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诸兵种合成军队演习 >

第14章

诸兵种合成军队演习-第14章

小说: 诸兵种合成军队演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想象不到原始森林的茫茫树海一样,战术课目往往与实战相差甚远。指挥员只是学会了猜测领导的意图,而没有掌握解决战术难题和战斗磨擦的本领。指挥员没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到正道上。”在大多数战役大演习中,军区的,有时集团军的指挥人员和司令部,亲自担任大演习的导演,因此未能取得在集团军战役和方面军战役中指挥军队必要的实践经验。工农红军副参谋长在《关于1935年战役训练问题和对1936年的建议》的报告中,指出了集团军司令部训练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指出“我们尚未着手抓方面军机关的训练”。所有这些问题,在苏芬冲突中,特别是在伟大卫国战争初期,充分暴露出来。有鉴于此,以及欧洲的作战经验,党中夹采取坚决措施迅速改进军队的战斗训练,使之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战条件。同时,由于1939年武装力量全部改为基干制,大量新扩编的兵团和部队的战斗训练问题和协调统一问题极为尖锐地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1940年春,在总军事委员会和武装力量思想工作问题会议上,轻易取胜的论点受到了批判。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战斗训练的紧张程度迅速提高了。首先,提出了提高连、营、团野战素养的任务。90%以上的训练时间用于野外作业,主要是战术作业和演习。

1940至1941年冬季,所有兵团和部队都进行了机动野营训练。战术演习从兵团、部队闻警出动和指挥员受领战术任务开始。在往返作业场的路上进行各种战术任务的演练。实弹射击演习的次数增加了。开始重视防御作战的组织与实施,而在此之前有人认为防御作战有悖于我军精神而大大低估了它的意义。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战斗训练和具体解决兵团的协同动作问题,各军区司令命令为步兵和骑兵兵团配属坦克兵,炮兵、航空兵部队和分队,使之全年都能在一起参加合同演习。

1940年,在差不多所有营,,团的演习中都演练了突破坚固的筑垒防御的问题。在国防人民委员导演下举行的莫斯科军区(第137步兵师),西部特别军区(第42和第6步兵师),基辅特别军区(第41和第99步兵师)、列宁格勒军区(第70步兵师)及其他军区的演习中,进攻丹队演练了克服障碍地带、抵近主防御地带、在出发位置构筑工事准备进攻和紧随徐进弹幕射击向前冲击。当时提出的要求是:没有步兵参加,火炮就不能进行实弹射击。

营和团演习在三昼夜内不间断地进行。特别重视演练战术,组织侦察和警戒。通过演习,大大提高了军队的野战素养,使之习惯于艰苦、持久和紧张的战斗生活。但是,根据苏芬武装冲突的经验,突破防御时的进攻速度极低(每日数公里)。所以这些演习中双方的战斗行动推演并不很困难。在实弹射击开始前,防御分队撤出阵地。在防御分队原地不动,火力点被压制或被摧毁的情况下,攻方可以缓慢地向前推进。例如,在莫斯科军区第137师一个加强步兵营于1940年8月举行的演习中,头两昼夜该营只是克服了障碍地带,抵近了主防御地带,第三天才开始突破防御。1939至1940年没有举行大规模的演习和大演习。

为了演练司令部工作和研究兵团、战役军团的指挥问题,进行了军事导演和首长司令部演习。但这是不够的。经验表明,为使作为指挥机关的战役司令部受到充分训练,从实践上更好地演练各兵种部队和兵团之间的协同问题,除首长司令部演习外,还必须举行实兵演习和大演习,即便是首长和司令部只带象征性的部(分)队也好。

总之,在短期内为改进军队的战斗训练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战争爆发前的时间太少,未能急速提高军队的野战素养。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攻苏联,打断了已经开始的工作。

在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隆重庆祝伟大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五十周年大会的发言中指出:“从我们现在已经达到的这个高度去看过去的失误和错误并不困难。什么事本来能做得更快,什么事本来能做得更好,什么事本来能做得更省,已无可争辩。但是,要想客观地评价已经走过的道路,就应永远记住:我们的每一步都是摸索着走过来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在同国内和国际舞台上的敌人的顽强斗争中取得的。”

数百万在当时极其复杂的条件下新组建和武装起来的军队的训练不可能没有缺点。只要想一想,在1935年,74%的师还是民兵师,对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

