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千秋英雄 >

第39章

千秋英雄-第39章

小说: 千秋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话,这个军中大帐顿时炸锅了,说实在的,这些军汉对下去做什么县尉统领只有那么感兴趣,觉得那不过是地方戍卒,再怎么地也没有在江州地精锐新军中威风,听到还有如此机会,一个个顿时摩拳擦掌涌到龙锋的面前,纷纷上前问道:“大王!……大王!……指挥长所言,可是当真?”

龙锋见大伙兴致勃勃,欣然说道:“指挥长说出来的话。难道还能有假!不过他也太小家子气了,才说了个千夫长,向东、向南,你们可以任意发展,收服小山寨、小部落,招收流民,我到是希望你们这些人在几年之后。个个都是万夫长才好……”

随着龙锋地描绘,一幅幅蓝图渐渐清晰的出现这些面酣耳热的军汉眼前。尤其是这个万夫长一说出口,更是将这些人原本就已经高涨的情绪撩拨到了极至,大帐中的气氛顿时达到了沸腾的顶点……饯行结束,将军营的军汉们便一个个雄心勃勃地各自赶往任地赴任了。

*********

就在军营热闹饯行的时候;田双所在地国策院;门首两排甲士庄严肃立,和江州的其他处所相比,却显得相对的冷清。近些天,因为龙锋忙于会场以及军中事务。很少到这里来。

田双对这院落以外的世界,浑然不觉。饭食等其它琐碎事务,都有王府派来的十几个内侍打理,他是整日埋首书房,带着巫山的十几个徒弟,比照其它各国律令,政令,再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逐一地制定出适合巴国的各种法令条文的初稿。因为民众大会召开在即,所有的初稿草案将都要在这次大会的讨论通过,所以田双带着这些人夜以继日加班赶工,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在民众大会召开的前三天,这一部以强国十论为基础的各种法令条文终于初稿完成。

初稿完工之后。田双也暂时松了一口气,想到这些日子辛苦,于是给那些助手下人都放假休息,他自己也在后院地草坪大树下铺上一张芦席,几案茶具也由内侍摆设好,春日和煦,绿叶沙沙,又正值逢午后时分,院中一片寂静清幽,正是静坐养心的大好时光。春日的阳光。照得人身上懒洋洋的。田双正在后院的芦席之上闭目假寐,忽然听得前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田先生在否?”

巫山!田双疾步穿过前厅。来到廊下,果然便是巫山身着一身雪白袍服,银须长衫立在那里,笑望着自己。田双不禁高兴得大笑,喊道:“巫山兄,想煞我也!”

巫山笑道:“双兄做了官,后院春日小憩,好不安逸啊!”

田双笑道:“呵呵!客卿那里算什么官!来!来!来!屋里说话。”说着便伸手一请。

两人来到后院,席地而坐,内侍连忙上茶,田双一摆手,说道:“不用茶,我与巫山兄赵地一别又是半载,今日相逢没酒怎行?吩咐厨下,整点酒菜来。”

巫山闻言拍手大笑,说道:“正是,旧友重逢,不痛饮一顿如何说得过去。”内侍恭谨应诺,连忙到厨下吩咐去了。

待内侍走开,巫山才笑着问道:“双兄此时可信在下当初所言,这千里巴地也是你一显身手地地方。”

田双笑而不答,亲自为巫山斟满一盏茶,递到他的手中道了声:请!”

说话间内侍已经将厨下整治好的几盘下酒小菜送来摆好,又斟好两杯酒,这才轻轻的退出。

巫山微笑点头,打趣道:“方才听田双兄所言,似乎对这个有名无实的客卿甚是不满,可是你要知道,我们巴国可是从来没有给臣下派王宫内侍的先例啊。”

田双一怔,随即笑道:“这还都是巫山兄的举荐之功。”说着,田双身子前倾,举起酒爵,向他一敬,“巫山兄,小弟先敬你一杯,若非得兄指点,小弟至今还不知在何方流落,老死蓬蒿、埋没山野也不一定。来!先干一杯!”巫山也不客气,端起面前酒爵与之一碰,两人都是一饮而尽。

巫山放下酒爵,望着意气风发的田双,缓缓说道:“田双兄过谦了,凭你胸中所学,出人头地乃是早晚之事,来说说你与大王相处的如何,要是你真不满这个客卿名份,我明日就去找大王说说此事,客卿一职太虚,不利于今后的招贤引才。”

田双一听,慌得连忙起身,肃容对巫山说道:“巫山兄呐!我与大王相见恨晚引为知音,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我田双愿与这样地君王终生共事。别说是个客卿,就是给这样地君王做个没有任何名份的幕僚谋士,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也。”

“好!好!……果然是名士风范,我巫山没有荐错人。”巫山也站了起来拱手一礼,正色说道:“大王英明!这么安排定有他地用意,我想不用多久,先生大名定然是天下皆知。”

田双摆摆手,笑道:“那是年轻时的意气之言,想不到巫山兄还记得,现在我已近不惑之年,很多事情也想清楚了,人生一世,只要能真正的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做到此生无憾,便于心足矣。

