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与种田有关的日子 >

第28章

重生之与种田有关的日子-第28章

小说: 重生之与种田有关的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路想着,到了客来饭庄的偏门,偏门开着,伙计正在忙。果然是未见着潘清辉,倒是见着了那个少年福头。这许久未见,如今却是越发壮实了,满满当当的一筐子菜,是轻而易举地搬了起来。惠娘扒着门,却是不敢这么冒冒失失地进去。
    惠娘不知这叫福头的少年是否还记得她,但是她却是能肯定福头瞧见她了,只是连个正眼都未瞧她。
    惠娘挎着一篮子的豆渣饼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这拎着久了,手臂也有些酸疼,只是不好意思这么上前搭讪,毕竟自己与这少年未说过几句话。可心下一想,就这么站着,钱便能冒出来?便清了清嗓子,迈进偏门问道,“福哥,潘大哥可在?”
    福头觑了她一眼,未说话,仍是自顾自地忙着,倒是一旁打杂的伙计见过惠娘,笑嘻嘻地问道,“蔡姑娘又采了蘑菇来卖?”
    惠娘见有人搭话,心下一松,回道,“不是呢,做了些吃食来,想给你家试试。我觉得味道不差,我估摸着客人也应是喜欢的。”
    那伙计只是打杂也不是能做得主的,瞧了一眼福头,“呵呵”笑了几声便不说话了。
    惠娘隐隐知道这福头虽说也是帮忙打杂的,却是这潘清辉的远房亲戚,来帮着潘清辉打下手的。惠娘想到这层关系,便又试探地问道,“福哥,你要不要尝尝?”
    福头这才停了手中的动作,又拍了身上的灰,面上无甚表情,转了身朝厨房走去,抛下一句,“你跟我来。”
    惠娘一喜,忙跟在他身后,随口问道,“潘大哥还未来?”
    福头却是顿住了脚步,转过身瞧了她一眼,随后又回了身,继续向前走去。
    惠娘被这奇怪的眼神一打量,只觉得莫名其妙。
    “潘嫂子快要生孩子,掌柜的让他先回去看着嫂子了。”
    惠娘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也未多想。
    “蔡姑娘,你以后还是离清辉哥远一些。”
    惠娘一愣,这都是哪跟哪?“福哥说的是何意?”
    福头皱了眉头,“清辉哥已经成了亲,又要有孩子,嫂子这一辈子全倚着清辉哥了,你年纪还小,以后自是能寻到好婚配。”
    惠娘停了脚步未说话,心里已经明白这少年的意思,肯定是将自己当成了上赶着贴上去的要做妾的了。
    惠娘当下心里生了气,却是忍着,这再生气也不能跟钱过不去。
    想罢,从布袋子里拿出了一块豆渣饼,递过给福头,“福哥,你尝一下吧,味道不差,若和别的菜一起烧,味道会好一些,和鱼一起烧,鱼的鲜味全进去了,更是好吃呢。”
    福头见这惠娘仍是一副笑面,对先前他的话恍若未闻,若有所思地接过了她手中的豆渣饼,放进嘴里嚼了起来。
    福头吃完,却是未说话,将她带进了厨房。这主厨还未来,在一旁做打下手的小厨师却是在忙着食材。见到福头带了惠娘进来,跟福头打了声招呼,福头和他寒暄了几句,便说了惠娘的事。
    惠娘忙拿出了布袋子,打开来,让他瞧瞧,一股豆香味迎面扑来。这伙计犹疑着从里头拿了一个尝一下,浓郁的豆香,就是有些干。
    “你这豆渣饼什么价钱?”
    惠娘心里一喜,这是有戏了,忙道,“一斤十文。”
    这伙计一听报价,皱起了眉,“这不就是豆渣做的,怎么卖这般贵?”
