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84章

崇祯七年-第84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白添福送上了官兵名册,刘若宰拿在手中,很细心的瞧了,过了良久方才抬起头来。

    “你们这儿,当真辛苦啊!”他难得的叹了口气:“什么都没有,万事皆休。”

    “既然如此,本官也就不能亏待了你们。”

    刘若宰一招手,身边便有伺候的小厮飞快的上来,跪在地上。他脑袋上顶着一个托盘,上面铺放着雪白的宣纸,一边还有毛笔、砚台以及印盒。他双手扶着托盘的两侧,刘若宰写字的时候托盘稳如磐石,连抖都没有抖动一下。

    这个叫德馨的少年董策已经见过几次了,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年纪,穿着一身青缎子衣服,行止利索,长的眉清目秀的,也知礼温文,一看就知道是家生家养的。他是刘若宰的书僮,这一次带着出来,可见也是得宠的。董策却还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手绝活儿。

    刘若宰在那儿刷刷的写着,写的什么董策略一探脖子就在后面看的分明。

    青布铁甲五十副,铁盔五十副,铁护臂五十副,胖袄三百副,长枪三百支,腰刀三百把,步弓三百张,八瓣儿明盔三百个,撒袋三百个,挨牌五十面,箭五千支,开元弓三十张,折色米一百石。

    这些物资看的董策都是一阵眼热,不过想想自己那五千两银子还是这些时日捞到的大笔好处,心里也就平衡了许多。

今天恢复更新

    前一段时间,事情实在是太多,以至于断更。实在是对不起,俺在这里,给书友们郑重的说一声抱歉!对不住!

    昨天终于都弄的妥当了,今天恢复更新。

    不敢求什么,只想好好写,回报各位的厚爱!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一三六 赴宴

    他这会儿已经完全可以断定了,刘若宰是把另一笔投资下注在了白添福的身上,其扶持力度,虽说比不上自己,却也是极为优厚有力了。看来此人果然是极为谨慎,就算是自己表现的如此出色,他也不是完全放心。

    董策心里也是明白,怕是在许多人心里,和自己比起来,其实还是世代将门出身,官位更高,阅历也更广的白添福更值得信赖一些。

    写好之后,刘若宰盖了章,把条子递给白添福,道:“有了这许多东西,这个冬天,你至少要编练出三百精锐来才行!本官调拨这些物资,是按照核定三百兵员名调拨的,但是你实有兵额不过一百一十二人,下个月的饷银,本官便只能按照一百一十二人给你开核。”

    “不过!”他补充了一句:“每兵六钱银子的军饷,是不会拖欠的了,而且之后每月还有一斗的本色米支给。”

    能给到这个军饷数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毕竟九边军兵的军饷没出京城就得给刮去三成,而本地兵每月军饷额定是一两,怕是调拨到刘若宰手中的饷银,一个人也就是这些。

    他是一点儿都不贪的。

    拿着条子,看着上面写得那一个个代表着不同物资的字迹,白添福激动的浑身都哆嗦起来。又听到刘若宰这般说,他扑通一声便是跪了下来,连连磕头道:“末将多谢大人厚爱,虽死无地,只为大人效死,不敢多言一字!”

    “不管不要你效死,只要你给本官练出一支强兵来,便就是了!”他盯着白添福一字一句轻声道。而后淡淡一笑:“记得,之后每个月的饷银,都要去镇河堡现领,不会提前支给了。”说罢,便是起身下了台子,大步离去。

    白添福站在那儿,满脸都是遮不住的喜色。

    董策上前笑吟吟拱手道:“恭喜白大人。”

    白添福心情极好,也笑着和董策说了些话,他还有事,便告了个罪离开。

    董策一时也没了事,便带着耶律斡里和几个在城里转了转,一眼看去,只是破败。当日建奴施虐的痕迹触目惊心,众人都是破口大骂。转了一圈儿也没甚意思便回了驻地。

    过了没多一会儿,刘若宰一个家人过来传信,说大人议定下午出发。

    这一次刘若宰除了马夫之外,还带了三五个家人过来,负责端茶倒水伺候着的事儿,这个来送信的是他府上的二门子。离开的时候,董策塞给他一个二两的小银锭子。刘若宰自己是不贪腐的,当他的家人长随自然也就没什么油水可捞,但是刘若宰并非不通人情,也默许身边人收受些好处。他人情通达,知道这东西是无法掐住的。

    而董策向来很注意和上司身边的人搞好关系。

    送走了那满脸笑意的长随,董策正要去吃饭——起得太早,饭也没吃,这弘赐堡也不像是能有饭馆的样子,不过倒是有些四野的乡民来这里兜卖肉菜,董策让周仲买了回来自己做。

    铁甲之声铿然,耶律斡里和手里拿着熟铜锏,从兵营外面大步走来,身后跟着一人,穿着一套青布铁甲,身材矮壮,董策扫了他一眼,感觉似乎有点儿眼熟。

    “老爷,他要见您。”耶律斡里和一开始管董策叫主子,董策老觉得跟建奴那边儿似的,便让他跟别的家丁一般,改了老爷的称呼。

    那汉子跪在地上磕了个头,道:“董大人,小的是白大人府中家丁,白大人在家中设了宴席,不知道您赏光否?”

