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510章

崇祯七年-第510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则是连夜赶回自己的驻地,这次回去,她是为了搜罗马匹。

    因为董策向她提出,要从她这儿再额外购买上三百匹战马,到时候带着一起走。当然,是按照市价来买,不会让苏泰太后亏钱。三百匹战马,便是近万两银子,这可是好大一笔买卖,有了这笔进项,足够苏泰太后做许多事了,她自然很上心,赶紧回去准备。

    回到汗帐所在地之后,已是傍晚,董策顾不得吃饭,便开始安排人手守夜等等,弄完这些,已是天色漆黑了。

    好不容易能开始吃饭,结果刚吃了一半儿,刘若宰便派人请他过去,董策抹了抹嘴,赶紧随着来人去往刘若宰处。

    “大人,属下奉命前来!”

    董策来到刘若宰帐篷外面,沉声道。

    “进来吧!”帐篷里面传出刘若宰的声音,董策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董策进去的时候,刘若宰正自坐在一张大案后面,手中笔刷刷不停,似乎在写着什么。

    他这间帐篷是重新布置的,上一次他们离开之后,原来的帐篷自然就撤了。看得出来,这一察哈尔部给他们布置的帐篷布置比之前更加用心,刘若宰这间大帐篷里,只有一张极大的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卷轴和书册。这些书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带的,他这会儿很是认真的趴在那里,董策便很识趣的站在一边没有打扰他。

    站了好一会儿,怕是足足有一刻钟的时间,刘若宰方才抬起头来。他神色间满是疲惫,瞧这董策道:“你来啦?”

    董策点点头:“属下刚吃过饭,接到大人明令便赶紧过来了。”

    “苏泰太后那些人,你都带过来了?他们现在安顿在哪?”刘若宰问道。

    董策笑道:“一共三百人五百匹马,都跟着过来了。在不远处一个小部族里藏着,那个小部族,也是苏泰太后手下的。”

    “如此也好,免得有些人看了眼红,作出什么事来。”

    刘若宰点点头:“你想的倒是颇为周全。”

    董策赶紧谦道:“属下不敢。”

    刘若宰指了指自己面前的那一摞纸,问道:“你可知道我在写什么?”

    董策其实心里大致能猜到一些,但他只是摇头,言道不知。

    此时何必卖弄呢?藏拙也未必是什么坏事?

    “我现在想的这些,是以后察哈尔部迁居到下水海之后,咱们大明和他们通商时候,需要准备的一些东西。有条款,也有需要贸易的货物,甚至连开榷的地点在哪,我都想了。”

    董策沉默片刻,道:“大人您是真心为国做事的,咱们大明若是多一些您这样的忠臣,也不会落得现今这个地步。”

    刘若宰轻轻一笑,点了点他:“你呀,便是想的太过了些。咱们大明现在是什么地步?本官瞧着,连内忧外患都算不上。有辽东镇在,东北的建奴打不进来,而腹心的这些逆贼们,也不成什么气候,用个两三年的功夫,差不多也就剿灭了。”

    “是。”董策心中不以为然,却是点点头,没有在跟刘若宰争辩这个问题。

第891章 九零九 无法可想

    这问题也没什么好争辩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如他这般,对历史如此了解熟悉,知道崇祯年前后历史的大致走向。

    刘若宰看事情算是颇为透彻明白的,但却依旧对大明的局势保有乐观的态度。无论他们怎么想,也都不会想到,十年之后的大明朝,竟会甲申天变,就此天崩地陷。

    现在跟他们说这些,虽说不上是对牛弹琴,但也没人会信的。

    刘若宰叹了口气,缓缓道:“要说做事,我确实是愿意做事的。但其间也存着本官的一份私心在。这件事能够走到这一步,是你我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察哈尔部归顺大明这件事,是本官这辈子做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我也想把它做好,善始善终。假若,察哈尔路归顺大明,结果却在大明那边受了气吃了亏了,甚至被派去的大臣讹诈勒索,因此再出什么事端,那本官的罪过可就大了!这辈子,本官都不会忘记这件事。”

    “这件事别人来做本官不放心,本官也舍不得让自己的心血因为别人而付诸东流。所以,等察哈尔部抵达下水海之后,察哈尔部和大明之间的通商,一定要由我来,也只能由我来做!”

    刘若宰平视前方,眼神坚定,语气断然,而他的神色中,却有着几分不甘与恼怒。

    董策看了心中一动,忽然想道:“会不会事情有什么变故?刘若宰才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刘若宰素日里的城府,应该是不会说这么多话的,也不会把话说到这个地步。”

    他沉默片刻,试探性的问道:“大人,是不是京中对您有所安置了?”

