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千秋英雄 >

第23章

千秋英雄-第23章

小说: 千秋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各种学术门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一个中原大地搅得是战火连天却又精彩纷呈,好不眼花缭乱呐!”

龙锋又问道:“撇开我们巴国不说,照大祭师来看,这七雄之中,谁最有可能一统中原?”

见大王如此虚心请教,巫山也起了兴头,口若悬河的说道:“若以自然条件论,七国之中最有条件成就霸业的,本应是楚人。楚国地处南方,土地肥沃,自惠王灭杞、莒诸国后,更是幅员广阔,物产丰富。正因资源丰富,生活优裕,民风也因此日渐糜烂,徒有大国富强之名,其实虚有其表,兵员虽众,却疏于训练,不耐坚战。”

听到楚国战力不济,龙锋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不禁问道:“楚国不世拥有一个不世名将吴起么?怎会战力不济,不耐坚战呢?”

“楚悼王在位之时,吴起为楚国令尹,实施变化维新,国力强盛空前,一战奠定百越,二战吞并陈、蔡,三战围魏救赵,后西征伐秦只率步卒五万、战车三百、骑兵三千,大破秦军五十万,秦军退至渭水三十年不敢东顾,楚国之盛可谓睥睨天下,我们的夷水盐泉也被其夺去,好在悼王爆卒之后,吴起死于楚国内乱之中,否则巴国能否维系到今天还真是难说的紧。”

龙锋听完略一思索之后,说道:“楚悼王至今也不过五十余年,楚国就衰败如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不进则退。”

巫山大祭师点头表示赞同,并说道:“大王说得好,楚人是骄横自恃,不事实务,悼王之后,历代君王,均不恤其政,群臣相妒争功或谄谀用事,致使百姓离心,武备荒废,城池不修。”

龙锋想起吴起的下场,不由为之长叹一声。

巫山继续说道:“若单以兵论,七国之中最有希望的应属赵人,国土达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以万计,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现今赵武灵王,不拘成法,敢于革新,胡服骑射,纵横驰骋、天下无人能敌,可是此君似目光短浅,不着眼万世基业,只满足于炫耀军功武力。”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后世之人没有不知道的,至于是否如巫山所说的目光短浅,龙锋就不得而知,司马迁也只在秦本纪及秦始皇本纪中提到过几笔,赵国迅速由辉煌走向没落,巫山大祭祀给他的评语——不着眼万世基业,只满足于炫耀军功武力。这两句应该是中肯的,于是接着问道:“其余几国的情形如何?”

“韩、燕两国积弱已不足论,魏国至武侯惠王之后,也再无出类拔萃的君王,到是远东的齐国近年来发展迅猛,在东方逐渐扩张,压得燕赵喘不过气来。但齐与我们巴国相隔万里,一时之间尚够不成威胁。若论一统天下,以老臣之见,定是在秦、齐两强之中。”

最后由秦来统一天下,这也是后世尽人皆知的事,但毕竟是百多年以后的事,而此时的巫山竟能分析的如此透彻,龙锋心里佩服,由衷的说道:“大祭师言之有理。”

见大王认同自己的观点,巫山显得兴奋,他自从壮年游学归来,曾几次上书阐述自己的强国论,但都被前任大王束之高阁,无奈之下只得借鬼神来传播自己的思想,由于他所学甚杂,阴阳、杂家、医、卜都有涉猎,所以很快就成为巴国最有权威的大祭师,但十几年来收效甚微,失望之余开始钻研创造虎族文字,心想大丈夫处世,既不能求闻达于天下,但总也得留下点什么,没想到此时大王居然能赏识和赞同自己的观点,心中早已磨灭的雄心不禁又有焕发的意思,他不敢肯定,于是小心的问道:“大王也赞同老臣的观点么?”

龙锋肯定的说道:“当然,大祭师见微知著,见识阅历均超人一等,巴虎着实佩服,只是还想知道大祭师对巴国的未来怎么看?”

巫山大祭师,思忖良久方道:“既然大王相询,巫山就放胆直言,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王万勿见罪才好。”

“大祭师何出此言。”龙锋说着站起来,走到巫山面前深深一躬,说道:“巴虎年轻懵懂,巴国又面临这等危机,如有良策,还望大祭师不吝赐教。”

见大王虚心请教,巫山不禁雄心勃发,他万没料到居然还能有老骥伏枥的机遇,连忙起身道:“大王如此谦恭,老臣一定知无不言。王问乱世之中巴国如何自保,据老臣遍察天下之势,认为目前的出路只有一条。”

龙锋请他坐定之后,说道:“请讲!”

