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女福妻当自强 >

第24章

农女福妻当自强-第24章

小说: 农女福妻当自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外话------
  每天吃吃吃,感觉自己要肥了

  ☆、第四十四章 被揍了

  当周李氏看见那纯金打造的首饰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手镯咬了一口,第二反应就是:安宁这个败家女!这些纯金的首饰得花多少银子啊!
  然后……安宁穿越以来第一次被揍了,在周李氏知道她花了一百多两银子买这些东西后。
  安宁当然不是乖乖等着被打的人,她在因为没料到而挨了第一下后,后面都灵活地躲闪着。她觉得自己简直冤枉死了,哪有给家里人买礼物还被揍的啊。
  她感到十分忧伤。
  最过分的是,打完她后,全家人喜滋滋地围着桌子,鉴赏她买回来的首饰。简直就是牺牲她一人,幸福全家人。
  “娘,你戴这个牡丹的好看,小姑的眼光真好。”三嫂周何氏头上戴着梅花金钗,对周李氏奉承道。
  周李氏明明心中高兴,嘴角明明已经忍不住翘了起来,嘴里还嫌弃,“就应该把钱全部拿去买田地,省的乱花这些银子。夭寿啊,以后谁家会想要娶这么败家的姑娘啊。”
  她之前虽然打了安宁几下,但安宁自认为是心胸宽广之人,不和傲娇的娘亲计较。
  “你若是全部收了钱,哪有现在这样漂亮的娘啊。”
  “奶奶有什么可担心的,咱们村里哪里找得到像姑姑这样可以给自己一年挣两百亩田地的人?”
  周何氏也跟着点头,她虽然之前命运多舛,早年丧妻,幸好婆家不错,小姑也好相处,还舍得拿自己的银子给她置办这样的金饰,“妹妹也是好心,有了钱就想着给家里人送礼物。这是妹妹的一片孝心,娘应该开心才是。”
  周李氏就算有再多的不满,在这样的对话中也消音无踪。
  安宁见她娘松动了不少,趁热打铁,“娘,你看,我挣一千两百两,也就花了一百多,别人家可是挣多少花多少的。”
  她觉得她必须找机会给她娘做做思想工作,如果是穷的时候抠门了点也就算了。都赚钱了,还舍不得买这买那的,那钱岂不是白赚了?
  周李氏白了她一眼,只是当手碰到头上的金钗时,仍然忍不住露出了笑意。女儿有孝心,做家长的最开心了,只不过看到安宁这样把钱花了大半,心中生气她存不住钱罢了。
  周慧适时地将铜镜摆了过来,周李氏笑得就更加欢快了。
  只是晚饭过后,她以教导的名义将女儿给留了下来。
  自从搬到这宅子后,有了自己的房间,安宁就再没和她一起睡过,倒是有些怀念。
  周李氏把女儿绑好的发髻放下,拿梳子轻轻梳着,“你这头发又黑又亮的,别人家天天吃芝麻糊都养不出这样的好头发。”
  安宁笑嘻嘻道:“我遗传娘的,天生丽质嘛。”
  “你啊,本来就想着让你把钱攒着,多攒几年,做嫁妆也好。你倒好!直接花了个大半,气死我了。”
  “娘,我赚了这么多钱,好歹也得给家里人带些东西,这才是相处的道理呢。你看三嫂,辛辛苦苦一年,手头都没什么钱,她脾气再好,肯定也有点怨言吧。”
  周李氏撇了撇嘴,“你三嫂若是立得起来,我自然会给她,我之前给了她几两,结果她娘家人一哭,她就拿去贴补她娘家了。你说,我敢给她吗!”
  说到这里,周李氏就生气,在她眼中,三媳妇那些银子以后也应该是给聪哥儿的,哪有拿婆家贴补娘家的道理。若娘家是好的也就罢了,偏偏还是那么一群神经病。
  “那你买点首饰给她也是好的。”
