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掌家娘子 >

第190章

掌家娘子-第190章

小说: 掌家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实图话音刚落,冷哼声就从旁边传来。

李轼冷着脸,“陈阁老在陈老将军那件事上跌了跟头,早已经不受重用,夏大学士向来也不肯出头,这件事,令郎早已经一手掌握。开海禁,开埠的奏折都是他联合朝官递上去的,我们若是旁人定然只是看笑话罢了,哪里会来跟简言兄说这些,简言兄此时不出面。只怕往后会难以收场。”

崔实图硬着脖子。整个人如同被火煎烧般,那些曾向他笑脸相迎的脸孔,都阴沉着。等他开口说话,“奕廷到底做了什么事会被弹劾?”

不屑的目光立即从四面八方传过来。

崔实图的额头顿时布满冷汗。

“话已至此,简言兄还顾左右而言他,我们就当白来这一趟……”

几个人站起身来拱手就要离开。

崔实图忙道:“犬子在外做的事我多数不知晓,我远离朝政这么多年。对这些事早已经生疏,几位既然已经登门,如何能不说清楚?”

李轼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才止步。

李轼便将袖口里的奏折抽出来递给崔实图。

崔实图急忙将奏折打开,映入眼帘的就是崔奕廷的几大罪状。

李轼道:“令郎去福建本是为了招安,如何杀了闽浙十几个官员,邓嗣昌好歹是泰宁侯,被他一剑斩杀不说。跟着邓嗣昌的几个武将也被他径自斩首,不曾上报朝廷,这是其一。”

“与海盗坑瀣一气,参奏闽浙大族私通倭寇,私造大船下海。闹得闽浙人心惶惶,这是其二。”

李轼顿了顿。

“还有你那儿媳,大张旗鼓地在闽浙收茶,开了海禁,只怕别人还没回过味来,闽浙的钱财就已经吸入你们崔家的口袋,这是其三。”

“那姚氏的生母出身商贾,早就因品行不端而被休弃,姚氏却仍旧和生母娘家来往,大周朝还从未曾有此等事,你们家既往不咎不说,令郎还事事维护姚氏。”说到这里,众人不禁摇头。

“崔家也是大族,怎么连一个内宅妇人也管教不了,难道不是想要利用姚氏官商勾结,大大地赚上一笔?”

每说一句话,崔实图脸色就难看一分。

从前他只是担心奕廷在外会闹出什么乱子,而今还要操心姚氏。

这桩婚事不但没有让奕廷收拢心思,反而更加张扬起来。

崔实图道,“早在嫁进崔家之前姚氏就做新茶,姚氏做的紫砂壶、茶叶还进献给皇后娘娘,至于收茶那更是没有招安王卢江时就有的,再说,姚氏继母失德人尽皆知,生母被休也有内情……”

“简言兄可真是糊涂,怪不得崔家沦落至此。”有人打断了崔实图的话。

崔实图正要再开口,管事快步进门伏在崔实图耳边,“老爷,从福建那边来人了,说是找二奶奶的。”

崔实图面色一沉,“为什么事?”

管事看了看四周,声音更低,“是因为二奶奶买茶叶的事,看样子是商贾……还不止是一个人……”

商贾都已经找上了门。

崔实图额头的青筋顿时跳起来。

……

“得罪了闽浙大族,他们就是找死。”

他们如何也没想到一个崔奕廷突然冒出来,坏了整个大局。

崔奕廷去福建时他也没料到,崔奕廷会杀了邓嗣昌,没有给他们留半点回旋余地。

张戚程几乎将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想到因崔奕廷落得如今的地步,他心头就油然一热,顿时一阵咳嗽。

“太祖时就命片板不得下海,他竟然怂恿皇上开埠,”张戚程满目狰狞,“那就是在找死。”

“开埠,闽浙那些大族就失了利益,海商可是比盐商更肥,我早就说,等着,等着闽浙的奏折到了京城,等着京里达官显贵动手,”张戚程呵呵冷笑,“我总算等到了这一天。”

皇上不可能为了崔奕廷力排众议。

不可能为了崔奕廷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老臣死在宫门前,皇上也不能什么都不顾一意孤行。

他早就知道,崔奕廷那样杀了邓嗣昌,绝不会一直风平浪静。

多少年在闽浙经营起来的势力不能就这样心甘情愿被崔奕廷铲平,邓嗣昌死了,邓氏一族怎肯善罢甘休。

闽浙的势力不容小觑,他们就是想要靠着闽浙的大族和勋贵才能将端王扶上皇位。

张戚程问向韩武,“那些商贾有没有去崔家?”