巫山大祭师隔着篝火望着龙锋,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兴奋的说道:“各国强盛莫不是从变法开始,自魏文侯起用李悝变法强国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可惜的是都不能长久,致使夭折,只有秦国的商君变法,后世的秦君就一直奉行下来,这也是秦国长盛不衰的原因。我巴国要强盛,也只有变法维新这一条路可走。”

说了半天,最后绕到变法上面,龙锋的心里有些失望,变法维新是必然的,可燃眉之急却不是这个问题,听到这里不禁有点兴趣索然。

大王的神情变化,巫山看在眼里,但他不动声色继续说道:“巴国现在就实行变法,当然不合适宜,巴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和时间,可这些从那里来呢?眼下正与秦国交战,而南面楚国又虎视眈眈……”

这下可就说到龙锋的心里去了,他顿时就来了精神,催促的问道:“大祭师请讲!”

正文第四十九章纵论天下(二)

更新时间:2011…9…715:47:34本章字数:3875

“眼下的时局,众说纷纭,大致分来有三,无非是力战、迁移、投降。现今,大王英明,又能事必躬亲,初战就重挫秦军气焰,所以力战的呼声就掩盖了其他的声音,其实在老臣看来,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可行,那就是依附。”巫山大祭师说完之后,等待着大王的反应。

原以为在自己的治理下,早已经是万众一心,龙锋万没料到还是有不和谐的声音,只是由于自己高高在上,听不到罢了,这让他心里有些不快,大祭师刚说完依附二字,龙锋就已经知道他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只是所用的名称不同而已。但他还是想知道巫山确切的想法,于是问道:“依附二字怎么讲?”

巫山说道:“投降!别说大王不会答应,就凭巴地虎人那好战的天性,那也是十之八、九行不通。迁移,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磨难,漫漫征程且漫无目的,不仅要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人斗,不知何日才能寻找到一个世外桃源,即使找到,也不知这些氏族百姓还能剩下几何?当年先祖率族人迁徙至巴地,最后是十室九空呐!”说到这里,巫山脸色苍白不禁打了个寒颤。

龙锋站起来,将绽到脚边的一点火星用力踩灭,狠狠的说道:“与其遭受那样的磨难,还不如战死。”

“大王说的是!力战而亡,青史之上,巴人至少还可以博得一个不屈不挠的名声。”巫山符合的应道。

“狗屁!”骂完之后,龙锋笑道:“你难道认为失败者还有资格名标青史?历史是胜利者蘸着失败者的鲜血书写的,是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说不定后世之人看到的历史是这样——周慎靓王五年秋,秦司马错入川灭巴,持巴王以归咸阳。”

巫山站起来躬身一礼,说道:“大王真知灼见呐!”

龙锋笑着请他坐下,说道:“大祭师,其实你在我眼里现在是亦师亦友,况且我们这是私议,礼多就不好说话了,坐!坐!详尽的说说你的依附。”

终于要说正题了,巫山深吁一口气,说道:“眼下风云变幻莫测,不尽是我们巴国,整个中原也都是一般的国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眼下看似我们被秦人逼得甚苦,其时战争胶着下去,秦人同样苦不堪言,去岁秦国虽然击败韩、赵、魏三国联军,但这几个国家要知道秦人陷入巴地,必定又蠢蠢欲动,估计秦人最怕也就是这个,秦人要的是巴蜀的粮食,司马错要的是面子,而我们要的是时间。此时、我们乘胜而去归附,司马错思量之后,想不答应也难。昔日越王勾贱能卧薪尝胆,也就是用的这个法子。”

“潜龙在渊、蓄势待发。”龙锋听完之后说出了这几个字。

“大王一语中的,就是这个道理。”巫山期盼的望着龙锋,等待着他的决断。

其实这也是龙锋近来心里一直所想,只是听巫山大祭师又这么一说,他将自己的思路理得更清晰了些,心下琢磨着该怎么谈,自己的底线是什么,怎样既能使司马错下得了台,而巴人又不至于遭受太多的损失,一时之间尚拿不出一个方案。

巫山见龙锋兀自沉吟,心里一急催促的说道:“大王认为可行,巫山愿前往秦军大营说服司马错。”

龙锋想起战国策上记载,咸阳廷议时,司马错与张仪的对话,忽然说道:“不!你不去秦军大营。”

见大王如是说,巫山异常的失望,说道:“莫非大王认为此方法不可行?”

龙锋说道:“司马错身经百战且为人骄傲,这点挫折估计他还没放在眼里,再说他也损失得起,兴许,他此时还在想着怎样来全歼我们。你这时候去秦军大营不合时宜。”

巫山大祭师急切的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龙锋忽然之间脑子里灵光一现,轻轻一笑的说道:“逼他就范!”

