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184章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84章

小说: 晚明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师西北部的延庆州、保安州,朱由检打算合并成一个延庆府,府治就在延庆,大约是后世的张家口,从京师向延庆,修筑一条水泥大道,再稍稍向前,又可以将军事重镇宣府紧密联系起来。

北直隶的道路,比较清晰,一共需要修筑三条,东南经天津卫、河间府与山东连接,南部经保定、真定、顺德、大名、广平五府,与河南省连接,西北则是修筑到宣府。

北五省最缺通行道路,就是山西。

山西有六府二州,第二大道从太行山的井陉古道进入山西后,沿着汾河通行到西南,大道经过太原府、平阳府,汾州府在汾河西岸,与第二大道隔着汾河,只要修建一座汾河大桥,就可以连接到第二大道上。

辽州、潞安府、沁州、泽州府都在太原府的西南,太行山以西,只要从太原府向西南修筑一条近似直线的大道,就可以将辽州、潞州府、泽州府连成一线,至于沁州,与这条大道很近,修条岔道,就能连接上。

但太原府以北,广阔的地区完全没有主干道,这里靠近长城的地方,有一个军事和民事重镇————大同。

如果直接修筑一条水泥大道,将太原府有大同府连接起来,最是省事,但朱由检没有这样做,他计划将这条道路,先从太原府修筑到塑州县,再拐向东北,延伸到大同。

朱由检这样做的理由,主要有两:一是太原府与大同府之间,有五台山、恒山等山峰的阻挡,修筑道路极为不易;二是朱由检看到了长城以外,在塑州的更北方,是察哈尔蒙古现在统治中心————归化城,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归化、塑州、太原,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朱由检想到了将来,所以,他将这条水泥大道,直接从太原府修筑到塑州,而不是大同。

大道还没修筑多少,朱由检感到特别疲劳,看来,繁忙的政务,不是朱由检能够承受的,他要加快大明的政治改革。

第285章三院十部制(上)

现在还不是北五省的农忙季节,本来农民们都是无所事事,他们不是走亲访友,就是闲逛赶集,但朝廷正在大规模修路,他们也没闲着,他们组成了各省主要的筑路大军。

这些穷怕了的大明百姓,为了挣到一份筑路的酬劳,硬是选择了在农忙之前,改掉了游手好闲的习惯,筑路工地上,到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朱由检更加忙碌,他既要为各省划定修筑的路线,又要睁大眼睛,盯着所有反对改革的人,尤其是宗族和京师的百官。

现在没有内阁,还有许多政务需要他处理,所以,即使为了勘探路线,他离开京师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大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三月十五日,是朝会的日子,这一天,朱由检终于抛出他的政改计划。

这次改革,对大明影响深远,甚至能改变的大明的国家走向。

但是,对大多数官员来说,政改只是职务上的变动,甚至只是称呼上的变化,与普通的老百姓,更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朱由检事先并没有与六部的尚书们商量,他根本就是打算乾坤独断。

在朝会上,户部尚书毕自严启奏:“陛下,眼下北五省大规模修筑道路,户部的银子,花得就像是流水,长期下去,户部怕是再次入不敷出的境地。”

“毕爱卿不必担心,北五省修路,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一两年之后,道路修筑完毕,自然不用这么花银子。”朱由检也想到了中五省、南五省一样要修路,但那时朝廷的赋税,必然要增加,“爱卿只要审视每一笔支出是否合理,严格控制开支就是。”

“是,陛下,臣明白了,臣一定会严格控制开支!”

朱由检见朝会上再无声息,“诸位爱卿,你们还有何本奏?”

众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是默不作声,他们显然都没什么话要说了。

“众爱卿都无本可奏,朕倒是有些事情,要与爱卿们说说。”朱由检先看看黄立极:“黄爱卿,朕上次说的国旗的事,现在有着落吗?”

“回陛下,臣已经着人设计了一款,是青天白日,但无论如何,都加不上月亮,因为没有最后定型,故没有向陛下汇报。”黄立极低着头,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完成国旗,他觉得有些羞愧。

“青天白日?”朱由检沉思片刻,“不错,青天白日是对大明百官的告诫,头上着白日,行为要像青天,等朝会结束,拿给朕看看!”