韩武道:“已经去了,不止是商贾,崔实图从前的那些同僚,都是崔实图从前能依仗的关系,如今也找上门去,崔家定然会一片热闹。”

连亲友也和自己为敌,崔实图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张戚程冷冷地翘起嘴角,就像他被皇上训斥,没有人敢登门探望他一样。

这笔账他要跟崔家好好算算。

韩武道:“您这次也没做什么,邓嗣昌父子落得那般的下场,闽浙大族和勋贵都是唇亡齿寒,浙江巡抚、提督,广东巡抚、提督如今还没有正式下派,福建、福兴等地的军权要交给谁,吏部到如今也没有个章程。”

“总不能让那个海盗头子王卢江去做巡抚,手握兵权,那样岂不是掩耳盗铃之举,不要说闽浙的官员不会答应,京里的达官显贵哪个能点头。”

张戚程冷冷地道:“勋贵本是一体,陈文实倒是好,却不会水战,还有谁能派去福建?崔奕廷?只怕他前脚一走,后面就被弹劾,到时候他也不能首尾兼顾。”

一只蚂蚁也妄想要吞掉大象。

这次就让崔奕廷尝尝厉害。

张戚程阴狠地道:“他以为这是说书唱戏,一句话就开了海禁,功劳从天而降掉在他头上。”

韩武也觉得心里轻松不少,自从公爵爷被责罚,张家上下一片阴云密布,他在公爵爷面前几乎不敢说话,隐忍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样的机会,只要此事一成,崔奕廷就会失势。

有崔奕廷这样的例子在前,谁还敢和他们作对。

等到整件事慢慢冷下来,公爵爷还会重新拿到差事。

……

婉宁搀扶着崔夫人才走出屋子,赵氏带着丁如婵就迎了上来。

丁如婵自从上次病了之后,脸色一直不好,仿佛这病就缠上了她似的,让她整个人都没有了精神。

婉宁看向丁如婵,丁如婵目光顿时瑟缩了一下。

赵氏上前两步,故意看了眼婉宁,然后露出一副为难的神情,“妹妹,我方才从那边过来,听说来女眷了。”

崔夫人有些惊讶,还没有张嘴询问,管事过来禀告,“夫人,户部李侍郎的太太来了,还有都察院王都御史的太太,光禄寺卿……”

崔夫人一下子听的头晕脑胀。

这些人都是前院书房里那些大人们的女眷。

这是要做什么?

崔夫人皱起眉头,带着婉宁迎出去。

几个人走出月亮门,就看到边说话边走过来。

这几张脸孔婉宁都很陌生,但是崔夫人却显得很熟络,开口就道:“你们几个怎么一起来了。”

走在前面的李太太想要说话,却看到跟在一旁的婉宁,整个人停顿了片刻才道:“听说老爷过来了,是因为你家奕廷的事,我们哪里能坐得住,”说着顿了顿,“希望这次大家都能平安无事才好。”

场面上的话说得很漂亮,却是一副准备袖手旁观的神情。

崔夫人摇摇头,“我只听说是因为开海禁,那些政事我哪里懂得。”

“你可不知道,”李太太道,“这次是要闹出人命了。”

崔夫人没想到事情这样严重。

李太太抿了抿嘴唇,“可怜你还被蒙在鼓里,奕廷都没跟你说吗?从前你不是最清楚,而今怎么……”

婉宁感觉到李大太太的目光挪到她身上。

这话的意思是告诉婆婆,崔奕廷定然已经将外面的事告诉她,他们夫妻一起瞒着婆婆。

第二百九十一章卖茶

李太太只觉得崔二奶奶看了她一眼。

崔二奶奶姚氏十几岁的年纪,眼睛里却有一股凌厉的锐气,看起来若无其事,却让人不禁心里打着哆嗦。

待她要仔细看时,崔二奶奶却露出个笑容,吩咐下人,“快去准备茶点,”然后向崔夫人道,“娘,让客人去花厅里坐下吧!”

崔夫人颌首。

几个人在花厅里坐下,门上管事的就来禀告婉宁,“从福建来了几个商贾,说是和二奶奶定好了要卖茶叶给二奶奶的。”

花厅里的女眷支着耳朵听过去,管事的声音虽然低却也让所有人听了个大概。

婉宁向崔夫人行礼,“娘,媳妇先出去安排宴席。”

望着崔二奶奶离开的身影,赵氏咳嗽一声,笑着看崔夫人,“婉宁做事井井有条,有这样的媳妇帮衬,你就等着做你的富贵闲人吧!”

若是往常崔夫人免不了跟着笑起来,如今却有崔奕廷的事在外,崔夫人不禁忧心忡忡。

“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了,先帝信任的那些老臣,年纪大,人也执拗的很,这两日天气又热,别真的出了事,那可就……”

那可就不好收场了。

崔夫人听着李太太的话皱起眉头。

李太太道:“这些日子,家里还是小心些,御史言官可都盯着你家里。”

李太太这到这里向屋外看去,清了清嗓子又道:“你家媳妇可还做着茶叶生意?”

