,张守珪这是在宣泄对自己的不满。虽然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张守珪这样一个大将军要管辖一方军队,确实地位斐然,轻易脱不开身,可是真要有心,还会怕这些吗?河北道到长安,如果昼夜前行的话,不出五日就能到,怎么就他张守珪如此金贵,不能前来呢?
  说白了,还不是李瑁已经隐隐有排挤河北军,转而扶持郭子仪和张勤这等亲信的趋势。张守珪这人早年征战累累,如今做了大将军,难免有些心高气傲,他自然看不上因为支持李瑁,才得以被封为大将军的张勤和郭子仪两人。
  可是李瑁之前将莫林派到了河北军中,这一举动,才是点燃张守珪心里那股火的导火线。李瑁心里清楚张守珪介意的是什么,可他偏偏就这么做了。
  李瑁派莫林去河北道,原因之一,是为了监视安禄山,原因之二,则是为了给张守珪一个警告。
  张守珪是个纯臣,这一点绝对毋庸置疑,虽然他收的义子安禄山是个虎狼之辈,可是单论张守珪这个人,绝对是开元之治的大功臣,大唐的一位虎将。可惜这些年,张守珪在河北道自成一派,慢慢就有些松懈己身,李瑁就是要他时时拉紧心里那根弦,等李瑁将张守珪这把宝刀磨的锃光瓦亮,锋利无比,就到了张守珪继续上战场的时候了。
  把这些心事先放在一边,今天是天下同乐的日子,李瑁这个皇帝自然也要做出表率,为了这场国宴,李瑁准备了上等的好酒,准备和这帮臣子好好“交流”一番。
  歌舞进行到一半,坐在最上首的李瑁举起酒杯,说:“众爱卿,今日朕实在高兴,在此敬各位爱卿一杯,望今后你我君臣守望相助,治理好大唐!朕先干为敬。”
  连守望相助这种词都说出来了,可见李瑁的姿态放的有多低。此时的话,和他登基以来强硬的做派相对比,显得现在的陛下也太好脾气了一些,有几位整天担心李瑁会对他们下手的大臣,都快喜极而泣了,现在陛下说这些话,是不是意味着长安城里的白色恐怖警报可以解除了??
  众臣如此一来也纷纷举杯,喝下了李瑁敬的这杯酒,君臣之间的关系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此时又有歌姬们退下,宫娥陆陆续续上菜,上的都是些肉菜,虽然说是国宴,但是这肉从御膳房被端出来,等送到太极殿的时候,差不多也就只能看个样子了。就连李瑁也心知肚明,只是象征性的夹了一筷子,便不再动那些菜了。
  全场只有安禄山一人,连伸了好几筷子,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放下玉筷。李瑁原先就特别关注安禄山的动向,见此情景便有意问到:“朕看安将军好似挺喜欢这道菜的,怎么不吃了?”
  “回避下,臣确实喜欢这道菜,可是臣的义父不喜臣多食肉食,未免义父责罚,臣才克制的。”安禄山不愧是今后的大反派,现在演起戏来就似模似样的,这样一个大汉,居然还能做出这幅不讨人厌的羞愧状,也就只有他了吧!
  “哦,不知将军的义父是?”李瑁心里知道安禄山说的是张守珪,却还是要问上一问。“回陛下,臣的义父就是张守珪大人,当初大人好心收臣为义子,所以他的话臣必定是要听的。”安禄山面不改色的说。
  嗞嗞,李瑁心里想:该不会你今后谋逆,也是你那忠心爱国的义父教的吧~李瑁想着,要是张守珪知道安禄山就是毁了大唐江山的罪魁祸首,不知道会不会从棺材里跳出来灭了这个义子。
  不过他安禄山会做戏,难道李瑁不会嘛?留安禄山在长安城多留十日,就是为了更加了解这个心思诡异莫测的胡人,好将来用来控制这个人。李瑁早就说过,灭了安禄山,说不定天下哪个犄角旮旯里还藏着王禄山,陈禄山的,为了能一绝后患,最好的做法,还是留着安禄山,至少这颗已经暴露的老鼠屎,已经在李瑁的监控之下了不是嘛。。。。。。
  国宴结束后,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个好年,李瑁特意下旨减轻来年各地农户一层的赋税,引得老百姓连夸李瑁是明主在世。
  政事上算是顺心了,倒是私下里,安禄山那厮,就算李瑁派了裴桓芝接触他,也没能发现这人多少把柄。这十天,安禄山就是带着李瑁赐给他的人到处闲逛,也没见他和什么人交头,就算“巧遇”裴桓芝这位当今红人,这个安禄山也没多少表示。
  消息传到李瑁手里,李瑁笑着说了一声:“凡是成大事者,必定有过人之处,没想到这个安禄山还真沉得住气,不急,朕只准他留在长安十日,只要他存了心在长安找个贵人,就一定会抓住机会。等着吧~”
  和李瑁想的一样,安禄山确实不像表面上那么沉得住气。他虽然不知道皇帝陛下已经注意到他这个小人物了,可是天生的警惕感依然驱使着他倍加小心,就算机会已经放在他面前了,安禄山也要小心思量一番。
  本来历史上,此时已经是杨玉环得宠,杨家崛起的时候,进京的安禄山和事业正在上升期的杨国忠搭上了线,两人前期一个在朝外,一个在朝内,相扶相助,自然结成了利益关系,要不是后来杨国忠的手伸到了军队里,想来这两人也不会闹掰。