“是,陛下!”黄立极躬身,退回群臣的最前面。

“诸位爱卿。”朱由检的目光扫过群臣,“朕自登基以来,一直未有内阁,朕常觉得,没有内阁的辅佐,朕处理政务,屡有不顺,所以,朕打算恢复内阁。”

“内阁?”大臣们眼里都是一亮,不知道谁能有幸进入内阁,内阁的品级虽然不高,不如各部尚书,但他们的实权却是极大。

“不过,朕的内阁,与以往的内阁略有不同,因为专职处理政务,所以这新的内阁,叫做政务院,原来的首辅现在叫总理,总理一切政务,所有各部,都直接受总理领导,对政务院负责,而政务院总理,只须对朕负责。”

“内阁总理?”这是新名词,黄立极也不太懂,但他觉得,内阁与六部,本来是相互制约的,现在六部怎么成了受内阁领导?“陛下,这政务院总理,怎么有些像是宰相?”

王永光也是有疑问:“陛下,六部受政务院统辖,那除了陛下,政务院有何人可以制约?”

“两位爱卿不用着急,这政务院,自然有人制约,朕在后面会有所说明。”朱由检打算先将政务院的事情说清楚,“至于六部,由于大明新政的需要,朕打算扩充为十部,这十个部,都是受政务院领导。”

“十部?陛下,是哪十部?”李春烨不知道朱由检又要弄出什么新花样。

“为配合新政,朕将原来的六部,以及朝廷设计的其它机构,整合成十个部。”朱由检又扫视群臣,将众人的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撤销吏部,设立人事部。”

“人事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就是原来的吏部,负责考核、升迁官员,包括各省的省长,十部的除部长、副部长之外的官员。”

这和以前吏部的职责差不多,只不过换了名称而已,众臣也没什么反对意见,他们倒是关心新的人事部长是谁。

“部长王永光!”

朱由检的话,也没什么意外的地方,王永光本来就是吏部尚书,大臣们都是向王永光贺喜。

“对于户部,朕打算一分为二,财政部负责支出,税务部负责征收各地的赋税。”

这是将赋税征收独立出来,与朱由检开征工商税、扩大征收农业税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财政部长毕自严,税务部长黄士俊。”

大家又是恭贺,毕自严倒没什么,他本来就是户部尚书,现在户部分出一个税务部,他的职权范围变小了,不过,与支出相比,赋税征收更加吃力不讨好,他到落得清闲一些。

而黄士俊原来是吏部右侍郎,现在做了部长,算是升了半级。

“改工部为交通部,部长李长庚。”

这又是一个不升不降的变动,现在朱由检大肆修路,交通部的职权更加突出。

“另外,增设一个水利部,部长刘荣嗣。”

增设水利部,刘荣嗣是不二的人选,他是治理河道方面的专家,在山东的时候,他就是以治理黄河、运河闻名。

刘荣嗣从户部侍郎升为水泥部长,也是升了半级。

“撤销礼部、鸿胪寺,改设外交部,部长方逢年,副部长黄晓福。”

“陛下,这外交部是做什么的?”

从名称上看,大臣们都是一团雾水,他们从来没听说过“外交”这个名词。

“外交部,顾名思义,就是与外邦打交道的,不管是大明的藩属国,还是西夷,大明都要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学习他们的语言、长处。”

“奥!”

职责明确了,大臣们却感到奇怪,方逢年原来是礼部左侍郎,他升任外交部长,那原来的礼部尚书黄立极呢?他原来可是内阁首辅,也没到致仕的境地。

朱由检也不理会大臣们的疑问,他依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下去,“撤销国子监、翰林院,改设教育部,部长孔贞运。”

这又不是意外的决定,孔贞运是孔圣人的嫡系子孙,原来的国子监祭酒,不过,朱由检现在在北五省推行义务教育,这孔贞运,也许要重用了。

众人又是拱手作贺。

“撤销都察院、大理寺,改设监察部,部长商周祚。”

既然监察部就是原来的都察院,大臣们自然知道监察部的职责,但商周祚在天启年间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就以刚正不阿著称,看来以后官员们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众人勉强向商周祚贺喜,一揖而止。

“此外,增设法务部,负责制定新的律法,并向全体国民普及大明律法,部长曹思诚;增设工商部,负责登记、监管、扶植全国工商业,部长刘宗周。”

张思诚原为左都御史,这次成为法务部长,也是名正言顺,但刘宗周作为工部右侍郎,一下子升为朱由检最为倚赖的工商部长,顿时吸引了许多羡慕的目光,但朱由检宣布的,是终结的裁定,众人也无法反对。

“新的十部,都在政务院的领导下之下,平时有各自的办公场所,各位可明白自己的职责?”

