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 >

第103章

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第103章

小说: 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陆静然一点也不想听,早就交代了前台,如果是学校打开的,直接说自己不在,几次之后,对方自然能明白她的意思。
  没得谈。


第104章 
  当事人不接受道歉; 这件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
  学校很多老师都挺生气的,这丢的不是一个人的脸。
  黄玉英被调到了低年级; 班主任自然不可能当了。
  还因为失责被严重被警告了一次; 全校通报批评。
  她心里害怕; 哭着去求教导主任,如果受到内部的处分了; 那她以后评选职称和优秀就泡汤了; 再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这个后果未免太惨重。
  教导主任耳根子软; 向来好说话; 要是其他的问题,他或许还可以从中周旋; 可这次真的没办法了; 毕竟闹得太大。
  不光是他们学校,这会儿省会教育体系都出名了。
  别人给你捐款捐物,把孩子搁在你学校,不好好的教,还一个劲的欺压。
  一般情况下,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 那都不舍的把孩子送去体校。
  不说远的; 这群小学的老师都没有把孩子送去体校的,80年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85后尤其抓得严; 职工家庭只能生一个; 谁不宝贝着。现在年代也不同了; 至少吃饱活下来还是没问题,也就不想孩子受苦。
  更何况,那不是普通的孩子,那是陆总的弟弟啊!
  这是疯了吗!
  黄玉英也觉得委屈,陆静然应该早点说的!她不说清楚能怪自己吗?
  那孩子的户口上,没有对方名字。这算是哪门子的姐姐。
  她班上也有几个成绩不好又皮的厉害的男生,她非常不喜欢这样会拉低班上平均分的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成果评估,还不看在父母是领导的份上,把人座位安排在靠前。
  她又不是那种不会看眼色的人!
  教导主任见人到了这个地步,执迷不悟,也觉得没沟通的必要,连着安抚的话都不想说。
  黄玉英看人下菜很久了,以前其他老师不好说,学生不敢说,这次事情发生后,学校和教育局的负责人员是有去调查过。
  虽然没有人举报。
  这不是一时情绪不对之下的冲动,一点不冤枉。
  其他老师也对人有不满,学生重复做错了两次同类型题,要求抄一百遍。
  这课后时间一共就这么些,抄完了黄玉英规定的那些错题,完成其他科目作业的质量也就下降了。
  而且总不能两边老师,都同时逼吧。
  墙倒众人推,也有一直不满意的家长,知道黄玉英被处分调到低年级,不会给自己孩子带课,没有顾及,纷纷少来反应情况。
  黄玉英才在二年级上了一天课,她带的班级,就有五六个家长联合起来抗议。
  凭什么让受到处分,师德还这么差的老师,来教自己孩子?
  不能以身作则,孩子以后有样学样怎么办?
  学校没有办法,只能暂停了黄玉英的课。
  黄玉英这边不好过,她的老公也不妨多让,涉嫌以权谋私,内部是给了警告的处分。
  这事情的发展后续,还是陆静然听李志杰说的。
  两个人实在是同情不起来,如果不是对方平时太过分,也不会一下都爆发出来。
  一点都不冤枉。
  倒是因为这件事情,最近多了个传闻,要说省城现在最不好惹的女人,陆静然一定榜上有名。
  看看前段时间爆发丑闻,差点累及陆总名声的继母、还是上次恶性竞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的陈金飞,还有这次……就能知道了。
  真没一个人能轻松过关的。
  陆静然觉得很无辜,她不是惹事情的人啊。
  李志杰说,那几个人肯定觉得你很无情,然后很无奈。