    惠娘笑道,“这豆渣饼做起来费手工活儿,又不担重量,瞧着一斤要十文,这称下来可不少呢,这一道菜放进去十几个,也用不了几个钱。”
    这伙计一听这惠娘都给算好了,心里倒是佩服这小姑娘脑子好使,心下想买,却是要等主厨来做决定。
    惠娘在一旁等着,一会儿工夫,一个长得壮实的男人进了厨房,见着惠娘,便打趣道,“嘿,咱这厨房里头可算添了个姑娘,掌柜的开窍了?成天见着你们这群五大三粗的男人,真是腻味。”
    众人这么一听,皆是笑起来。
    那伙计道,“这小姑娘年纪小,哪会来打下手,是做生意来了。”
    主厨一愣,“什么好东西?拿来我看看。”
    惠娘忙将豆渣饼递出去几个,给他尝了。这主厨却是做惯了大厨的,一尝便知了,“豆渣做的?倒是没浪费,吃着味道也香,用来做配菜也不错。你有多少?”
    惠娘掂了一下袋子,每个袋子也就装了两斤的样子,估计也就五斤。
    那伙计拿了称称了,五斤还缺些,那大厨却是大方道,“算个五斤吧。小姑娘,你过个几天再拿些过来。”
    惠娘忙点点头道谢,这总算了了一件事,心里也松快了不少。这只要有人在这饭庄里头见了这豆渣饼,以后见着蔡友仁卖,想必也不会觉得稀奇而不买。

正文、45第44章

惠娘钱袋子里一下多了五十文;见着福头也没那般讨厌了,虽然他说话是有那么些不中听,但是毕竟带着自己见了主厨,心地也不算坏。当即眉开眼笑地向福头道了谢;又拿出了十文钱来;让他去买酒喝。
    福头觑了她一眼,道了一声“我不喝酒”,便又自顾自地忙去了。惠娘笑嘻嘻地盯了他一会儿,直让这少年面色犯了红,这才挎了篮子;出了饭庄。心里只当他是个性别扭的少年,心满意足地将十文钱又放进了钱袋子里。
    惠娘心情大好,去了猪肉摊;花了十文钱称了两斤猪肥油,打算回去熬一大碗猪油,这油渣还可以当零嘴吃。
    路经卖饴糖的摊子,这小贩似是已是认识她了,主动打了招呼,“又来镇上卖东西了啊?”
    惠娘笑着点点头,停住了脚步,又称上了三两饴糖。
    “又买给你阿弟吃的?”
    “是啊。”
    这小贩真是会做生意的,听了这话,是称足了三两,又多放了一小块进去。惠娘接过了油纸袋,忙道了谢。
    这了了心事,又买了东西,惠娘也没多待,挎着篮子便回家去了。
    李氏正在烧午饭,见着惠娘竟是比蔡友仁回来得早,忙问了惠娘豆渣饼的事。
    惠娘回厨房舀了一碗凉水,“咕噜咕噜”地喝了,解了渴,这才不吊着李氏的胃口,慢悠悠地道,“娘,过个几天咱们再多做些,那厨子还要呢。十文钱一斤,那厨子还算大方,给咱算了五斤,有五十文呢。我又去买了两斤猪膘,等吃完饭,我把猪油熬了。”
    李氏听了这话,悬着的心是松了,笑道,“我就知道咱们惠娘是能干的。”说罢,怕惠娘饿着,掀开了饭锅,想让惠娘先吃饭。
    惠娘忙摆摆手,擦了一把汗,将灶上角落放着的一块豆腐拿过来,洗净了又切成小块,用盐浸了。
    浸好了豆腐,便听得院子里传来一声“嘚儿”的唤驴声,惠娘心下一奇,想着这个点怎么有客来了?忙擦了手,出了厨房,想去瞧瞧。
    这一瞧,惠娘却是心里激动了,转过身朝着厨房便叫道,“娘,你快些来瞧瞧!”
    李氏听了惠娘的话,拍了身上的草屑从厨房出来,嗔道,“怎么了这是?娘正……”这话未说话,见着院里蔡友仁竟是赶着一辆驴车回来了。顿时,这话也说不齐活了,“他……他爹,你哪弄来的驴?!“
    蔡友仁从驴车上跳下来,又将驴系在了猪圈的栏杆上,说道,“兴元给咱家的。”
    惠娘瞧瞧驴,又瞧瞧蔡友仁,“爹,咱家真有驴了?”