  周李氏没好气说:“我还不如买地呢,全写上聪哥儿的名字,看她怎么送。”
  不过想到三媳妇除了这点外也没什么好指摘的,平日也是勤快孝顺,周李氏便又气平了。
  她从床板下翻出了一盒子——安宁嘴角抽了抽,她娘还挺会藏东西的,床铺下居然还弄了一个暗格。想起自己现在财产也不少,安宁寻思着自己是不是也要在房间里弄一个。
  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张一张的银票,皆是一百面额的。她粗略看了看,她娘到现在都已经攒了五张,相当于是五百两了。
  她拿出其中的一张,就要给安宁。
  安宁连忙推了,“娘,我又不缺钱花。”
  “你买那些也花了一百多两了吧,娘给你,你就收着。反正咱们家里具体赚的钱,只有娘心里门清,他们不知道我攒了这么多的。再说,这臭豆腐也是你师傅给咱们家的,就算他们知道了,能说什么呢。他们若能像我儿一样拜一个好师傅有这样的本事,他们赚的银子,我可以一文钱不收!”
  安宁心中有些感动,周李氏明显是怕女儿吃亏,所以想暗自贴补她,但明面上却还是周安宁送的首饰,做好人的仍然是她。也只有亲身母亲才会为女儿考虑得这样周到。
  穿越过来以后,虽然周李氏有许多的缺点,唠叨,小气,但对于她的母爱却是实打实,不掺半点杂质的。
  安宁把头靠在母亲肩上,“娘,你就留着吧,等我明年种了二十亩的葡萄田,到时候能拿到至少有五千的银子,你还担心什么呢。”
  周李氏听到五千两,眼睛瞪得大大的,半响后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然后将一百两收了回去,搂着安宁不住地笑,“我儿这样能干,以后就是官家子弟也配的。”
  官家小姐能像安宁这样一年挣五千两吗?
  安宁见母亲怨言很多的样子,只好帮三嫂描补,“娘,这也不能怪三嫂的,她娘还得在她弟媳手下生活呢,她当然不能断的一干二净了。”
  周何氏的母亲何老夫人同样是个包子,何陈氏又是个不饶人的,这不逮着软柿子捏吗。周何氏为了这件事,默默洗泪了不少。
  安宁想起了白天的场景,连忙告诉周李氏那方姑娘的事情。
  周李氏愤愤说了几句,“他就是有钱了,所以觉得有本钱找漂亮姑娘了。”
  她对于弟弟的花花肠子更为清楚一些,以前是没这个本事,现在有了钱,便开始抖起来了。
  “青青虽然不算好看,但人好就胜过一切了。你说的那方姑娘一听就心术不正,你舅舅就是个看脸的,他没被好看姑娘追过,才一时昏了头。等我闲了好好说他几句。”
  她冷哼一声,“反正他钱大部分都在我这里,想搞些花花肠子也没机会。”
  扣除掉聘金和建造宅子的钱,她账面上已经给弟弟攒了八十多两的银子。周李氏决定把钱拿去做她最爱的投资项目——买田!
  “你啊,小姑娘家家的,也别操这份心,娘会好好处理的。”
  安宁点点头,也就将这桩心事给搁一边去了。
  ……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自己姐姐给训过了一顿,李南这几天都有些恹恹的。长姐如母,周李氏的话她还是听了进去,也许是因为对张青青有些愧疚的缘故,他还特地买了一个银钗送了过去。
  惹得张青青母亲对女儿道:“姑爷年纪虽大了点,但好在是个疼人的。”
  张青青则是内心甜蜜地绣起了一些准备拿来做回礼的荷包。
  一场可能出现的家庭风波就这样暂时地消影无踪。
  安宁也开始帮周李氏一起准备过年的东西。
  ------题外话------
  话说……据说去蒸房蒸四十分钟等于跑好几公里,像我这样呆了四十分钟都不流汗的还有没有效果啊

