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枭雄 >

第205章

清末枭雄-第205章

小说: 清末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确认敌军的准确登陆地点,就立即迅速机动和第七军汇合!”

在中华军制定的一系列战备计划中,并没有说直接抗击敌军的登陆,因为敌军的登陆阶段固然是最脆弱的时候。但同时这也是敌军能够获得最密集舰炮火力支援的时候。

因此在一系列制定的作战计划中,所谓的抗登陆作战实际上都是在敌军登陆之后,远离江边的战斗。

这从吴淞炮台的防御工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其主要工事实际是从吴淞炮台一直向西延伸,有着长达五公里的主阵地,因为这是想要把预定的交战区域定在远离敌军舰炮的范围之外。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两个小时后,岸边随行监视的侦查骑兵传回消息,敌军舰队在吴淞炮台上游约六公里的方向开始越过江心。然后靠近长江南岸。

又是十分钟后,侦骑向邴曲松传回新消息,敌军舰队的多艘炮舰在靠近岸边下锚,并派出了多艘小型的船只靠近岸边。已经有上百名洋人士兵直接乘坐小型船只等岸。

半个小时后,侦骑回报,敌军主力舰队靠近南岸。大量运输舰放下小艇搭载士兵登陆。

“终于是开始了,他们已经登陆了!”朱建佳此时一边在桌面上的简易军用地图上写写画画。一边是自言自语着:“如果这个时候我军有强大的炮兵部队靠近部署,仅仅是他们登陆的时候就足以给他们造成惨重的伤亡!”

不过一旁的邴曲松却道:“真这么做的话。恐怕我们的野战炮还没进入预定占地,就会被敌军的舰炮全歼了!”

陆军的野战炮不管是在威力还是射程上,和海军用的舰炮、岸防炮都有着极大的差距。

口径就是最明显的标志,陆军这边的野战加农炮口径最大的才只有十二磅,但是海军那边呢,十二磅却是只能算小口径的配属了,只有百吨级别的炮舰才用,那些数百吨的舰炮,其主力舰炮也多是二十四磅以上,甚至会装备三十二磅的舰炮,至于千吨以上的甚至数千吨的,基本都是三十二磅甚至六十四磅的舰炮。

至于到了后装线膛炮的时代,更是一下子飙涨到一百磅,一百五十磅以上,陆军的火炮在口径上和海军的舰炮是没法比的。

不仅仅是口径,就算是身管长度也是没发比的,同样是十二磅的加农炮,但是海军兴吴级上的十二磅舰炮在身管上要比陆军的十二磅野战炮长一大截,这就代表着海军的长身管加农炮发射的炮弹拥有更远的射程。

其实不管是近代还是后世,海军的舰炮和陆军的野战炮都是差距非常大的,当然了造价的差距也是同样大。

所以陆军要想和海军比拼火炮,那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稍有理智的陆军将领都不会用自家的野战火炮去对抗敌军的舰炮。

邴曲松和徐言青等人自然没有丧失理智,所以他们宁愿让英法联军顺利登陆,也不愿意冒险主动前出去打击正在登陆当中的敌军。

英法联军一万多号人,准确的说是超过一万五千人的登陆行动自然不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的,实际上英法联军的登陆持续了整整三天时间。

由于选择的登陆地点虽然地形平坦,但是没有码头可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用小型船只来回运输。

不过这也好在这年头的陆军各种重型装备没有太多,和后世的陆军一比就是轻步兵,这登陆相对而言对码头等硬件的要求也不大。

等他们用小型船只相接架设了一条临时栈桥码头之后,他们的火炮、弹药车等重型装备也是陆续被运下了船只。

在英法联军的登陆过程中,中华军的陆军方面虽然没有太多的动作,第二军只是提前男下。然后抵达吴淞炮台西面大约六公里的方向,和第七军一道形成了完整的防线外。不过并没有主动出击的打算,但是海军方面却是动作频繁。

除了派出几艘兴吴级炮舰多次抵近侦查外。还尝试过用非常古老的水战战法,那就是火攻。

海军方面把搜集的诸多木制船只上装上了炸药或者火油等,然后点燃了从上游放下,让它们顺江而下去冲击英法联军的舰队。

不过先后放出了五十多艘火船却是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一部分是飘向了靠近北岸的江面而没有任何用处,剩下的一部分在顺江而下的过程中,被前出巡逻警戒的英法联军的蒸汽炮舰发现并陆续击沉。

偶有几艘火船闯入了英法联军的庞大舰队中,也没能取得预期中的效果。

这古老的火攻对于已经大规模使用蒸汽动力,同时炮火力量非常密集的近代舰队而言。作用已经非常小。

除了火攻外,海军方面还尝试过非常规作战,试图派遣精通水性的士兵在夜晚潜入敌军舰队中,然后直接用携带的斧头凿船底,不过效果也不大,后来他们还尝试过让士兵直接携带炸药包,但是防水问题却是很难得到解决,因为士兵不可能在江面游动,而是需要潜水才能够避过密集的巡查。