    刘若宰叹了口气,点点头道:“倒是什么都瞒不过你,说你是七窍玲珑心也不为过。”

    董策笑道:“属下可不敢。”

    刘若宰道:“京中确实是有消息传出来了,皇上与内阁商议的时候,已经定下了,本官即将升为礼部左侍郎。等到这一次本官带着察哈尔部的众贵人去往京城,便不跟着他们回来了,直接留在京里接受任命,而后再去冀北道一趟,把事情交接一下,就长住京城了。”

    董策耸然动容:“大人,这是好事,大好事呀!”

    刘若宰从一个正五品的冀北兵备道,山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佥事,一跃而升为礼部左侍郎,从正五品跨越到正三品,这样连升三级的事情,在国朝可是极为罕见的。大明朝的文官体制已经绵延了二百多年,到了崇祯年间,已经是极为的稳固完善。体系庞大,上下有别,等级森严!在这个庞大的文官体系中,绝大部分人的升迁都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往上走。连升数级的事情,已经是非常罕见了。

    而刘若宰此次连升三级,足见皇帝之信任器重。

    但董策话一出口,便明白了刘若宰今日为何会有这般感慨,又为何会是这样的神色。礼部左侍郎官位虽高,但只怕并不是刘若宰想要的。

    刘若宰苦笑道:“你也看出来了是吧?是啊,礼部左侍郎啊这可是,堂堂正三品!照理说能够一跃而到这个位置,本官已该知足,但只可惜本官并不想入朝,本官还想留在宣大,还想跟察哈尔部接触,还想把这个事做的不出一丝纰漏,尽善尽美!”

    “其实本官最希望坐上去的一个位子,便是大同巡抚或是宣府巡抚,而不是入朝当个什么劳什子的礼部左侍郎。”

    他叹了口气:“只可惜呀,天不遂人愿!”

    消息是京城里的吏部尚书谢升传出来的,朝廷有朝廷的驿路系统,而京中的这些大员们,也各自都有自己的一些手段来联络境外的同僚,他们自己的这套体系,论起速度来,可能也就是比朝廷的加急快报慢上一点儿而已。

    由于陕西和甘肃东南的闯贼变乱,导致交通道路被堵塞,所以朝廷的加急快报来的就慢了一些。而谢升派来的人,只比朝廷的快报慢了四天就抵达了肃州卫。只是他们到了肃州卫之后,却是扑了个空,刘若宰已经带人来到大草滩了。

    于是这些人便干脆直扑大草滩而来,把谢升的亲笔书信送到了刘若宰手中。

    皇帝和内阁商议的内容,自然是极其机密的事情,不过谢升身为吏部尚书,要说连搞到这点消息的本事都没有,那也是不可能。刘若宰即将升任礼部左侍郎,已经算是朝中显赫大员之一,也比原先更多了不少分量,所以谢升这一次,也是不遗余力地打探消息,委派人手出京向他传信儿。

    要知道,谢升派人出来一趟可不是来回简简单单的走一趟这么轻易,耗费也是相当之惊人。

    董策沉默片刻道:“难不成现在就无法可想了?”

    说实话,他也不愿意刘若宰离开宣大赶往京城,他可以预见的是,甭管刘若宰如何,至少他在短时间内是无法离开大同镇这块地面的。而假如刘若宰留在这里并且继续身居高位,那么对董策的发展自然是有极大的好处。但如果刘若宰去了京城,人走茶凉,天高皇帝远之下,也无法庇护于他,说不得董策就会被人打压!

    刘若宰叹了口气:“无法可想!无法可想!你是不知道啊,因为这次立下了大功,谢升谢尚书得以以东阁大学士入内阁,而朝中现下能配得上本官的空缺就只有礼部左侍郎一个了。”

    “本官倒是相当这个大同巡抚,但可惜,大同巡抚焦大人这段日子虽说有些焦头烂额的,但总算处置的还算妥当,短时间内还不大可能丢官,这大同镇确实是没有位置能容得下我了。”

    他瞧了董策一眼,忽然笑了笑,带着一丝开玩笑的性质道:“本官这次没捞到这个大同巡抚做,说起来还要怪到你头上!”

