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28章

双鹰旗下-第28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在颠簸的公里上行驶着,尘土飞扬。

拉科夫斯基和布鲁诺挤在马车后面最不好的位置,身上、头上和脸上落满了尘土,包括鼻孔里也堵满了黄泥。

“他奶奶的,神气个啥?跑得快,死的快!”几辆满载着士兵后面拖着炮车的卡车从身边驶过,扬起更多的尘土,布鲁诺吐了一口沾满灰尘的唾沫,一边骂道,用带着羡慕和嫉妒的眼神看着那些超越他们的军车。

那是27步兵师的汽车,这些汽车是帝国精锐部队的象征,而象加利西亚第3枪骑兵射手师这样的二流或是三流的部队里,汽车很少,行军和运输主要是靠马车。

马车继续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一上一下地行驶着,现在已经能隐隐约约听到了枪炮声,他们离前线越来越近了。

五九、突破

第3枪骑兵师在克拉斯诺集结,3团在这座小城的东部,这里离前线只有不到十公里。现在所有的运输车辆都已经上缴,拉科夫斯基他们今后得靠两条腿来走路了。全连集中在一个很大的空地上,一名少校作了战前动员演讲。

他的嗓门很大,声音也很响亮,但拉科夫斯基听不太懂他在说些什么,他说的是德语。反正就知道一个意思,马上就要打仗了。

全连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连队在没有月亮的夜幕中,步行前往五公里以外的突击阵地。夜空中,红色和绿色的信号弹不是升起,隆隆的炮声从昨天下午起就开始响个不停。闷雷般的响声不断从北方传来,敌人的前沿阵地上时不时地爆起一团一团的火光。

从5月1日起,一线的奥匈炮兵就开始向俄军阵地进行试射,炮击并不激烈,但持续不断。各炮兵指挥部将敌人的重要阵地的数据都一一标注在了地图上。后来才听说,奥匈大军总共在前沿布置了1300多门大炮,平均每70米的突击地带就会分配到一门火炮。

在突击阵地后面的山坡下面,一辆辆怪模怪样的装甲车静静地停在那里,从山坡上看下去,就象一长排码放整齐的大铁盒子,脑袋上还带了一个安装了小口径步兵炮或是机枪的小圆盒子。

听长官说,那是第3步兵师的装甲旅,下面跟拖拉机一样用履带的是“坦克”,而有六个轮子的则是装甲车。拉科夫斯基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似乎那些坦克安装的是步兵炮,而方盒子一样的装甲汽车一般只装了两挺机枪。

“这玩意有什么用?”谁也不知道,反正每个士兵被要求身后背了一捆柴草,根据命令是跟在这些装甲车辆后面冲锋,在遇到敌人的战壕或是大坑时将身后背的柴草扔进去,为这些“铁皮罐子”铺平道路。

“真是麻烦!”许多人抱怨着,但是不得不照办。

拉科夫斯基大概数了数,山坡后面这些“铁皮盒子”大概有200多辆,排成一长溜的三角阵势,前面一辆,后面两辆。远远地看上去,后面的一排要比前面密得多,确实是密了很多。

在这些“铁皮车”后面的炮兵阵地上,进行常规试射和骚扰性炮击的火炮还在继续慢腾腾打出一发发炮弹。在那些炮兵阵地上,更多的火炮静悄悄扬着头,炮口指向预定好的射击目标,一箱箱的炮弹堆放在炮位后面,等候着从更远的后方传来新的命令。

1915年5月2日,到早晨4点,从昨天下午就持续不断的炮击渐渐停歇下来,整个阵地陷入到一片沉寂之中,天色微亮,连续不断的炮击所产生的云烟逐渐消散,稀疏的星光出现在了黎明时的夜空中。

这种平静并没有持续多久,凌晨5时,三发红色信号弹从南方地平线突然升起,红色的流光在半空中显得十分醒目,又有些诡异。

天空猛然一亮,上千门火炮顿时发出山呼海啸般的轰鸣,一道道火光划过天际向着北面的俄军阵地飞去。紧接着,一团团火光在敌人的阵地上腾起,爆炸声连成一片,大地在颤动,火光映红了半空,似乎整个燃烧了起来。

德奥联军在加利西亚的全线反击正式打响。

奥匈大军在波希米亚与加利西亚一线集中了12个150毫米重炮团,32个105毫米野战炮团,再加上各师团所属炮兵部队所组成的庞大炮兵集群一共拥有1362门各型火炮,以从未有过的火炮密度所进行的恐怖的炮击开始了。在东线的俄军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凶猛的火力,俄军所构筑的不符合西线标准的浅战壕被成片的夷为平地,掷雷器成为堑壕中俄军步兵的死神,而奥军的超重型大炮则将俄军的坚固支撑点一个个化为齑粉。