不管是火攻还是蛙人的非常规作战。对于庞大的英法联合舰队而言都如同隔山挠痒一样,没有造成半点的威胁。

海军方面努力了三天后,发现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而那个时候英法联军的登陆也差不多完成了。所以才是不甘不愿的停止了各种行动。

不过海军方面对这些非常规作战的失败也是有些不甘心,这战争还没结束呢,海军部内部就已经是有多人提出了诸多非常规作战的的构想。其中最有建设性的就是敷设水雷了,当然了。这说的水雷并不是什么古老传统的那些水底龙王炮,震天雷。龙王雷乱七八糟的东西。

海军部技战司提出的水雷战术拟定采用的是电解液触发锚雷,光看这名字就知道是高大上的货色。

可惜的是,这海军部的技战司里的人也就只知道个名字而已,对这电解液触发锚雷到底是啥玩意还不知道,这还得派人到国外学习考察后,并引进相关技术后才能够搞得出来,至于现在嘛,也就是提出来先讨论讨论而已。

六月十四号,完成了初步登陆的英法联军中的部分船只开始起锚,一部分运输舰在外海待命,但是一部分也是返回香港,他们要从香港运输大量的作战物资重新北上。

不过诸多的战舰依旧留在这个临时锚地里,一方面这些战舰在航行数月后也需要休整,另外一方面也是随时为岸上的陆军提供火炮支援。

但是这些洋人大老远跑到中国来自然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长江岸边里发呆啊,登陆完毕后,额尔金伯爵和葛罗等人一番商量后,认为还是先把吴淞炮台拿下来再说,要不然的话有这吴淞炮台挡着,他们的舰队也就没有办法进入黄浦江了,而没有舰队的支援,他们的陆军孤军深入上海的话有着极大的威胁。

要知道这些洋人也是知道在陆地上,尤其是吴淞炮台那边有着好几万的中华军呢,如果不趁着现在有海军火炮的支援先把他们解决了,那么等他们进攻上海的时候被人家从背后插一刀的话,胜负可就难以预料了。

基于这些考虑,英法联军在六月十五号开始离开驻地,然后沿着长江岸边南下。

为了能够获得舰队的随时支援,他们并没有冒险离开江边太远,而是行军在距离岸边大约一公里左右。

为了给陆军提供舰炮掩护,英法联军的战舰再一次向吴淞炮台开进,不过和上一次不一样,上次他们是为了炮击吴淞炮台而来,而这一次他们的炮击目标固然还是吴淞炮台,但战略目的并不是直接用火炮击毁炮台,而是为了给进攻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英法联军的海陆两军齐头并进,这让吴淞炮台上的中华军海陆高层看的也是面露慎重!

等了这么多天,他们终于是来了!(未完待续。。)u

第三百零三章 激战吴淞

英法联军的登陆地点距离吴淞炮台不过六公里,这速度就算再慢但是几个小时也足够了,因此当英法联军离开登陆地点后,两个小时后其前锋部队已经抵达了吴淞炮台的前沿防御阵地。

而在他们的步兵抵达之前,英法联军的舰队已经是顺江而下,朝着吴淞炮台进行了第二次猛烈炮击,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这一次的炮击目标并不仅仅是炮台上的那些重炮,除了继续对炮台上的岸防重炮进行炮击外,他们的一些中口径舰炮,比如二十四磅,十二磅的舰炮则是对吴淞炮台西侧的步兵要塞进行猛烈的炮击。

其目的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想要在步兵发起进攻之前摧毁这些陆地防御工事以及火炮!

面对英法联军的舰队炮击,吴淞炮台上的中华军也不甘示弱,炮台上的二十多门后装重炮以及更多的前装火炮陆续开火,对着冒险靠近炮击的英法联军进行最猛烈的还击。

一时间,吴淞炮台附近的长江江面上再一次炮声隆隆,双方数以百计的火炮相互轰击着,可惜的是这种炮击虽然声势很大,但实际上命中率是相当低下的。

前几天的那一场炮击规模更大,但是持续了十个小时后才给双方造成各自数百人的伤亡,今天双方的炮击不过刚开始呢,大部分炮弹都是落空了,偶尔才有一枚炮弹命中目标,并造成些许伤亡。

在英法联军的舰队和中华军的岸防炮部队进行交战的时候,双方的陆军也是各自进入了预定阵地。

中华军方面,驻防在要塞内部以及边缘的第七军所属的野战炮,臼炮等已经是严阵以待,这些火炮都被部署在面型陆地的三个小炮台上。

这些小炮台规模自然无法和那些部署岸防重炮的炮位相比,但是修筑工事的中华军也没有偷工减料,基本上为每门野战炮和臼炮都构筑了半埋式的炮位,使得这些火炮在作战的时候安全性大幅度上升。