“明白!”十部长齐声作答,其实,他们只明白个大概。

朱由检也不着急,各个部长们的职务,今后会有明确、具体的内容。

大臣们这才发现,十部之中,没有兵部与刑部,而朱由检极为倚赖的黄立极、李春烨等人,还有刑部尚书乔允升,都不在十位部长之列。

“难道在他们当中,会产生政务院总理?”众人小声议论,“但政务院总理只有一人,其余的两人不会致仕吧?”

朱由检很快就给出答案:“政务院总理黄立极!副总理周士朴!”

“臣谢陛下信任!臣惶恐!”

“黄爱卿不必太过自谦,无论是资历还是人品,爱卿担任总理,都是众望所归。”

政务院总理,这是大明一人之下、百官之上的高官,比大汉、大唐甚至大明太祖年间宰相的权力,还要大一些,难怪众人都是眼红。

“陛下,我朝自太祖之后,不再设立宰相,就是担心宰相专权,现在的政务院总理,权力太大,万一……”

“爱卿们不必担心,朕自有制约之法。”朱由检也不看是谁在发言,“朕刚才说的是政务,将来大明的政务,就是在政务院的领导下,十部各付其职,但朕的朝廷,实行‘三院十部’制,其中的十部,你们已经知道,至于三院嘛……”

朱由检见众臣都是竖起耳朵,知道他们的胃口,已经被吊起了,“政务院是一院,负责政务,还有两院,分别是司法院和国防院!”

第286章三院十部制(下)

“司法院?国防院?”大臣们念叨着,这两个名词,他们似乎没见过,自然不知道这两院具体分管的事务。

“司法院就是原来的刑部,负责审理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案件,院长乔允升,副院长唐济世。”朱由检止住大臣们的议论,“司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其它两院不得干涉,就是政务院、国防院有人犯事,也得由司法院独立审判。”

“……”大臣们倒吸一口凉气,看来朱由检已经给断绝了官员贪墨的后路,司法院独立,官员们万一犯事,将来连个说情的都没有。

“司法院的下设机构,是各省的法院——————省级也将改革,原来的提刑按察使司,更名为法院,法院不再受各省布政使的管辖,而是直接受司法院领导,独立行使一省的审判权。”

“陛下,大明的司法,完全独立成院?”

“不错,司法独立,不受各级行政官员的干涉,其实,官员们也干涉不了,各级法院的人事权、经济划拨权,都只受上级法院的管辖。”朱由检追问一句:“这算不算是对政务院的制约?”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旦司法独立,别说普通的官员,就是政务院总理,如果犯事,也只能将自己交到司法院的手上,不知道独立以后的司法院,与锦衣卫、东西厂有没有两样。

“当然,司法院本身也不能凌驾于大明的律法之上,他们在审理的时候,必须以律法为依据,监察部不能干涉,但可以监督,必要的时候,朕的锦衣卫,也会监督各级法院的审判工作。”

有了监察部的监察,大臣们稍稍放心,怎么说监察部也是政务院的人。

“对于政务院,朕还有一重制约,那就是国防院,院长李春烨,副院长王在晋。”朱由检稍稍停顿会,“国防院独立主管全国的军事,大明所有的军队,都直接受国防院的统辖。”

“臣多谢陛下的信任,臣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李春烨在朝堂长跪不起,他已经明白了朱由检的内政设计,这国防院长,乃是与政务院总理、司法院院长齐名的三大高官,分工不同,又相互制约,而国防院长,掌控全国军队,实权似乎更大些。

“侯质平身!朕再说说国防院的组成。”朱由检向李春烨抬抬手,示意他站起来,“国防院除掌控全国的军队外,下设三个部:陆军部、海军部、参谋部。”

“陆军部、海军部、参谋部?”大臣们又开始议论,从名称上,他们能明白个大概,但是,对于参谋部,了解的人却是不多。

“众爱卿,陆军部长是阎鸣泰,海军部长是秦永年,这两部,分别掌管陆军与海军,至于参谋部,部长为曹文诏。”朱由检缓缓呷口香茗,“参谋部平时为军队制定军律和训练大纲,战争时期,给前线的军队提供军情,保障粮草、器械、后备兵员补充等,但不能调动和直接指挥军队。”

“陛下,这国防院,同样不受政务院统辖吗?”

“对,‘三院分立,互不统属,彼此分权,相互制约’,这就是‘三院十部制度’的基础。”

“朝廷机构如此设计,那陛下……”

“朕是大明的皇帝,自然要掌管整个大明,朕与政务院同掌政务权,与司法院同掌审判权,与国防院同掌军事权,此外,三院的主官,都是由朕直接任命,必要的时候,朕还会直接任命各部主官、各省省长、各军军长。”

“原来如此!”大臣们这才明白,朱由检还是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