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回明末当皇帝 >

第158章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158章

小说: 重回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策略是项玉早就制定好了的,只不过他也没有想到中华军能够在这么早的时间就拿下这些岛屿,但是一些提前制定的方针还是没有动摇,印尼群岛上的人口数量众多,面积也比吕宋岛要大得多,因此中华军很难在当地维持大范围的驻军,而没有大量的军队,岛上的原始森林山川水泊就会给这些土著人提供庇护的场所,而等到他们缓过劲来,将会对中华军在各地的城市以及遍布各地的矿产工地产生很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在这个时候中华军大军驻扎并且有能力解决的时候处理掉。

在爪哇岛的局势安定下来了之后,中华军兵分两路,分别从巴达维亚出发,向东和向西同时出发。主要是击溃当地的土著部落。并且将人口掳掠到巴达维亚来。这些人将被送去修建万丹到巴达维亚之间的道路,这两个城市是中华军在爪哇岛的重要支点,但是陆地上的交通条件十分的恶劣,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和穷山恶水,而为了维护西爪哇岛的稳定,在陆地上修建一条道路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两地之间的跨度将近一百二十公里,其实也不是特别远,但是沿途的丛林密布环境恶劣。还有十分严重的危险生物,包括犀牛、蛇以及蚊蝇的袭扰,中华军预计这条路要修通,最少要投入三十五万人,修建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将这一代的丛林和山涧劈开,将两地之间的交通打通。

而这个人口数字是十分的庞大的,而且人力成本极高,古时候服徭役死人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因此这样的工作自然就落到了这些岛上的土著人的手中了。

中华军的行动十分顺利。应该说岛上的土著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能力,也有几个规模比较大的部落。但是他们的装备比较落后,因此在中华军的打击之下很快就败下阵来,沦为了中华军的俘虏。

很快,从岛上各个方向运过来的俘虏源源不断的被送往雅加达,中华军在占领了巴达维亚之后便将它的名字重新换了回来,雅加达这个名字听起来比巴达维亚这个欧洲名字好听多了。

这些俘虏有男有女,但是清一色的都是青壮年的劳动力,也有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年老体弱和衰老的土著人是见不到的,这些人都被中华军给处理掉了,这一政策让军队中很多人都感到不适,尤其是杀死那些只有几岁甚至是几个月大的小孩的时候,很多士兵都感觉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下面的军官已经得到了严令,要严格的执行上面的命令,因此这些士兵虽然于心不忍,但是最后还是将这项任务完成了。

具体的进剿行动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爪哇岛上的人口数量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不过根据中华军的估计应该在四百万人左右,而据非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华军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面一共杀死了超过两百万人,其中包括一百多万的老人和儿童,这一数字是后世根据中华帝国解密的一些资料推测出来的,具体的伤亡人数谁也不知道。

因此这一项灭绝人口的行动被拿来和欧洲人贩卖黑奴,以及屠杀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一起,被列为世界上三大人口屠杀事件,受到了很多人的谴责。

即使是这样,这个时候聚集在雅加达的土著人的总数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万,这还不算之前已经被派分出去开始修建雅万之路的十几万人。

这么多人聚集在雅加达,给城中的守军很大的压力,他们将这些土著人分散到城外的数十个大营中去,以免他们聚在一起产生意外,毕竟上百万的人而且都是年轻力壮的劳动力,一旦产生什么差池那简直就是要了老命。

雅加达这个时候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的供应的问题,虽然中华军在清剿这些土著人的过程之中也缴获了大量的粮食,但是城外这一百多万张嘴,一天消耗掉的粮食就达到惊人的四五千石,换算成吨来计算的话将近两百五十吨,而雅加达并不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城市,这个时候城中的存粮只有不到十万石,就算是加上之前中华军从万丹和这些部落中缴获的粮食,也不足三十万石,这样一来,城中的粮食很快就会耗尽。

土著人这个时候还是施行的最低配给制,一人一天也就给一斤大米的配给,而王佐才这个时候考虑到粮食的短缺情况,于是狠心将这个数字大砍了一番,直接将每人每天一斤米,砍成了只剩半斤米,这样一来仅仅只能维持这些人不被饿死,想要吃饱肚子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样做虽然能够将粮食的供应时间延长一些,但是这样做也没什么实际的意义,因为这些俘虏们每天如果只吃这么少的粮食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有力气去劳作,每天还会白白的消耗掉这半斤米。

为此中华军这边决定一边想吕宋方面发出求援信,要求他们调配一批粮食过来,然后又加快分配这些人去参与劳作,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爪哇岛上的林多地少的尴尬境地,荷兰人之前开垦的土地数量不多,仅仅只够维持雅加达的基本粮食供应,而且他们还能够走海陆从印度调配粮食过来,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印度还没有像后世那样多的人口,但是其地理条件相当优越,为其提供了大片的肥沃的土地用以种植粮食,因此一直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第两百八十章如何破局?