在炮台的下方,则是连续两道的壕沟体系。这些壕沟都是中华军内的标准壕沟工事,深度至少在一米二以上,宽度两米左右,并且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着一个防炮洞,这些防炮洞可不是野战临时构筑的防炮洞,而是提前构筑准备的。

大体上就是在壕沟上方铺设粗木以及厚木板,然后铺上厚厚的沙土。足以有效抵挡榴散弹的破片威胁,对于十二磅口径的榴弹也具有较强的抵挡力。

壕沟前方。则是各种木桩、削尖的竹条等障碍物,障碍物之前还有一条深达数米的水渠,水渠引来了江水灌注。

除了炮台、壕沟、水渠外,还有诸多附属建筑,比如弹药库,营房等,这些建筑大体都是修筑在坚固的要塞内部,可以有效抵御敌军的远程火炮炮击,要想摧毁他们就必须攻入要塞内部。

这是一个完整的中华军要塞防御体系!

为了构筑吴淞炮台以及外围的步兵要塞。中华帝国方面单单在材料以及人工费用就至少投入了超过百万圆的资金,这还不包括配属上面的重炮,为了满足人工需求,苏松太道政府配合军方一共征召了超过十万人次的民夫参与施工。

英法联军要想通过正面进攻的方式攻克这座要塞,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绝对超出额尔金伯爵的想象!

额尔金伯爵也并不是什么笨人,他也没有狂妄到脱离舰炮火力的支援,然后单独率领陆军发起进攻。实际上他的策略是非常保守的,其行军以及进攻路线一直都在江边一千米范围左右,最右翼的兵力也没有超过距离江边两公里的范围,为的就是能够在作战的时候随时得到舰炮的支援。

但是额尔金伯爵的这个保守策略同样也会遇上吴淞要塞防御体系里最坚固的一面,越是靠近吴淞炮台的岸防炮位,各种堡垒工事就越完善。同时火炮力度也就越密集,到时候不仅仅有陆军自身的火炮参与作战,海军的岸防炮中部分面向陆地的中小口径火炮也能够调转炮口对进攻的敌军发起炮击。

在这里,双方都能够得到最优的支援,但是也都面临着最大的威胁!

自从英法联军的舰队展开大规模炮击后,那些已经进入防御阵地的第七军士兵就不得不躲进防炮洞里,要不然的话人家的步兵还没冲上来呢。他们就得被敌军的舰炮大量杀伤。

第七军的士兵们只能躲在防炮洞里,但是对面额尔金的士兵也是不敢轻易上来,陆续抵达距离中华军的壕沟大约两千米就是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脚步,为什么?

因为他们继续上前的话,就会遭到来自中华军陆军以及部分岸防炮的密集炮击!

但是双方不可能一直都这么僵持下去,因为单纯靠舰队以及炮台的岸防炮之间的炮击是分不出胜负的,这一点在六月十号的那场大规模炮击就已经得到了证明,如果继续这样炮击下去,双方除了浪费数以万计的炮弹外没有半点作用。

时值正午,已经提前用过午饭的英法联军士兵们终于是开始动了,最先动的并不是他们的大量步兵,而是他们好不容易才搬上岸来的诸多火炮。

只见他们用马匹拖拉着,或者干脆是士兵推着把一门门火炮推上阵地,然后就地构筑阵地,这些火炮有着最普通的十二磅前装火炮,也有着部分九磅前装火炮,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后装线膛火炮,甚至还有从军舰上搬下来的大口径,也就是三十二磅、六十四磅的这些臼炮,然后还有几门十八磅的舰载加农炮。

这些火炮相当多都是从军舰上搬下来,然后临时加装炮架和轮子作战,而这也是当代海军支援登陆作战的普遍情况。

当他们的火炮陆续上前并构筑炮兵阵地的时候,中华军方面的面向陆地的火炮也终于是首次开火了,众多陆军的十二磅前装炮、三十二磅的臼炮,以及少量海军的岸防炮,包括二十四磅的加农炮,六十四磅的臼炮等开始朝着英法联军的炮兵阵地发射密集的炮火。

于此同时,英法联军方面的舰炮也是开始转移火力,大量重炮不再瞄准炮台上的那些岸防炮。而是朝着吴淞炮台左方的几个小型炮台,也就是陆军炮台进行猛烈的炮击。

一时间,双方的炮战再一次升级了规模,并彼此双方都调整了响应的战术。

当初广州之战的时候,英法联军的炮兵能够盯着炮击把火炮推上去并一边构筑阵地一边开炮还击,就足以证明了这些英法联军的炮兵不是清军或者太平军,不会因为身边不断落下的炮弹就转身逃跑。

这一次他们同样如此。在己方舰炮的掩护下,他们迅速构筑了临时性的炮兵阵地。甚至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