战后,朱可夫在一次谈话中说,在造成我军战前训练不足的众多原因中,军队的民兵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民兵师训练糟极了。民兵师的成员没有受到良好训练,不懂得现代战斗,缺乏同炮兵和坦克兵协同作战经验。就训练水平来说,民兵部队根本不能与基干军相比。朱可夫曾在哈勒欣河战役中接触到过一个民兵师——第82师。这个师起初表现并不好。经过一个半月的锻炼,才逐渐学会了打仗。慢慢地学会了侦察,参加了一些小型战斗,习惯了敌人的狂轰滥炸,学会了同炮兵和坦克兵协同作战。该师取得了初步的战斗经验,后来,在8月末的最后战斗中表现不错。在战争爆发前两年,所有兵团才从民兵制转为基于制,开始经常进行战斗训练。在战争爆发前夕,武装力量各军种才扩编大量新的兵团和部队。换了很大一部分指挥员,他们未受过必要的训练。其他困难也很多。

有些同志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竭力把三十年代的战役和战斗训练经验说得完美无缺。他们以亲自参加的个别演习为例,不承认指挥机关和军队在训练中的缺点。无疑,确有不少富于教益的演习,可能在有些地方重视了军队进行防御战斗训练。但是,在战前年代,对防御问题和战略战役指挥机关的实际训练问题认识不足,这也是得到公认和有案可稽的。我们这样认为的依据是:联共(布)中央1940年召开的红军领导人员会议和国防人民委员的命令对实际情况的正式估价和各军区就战役和战斗训练问题的报告。不以批评的态度去分析战役和战斗训练中存在的某些缺点,就难于理解在战争初期所发生的一切和为什么后来对军队的训练进行了那样大的改革。之所以要谈到当时存在的缺点,就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存在这些缺点的具体原因并从中引出必要的教训。况且,战争是无情的。1941年战争从一开始就对军队的军事素养提出了严峻的要求,使战前存在的那些缺点暴露无遗。有些兵团和部队缺乏必要的机动能力,指挥不灵。相互协同,特别是步炮协同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诸兵种合成部队和炮兵不会打坦克,而防空部队和其他兵种不会反空袭。有些指挥员和司令部门不会在现地组织战斗,不会在决定性方向上荫蔽兵力,兵器和指挥部队实施机动防御作战。

最重要的是,战争完全不是在战前为演习和大演习设置的那些战略和战役战术情况下开始的。这表明,没有完全按照战争的要求特别是战争初期的要求训练军队。

这又一次说明,在和平时期不应忘记,战争是一种对抗现象,因此不应一厢情愿地考虑问题。必须考虑,敌人可能会采取我们所预料不到的行动。就是有战争爆发前那样的战斗训练水平,如果情况不是那样出乎意料,我军的行动可能会更好些。

四、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实施诸兵种合成军队演习的特点

战争迫使我们改变战斗和战役的实施方法,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研究解决防御战斗和战役的准备与实施的问题。兵团和部队不得不放弃多梯队的战斗队形。突破敌人预有准备的防御采用了新方法。更加集中使用坦克兵、炮兵和航空兵,以及使用庞大的坦克和机械化兵团、军团把战术成果发展成为战役成果。需要大大增加突击兵力,加大突击纵深,提高突击速度。防御纵深显著加大,防线的工程构筑大大加强,防御战斗和战役的动作更加积极活跃。

由于在战争中战斗行动的实施方法不断地发展,军队补进了大量的预备役人员,必须继续不断地改善指挥员,司令部和部队的军事素养。因此,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进行了紧张的战斗训练。众所周知,虽然在过去的战争中军队也不停止战斗训练,但是,象苏联军队在伟大卫国战争中那样,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进行了如此紧张、规模巨大、目的明确和卓有成效的训练,是史无前例的。最高统帅斯大林要求全体军官不断完善自己的军事素养,努力学习战争经验,成为率兵打仗的行家里手,善于组织协同和准确指挥战斗。在伟大卫国战争的第一阶段,由于主要是靠扩充简编兵团和组建新部队补充前线所需兵员,为组织预备队的训练进行了特别紧张的工作。仅在战争的头5个月,就向各方面军输送了280多个师。

此外,1941…1942年还向前线输送了许多由后备部队组成的行军连和行军营。每月派往前线的行军连和行军营达30…35万多人。在全国建立了多层次的军事训练体系:国防航空化学建设后援会和普遍军事训练组织负责兵役义务者的训练;在训练中心训练预备部队,训练部队和后备部队的全体人员,在作战军队中进行战斗训练。国防委员会1941年9月17日《关于在全国对16至50岁的男子进行义务军事训练的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领导后备兵员的训练,国防人民委员部成立了普遍军事训练部,而各州,边疆区和加盟共和国的兵役局成立了相应的处。整个战争期间,有一千万人接受了军事训练。