    蔡友仁摸摸惠娘的脑袋,“这驴可不就在院子里头,不信你就去瞧瞧。”
    惠娘也是打算着等过个几日便让蔡友仁去镇上买头驴,就这么天天走街串巷,靠着两条腿,肯定是吃不消。这正打算着,未曾想,蔡友仁倒是直接给牵了一头回来了,就连车都备齐了。
    惠娘绕着驴转了几圈,打量了一番,虽说不会相驴,可瞧着这驴比前头表姑家的还大些,长得也健硕,心下便欢喜。
    这驴见惠娘不停地走来 ,扯着嗓子,“昂昂昂”地叫了几声。
    这么一叫,倒是把陈氏和许氏引出来了,见着蔡友仁院子里竟然停了一辆驴车,面色皆是有些怪异。这陈氏因着心里憋着一股气,“哼”了一声便又回了灶间。只有这陈氏拿着锅铲,嘴里嘟囔着。
    惠娘不用脑子想,也知不是什么好话,故意拍了几声驴背,这驴又叫了起来,惠娘得意地朝许氏瞟了一眼,果真这许氏生气了,白了一张脸,叉着腰便要骂起来。
    惠娘转了身便回屋子,哪里顾得上这许氏。
    李氏从厨房里头捧了一大把秸秆喂了驴。这才拉过蔡友仁问道,“你见着兴元了?”
    蔡友仁“嘿嘿”笑了两声,“见着了。我想着咱泽文如今就在李家念书,天天路过这李沟头偏不去你娘家,怕人家说三道四,我今儿就特意给你娘家送豆腐去了。正巧碰着了兴元,就和他聊了几句,他见我挑了一担子豆腐,吃力得很,非要把他家里那头驴给我。说是买了骡子用不着驴了,这宰了吃了也舍不得,就这么一直养在那儿,还天天费草料。”
    李氏心窝一暖,觉得自己的弟弟是真心向着自己,可一想起自己的弟妹,便觉得心里磕碜,叹道,“那兴元媳妇没说什么?”
    “怎么没说,跟兴元闹了一通,兴元把驴套上了车,就赶着我先走。我想着,咱不能白占他们的便宜,就跟他说了明日把钱送过去。我估摸着镇上驴市卖一贯铜钱,再加上这车,明日我就拿个一贯一百文铜钱过去。你要是舍不得这钱,我现在就把驴车还回去。”
    李氏忙道,“你胡说什么,怎会舍不得?你每天都这么挑着豆腐去卖,还起得这般早,我也心疼着呢。可就是担心这弟妹为了这事儿跟兴元闹起来,倒是坏了他们家的事了。总觉得心里不舒坦。”
    惠娘听了这话,却道,“爹,这驴已经牵回来了,咱就别牵回去了。明儿我跟着你一道去把钱给小舅,这事不就成了?小舅母又不是舍不得驴,肯定是舍不得钱,这钱一还回去,她还能说什么?明儿我就跟着你一道去,顺便帮着你一道卖豆渣饼。”
    蔡友仁却是犹豫,“你这天天跟着我们早起,定是要累着了,爹一人去就行。”
    “爹,今儿我去镇上可是把豆渣饼都卖光了的,一共五十文呢。明儿我跟着你一道去,跟那些大婶子好好讲讲怎么用豆渣饼做菜吃,她们只要知道这东西好吃,肯定乐意买。”
    蔡友仁听了惠娘这般讲,便只有同意了,惠娘可是比他能说会道。
    李氏刚想再炒一个菜,便布置着吃饭,却是想起了惠娘走之前说过菜地要拦篱笆的事,便跟蔡友仁说了。
    蔡友仁一听,想着这事是得了了,当即便是拿了斧子就去菜地了,李氏跟在他后头一道去,惠娘则回了厨房里炒菜。这一边烧火,一边炒菜,果真听到后头菜地里有吵架声传来。
    惠娘甚是心安,不怕他们软了心。如今这蔡友仁和李氏是铁了心的要分家,这两人又跟陈氏相似,皆是吃软不吃硬,这许氏和陈氏越是强势,越是越胡搅蛮缠,这两人是越发铁了心。
    蔡友仁和李氏从菜地里头回来,已是不早了,惠娘忙帮着他们准备好了碗筷。
    两人洗了手,端起了饭便吃起来。蔡友仁嚼了一口饭,道,“还真让惠娘说准了,娘和大嫂果然是来闹了。亏得挑了爹在的时候,若不然,咱这篱笆可是拦不起来了。”
    惠娘喝了口汤,心想着这家里也就蔡老头一个能治住陈氏和许氏的了,不趁着他在家,谁能拦得住陈氏和许氏的胡搅蛮缠?