对于这些劳动力的安排,中华军决定要依靠岛上的华人的力量,在军队的协助之下,请一些华人的工匠指导这些土著人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建造工厂、种植橡胶。。。。。。

这些分流了一部分的劳动力,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开矿,印尼群岛含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中华军目前所需的铁矿、铜矿、煤炭石油等都有很高的储量,因此这里的矿产的开发十分重要,中华军在这边计划投入七十万人,投入到十个大型的矿产的开发上去。

这个时候的开矿的条件远不能跟后世相比,因此矿地一直都是一个高死亡率的地方,主要是在于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劳动强度特别大,而且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安全保护措施。

中华军这个时候才不管什么安全保护措施了,就算是有也是对矿上的华人监工的保护,这些土著人就是用来干苦力的,其最终的结局也是早就注定了的,因此中华军不会怜惜他们的境遇,这在后来曾经引发过一段时间的动荡,几个工矿上的土著人企图发动暴动,想要冲出中华军的监控,逃到深山老林中去,只不过他们的这一计划最终没能达成,中华军依靠土著人修建的连通各地的公路网络,以非常快的速度赶来支援,很快就扑灭了这些土著人的企图,而他们也几乎全都没能幸免,全部被处死了,从此之后土著人都安稳了许多,再也不敢发动反抗了。而经历了很多年的劳作之后。中华军方面对于他们的待遇条件也稍稍的上调了一点。这也让他们似乎是看到了希望。

在这些土著人的劳动之下,中华军终于解决了各种矿产资源紧缺的局面,包括黄铜、铁矿、镍矿、铝矿以及石油煤炭等等资源上面,都彻底的满足了中华军的需求。

而这些矿产的发现也为中华帝国的各项工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这也是中华帝国能够超过欧洲诸国,快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在印尼群岛在这些土著人的劳动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中华军这边已经计划准备实施登陆作战的计划了。

因为清廷的严密封锁,从去年的十月份开始。沿海一带的移民的数量就大幅度的下降,这也导致了中华军这边一直想要突破清军的这层封锁。

因为人口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实在是太过于重要,尽管这个时候吕宋方面的军队在南洋一带进展的十分顺利的,但是东南亚一带的情况和台湾的情况也差不多,都是土地面积比较广,但是上面的人口比较少,尤其是华人的数量很少。

吕宋岛上面还要稍稍好一些,至少还有当地的土著人可以提供一种补充,但是印尼的土著人这个时候已经被中华军全都给抓起来充当苦力了,而且这里的情况跟吕宋还不太一样。主要是这里较早的受到了外部文化和宗教的冲击,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冲击。伊斯兰教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宗教,其破坏性表现在各个方面,也包括文化和思想,因此这里的所有土著人中华军从心里不信任的,他们自然是不能委以重任的,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印尼群岛的面积差不多有五分之一个中国大,加上吕宋群岛、马来半岛等等岛屿,其总面积已经将近中国的三分之一了,但是这里的华人的数量大致跟台湾岛上这个时候的华人数量相当,只有一百来万人,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少的人口,自然是远远不足的。

所以中华军为此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那就是要在清军的封锁线里面取得一个突破口,以此为据点,利用军队的势力来扩大中华军的势力范围,在这里吸纳和转移人口前往台湾,如果清军大举反扑的话,这些据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舍,并不一定非要坚守,以免成为中华军的包袱。

严格来说,这个计划显得有些大胆了,因为这个时候清军在沿海一带的兵力已经越来越多了,甚至是超过了其部署在北疆的兵力,要知道中国古时候历代王朝都是将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作为主要的任务。