大王的这句话,让巫山没有琢磨出滋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嘴里不禁喃喃的说道:“逼他?……”

“对!就是逼他。”

巫山大祭师有些茫然的问道:“该如何举措,还请大王示下。”

就在这对话的短短时间里,龙锋的主意已定,断然说道:“你不去秦军大营,你去咸阳找张仪。”

“去咸阳找张仪?”巫山大祭师有些木然的站了起来,他原本是个天分极高之人,电光火石之间就明白了龙锋的用意,兴奋得喊了起来:“大王英明!大王英明呐!老臣明白了,想那张仪并非秦人,他奔波游说无非名利而已,而这两点我们都能给他,加之他与司马错政见不合……”

龙锋望着巫山大祭师手舞足蹈的样子笑着说道:“试想想,司马错万里远征,长途跋涉,辛苦大半年,他能让张仪一个魏人坐得其利、坐享其成吗?”

“答案肯定是非也!非也!”巫山大祭师也笑了起来。

笑完之后,龙锋说道:“这事就烦请大祭师辛苦走一遭。”

巫山连忙正色回答道:“老臣万死不辞!”

“不要吝啬财物,多带些黄金,恩……对了,在带上垫江地区的图册、户籍,必要时也做砝码加上去,见到这些,不怕他张仪不投降。”龙锋以前执行任务,多是冲锋陷阵,搞这种阴谋诡计也是生平第一次,觉得有意思,想起自己曾看过的一本书主角说的一句话,见到这么多钱不投降的天下找不出几个,想着自己也忍竣不住想笑。忽然又想起件事,于是问道:“大祭师,这次撤离我见到库房怎会有如此之多的黄金。”

巫山见他如此一问,竟楞了一下,但立即回答道:“大王!您重病一场许多事忘了,天下食盐多出自我巴地,我们拥有当今世上三大盐泉,富甲天下啊!也正是这富,引得周边强邻垂涎,数百年来一直征战不休,所以也一直得不到休养生息,否则以巴地之富,想不强盛也难。”说完这些巫山大祭师长叹一声。

龙锋听了豪迈的说道:“大祭师不必叹息,假以时日,不……只要十年时间,我定能使得天下诸侯不敢正眼看我巴国。”

“大王如此雄心,老臣愿肝脑涂地、誓死效命。”

龙锋淡然一笑,说道:“夜已深了,大祭师也早点歇息,你准备一下,不日动身去咸阳,只是路途遥远讯息难通……”

“大王请勿忧心,老臣游历之时,曾在中原学得驯养信鸽一技,经过这些年的培育驯养,现有能用的信鸽百余只,咸阳虽远,讯息也旦夕可至。”巫山高兴的说道。

“信鸽!”龙锋一听简直是大喜过望。

正文第五十章纵论天下(三)

更新时间:2011…9…715:47:34本章字数:4626

第五十章纵论天下(三)

书库

“是的,就是信鸽!”巫山得意的说道:“老臣曾托人从魏国的大梁、赵之邯郸等地放回,从未失手,大王尽可放心。”

“好!”龙锋一高兴,竟没了要走的意思,说道:“大祭师操劳辛苦,若还能坚持,你我彻夜长谈如何。”

“老臣也正有此意。”巫山说着,立即吩咐端来茶水,往火堆里添加薪柴,这才又重新坐定。

龙锋等他弄完这些,坐定之后,问道:“曾闻大祭师数次上书先王,只是这次撤离的匆忙,许多物件都未曾带出,但不知大祭师都上了那些条陈,巴虎愿闻其祥。”

见大王提及往事,巫山难免有点意兴阑珊,但又不得不答,说道:“俱已时过境迁,不提也罢。”

龙锋见说到此事,大祭师便不肯多言,心想自己虽与老国王接触的时日不多,但凭这几次交往觉得他并非迂腐守旧之人,不肯用巫山定是另有原因,不管怎样自己都应该为这个名义上的父亲担待些,于是凝视着巫山,缓缓的说道:“你以为先王不知道祭师大才么?”

“啊!难道?……”

“你以为先王不想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么?”

“那为何?……”

“是时机。”龙锋望着跳动的篝火,徐徐说道:“任何事情都要讲个时机,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就很难成事,先王屡次与我提及祭师也是叹息不已,你明白么?”

龙锋见他兀自错愕不明就里,轻轻的一笑,说道:“自李悝魏国变法起,天下诸侯纷纷效仿,数百年来除秦以外,又有那一个不是以失败而告终?”

见巫山瞠目望着自己,龙锋接着说道:“商鞅在秦地实施变法之所以成功,也是因其酷法严刑做依据,好在秦人民风淳朴又轻文尚武,所以他那一套才行得通。太子登位后尽管以极刑处死商鞅,但他的变法却得以保留。在民风淳朴、轻文尚武这一点,我们巴国与秦相似,但我们与其不同的是,我们以七姓立国,其中血缘姻亲相连,若强行推及变法并仿照秦国以酷法严刑为手段,势必要触及各方利益,打断骨头连着筋,伤到谁都不行,因此,先王才举棋不定。”

说到这里,龙锋端起茶水喝了一口:“你也知道巴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