密集的炮弹落在对面阵地上,摧毁它们所遇到的一切,冉冉升起的黑色烟雾很快汇集成一团,将俄军阵地笼罩在一片黑雾之中,只有炮弹爆炸后的团团火光才能透过黑雾。

大地急剧跳动,滚滚热浪贴着地面朝四周扩散,呼啸而过的炮弹似乎带着死神的狞笑朝俄国人的阵地飞了过去,那些事先被空中侦察所发现的俄军炮兵阵地在猛烈的炮火下,一座座被摧毁。

在火炮轰鸣声中,从奥军出发阵地上窜出无数的步兵,趁一线着俄军被火炮压制的时候,挥舞着工兵锹。叮叮当当声响起,士兵们顾不上隐蔽,向前奔走着,去填平那一座座弹坑。密集的炮弹爆炸掩盖了忙碌的人群发出的声音,所掀起黑雾遮挡住阵地上俄国人的视线。

猛烈的炮击继续持续着,开始向前延伸。

前沿阵地上响起马达的轰鸣声,大地上扬起一道尘土的波浪,排成一长溜横队的坦克和装甲车翻过低矮的山坡,开始向俄军的阵地上推进。前面的坦克掀起漫天的黄尘,遮盖住后面战车与跟随他们冲锋的步兵,模糊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些装甲战车越过俄军阵地前面的开阔地,毫无顾忌地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钢制的链轨轻易地辗碎或是扯烂敌人阵地前面的一道道铁丝网,很快就突入到入到俄军的阵地前沿。

那些坦克毫无顾忌地就越过了俄军的战壕继续向前推进,用同步机枪或是小口径火炮向还在抵抗的俄军射击着。

而那些轮式装甲车却无法越过战壕,只能沿着战壕边缘不停移动着,带装甲的机枪塔转动着,将一串串子弹扫向阵地上冒头的俄国人身上。

跟随在这些战车身后步兵将携带的柴草捆扔到战壕里,战壕很快被填平了,那些装甲战车压着柴草越过了战壕,一群群的步兵出现在战车后面,不停地扣动着步枪扳机,将一发发子弹朝前面打去。

面对着根本无法打穿的“钢铁怪兽”,俄国人很快就崩溃了,那些俄国士兵大叫着跳出壕沟,不顾一切地向后跑去,然而大部分人又被从坦克或是装甲车里发射出来的密集弹雨打倒在地。

拉科夫斯基从地上爬了起来,端着步枪躲在战车后面向敌人的阵地上前进,耳边都是枪炮声和战友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叫喊声。是否有人负伤,或是被打死,早已顾不上这些了。他发现这些装甲车后面是个能躲避枪弹的好地方,只是偶尔探出身体向外射击一下。

前面战壕里跳出一名俄军士兵,发出巨大轰鸣声的坦克车从头顶压过战壕,机枪和大小炮弹不停钻进战壕让里面的俄国人神经崩溃,丢弃武器发出野兽般嚎叫,连滚带爬地向后面逃跑。

拉科夫斯基躬着身子,脑袋贴着枪托,瞄准了一个正在拼命逃跑的俄国人后背,食指扣动扳机。呯的一声枪响,枪托猛地撞击着他的肩膀,那个俄国人向前扑倒在地。第一次杀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这些装甲车身后冒出的黑烟和战场上的硝烟呛得人嗓子疼,拉科夫斯基将枪口横过来,狠狠咽了口唾液,继续跟在车后向前走着。

六十、大合围

仅仅四个多小时的时间,俄军第3集团军纵深15公里的三道防线全部被突破,奥军第14军的步兵师跟在装甲旅的坦克和装甲车后面,如入无人之境,由两百多辆战车组成的突击集群如同一股不可撼动的钢铁洪流,将俄国人的防线冲的七零八落。

到上午11点,奥匈第3集团军近20万大军由第14军开辟出来的缺口不断涌入,随着后续的奥匈第6集团军的跟进,俄第3集团军组成的防线全线崩溃。德军在西线和奥军在南线的攻击都没有遇到太过激烈的战斗,仅仅半天时间,俄军在加利西亚西、南两个方向构筑的防线都被突破。

越来越多的德奥大军穿过防线开始向纵深推进。一线的俄军迅速崩溃,他们丢弃步枪,跳出战壕,象受惊的羊群一样四处奔逃。

只有一天的时间,俄军部署在第一线的两个集团军就迅速地崩溃了,直到5月4日才开始组织起一些有效的抵抗和反击。

博洛耶维奇率领奥匈第3集团军快速向北穿插,根本不管侧翼和身后的俄国大军,李海顿则指挥着由四个集团军组成的主力大军紧随其后。

博洛耶维奇的集团军快速穿插搅乱了整个俄军的防线,他们面临前后方被切断的危险,

季米特里耶夫的俄第3集团军被歼灭。他所辖各军、师,在经过五天的战斗之后,每个师所能召集起来的官兵只剩下不到1000人。在五天的时间里,已有14万名俄军被俘获。而在西面的德军也进展迅速,正面的俄第9集团军也已经被击溃,而德第11集团军则直插桑河谷地,马肯森决心要堵住俄军的退路。