第105章 
  陆静然很少送孩子们上学; 这几年开学就她到了两三次。
  一次是公司创业那年,还有一次心血来潮。
  最后就是今年。
  那两张报道的照片; 抓拍动态和本人有些区别; 像素一般,只是熟人能一眼认出来的程度。
  而且报纸也不是人人都看,传媒方式有限,消息比较鼻塞。
  要放在社交网络发达的二十多年后,那她大约能一夜之间变成网络红人; 被贴上各种标签; 靠着脸就能一直有热度。
  名字相似,哪怕开始有怀疑; 也会马上打消了。
  眼前长得太漂亮,顶级的花瓶; 属于不用怎么费力都能过得很好,所以不会是那个女强人。
  不然这个组合; 还让不让人活了?
  倒是李志杰去的多,家长会几次在,人靠衣装,他是舍不得花大价钱置办服饰; 男人又不比女人,没必要收拾的太好。
  工作的时候,李志杰就西装衬衫; 不工作就大裤衩加拖鞋; 颜色搭配也不讲究。
  他钱都存起来; 或者换成了金条,衣柜里最贵的一件,还是陆静然几年前帮他买的皮衣。
  可是见面的第一印象,大多数都会从对方的服装推敲出部分特质。
  遇到嫌贫爱富的,就难免被看轻。
  陆静然在两天后,给李小勇办理了转学手续。
  知道陆静然弟弟要转学,一天公司打来了十几个电话,都是受捐助的学校。
  表示强烈欢迎。
  陆静然挑了一所,离着家里近的学校。
  她开始担心对方不适应,或者会伤心,毕竟说的话的确难听了些,而且当时人多,很多孩子受不了。
  然后,陆静然发现她的多余担心了,对方没事一样。才两天就有了新朋友。
  神经大条的可怕。
  总之这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忙完了孩子,她也得操心自己的事情了。
  大四最后一个学期了,眼见着要毕业了。
  三年的沉淀,服装品牌已经完全进入了正轨。
  全国二十多家大小规模不同店面。
  开发的支钱也发展良好。
  陈艺琳和陆静然商量,想在香港和澳门开分店。
  陆静然自然不会浇冷水,她想了下说
  可以不过要从长计划。
  这里有个特殊情况,目前香港还是英国的管辖区。
  自从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访华,中英就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当时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又进行了几轮复议。
  一直在焦灼,底下人谁也不知道能什么时候回归。
  身为亚洲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地界上不缺富豪。
  两边为了主权暗潮涌动,很多人都开始站队。
  香港不在天朝管辖这么多年,没明朗之前,很多人都是都站了英国。
  一直到两年后,双方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97年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这是个转折,不过在没有正式交接之前,就不算尘埃落定,还是很多未知数。
  现在距离回归的日期,已经越来越近了。
  陈家才回来不久,陈忆琳的大哥也在犹豫。
  陈家很多产业都在香港,现在毕竟是英国掌权,不能得罪太厉害。
  还是有人说未必到了97年能顺利交接。
  众说风云,老牌资本家显然亲英,担心主权交还后,新政策的冲击。