巫山斟满两杯,两人又是一饮而尽,喝完都是哈哈大笑,于是又重新坐下摆酒叙谈。巫山告诉他,自己回来之后又带领韩赵铁工去巴地的东南大山里寻找铁矿,现在已经找到,现在已经开矿,估计年底便可大量的出铁。做好这一切之后,这才赶回参加民众大会,要不早就来找田双饮酒了。田双也对他述说,自己对这个大王的佩服,列国变法最难之事,便是处理这些上层世族的利益,怎料这等难事到了大王手里,却是举重若轻,如此等等。两人提起大王都是一番感慨,一坛老酒在高谈阔论中饮了个干净,不知不觉暮色降临,巫山这才告辞离去。

*********

五月初一,这一天,天才蒙蒙亮,江州城便早已经沸腾起来。

侍卫长罗忠率领二百名王宫禁卫,衣甲鲜亮的甲士在民众会堂前的石牌坊内排成两列,中间形成了一个长长的甬道。由于巴国历史上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于是,龙锋就请巫山大祭师担任今日的司礼大臣,巫山根据自己在中原游历时所见周天子大礼,与自己巴国的祭祀大礼想结合,加以改进,安排自己的弟子经过一夜的安排,早就按部就班。

看看卯时已到,巫山来到大门口迎候。太阳刚刚照亮江州箭楼,氏族长老、头领,庶民代表,军中代表,一个个依时来到石坊外按照序次排成两列,就在所有代表全部到齐时,只听担任司仪的巫山朗声高喊:大王驾到!

但见一辆青铜轺车缓缓驶来,六尺车盖下肃然坐着红色袍服的龙锋,等到大王下车,担当司仪大臣的巫山又骤然高唱:巴国第一届全民大会第一项,请大王昭告天地!

龙锋一脸庄重的走到早就准备好的三牲祭案前深深一躬,展开一卷布帛高声念诵:皇天厚土、载物载德、……

巫山高声喊道:大会第二项,奏乐!声音刚落,黄钟、大吕、大雅之声便奏响起来,代表们跟随大王身后,在乐声中一个个鱼贯走入会场。

全部代表进入会场之后,龙锋望着底下的人群,沉声说道:“我宣布,巴国第一全民代表大会,现在开幕!”话音刚落,所有的人们都欢呼起来,会场外锣鼓掀天,全城的人们都在为大王这开天劈地的创举而尽情的欢呼,因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口号,在这几个月中早已深入民心。

望着欢呼的人们的,龙锋眼睛有些湿润,他的心绪走得很远……自己难道真的可以逆天而行;去改变这个世界,去改变这段历史吗?……

正文第三卷第001章风云变幻

更新时间:2011…9…715:49:25本章字数:6718

公元前三一零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早了一些。

才刚刚霜降,黄河两岸便下了一场十分罕见的大暴雪。天空中沉雷滚滚、朔风怒号。鹅毛大雪从阴沉沉的天空洒落,顷刻间便弥漫了山岭,湮灭了田野。那无边的风声在四野纵横狂啸,宛如有无数冤魂在悲怆呜咽,令人心颤。

黄土高原便陷入了茫茫雪雾之中。渭水、泾水、洛水,竟全部是一马平川、千里冰封。巍巍秦岭,漭漭祁连,也都被无边无际的白色帐幔覆盖。只半日时辰,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天地间一片混沌飞扬的白色,整个世界都被无边的风雪吞没了!

就在这风雪交加的日子,却有一支黑色马队,疾速的驶出咸阳,在茫茫雪雾之中向西南方向快速的行进。狂风呼啸,暴雪压顶扑面!这支马队却依然保持着整齐的队列,行进中丝毫不显慌乱。

马队护卫着一辆黑色青铜轺车,在无边雪幕中进入了陈仓山口,此时的峡谷险道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冰雪,但丝毫也没有影响这支队伍的行进。在这崇山峻岭中穿行十几天之后,一座雄伟的主峰在连绵群山中突兀拔起,于苍茫天地间生发出一片巍巍霸气!这便是秦岭主峰,也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由此向南出剑阁,便是进入了巴蜀大地。但眼下的这一段下山道,却也是最险峻的一段。

这支队伍在峰顶停了下来。一个黑色斗篷骑士跳下马,回首了望笼罩在无边雪幕中地混沌秦川,不禁扑地跪倒,对天便是三拜,口中念念有词,又霍然站起,转身对着轺车低声说道:“特使小心坐稳了。前面便是最险的一段,过得这里。便是一马平川。”

“这青铜轺车乃是王权的象征,否则这样的大雪天气,就不用这么麻烦了。”棚车里传出一个中年男子沉稳的声音。

“嘿嘿!这算不得啥!请特使宽心安坐!”黑衣骑士答应一声,立即翻身下马,唰啦一声便扯开自己的斗篷,大喊一声:“来二十个弟兄下马护车,裹住车轮。莫使打滑!”声音一落,后面二十个骑士便翻身下马,立即解开各自的斗篷,开始包裹车轮。

裹扎完毕,那个带队地骑士脸上一抹,甩出一把汗水雪水,嘶哑的喊了一声:“弟兄们,小心了!准备下山!”