崔夫人不以为然,“那是正经的生意,朝廷发下来的茶引,自然是要收茶卖茶的,外面虽然有闲话。我却知晓,去年婉宁就让人去福建收茶,就连姚家旁支的亲戚也跟着她在福建置下了茶园。”

崔夫人话音刚落。就看到管事匆匆忙忙跑进门。

屋子里几位太太的下人也都进来禀告。

崔夫人侧头听过去,管事已经道:“福建来了不少客人。二奶奶去了抱厦见他们,看样子不太对劲儿。”

不太对劲儿。

崔夫人皱起眉头。

李太太显然已经听说,忙道:“先不要声张,快让人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

婉宁刚在屏风后坐下,找上门的商贾就拿来了文书,“崔二奶奶,焦掌柜是您家的管事,从前焦掌柜可是和我们说好的。无论有多少的新茶,都会收下,当时也怪我……以为是新来的商贾也没敢签文书。”

“二奶奶,我们这次除了给您赔不是,还将文书给您送来了。”

“从前我们不肯签文书,那是有眼不识泰山,如今才知晓,您在京里有十几间铺子,家中是大名鼎鼎的盐商。”

“都是我们不对,都是我们不对。如今这茶价我们也不敢多要,就比您之前说的降下一成。”

“一成不行,就降两成。”

商贾说到这里。已经苦着脸。

“若不然您重新定价,只要……给我们一条活路,我们就……都卖了。”

几个商贾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纷纷从袖子里拿文书,“您瞧瞧,我们家的茶可是上等的好茶。”

“我们家在浙江也有茶园……二奶奶,别的不说,周围大大小小几十处茶园,谁不知道我们家的茶最好。您要多少我们就能交多少。”

商贾赔笑着,“有个茶园不容易。园子里有几十号人要养活,二奶奶就在这个份上。大人不记小人过,收了我们的茶吧!”

屋子里顿时闹腾成一团。

婉宁道:“福建有那么多茶商,为何偏要卖给我。”

商贾拱着手,“您不知道,福建最大的茶商就是您了,我们不将茶卖给您又能卖给谁,而今提起崔二奶奶,福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婉宁拂拂袖,“可是茶叶我已经收了不少,不能再收了。”

话音刚落,下面的商贾就跪下来,“二奶奶,您就收下我们的茶,您不买,可就没有人来买了。”

婉宁道:“你们要卖我多少茶叶?”

婉宁说完话,商贾立即将文书呈了上去,“我家中一共有两百亩茶园,能产毛茶就是四千斤,可算是福建的大户了。”

婉宁笑着看那商贾,抬手跟童妈妈拿来的算盘。

婉宁接到手里轻轻一晃,算盘珠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福建康家,是在崇安县,家中有五百亩茶园,”婉宁的食指啪啪地拨动着算盘珠,“每亩地种一千到两千丛左右茶树,一丛种三株茶树,三四年的茶树,每年每棵能采大约二百个芽头,今年福建雨水充沛,比往年多产一成,我看你家的茶园,至少能产一万五千斤干茶,这还是上上等的茶叶,大宗茶可就不止这个数了。”

听得婉宁的话,商贾先是诧异,然后冷汗从额头上淌下来,听到最后脸色变得异常苍白。

婉宁拨完算盘珠,用手轻轻摇晃,“你要卖给我四千斤毛茶,就算作生意都给了我,可真当我是个新商贾,这也就罢了,为了这四千斤毛茶千里迢迢从福建来京城,未免有些不值。”

“所以这文书我不能签,你的茶叶我也不能要,除非,你将那五百亩茶园产的茶叶都卖给我,”婉宁说着站起身,吩咐下人,“送人出去。”

那姓康的商贾立即看向身边的人。

那人也没有了主意。

崔二奶奶不过看了一眼文书,就知道崇安县康家有多少亩茶园。

到底为什么?

婉宁道:“后面再有商贾上门,一律不准带进来。”

“出去吧,”管事进来道,“也不看看我们家二奶奶是谁,张嘴就想要哄骗……”

商贾面如死灰。

来京城之前,他就被叮嘱定要和崔二奶奶签下文书,接下来还有更多商贾会上门,若是他这一步没有走好,后面的人要怎么办?

“二奶奶,我家中确有五百亩茶园,您……您……真是神了……我愿意将所有茶都卖给您,这文书……我签了。”

婉宁吩咐童妈妈,“将焦掌柜叫来跟他签文书。”

童妈妈应了一声,婉宁转身走了出去。

出了抱厦,刚踏进三进院,阮姐带着两个人已经等在那里,看到婉宁,旁边站着的妇人立即就跪倒在地,“二奶奶,您是活菩萨啊,那姓康的吞了我们整个许氏一族的茶园,茶园没了还不算完,每年要逼着我们交茶税,我公公和男人都被他们逼死了,只剩下我们这些妇孺,如今连活都不易,从来就没想过还能将祖产夺回来。”

妇人摸着眼泪,身边的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盯着母亲,一双手死死地抱着母亲的腰不肯放开。

那妇人接着说:“五百亩茶园,他们只交几十亩地的茶税,还将每年产茶的数目都瞒下来,这样的事在闽浙比比皆是,等到制好了茶,就由官府让当地富户来收,连夜就交到船上去,大船一走,带去了海上,谁又能知晓。”

“我们这些人,本来是有茶园,而今被害得流离失所不说,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