1941年7月,为了整顿组建兵团和部队的工作,成立了组建和补充红军部队总局,其任务是:领导和监督各军区组建预备队、行军分队,后备部队和作战部队的训练工作。此外,装甲坦克兵和机械化部队司令、炮兵司令和空军司令也有自己训练预备队的机构。从战争开始至1942年年中,在前线受损严重的兵团大多数没有得到充分补充,而是被拆散补入新组建的师和旅,然而这样做实践证明是不适宜的。后来,遭受损失的兵团和部队不是被解散,而是撤往后方去补充人员和装备。这样就把具有战斗经验的指挥机关和部队的骨干保存下来,在短期内即可训练出有战斗力的兵团。坦克和机械化兵团则把坦克转交给留在前线的其他部队,而将全部人员撤往训练中心补充人员,接受新的战斗技术装备,进行战斗编组。

作战军队的演习在战线稳定时期或暂时平静时期,改及在浅近后方进行得最为频繁,甚至连战斗中的短暂间歇时间也不放过。如梅列茨科夫元帅所指出的,“1941年11月的沉痛教训使我们学会了许多东西。当时我们定下了这一条规则:无论多么需要部队,刚补充的兵员和新到达的部队在参战之前也要在训练中心接受训练或在各兵团中熟悉一下战斗特点……”预备队、第二梯队的部队和准备补充其他部队或改编的部队,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有更为优越的条件进行演习。例如,至l942年1月1日,仅在作战军队的后备部队和训练部队中就有约50万人进行了战斗训练。据1943年7月1日统计,在大本营预备队中进行战斗训练(主要是演习)的有8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团军,其中,7个集团军中就有47个步兵师和骑兵师、5个坦克军和4个机械化军。

战争末期,有些后备兵团和部队被改编成作战兵团和部队,上了前线。在这些兵团和部队中举行了一系列战术演习,着重演练了突破防御,强渡江河和展开快速进攻。

在我国领土上组建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及其他国家的兵团和部队也举行了战术演习。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部队准备与实施防御战斗,消灭突入的敌坦克部队,在被围的情况下战斗和突围,打坦克和飞机。后来,主要是训练部队实施进攻战,特别是注重演练突破防御和紧跟在己方炮弹的弹幕后面实施不间断的进攻,演练进攻战中步兵,坦克兵和炮兵的协同动作,步兵和坦克在行进间实施射击,封锁最强固的敌支撑点和火力点,把坦克兵团和部队投入突破口并迅速向纵深发展战果,以及训练指挥员和司令部对部队实施强有力的指挥,解决战争中出现的许多其他问题。在前线条件下举行的所有演习都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明确,具体实在,最大限度地接近于部队当前战斗任务的实际条件。在进攻前的准备中,先在浅近后方构筑与敌大致相间的支撑点,然后让部队在这里演练攻击方法。在防御战斗的演习中,演练击退敌人的冲击以及实施反冲击的方法和预备队向受到威胁方向实施机动。

在所有营、团和师的战术演习中,都有炮兵、工程兵和其他加强兵器参加,和步兵一起完成战斗任务,这样就能协同作战部队的指挥员在战斗中的行动更加协同。

实弹射击演习,紧跟在弹幕后面冲击、让坦克从步兵藏身的堑壕和掩体上面碾压过去,投掷手榴弹、设置与克服防坦克障碍和防步兵障碍等,对于部队的训练和精神战斗素质锻炼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勃列日涅夫的《小地》一书中,令人信服地讲述了一个战斗训练的例子:各突击队在格连吉克细岬进行训练。他们练习带着机枪跳入水中,攀登峭壁,在不方便的位置投掷手弹弹。战士们掌握了缴获的各种武器的使用方洼,学会了投掷匕首,用枪托击打、包扎伤口和止血,熟记了约定的信号,练习了蒙着眼睛往冲锋枪的弹匣里装弹和根据枪声确定火力点的位置。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有登陆兵的勇猛行动,特别是第一夜的英勇搏斗,因为所有行动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着进行的。所有演习,其中包括在大后方的演习,都是在根据前线敌军的防御体系进行了工程构筑的地形上进行的。军队的训练是根据总结出来的战斗经验进行的。在这方面,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和各兵种司令的命令、训令和指示,根据战争经验修改的条令,起了特别大的作用。1942年,制定了《步兵战斗条令》。1942年秋,国防人民委员部发布了关于按一个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