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257章

奸雄天下-第257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在近卫师行军队列之后的,则是多达七万人的行军队列,其中战兵约有三万五千,是北明中军、下军第一师、骑兵师和一万两千多人的八旗马队。北明下军的主力和八旗兵正蓝旗约一万五千人留在了平滦城和榆关,以遮护大军后路。另外,在塘沽还有北明军上军第一师的四千多人负责守备。

也就是说,现在可以用于燕京周遭的北明军作战部队,包括郭侃带来的三千人在内,拢共就是四万三千。

而接下来的战役,就是以四万三千精锐对决总数可能多达二十几万的蒙古军主力!

陈德兴一路上都在思索着这场将要爆发的大决战的各种可能,或是蒙古大军从燕山上扑下来围城;或是忽必烈以精锐骑兵集群插入燕京以东,切断燕京的补给线;或者干脆以大军向南扑击太原先打掉李璮……

“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亢的欢呼之声,突然从前面燕京的方向一阵阵的传来,打断了陈德兴的思绪。他抬起头向前往去,巍峨的燕京雄城就在不远处燕山脚下的大平原上伫立着!

通往这座北地雄城的道路两边,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扶老携幼,举着坛坛罐罐,拜伏相迎。这相迎的队伍从燕京城外十几里开始,一路铺到了燕京城内。阖城百姓,仿佛全都来迎接这阔别了不知多少年的汉家王师。

“王师!王师!王师……”

转瞬之间,在这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中,陈德兴在马上挺直了腰背,策马上前,大步走向燕京城,向忽必烈设下的屠龙陷阱!

第453章终于把王师盼来了

“燕京阖城百姓,恭迎大明天子,恭迎汉家王师,大明万岁,吾王万岁,万万岁!”

几十个穿着儒服没有戴帽子,头上梳着汉式发髻的家伙,在燕京施仁门外,对着一身戎装钢甲,坐在马背上的陈德兴手舞足蹈,大礼拜服,口中还念念有词。称陈德兴为“大明天子”,还管北明军叫“汉家王师”。一边山呼万岁,一边热烈盈眶!

当先一个胡子拉碴的儒者情绪最为激动,跪在地上不住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大呼:“吾等北人,年年南望王师,今日天随人愿,终于把王师给盼来啦!多少年啊,多少代人了,终于让某等着王师了……”

他话音方落,那些北地儒者纷纷抬头,七嘴八舌的嚷了起来。无非就是他们“身在蒙营心在汉,南望王师又年年”,统统都是有志恢复汉家江山,但却无力实行的“有志草包”。

“你叫什么?”陈德兴扬起马鞭,指着情绪最激动,眼泪流的最多的大胡子便问。

大胡子抹了抹眼泪,恭谨垂首:“罪臣姚燧。”

罪臣?蒙古大汗的臣?你刚才不还说“年年南望王师”,怎么又是蒙古的官儿了?

郭侃凑了上来,笑呵呵指着姚燧道:“大王,此员乃是逆元丞相姚枢的侄子,关西夫子杨奂的女婿,逆元新科进士,在逆元这边也算赫赫有名的才子。”

“是姚枢的侄子?”陈德兴淡淡动问,“姚枢在元国为相,尔又何故背元降明?”

姚燧微微苦笑,道:“罪臣的伯父糊涂,以为忽必烈实心汉化,殊不知此獠最善作伪。一旦行汉法、开科举之策无法收揽入心为用,必然会弃汉用胡。到时候吾姚家在蒙便无出头之日。臣不甘就此沉沦,欲附汉家明主,重振汉家天下,因此不离燕京,相投于大王。”

这话倒是实在。姚枢和刘秉忠给忽必烈想出的办法是假装汉化来赢得北地汉人的拥护至少是中立。这招儿如果奏效,姚家自然是蒙古一统四海的功臣,姚燧来日也能位极人臣。如果这招没用,忽必烈被陈德兴、李璮撵出中原。那姚家还能有啥好下场?

而看如今的形势,似乎对忽必烈不大有利啊……

陈德兴嗤地一笑,这汉奸倒是能说会道!不过有没有真本事就不知道了。若是真有两下子,便是当过汉奸又如何?郭侃、郭守敬、刘孝元不都当过汉奸?

“既然相投,可有建言?”陈德兴问。

姚燧道:“罪臣是书生,不敢与闻军国大事,但是臣自幼随在伯父身边,除了学习经义,便是协助伯父处理政务。自觉长于民政,可为大王治理燕京数十万生民。”

“数十万生民?”陈德兴回头看了看跟在身边的赵复,政务上的琐事,陈德兴向来是依靠黄智深、赵复和邓明潮等人处理的。计划之中,赵复会在收复燕京后担任知燕京府一职。

赵复就在马上提问:“姚端甫,你可知燕京城内有多少户口?”