    董策让他给说的一头雾水,故意作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道:“大人,属下实在是冤枉啊!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刘若宰点了点头,笑道:“你这厮最是奸猾,也不用在本官面前装样子,本官不过是说说而已,又不会真的责怪与你。”

    他笑道:“本官也是最近才知道的,咱们在甘肃镇的这段日子,冀北道起了白莲教。”

第892章 九一零 离开

    董策震惊道:“什么?起了白莲教。”

    他脸上的震惊倒有九分是装出来的,由于黄季早就发现了白莲教的踪迹并且向他说过这件事儿,所以他是知道在冀北道境内有白莲教活动的,而且知道的比现在的刘若宰还要清楚许多。只是,他当时并没有上报给刘若宰,甚至还命令黄季有意识地引导一下白莲教,其目的当然就是借助白莲教铲除蓑衣渡苏家这个宿敌。

    当时不说,这会儿自然更不会说。

    此时刘若宰一说他便留上了心,磐石堡的人可没有能耐把消息传到数千里之外的他手中,因此他甚至是直到此刻才知道白莲教已经起事的消息,而他现在最关心的无疑便是苏家到底有没有被白莲教铲除。

    刘若宰见他神色颇有些焦急,笑了笑,把一封军报丢给他:“拿去自己看吧!”

    董策道谢,而后把军报拿在手中细细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脸上神色颇有些古怪,有点哭笑不得的意思。董策向刘若宰抱了抱拳,苦笑道:“大人,您还别说,这事儿还真是赖属下。”

    原来白莲教已经起事了,而且起事很有一段日子,占了很是不小的地盘,把蓑衣渡上下差不多给屠了个精光,现下势力很不小,足有几千上万人。不过前段时间,他们在攻打磐石堡的时候被磐石堡守军杀的是大败亏输,尸横遍野。大同巡抚焦大人已经将此事上报,皇帝颇为喜悦,还很是夸奖了焦大人一番,言道他应对的不错。

    也难怪方才刘若宰会那般说,若不是自己把磐石堡的精兵训练的那么精锐,只怕那一仗就打不赢了,而那一仗若是打不赢,这会儿焦大人恐怕早就不能在大同巡抚的位子上呆着了。而若是他把大同巡抚的位子给腾出来,立下大功的刘若宰顺理成章的就能顶上去。

    刘若宰点了点头,两人对视一眼,都是大笑起来。刘若宰此时虽然忧心自己官职的问题,但这事儿暂时来说也是无法可想,只能等以后再做计较。现下忧心这个,还不如庆祝一下因为收复察哈尔部而带来的种种好处。

    刘若宰看了看董策,笑道:“关于你的任命其实也已经有些眉目,是大喜事,算得上是高升了。但是且容本官在这儿卖个关子,等以后你自然会知道。而且,给你的这个官职,可是没有算上磐石堡下打败白莲教那一战的功劳。虽说那一战你没在场,但这兵都是你练出来的,都算得上是你的手下,功劳自然是缺不了你的。等到这一场仗之后的论功行赏在兵部走完了,只怕你的官职,还要有所变动,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听了这话,董策心中也是一阵欣喜。这几****心里一直悬着的那块大石终于落了下去,他长长地吐了口气,只觉得浑身轻松,更是说不出的惬意,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他早就料到自己此次定然高升,但在得到刘若宰的确认之前,心里却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大明朝刻薄有功之臣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现在得到确认,那心里就松了一口大气。

    他倒是也没有追问,既然刘若宰这么说了,那肯定就不是什么坏事儿,追问徒然惹人反感,反倒不如镇定等待,也显得更稳重些。

    两人这会儿都是满腹心事,但终归还是要将心事埋在心里,先为眼前的事而高兴。

    刘若宰沉吟片刻道:“察哈尔部的贵人们要集结齐全准备妥善,怎么着也还要有个三五天的时间。磐石堡是你的根基,打了一场大战虽说升了,但只怕折损也是极为严重,根基可不能撂下,而且你也是不用跟着一同前往京城的。所以本官瞧着,你便先带人走了吧,正好,带着你从苏泰太后那儿捞到好处提前走,也省得别人瞧见了眼红。对外说起来,本官便说你是打前哨去了。”

    董策心中感叹,还是刘若宰老谋深算想得周全,自然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董策在回去的路上,一直为刘若宰升职的事情盘算着,如何才能让他留在宣大,但最后想来想去,就是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把大同巡抚焦大人给赶走。可问题是,堂堂一镇巡抚大人,岂是他想赶走就能赶走的?要说赶走他,倒也有个最简便的办法,那就是打败仗。但问题是,董策又岂能允许自己故意打败仗?那不单单是对他的侮辱,也是对他手下士卒士气的摧折。而且,打败仗可是要死人的!董策可是要为自己手下士卒的性命负责。

    再说了,打了败仗难道不需要人承担责任?朝廷是会降罪的!也这等事儿,说被人看出来也不悬。真要是有人把这事儿给捅出,那上上下下牵连到的人,从董策到刘若宰一个都跑不了,都得挨收拾。

    崇祯皇帝可是对这等事深恶痛绝。

    总归,若是干这种事儿,好处没多少,坏处一大堆,那真真是赔本的买卖,而且后患无穷,会带来很多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