    董策心里微微一动,笑着点点头:“回复你家大人,本官中午定会去的。”

    到了大约十一点的时候,白添福又请人来请了。

    董策带着耶律斡里和和王浑,跟着那家丁出了兵营,一路向北,却是被引到了北门的箭楼之处。也许因为当初不是建奴的主攻点,因此北门箭楼保存的还很是完好,两层的楼阁式建筑,厚重的大青砖砌成的墙体上布满了密密的射击孔,绿色的瓦片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呈现出一种沉重的暗灰色,像是阴雨即将到来之时天边堆积的铅云一样。

    十来米高的城楼耸立在城墙之上,给人一种巨大的压力。

    城楼外面,两个白添福的家丁在那儿站着,看到董策过来,都是恭谨的抱拳行礼。

    董策把耶律斡里和两人也留在了外面,在此间,他自然是没什么害怕的。

    上了楼,箭楼二楼空空荡荡的,青砖铺成的地面打扫的很干净,只在临窗的位置铺了两面席子,东西对坐,中间放了一张小几,上面摆放了几样儿酒菜。白添福已经在东边的席子上坐着了,见到董策,他站起身迎上来,伸手笑道:“董大人来了,有失远迎,还请恕罪!这便入席?”

    董策哈哈一笑:“白大人相请,乃是下官天大的面子,岂能不来?倒是劳驾大人等候了。”

    “董大人这般客气!”白添福很是亲热的抓着他的胳膊,两人入席分坐,正是所谓的把臂入席,是这个年代人表示亲近的一种最常见方式。

    两人分开入座,董策左手边就是一面大窗子,朝着城外。这里是弘赐堡的制高点,从此望去,城外十数里都是看的分明。远远能瞧见大量抛荒的田地长满了杂草,已经变成了废墟的村庄一片焦黑。

    董策微微一笑:“把酒临风,是古之雅士所为,却没想到今日坐在这儿的,是咱们两个武夫。”

    白添福出身将门世家,虽说不能科考,但从小是熟读诗书的,并不是那等目不识丁之徒。他闻言却是一声苦笑,忽的指着城外一处道:“董大人,本官欲在那里建一座楼台墩堡,其中驻扎弓手火铳手二十人,藏粮食数十石。何如?”

    董策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那里是一处小丘,大约比平地高出七八米去,二十米左右的方圆,距离城墙大约是四十米不到的距离,步弓在这个射程有相当大的威力。

    “如此甚好!”董策点点头,沉声道:“建奴若南来,若攻城,则墩堡之上乱箭齐发,袭扰其侧翼腹后。建奴若攻墩堡,则城墙可为其遮掩翼护。此墩堡小而坚固,建奴只得蚁附攻城,便是能拿下来,也是伤亡惨重。”

    “可是这样的墩堡,至少也要二百两银子才能建起来一座。”白添福叹了口气:“可惜本官没钱!”

    他又指了指城内那一片废墟:“本官欲重建弘赐堡!”

    接着又是重重的叹了口气:“可惜本官没钱!”

    “本官欲把手下兵丁训练的兵强马壮,成就一支劲旅,让鞑子也见识见识我汉家儿郎并不都是懦弱无能之辈!”他的脸上露出一抹沉痛:“可惜本官连让他们吃饱的粮食都没有!”

    董策一直沉默的听他说着,忽然道:“兵备道大人不是调拨了你们许多粮食么?每兵还有每月一斗折色米。”

    “不够啊!”白添福吁了口气:“这些粮食,不是只有那些军兵们吃的,本官现在手下有五百军户,忝为其父母,岂能不管他们?别说那一百石粮食,便是官兵们的折色米,也要集中起来,分给百姓。若是军兵放开肚子吃,百姓就会有人饿死了。”

    董策默然点头。

    这几年物价腾贵,便是把那些军兵的军饷都去买了粮食,怕是也不够的。而且人都有私心,看着自己军饷被拿去,谁心里乐意?