俄第8和第11集团军则快速退却,终于赶在马肯森和博洛耶维奇会合之前逃出了德奥联军的包围圈,而在喀尔巴阡一线的俄第4、5集团军则选择向西沿着罗马尼亚边境,完好地退过了德涅斯特河。

为突破俄军防线立下不朽战功的第1装甲旅现在基本报废了,目前只剩下15辆完好的战车,其它大部分都因机械故障趴在了半路,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被俄军的火炮或是地雷摧毁。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坦克的先例,俄第3集团军25万人所构筑的防线居然顷刻间在2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的冲击下变得七零八落,颇有远见的德奥将领们立即在这种新式武器身上预见到了一场兵器技术和军事理论上的重大变革。

在东普鲁士,兴登堡被妒嫉他的法尔肯海因安排在了北线与第4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一起行动,以免使他积累更多的战功。

兴登堡统领的第20集团军的目标是切断明斯克通往华沙的一条主要铁路,而第4集团军的目标是里加。俄第10集团军在两个德国集团军的夹攻下很快就崩溃了,损失了一半的兵力,兴登堡面前是一片坦途。

坦能堡又成了俄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1915年5月8日,鲁登道夫指挥德第8集团军和新组建的第10集团军再次在坦能堡对俄新组建的第2集团军形成合围,萨姆佐诺夫的悲剧再次重演,俄第2集团军21万人再次被全歼,仅仅有2个军不到3万人幸免于难。

俄国整个的防线全线崩溃。俄军第1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被迫放弃了华沙,沿着基辅至华沙的铁路线一路后撤。

整个东线战场演变成了一场追逐大赛,马肯森集团和奥匈第2。第3集团军组成的联军一直在死咬着逃跑的俄第9集团军,从普热米尔到利沃夫,直到里维夫的铁路中枢。

李海顿则指挥着奥匈第1、6、7集团军对俄第11集团军紧追不舍,直逼基辅。

奥第4集团军则沿着德涅斯特河向南推进。

鲁登道夫指挥的东普鲁士重兵集团和马肯森集团终于把俄第12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残部合围在了布列斯特要塞,而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也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地逃脱了被俘的命运,他率领俄第1集团军残部逃到了明斯克。

现在沙皇的手上仅剩下了四个完好的主力集团军,剩余的兵力虽然加起来还有300多万人,但遍布在这个帝国广阔的土地上,能够在一线作战的部队只有一百三十万。

俄国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但还在坚持。

德奥联军在东线取得一场足以改变战争进程巨大胜利,就象一出令人惊心动魄的大戏。在5月之前,协约国的前途一片光明,似乎取得胜利只是早晚的事情。俄国人在东线一路高歌猛进,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反戈一击,都足以让奥匈帝国丧失还手之力。

英法联军在加利波利的登陆看起来奥斯曼帝国随时都可能倒下。

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巨大的灾难随之降临。俄国人在德奥联军的打击下出人意料的迅速崩溃,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俄军就损失了170万的主力,其中大约有120万人成了俘虏,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们还会继续遭受打击。

现在德国人和奥地利人腾出手来,马肯森率领的第11集团军已经转向了巴尔干地区,而奥地利人也从一线抽回了3个精锐的集团军。

他们准备收拾孤立无援的罗马尼亚人。

现在没人可以帮的了罗马尼亚,随着德奥联军在东线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保加利亚人急不可耐地加入到了同盟国中,他们不想错过分享胜利果实的时机。

东线俄军的崩溃对协约国的打击是巨大的,意大利人陷入了内讧,议会中有不少人在叫嚷着退出战争,指责政府的轻率举动,而他们的军队则迟迟不见行动,直到6月底才发动了一次进攻。

结果令整个世界都大跌眼镜,35万的意大利大军竟然在伊松佐河一战中被只有3万人的蒂罗尔地方防御部队给击溃,然后再也就没了动静。

在令人担忧的加利波利战场,桑德斯上将指挥的土耳其军以弱胜强,死死地把英法联军挡在了半岛之上,根本无法突破。土耳其人表现出来的惊人战斗力让在开战之初因为两艘军舰而轻率地触怒奥斯曼人的英国决策者们懊悔不已。

现在整个的局势来了一个大反转,同盟国的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德国人攻陷了整个波兰,大半个立陶宛,半个白俄罗斯,并和奥地利人一起攻下了小半个乌克兰。俄国人现在显得毫无还手之力,只是一路向后退却,他们的部队在退却中又不断溃散。

在加利波利和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人也取得了胜利,英法联军毫无进展,看来撤退只是早晚的事。

随着德奥联军的南下,整个巴尔干就要完了。

六一、海上之王

李海顿直到6月底见战局已定这才返回国内。

他率领大军横扫罗马尼亚,匆匆动员又缺少装备的罗马尼亚军队根本不是德奥联军的对手,加之国内亲德势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