“将军放心!准备下山!”骑士们一阵吼声。顿时分做两边齐齐把住了车轮。后边数十名骑士也全部下马,用两根粗大地绳索连环拴住马镫,再拽住车厢,骑士们稳住战马,用来减缓下山的速度。

带队骑士一挥手,喊道:“小心!下坡……!”

“哟呵……哟呵!下坡了哟!莫打滑哟!”随着缓慢嘶吼的号子声。篷车倒退着向山坡慢慢滑下。大约用了一个时辰的工夫,在骑士与马匹的前拉后拽下,轺车终于缓缓的滑下了这长长的山道,湮没在纷纷扬扬地雪雾中。经过一昼夜奔波驰驱,次日将近正午时分,马队终于到达了险峻奇绝的秦岭另一端的出口剑门关。

一出剑阁,巴蜀大地上的气候,与中原竟是迥然不同,这里秋高气爽。沿途的巴蜀农人在田中默默劳作,有的在收割着已经熟透的谷物。有的则悠悠然地在收过完地田里翻地。为冬季作物做着有条不紊的准备。

这支负有特殊使命的马队,疾速行走在江边官道上。一面黑色的旗帜,在秋风中猎猎飞扬,上面书写着“秦王特使甘!”

秦国的上大夫甘茂原本是楚国下蔡人氏,入秦之后,由于秦国人才济济,张仪、公孙衍、魏章、司马错这些魏国客卿的压制,他竟始终没有得到发挥才能地机会,直到去年惠王辞世,武王即位。武王赢荡即位之后,他才开始逐步得到重用。

由于商鞅多年独掌朝政,在孝公时,秦国人才多不得晋用。秦惠王诛杀商鞅后,开始招引各国贤能,秦王朝又出现了穆公时人才济济的局面。在秦惠王重用的大臣中,魏籍大臣占有主要地位。秦惠王早期为了对付魏国打开中原之路,有意识地重用了解魏国情况的魏籍大臣。而张仪、魏章、司马错、公孙衍这些魏籍大臣能力出众,屡建奇功,很快在秦国站住了脚。张仪、魏章还把持了秦国的军政大权,而且张仪与魏章的私交极好,是魏籍大臣的领袖。张仪不忠于任何人,他追求的是自己名动天下的声誉,可以为此损害任何人,他只服从明君的驾驭。由于秦惠王驭臣手段高明,这些能臣、强臣才不致对秦国有害,而被秦惠王用来危害敌国。

但对于初登王位地武王荡来说,魏籍权臣集团实在是一个极大地威胁。尤其是张仪,文武精通,辩才优秀,是个言能颠倒黑白,行能翻江倒海的政治强人。在秦惠王在世地时候,赢荡就对张仪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做法十分厌恶。秦惠王也知道张仪的危害,但由于秦国全面扩张的需要,秦惠王还是使用了张仪。张仪也曾经收受别国的好处,为别国说秦惠王,但都被秦惠王识破,没有给秦国造成什么损失。

秦惠王去世前,认为秦国的扩张处于创业阶段,张仪等人还大有可用之处,因而没有把他们也带入坟墓。但赢荡即位后,发现自己控制张仪的难度很大,经常被善辩的张仪说动,而武王对自己被如此轻易地张仪摆布很恼火。张仪是秦国的大功臣,伐蜀取陕,打开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在秦国享有很高地声誉。而且得到大批的魏籍大臣的拥护,不象商鞅是孤家寡人。张仪行事谨慎,极少破绽,武王赢荡找不到除掉他的理由。秦国对待能臣的态度向来是不为我用者也不许别人用,采用**消灭的态度。由于张仪没有破绽,而且党羽众多,刚刚即位的武王不能采用简单地杀戮手段。于是。武王决定借刀杀人。

公孙衍是在张仪之前为秦惠王重用的魏籍大臣,后来为张仪取代。公孙衍与张仪在国际舞台上纵横多年。打了无数次地外交战和军事战,结怨很深。武王找了个借口让张仪出使魏国,让公孙衍代替张仪出任秦国的相邦。张仪明白了武王的用意,担心有杀身之祸,便主动提出愿为秦国弱齐、魏而出使魏国,并且愿意劝说武王的另一大心患魏章与他一起离开秦国。武王十分高兴,赠送张仪魏章车马金银。以与魏国结盟的名义,送二人上路。

公孙衍代张仪入相不到一年,就被武王免掉了。司马错在巴蜀之战后,便遭冷遇,此时见武王打击魏籍大臣,更是低调处世,不发一言,由此。至商鞅开始的秦国强大的魏籍权臣集团被武王荡彻底解决了。

甘茂因此也一扫往日地霉气,在三个月间连升六级爵位,成为权重朝野的秦国上大夫。就在他振作精神,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怎料到一个天大的难题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