  可是现在李瑁不会给安禄山这个机会,虽然已经没有杨国忠出头的机会了,可是李瑁还是防着安禄山结交上别人。
  于是平白浪费了十日的光景之后,最后摆在安禄山面前的路,只有交好裴桓芝这一条。
  李瑁就像是一个手法娴熟、经验丰富的猎人,将尚不知情的猎物一点一点,赶进了早准备好的陷阱里,想来等猎物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吧~
  裴桓芝在安禄山拜访当天的夜里,就将消息传到了宫里,李瑁看完裴桓芝写的纸条,一边将纸条放在烛火上烧毁,一边松下了肩膀,现在,就要想着怎么训话张守珪这头烈马了。
  早年的玄宗是很器重张守珪这个人的,开元十五年的时候,张守珪作为瓜州刺史,政绩斐然,同年,吐蕃犯唐,张守珪一计空城计,成功打败吐蕃人。次年,张守珪又大败吐蕃名将悉末朗,战后张守珪就被玄宗加封为右羽林将军。直至开元十八年吐蕃在瓜州一战上主动求和,可以说这其中张守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就在前年,移守幽州的张守珪还曾主动出击契丹,获得了好几场胜利。安禄山就是在那几场战斗中崛起的。
  可是近两年,这位天下皆知的大将军却再也没什么动作,到如今,虽然契丹方面还是顾忌张守珪的名气,不敢犯唐,可是据莫林到了幽州之后的见闻来看,张守珪俨然已经有了自满的趋势,再这样下去,犯错误是迟早的事。
  李瑁要做的,就是在张守珪心里建立起自己这个皇帝的威严,好好敲打敲打张守珪,让他不至于目中无人。不过这个度却要把握好,要是一不小心过了头,冷了这位大将军的心,那就得不偿失了,这些就端看李瑁怎么做了。
  随着安禄山和其他来朝的众臣回去之后,长安城的年味也渐渐淡了,就在朝廷增开的恩科快要开始、咸宜公主为周家诞下嫡长孙、而李瑁打算着手训话张守珪的节骨眼上,契丹的可突于突然派人诈降,以缓解张守珪对契丹的对阵。
  可惜却被张守珪看破,张守珪将计就计,派部将王悔挑拨李郁于和可突于的关系,劝诱李郁于斩杀可突于,导致契丹内政打乱,张守珪趁机攻略了契丹好几座城池,立了大功。
  这样一来,不仅李瑁针对张守珪的计划泡了汤,张守珪变本加厉,俨然已经成了河北道的无冕之王,几年前和亲契丹的燕郡公主也被契丹人泄愤所杀。                    
作者有话要说:  

  ☆、结盟的希望

  在将赏赐慕容家的圣旨写完之后,李瑁一个人坐在御书房里,仔细思考起了对待张守珪的方式。
  首先,张守珪这一次立了大功,就算这个功在李瑁看来立的不是时候,过程也不尽完善,可是立功就是立功,朝廷必须有所表示,才不至于让边关战士寒了心。现在张守珪已经是右羽林大将军了,李瑁打算将他升为辅国大将军,两个官职看似都叫大将军,但其实已经是将张守珪提了一级了。
  但是李瑁已经不打算再在近期启用张守珪了,一来,在河北道的军队需要一个休养调整的时期,这二来,李瑁还是想将张守珪的这个气焰消下去一些。要建功立业,以后有的是机会,任用张守珪也不急在一时,但要是任用一个自我膨胀的将军,这对军队以及整个战局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所以李瑁只是赐了张守珪辅国大将军的官职,却同时命令张守珪进京献俘,意在将他留在长安。
  没想到,张守珪这人却回复李瑁,希望将他走后留下在幽州的摊子交给安禄山,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进京。
  李瑁自然不愿意安禄山节节高升,可是张守珪的事也迫在眉睫,此时不将他召回来,恐怕以后再想控制他,就难上加难了。然则在外人看来,张守珪的要求并不算过分,他只不过是想要保住自己在幽州的影响力而已,如果李瑁这都不答应,那就显得这个新皇心胸狭窄了。
  就连裴桓芝都建议李瑁接受张守珪的请求,让那个安禄山升任平卢兵马使,接管幽州一代。
  在左右思量之后,李瑁随即也决定顺了张守珪的意思,切让安禄山先进一步,否则自己压着张守珪的奏折不放,没得让有心人觉得自己针对河北军,或者是让那安禄山起了疑心。
  从打完胜战,再到朝堂之上群臣拉扯争论不休,最后到李瑁点头,着实是废了不少的功夫。所以等到咸宜公主生的孩子周铭,都快长到半岁的时候,张守珪才慢慢悠悠从幽州出发来长安。
  此时的长安城俨然已经有了入秋的架势,就在张守珪到长安的前一天,一户姓杨的人家,也来到了帝都,接待他们的,正是多年未见升官的兵曹参军杨玄璬。
  原来来人是杨玄璬的隔房侄子,大名杨钊,后改名杨国忠的,说的便是此人。
  说来杨钊也不想这么晚来长安的,当初杨玉环名动京师之时,杨钊就蠢蠢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