    “兵备道大人仁慈备至,对我等是没得说的,本官心里唯有感念而已。但是有些人却不一样。”白添福冷笑一声:“当初本官来弘赐堡上任,管大同镇要五百军兵,结果死活不给,只给了五百军户!又拖拖拉拉的,结果耽误了农时,五百多户人家来到这儿就只能眼睁睁的饿肚子。”

    他此时情绪颇有些激动,狠狠的一拳砸在地面上,发出砰的一声。

    董策也只能是默然点头而已。

    说句难听点儿的话,那些军户,当真是累赘,若是只有几百兵的话,白添福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过了好一会儿,许是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言,白添福喝了口酒,夹了两口菜吃了。

    好半响之后方才开口道:“我有铁甲,有兵器,但是却没足够的粮食。士卒们都饿死了,都饿的奄奄一息,还如何能穿甲执兵?可是……”

    他摇摇头没有再说,不过那没说的几句话董策也能猜到:刘若宰已经给了他足够多,若是再去抱怨索要,那就太不知进退了些。

    话说到此处,董策基本已经猜到白添福请自己过来的用意,只不过这种局面下,他越早开口就越是对自己不利,因此只是吃菜喝酒,还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套话。

    白添福见他这般反应,一味装傻,就知道自己面前这位主儿不是个好对付的,指望他开口是甭想了。他只得撂了筷子,盯着董策道:“董大人,明人不说暗话,本官就直说了吧!这次请你过来,是希望你能接济一二。本官听闻董大人处粮食不少,还望能看在同僚的面子上,行些方便,你放心,我们不白要,拿银子买!只不过若是有些银钱不足凑的,可能得先佘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一三七 交换

    “既然白大人照直说了,那下官也就不隐瞒了…”董策苦笑一声:“若是有粮食,我岂能不卖给白大人?”

    “当初磐石堡初建,兵备道大人调拨了两千两银,五百石粮食,之后安顿流民,购买耕牛粮种等等,两千两银子已记载,青布铁甲用铁四十斤八两,造甲每副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也就是说,耗用的上等铁料是四十斤八两,而这些铁料当然是不会全部使用上的,想想也就会明白,其中肯定会产生一些废渣废料之类的,因此造出来的甲胄是二十四到二十五斤重。但是明朝一斤是五百九十克,也就是说,青布铁甲的重量相当于现在的三十斤左右,十五公斤,也不算轻了。)

    当日下午,董策等人随刘若宰离开弘赐堡。

    ……

    冀北道辖下八座城堡,一参将一操守六守备,除了镇河堡之外,其它的七座城堡刘若宰都要去,冀北道参将驻扎的得胜堡是最后一站。

    弘赐堡之后,先后是镇边堡和镇川堡。

    和之前的弘赐堡相比,这两堡的情况就要复杂许多了。两堡都设立于嘉靖年间,包砖于万历末年,自从设立以来,无论是察哈尔入寇还是建奴肆虐,都未曾被攻破过。而没有了建奴带来的这一场浩劫的摧残,许多丑恶也就无法掩饰了。

    相信若不是弘赐堡被屠杀一空,又被一场大火烧成白地,一切都是从头来过,这一番清查之后,内中更不知道会有几多的龌龊。

    对待不同的情况,刘若宰的手段也是各不相同。

    到了镇边堡之后,已经是傍晚,顾不得吃晚饭,刘若宰立刻下令校场集合,检阅全军。

    检阅全军,这几乎是每一个来军中视察的上官都会做的一件事。不光是边军,包括那账面上还有十几万大军,实际上已经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京营,每隔一段时间也会点卯,检阅,清查人数。

    而将官们几乎无人不吃空饷,于是兵员自然就不足,甚至连点卯的人数都凑不起来。不过将官们自然也是有办法的——雇人。他们找来许多贩夫走卒,做小买卖的生意人,甚至是家里的马夫门子,总之只要是看得出来是个男的,一律拉到校场上凑数。点完卯之后,则是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等情景,就连负责清军的文官都是见怪不怪了。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一三八 下手无情

    到了明朝末年,许多团体已经巨大化,腐朽化,寄生化…

    比如说文官的东林党,比如开国元勋的勋戚公侯们,再比如说武官中的辽西将门,九边将门,这些人世世代代都是军官,奴役着手下的九边的数十万边军,上百万军户,侵占着占到大明总耕地面积超过百分之十五的耕地,掌握了大明朝九成以上的北方边关贸易,每年消耗着大明朝数以千万计的饷银。

    同时,打仗几乎没赢过。

    这些团体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毒瘤一样,附着在大明朝的身上,侵蚀着血肉,让这个偌大的帝国,越来越是虚弱**。

    明朝末年军队战斗力的低下,也不能完全归罪于文官的奴役和武人地位的卑贱,这些武将们其不堪的一面也是重要的原因。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