“燕京原有户两万五千一百二十,口十五万一千二百八十。其中色目三千二百十二户,口一万八千一百五十五。蒙古人各有所属千户,不入燕京户籍,因此不知多少人口。自王师西来,鞑子又从开平、通州、涿州、蓟州、易州、雄州等地及燕京四乡迁入五万五千余户,口三十一万七千六百。其中色目户有八千三百户,口三万六千余。另有自行入城之各地商民约有两三万人。前日随蒙古撤离的百姓约有三万余人,多是色目人。在城中骚乱中送命的也不下三千,同样是色目商人为多……如今燕京城中有汉人、色目百姓合计约八万余户,口约四十八万有余,其中色目人约有万人。”

这个姚燧本就是管户籍的官,又是个仔细做事的人,所以说起燕京户口来还真是头头是道——北地的文官和南宋不一样,都是能做事会做事的。因为他们要和色目人竞争上岗,那种道德文章一流,做起事情一窍不通的文士就算有个官也不会有差事。

八万余户,四十八万人口!

这个数字放在后世就是个便宜小县的人口数量,放在拥有七八千万人口的南宋也不算什么。可是陈德兴听来,却有一种中头奖的感觉。

入关前北明的人口顶天八十万,其中正宗的汉人最多就四十多万。这一下子就翻了一倍!哦,要算上在平滦州的收获,一倍半都有啊!

看来等到打完燕云之役,大明就该是拥有两百多万人口的“大国”了!

姚燧看到陈德兴露出喜色,他的表情却凝重起来了:“大王,燕京的人口虽多,但是粮食却很少。四十八万百姓每日所耗惊人,必须尽快整理户口,搜集存粮,实行按户配给。如此才能将粮食消耗减少到最低……”

现在是深秋,万物肃杀的季节,燕京周遭都是战场,想要种些什么都来不及了。如果算得宽裕一些,陈德兴必须要为四十八万人提供最少十个月的口粮!按照一天一斤米面算,需要1。44亿斤,或是120万石!

另外,包括塘沽守军、平滦守军和随军民夫在内,陈德兴还带来了近十二万人。他们每天至少要消耗一斤半的米面,还有二十多万头牲畜需要喂养。如果燕云之战打到明年春天,起码要消耗三十万石米面和精料,即便将辽东带来的民夫换成燕云本地的民夫,最多也就能省下两三万石。

也就是说,陈德兴需要准备大约150万石粮食,才能把燕京这颗沉甸甸的胜利果实吞下肚子!

“行啊!”陈德兴举起马鞭一指姚燧,“看来你也是精通政务的,燕京城内设一县,知县就给你做。”他又回头对赵复道,“赵卿,不管怎么样,这燕京城又是咱们汉人天下了,任谁也别想再夺去了!我大明燕京府的第一任知府就给你了。走,咱们进城去看看,这座南望王师三百多年的燕京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

“大汗万岁!大汗万岁!”

就在陈德兴进入金代所建的燕京城的时候。在六百多里外的集宁路大草原上,站在高台上的大蒙古大汗兼大元皇帝忽必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他的周围,是仿佛无边无际是蒙古包。他的十万嫡系蒙古兵,还有东道四王的几十万部民和将近十万大兵,都拥挤在集宁路的大草原上。

蒙古东道四王现在已经团结在以忽必烈为核心的大蒙古第五代领导集团周围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燕京已经落到了陈德兴手中。便是末哥敞开居庸关的大门,四王也不敢南下去送死——他们的军队没有火器,没有钢刀,没有坚甲。战斗力比忽必烈的嫡系可差远了,南下去和北明的士爵兵、八旗兵较量的结果就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和忽必烈干上一架,同样没有半分胜算。而且忽必烈只是想遣散四个兀鲁斯,并没有想剥夺下面的千户长、百户长的利益。除了四个兀鲁斯的汗王和继承人之外,别人并没有在这次改革中受到损失,自然不会陪着四个汗王去送死。

当然,忽必烈现在也只是勉强把东道四个兀鲁斯合并进中央兀鲁斯,这种公然违反成吉思汗分封法的行为铁定是会让西道、东道的诸侯宗王们反感的。便是原东道宗王麾下的千户,也肯定会心存芥蒂——虽然这次改革没有触动他们,但是谁知道有没有下回呢?

忽必烈可以废掉东道四兀鲁斯,难道就不能废掉成吉思汗开创的千户制?

如果在接下去的战争中他不能打败陈德兴、李璮,重整大蒙古的雄风。只怕原东道的千户们早晚会弃他而去,逃亡西道去依附西道四兀鲁斯了。

到时候,他的蒙古大汗地位多半会受到某个因为收编东道诸千户而崛起的西道宗王的挑战!

不过现在的忽必烈也管不了那么多。大战在即,而且必是一场损失惨重的大战!哪怕陈德兴被燕京的几十万人拖累,但是北明军的火力、战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足够让蒙古人死伤惨重。

按照忽必烈自己的盘算,为了击溃陈德兴的六万左右的大军,蒙古人就要做好死伤超过六万人的准备!