第106章 
  陈忆琳这次来; 也就是随口和陆静然聊了下这件事。
  其实她也在犹豫,该怎么样选择。
  如果是在这片土地长大的,自然是应该有‘故土’情; 不应该做第二种考虑。
  所以本土商人选择英国,会被质疑。
  但是陈忆琳是在美国长大的; 接受美国的教育和文化环境。
  她是美国国籍,和陆静然的思考的立场不同。
  换成陆静然自然会毫不犹豫的站天朝; 不管结果如何。
  不过陆静然倒是能理解,毕竟没有大环境影响很难平白产生这种情感。
  不对人的思考立场做评价; 只是分析选择方向的正确性。
  陆静然想了下说:“哪怕是97年交接不成功; 英国又能安然的驻扎香港几年?既然已经签订了合约; 这就是一种顾忌,最多也就推迟几年。”
  “而且现在的天朝和几十年相比,各个方面的软实力都提高了很多; 我觉得主权交接会很顺利。”
  陆静然是赞成不要模棱两可的不表态,或者是站队英国。
  退一万步来说; 就算是97年不能交接成功; 陈家可能会损失部分利益。
  但还是有迎面的; 至少表明态度,大陆各方面会顺利很多。
  不管在做什么; 政治正确很需要。
  某党对关键时候帮助过,或者是支持过自己的人或国家; 还是很记恩的。
  以后不要有大过错都不会出大问题。
  陈忆琳听对方分析了这么多; 也陷入了沉思。
  她觉得很有道理; 离着97还有三年的,现在支持英国,自然是能马上尝到甜头……那以后呢?
  陈忆琳直觉应该站天朝,那是一种直觉。
  没有陆静然分析的那么头头是道,把犹豫变成了坚定。
  她想了下说:“我其实觉得美国人,好像是更爱国。因为我了解的很多商人这次他们都偏向英国拒绝主权交接。”
  这太让人吃惊了。
  顿了下,陈忆琳又说:“还有更自由,至少不要让我这么纠结。”
  这种自由,只要是体现在制度和经济上,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合众国政府,和各个州政府之间,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关系。联邦政府无权干预州政府内政。而作为回报,州政府把外交等对外权力以及一些需要统一管理的权力交给联邦政府。
  这样就达成了平衡。
  陆静然笑了起来:“不是美国人爱国,其他国家的人也很喜欢,环境好,文化输出能力强,经济好的地方。”
  这几年的出国热潮,美国可是大热门。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美国能很明确把执政和国家概念区分开。
  因为社会环境好。大部分的中产阶级都比较满意的,所以他们热爱国家。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抛开皮肤国籍不谈,这是生物本能。
  换成任何一个经济发展好国家,都有这样的效果。
  相反战火连连的国家或者地区,谁还能到这些‘爱不爱’的问题。
  同理,陆静然也很爱现在的天朝。
  因为在这之前,没有比现在很好、更开放的时代,所以她才能赚到这么多。
  而且往后发展会越来越好,所以她感恩。
  陈忆琳是赶在国庆人流的高峰期,回东汉省看她的父亲,然后住上半个月。
  每年她会抽出一个半月时间专门陪着老爷子,就住着不走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爷子全家最疼的是她。
  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啊。
  陈忆琳在省城和陆静然碰面吃个饭,隔天下午就出发去市里面。
  一天后,陈忆琳拎着行李箱走进打听的时候,看到了陈启杨很意外,她大哥怎么也来了。
  陈家三兄妹,陈忆琳的二哥在国外没有回来,学得是医科,醉心于自己的学术,压根儿不管家里的事。
  兄弟俩成年后,父母才生了妹妹,所以不管老三多大,在兄弟眼里那都是没长大。
  陈忆琳在家里是娇惯长大的,很任性的学了服装设计,大家也都支持。
  一直到去年,她分了服装公司的红利两千万,其他人大吃一惊。
  还很是很认真地做了,没有白学这个专业。
  两千万不多,但在这个行业很成功了,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展到这个规模,算是相当可以。
  老三总算是也有了一份不错的事业。
  家里人每次说起这件事,陈忆琳都要提起陆静然的。
  她那时候只是想开家小店,卖卖自己的设计,反正成本不高,哪怕亏损也没什么。
  好玩而已。
  陆静然观念截然不同,说既然决定开店那就要赚钱,而且想做得就得认真规划,要去每天思考怎么推动。
  把这个行业做到极致,争取做到最好。
  如果光靠着兴趣支撑,没有认可感和努力工作的回报,短期可能还行,长此以往就会陷入对自己的怀疑,可能就会半途而废了。
  愿意掏钱买下你的设计,这才是正常的。
  当时两个人决定开服装店,自己做品牌,其实也就是几句话就决定的事情。
  陈忆琳有想过,也许生意还不错,自己设计的衣服销量很好。
  不顾当时怎么样也想不到,能到现在的规模。
  陆静然一点点的去推进。把她们的梦想实现了,而且还是升级版本的。
  陈忆琳在家里人面前提陆静然的次数多了,不说其他人,陈启杨都觉的有种认识陆静然很久的错觉。
  陈忆琳把行李箱交给我了佣人。
  她总算明白过了为什么她大哥会来,大概是因为香港主权掌权变革,左右为难。
  老爷子自然着急,虽然当初被逼无奈才走,但是这也他不妨碍爱国。
  他很生气。
  当初父辈扛着枪才来的盛世太平,怎么能别这么欺负。
  陈启杨这次回来,就是想试一试老爷子的态度。
  现在试完了,他更加确定自己的决定。
  这件事还是得站天朝,坚定不移,得不顾眼前损失。
  陈忆琳一脸懵逼,开口问:“你怎么和陆静然说得一模一样?你们都怎么想这么多啊,难道不累吗。”
  哪里像是自己,虽然决策一样,但是赌注的成分更大。
  陈启杨也很意外,他自己这么多是因为经验丰富,陆静然太年轻了点儿吧?
  上次对方住院,他是见了一面的,当时觉得是个冲动的小姑娘,虽然很聪明。
  不过能把公司做大的,要聪明才行,平时忆琳说的话也就听听,这是第一次让他感觉到这人很老练。
  年纪太小,怎么会这么高的觉悟。
  陈家也算是家底深厚,去翻族谱,从民国就开始发迹了。
  陈启杨几天后去了香港,推了和英国高层的赛马,转儿会见了中央掉到香港工作的官员,然后公开的宣布了支持的态度
  而且由着陈启杨从中周旋,本来态度模棱两可的有个企业家,也宣布期待天朝管辖下的香港。
  正式的站了队。
  县官不如现管,还是英国管理下的东方之珠。
  陈家的相关产业就陆续出了问题,明面上来看,这是很正常的程序。
  很多行业都是灰色地带,想要挑点错出来,这还不容易。
  有几位商人觉得很不屑,他们抵抗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