  ☆、第四十五章 年礼

  今年的周家明显可以过一个好年。
  在新年的前半个月,周李氏便暂停了臭豆腐的制作,等来年再继续。
  冬日本身能有的蔬菜并不多,大多是白菜萝卜这些,不过秋天时,周家晒了不少的菜干,茄子干、蘑菇、笋干、黄花菜,这些够他们吃一个冬天了。
  屋内烧着炕,又有火炉,因此比较暖和。
  安宁心中一动,便在屋子里搬了些脸盆,种起了青菜。
  周李氏一开始只当她人小胡闹,谁料到还真种出了些青菜。菜干就算好吃,那也比不上新鲜蔬菜啊。
  若不是周家现在有钱了,周李氏肯定将这些种出来的青菜拿去卖出高价。
  鸡、鸭、鱼、猪……周李氏一心要过一个好年,花了不少价钱买了足够的肉食。见她这样大包小包都是肉,谁能不夸一句周家富贵起来了。
  她还扯出了几匹的布,给全家上上下下都做了两套的新衣服,布料皆是之前进城里买的,一模就知道价格不菲。
  安宁和慧姐儿的女红水平仅限于做做荷包,打打络子什么的,真让他们做衣服,那是糟蹋了布料,周李氏只好和三媳妇两个人辛苦了点,不过用花样精致的布料做衣服,就算身体累,心也是甜的。
  为了减轻她们的负担,安宁同周慧便将厨房这一块给揽了过来,她也有心做一做几样新鲜吃食,显一显本事。
  第一样便是那北京烤鸭。
  安宁特地去买了五六只的白鸭回来,将它们拘在笼中,用填喂方法育肥。又去定做了挂炉回来。
  北京烤鸭是不需要给鸭子开膛的,只在鸭子身上开一个洞,取出内脏,灌进开水,再把那小洞系好,开始烤。这烤鸭所使用的燃料也是有讲究的,是用枣木、梨木等做燃料,做出来的烤鸭带着果木的清香。
  安宁第一次试做的时候,那烤鸭味道传遍了家中,惹得全家人在挂炉前来回走动了好几圈——那香气啊,实在是勾人。为了稍微解一下大家的馋虫,安宁只好把内脏拿出来,先做了几碗的鸭血粉丝。大冬天,热热的鸭血粉丝一碗入肚,整个胃都像是被熨斗烫过一般,十分的暖和。
  因为这季节没有黄瓜的缘故,安宁便用萝卜细条代替黄瓜,做了甜面酱,买了荷叶饼。为了以防家里有人更爱大葱,她也准备了一些大葱。
  晚上烤熟的北京烤鸭大受欢迎,一只烤鸭根本不够五个人吃。周李氏更是直接说了,过年时候还要再烤这个来吃。周李氏和李南都是口味重的,喜欢加大葱,安宁、慧姐儿更偏爱萝卜丝。至于聪哥儿是博爱派,他两个都喜欢。
  除了北京烤鸭外,她还准备了虾饺、毛血旺、姜母鸭、松鼠鱼等菜肴。周李氏直夸说:“把厨房交给你是交对了。”
  刚从河里捕捞上来的虾、鱼被她养在小笼子中,小小条的鱼清洗干净,过上鸡蛋下去炸,便是极致的美味。虾也不必多做处理,到时候直接白灼、蘸了酱料食用便十分的美味。
  安宁还去城里买了大约一百斤的蔗糖回来,自己动手做白砂糖和冰糖。周李氏正打算把白砂糖拿来做走动的年礼呢。冰糖虽好,但若捅出去,容易招惹别人目光,便索性自家留着食用。
  他们自从被逐出周家以后,需要走动的亲戚便少了许多。
  按照周李氏的说法是:“倒省了同一些黑心肝的人来往的功夫,省钱了。”
  安宁心道:现在每一份年礼价格翻了好几倍,总的来说,其实并没有省钱。
  不过这钱周李氏也没打算省便是,他们家当初贫困的那段时间,也是有不少的街坊邻居帮助。自家亲戚唯一需要走动的便是亲家何家。虽然何家有些极品,但看在三媳妇的份上,周李氏还是准备了一份不错的礼物。
  一匹的棉布,十多个鸡蛋、一斤的白砂糖、两斤的白面和两斤的肥肉。加上何家也不是穷的吃不起饭的人家,这份礼物够他们过个好年了。
  虽然周李氏知道亲家还的年礼肯定比不过他们家,但看见媳妇一脸羞愧地拿着一篮所谓的年礼回来时,还是出离了愤怒。
  周何氏只带了两斤的米回来和两颗蛋,而且这米还是陈米。
  看着三媳妇一脸羞愧地掉眼泪,“弟媳说家里情况不好,所以才……”
  她也深知这个只是借口,她过去的时候,桌上明明还有一碗的肉呢。吃得起肉的,哪里会不好。甚至,这两颗鸡蛋,还是她娘看不过眼偷偷塞过来的。
  饶是周何氏这样传统又任劳任怨的妇人都对娘家生出了一丝的恨意——他们究竟有没有将她当做亲人?
  周李氏愤怒到了极点,语气反而平静下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来我们家也有十来年了。”
  这话意思便是那何家……可以同他们渐渐淡了。
  周何氏一惊,说不出心中是委屈还是无奈,最终只是化作一句“我知道了”。
  村长家、白家、孙家……周李氏花了半天时间准备年礼。
  安宁也没歇着,她也得给李先生送礼物,除此之外,还有住在城里的李艳。李先生的礼物倒是好准备,一套文房四宝外加两斤的肥肉便很体面了。
  她想起当初他们这一队中,一起回来的人,李梅花和王翠翠至今都没有见面的机会。
  李梅花倒是还好,同张青青一个县,她舅舅也是打算去未来舅妈张青青家中一趟,安宁便准备好了三尺的棉布和半斤的白砂糖,让舅舅一同带了过去。
  等她知道舅舅还打算去王翠翠所在的高知县见一好友的时,她顺便把给王翠翠的礼物一同交给她。两个朋友都是一样的礼物。
  既然要送东西过去,自然不能忘了李艳。
  安宁进城买些东西时,收了些菜干、鸡蛋和白砂糖作为给李艳的年礼,她之前便说过喜欢安宁家自己晒的菜干。
  李艳返给她的礼物居然是一对的玉石翡翠坠子,玫瑰花样,小巧精致。她笑道:“我前些天给周家老夫人绣了一套衣服,她很喜欢,便赏赐了我一些首饰。我看了就觉得这对坠子很适合你。”
  李艳口中的周老夫人可不是什么寻常人物,她的儿子是翰林,丈夫生前曾经做到知府,公公更曾经是大儒。这周家别说是在开原县,就是在这宣州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同安宁村里的周家半点关系都没有。
  “能够入得这位老夫人的法眼,可见姐姐的水平了。”
  安宁这次过来,便发现李艳这里的摆设多了不少贵重的,心中也为她感到高兴。
  李艳给安宁准备的年礼自然不只是那一对坠子、还有一匹的布和一小罐的云雾茶。她给王翠翠和李梅花准备的东西则是更加的实用,皆是一匹的布、一个荷包,荷包中装着一两的碎银子。出手不可谓不大方。
  安宁看着她一个人也是自在清静,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