如果他不拆散四个兀鲁斯,将上百个千户直接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且和中央兀鲁斯的千户混编成了二十个万户。到时候又怎么能让东道的那些蒙古骑兵去冒着北明军的炮火冲锋陷阵呢?

忽必烈猛地一挥拳头,下面的欢呼声渐渐停息。忽必烈大声喊道:“大蒙古的勇士们!成吉思汗的骄子们!现在,是我们用弯刀、弓箭和铁蹄向全天下证明,蒙古人才是天下之主宰的时候了!

我,勃尔只斤·忽必烈,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孙子,将带领你们越过燕山,踏过黄河,将整个中华富庶之地,全部踩在脚下!让全天下的汉人,都成为大蒙古的奴隶!将所有汉人的财富,都变成大蒙古勇士们所有!”

第454章智取

末哥快步地走进了忽必烈的金顶大帐。这个拖雷的第九子,忽必烈的亲弟弟,现在脸上看不出有什么能被称为轻松的表情。虽然忽必烈勉强整合了东道四兀鲁斯的千户,但是这种整合只是浮于表面。下面的千户长、百户长没有更换,四个兀鲁斯的汗王都封了万户长,各自将着一万蒙古骑兵,对原属自家兀鲁斯的各千户长也保持着影响力。

可以说,表面上合成一团的蒙古大军内部,仍然裂痕累累。如果忽必烈不能拿出足可称道的胜利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祸起萧墙也不是不可能的!

伯颜站在金顶大帐门口,看到末哥过来,先弯腰行礼,然后低声道:“大汗已经等候您多时了,请随我来吧。”

末哥点点头,跟着伯颜进了大帐,只看见大帐之内摆出了一张巨大的拼桌,是由几张方桌拼成的,桌上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地图。不是燕云地区的图,而是整个北方汉地的地图。忽必烈正弯着腰,双手撑着桌边,低头看图。身边还有霸突鲁(木华黎的孙子,安童的父亲,忽必烈的连襟)、端真拔都儿、哈答、兀良合台、玉惜帖木耳等忽必烈的心腹重将,全都围在左右。

听到脚步声,忽必烈抬头看去,见是末哥便招手叫他上前。末哥上前一看,地图上面摆了不少花花绿绿的小旗帜,是象征元明唐三家兵力部署的。

其中代表元兵的是白旗,密密麻麻的插在燕山西麓和山北的大草原上。代表唐兵的红色小旗子,主要分布在太原、洛阳和济南三地。明军则是用黄旗代表的,分布于燕京、塘沽和平滦。

“九弟,你说说看咱们蒙古大军该往那边儿出击?”忽必烈拍了拍地图,问道。

末哥伸出手指一戳地图上燕京城和塘沽城中间的地方,瓮声瓮气地道:“这里!平滦路的港口不如塘沽好,而且冬季多冰。陈德兴要运粮过来,多半会走塘沽。现在燕山各口多半在我手中,大军翻山是不费力气的。越燕山后可绕过燕京城,直扑海津镇,依托运河、海河部署大军,断燕京粮道,迫北明军出战!”

忽必烈默默地点了点头:“20万蒙古大军对6万逆明大军……数量是咱们占优。末哥,若让你指挥,有几成胜算?”

“这个……”末哥摇头不语。打仗从来就不是做算术题,20万比6万大,所以一定赢。要那样算,大宋早就平灭辽金,扫荡北国,哪里还有蒙古崛起的可能?

“贼有大铳,有精骑,最近仿佛又有了个什么银甲兵,据说刀枪不入,是很难打的。吾兵虽多,但没有必胜的把握。最多,最多有六成胜算。”

忽必烈道:“料敌从宽……若庙算只有六成,那上了战场怕是有六成要败了。”

“六成要败?不至于如此吧?”末哥叫了起来。他和忽必烈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要是忽必烈六成要败,他怎么办?去投西道?人家能要自己这个忽必烈的帮凶?

忽必烈苦笑了下,道:“且不说行军如何,但以战阵之斗论,无非就肉搏和投射,肉搏者有步兵近战,马队冲阵。投射着有弓弩标枪骑射等等。原本吾大蒙古是肉搏、投射皆强。如此才能纵横天下,平金压宋。而如今,以投射论,我大蒙古的弓弩能和逆明的大铳相比?”

用弓箭去和大炮对射?怎么可能,射程也差远了。蒙古的步弓一般就射个一百多步。明军的大铳,光是霰弹都能打二百步开外!

末哥连连摇头。

忽必烈道:“凡是战阵多以投射始,投射不敌便失了五成胜算。那么,我大蒙古的勇士能在肉搏中稳压逆明的士爵八旗吗?”

要是一比一单挑,中央兀鲁斯蒙古勇士应该比士爵、八旗强些,不过东四道的蒙古人弱一些,怕是打不过。但是战场上从来少有单挑。往往是先用投射武器对攻,以动摇对手,而后才是步骑冲锋。

而投射不敌,先叫明军用大炮轰个东倒西歪,然后再硬着头皮冒着霰弹和箭簇冲,也不知道能有几成勇士能活着冲上去……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