清廷虽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征服了蒙古,并且按照满族的规矩建立了蒙古八旗,施行八旗分治,这个策略和当初金朝治理蒙古的时候差不多,主要是分而治之,不让其有聚集在一起从而威胁到自己统制的机会,但是这个时候准葛尔部已经开始兴起,清廷北方并不是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所以将这么多的兵力都调到南部来,这还是很罕见的。

这也说明了清廷在经过了之前的几次交战之后,对中华军的实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个时候已经将中华军列位自己的头等大敌了。

这对于中华军来说自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了,那就先抛开别的不说,先想办法破掉清军布下的这个局。

从台湾向大陆望去,最接近的就是福建了,因此如果单纯只从距离和位置上面来说,选择福建是最适合的,但是这个时候盘踞在福建一带的兵力也是目前整个东南沿海一线最多的了,包括耿继茂的十一万大军,还有清廷的三万绿营士兵,以及新组建的福建水师,一共有超过十五万的军队,这个数量可是中华军能够调动的七八倍之多了,因此很多人都对这个地点心存怀疑,虽然清军的作战能力远不如中华军,无论是士兵的单兵素质,还是从武器装备上面来看,都是中华军这边要占据着绝对的上风。

但是清军毕竟占优人数上面的优势,而且中华军这边跨海作战,军队和补充调度以及物资的支援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天时地利都不占优势,而且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福建处于广东和浙江之间,后面还有一个江西以及两湖,一旦仗打起来了,清军会很快的从这几个地方调遣更多的兵力增援过来,因此就算是中华军能够在福建成功的登陆,估计也是很难能够立足的。

第两百八十一章赵开

这一点也是项玉比较担心的,所以在会议上面有人提出来了,那是最好的,说明大家考虑问题都和全面,并不是盲目的附和自己。

既然否定了福建这个地方,那么选择哪里最合适呢?

这一下子下面的众将领都议论开来了,众人纷纷献策,有人建议说是在浙江登陆,因为中华军目前占据了舟山群岛,依托这里为跳板也十分方便,并且浙江这边的地势和福建不太一样,它上面没有那么多的山,而且因为钱塘江的关系,杭州城外面又有一个巨大的海湾,这也是一个天然的阻隔,两头的清军想要彼此支援,势必将会有极大的跨度,因此选择性的袭击宁波府或者湖州府,最近能够赶来支援的军队不会特别多,而中华军如果不是想要长久的占领登陆地点的话,那么完全可以依托登陆据点向里面扩展,在清军的大队士兵赶来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来转移人口。

这一个方案提出来的军官名叫赵开,这是一名年轻的军官他在这之前曾经多次和清军交战,对于清军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他本人也到过舟山岛,并且跟随海军参与了对镇海炮台的袭击之中,他的建议之中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他没有说明,那就是如果中华军从镇海一带登陆的话,不仅舰队的安全能够得到最大的保证,而且登陆部队面临的阻力也是最小的,因为这个时候的镇海炮台经过中华军的摧毁之后正在重建,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作战力。

赵开的提案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就连张聪也感到兴趣盎然。问道:“依你的观点。你认为我军要想从浙江一带登陆。那么那个地方会比较合适,是宁波还是湖州?登陆的话需要多少士兵,于是会遭受多少清军的阻击,你计划之中我军要损失多少人马?”

张聪一连问了很多问题,他只是随口而说,话一说完就感到微微有些后悔,他这个时候才注意到这名将领的军衔才是一名少尉,一般来说。在中华军的军衔制度里面,少尉大小的将领,最多只能担任营一级的军职,这也就是说这名将领的作战格局极有可能会被限制在五百人以内,这个眼界是无法指挥上万人甚至是数万人的大型战役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就算是不要他去指挥,让他出谋划策也是十分困难的。

赵开听完果然微微一愣,显然也有点吃惊,不明白张聪的意思。不过他随即就释然,脸色变得郑重起来。项玉饶有兴趣的看着他,期待着赵开接下来的表现,他隐隐感觉到这个低级将领的这番话并不是信口开河随手拈来的,心中必然早就有了一番计较之后才说的这话。

赵开取出一幅地图,这是一张福建和浙江两地的地图,地图上将这两地的具体地点,防御情况,包括重要城市的布局以及兵力的分布都标注了出来,这仗地图一拿出来就引起了在场很多人的惊呼,要知道他们很多人的官职和军衔都比赵开要高,但是他们自己却没有这样的衣服地图,很多人都看向了张聪,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