    吃罢午饭,蔡友仁便想着要去种树。惠娘忙拦住了,让蔡友仁和李氏去睡会儿,这种树又不急在一时半会儿的。蔡友仁和李氏是真累了,也没硬撑着,也就真去午睡了。
    惠娘则挎了个篮子去屋后瞧瞧这菜地的篱笆做得怎么样了。这蔡友仁做得活儿还真是有模有样,都把这菜地弄得像是一个小院子似的了,这篱笆围得不高不矮,要跨过来,还真得费些力。
    惠娘想着去讨些扁豆种子种上,到时沿着这篱笆长了,省得用竹子排架子了。
    这么想着,却见张家婶子从屋后出来,惠娘叫了声“张婶”。
    这张家婶子见着惠娘,便跨了过来,“惠娘啊,你家菜地围起来了?我也得让我家当家的围起来。昨儿个也不知道是哪个黑心的,采了我家好些黄瓜,这才刚刚长出来呢,就被摘了,真是坏心得很。”
    惠娘蓦地想起昨日许氏在自己院子里“脆生生”咬着的那黄瓜,笑而不语。
    “惠娘,你家可算是分出来了,我早就为你家抱不平了呢,成日里辛辛苦苦地,也没见有个好处,你瞧这一分家,这好运道立即就来了,就这么几天功夫,连驴都买上了。我还听说泽文这么小都去学堂了呢。”
    惠娘抿着唇微笑地听这张家婶子的恭维,心里还真有那么一丝受用。
    这张家婶子说完了好话,突然变得神秘起来,瞧了眼四周,见着没人,才压低声音道,“惠娘,我问你件事,听你伯娘说,你要嫁到那李员外家做妾去了?”
    惠娘这理着篱笆的动作是当即一滞,“婶子真听我伯娘这么讲了?”
    “那可不,这几天天天在外头讲她儿子又进私塾了,等过了年,开春了就能考上秀才了呢,还说你要嫁到李家去做妾。”
    惠娘握紧了篱笆,这篱笆上的刺没刮,这么一握,一阵钻心的疼传来,惠娘松了手,忍住怒气道,“那婶子见我像是做妾的样子吗?”
    张家婶子当真仔仔细细将她打量了一番,这才说道,“瞧着不怎么像。我听说这嫁去做妾的,可都是一副能生养的样儿,你才十二,这模样都没长开,怎么想着将你嫁去做妾了?”
    “婶子说的可不是这个理?我长这幅模样哪能入的了人家大户人家的眼,可不就是我伯娘见着我堂兄去李家的私塾念书,又没甚钱给我堂兄教束脩钱,看着我年纪差不多了,便自己想着将她侄女送去李家做妾,讨好李家,也不想这李家大门大户的,哪能是个姑娘就收去做妾的?”
    这张家婶子一听这话,当即是瞪大了眼睛,“你伯娘当真这么狠心?你可是她亲侄女!平日瞧着就是一副坏人相,还当真这么黑心肠。”
    惠娘不接她的话,叹了口气道,“婶子,我先回去了,家里头还忙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