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171章

崇祯七年-第171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指着和尚骂秃驴,魏忠贤因此大怒,侯执蒲辞官而归。在朝时,后来和侯方域并称为明末四公子的陈贞慧的父亲陈于庭,官居吏部左侍郎,与东林巨头高攀龙、**星,并负天下重望,对侯执蒲颇有照应。所以侯陈两家,算起来乃是三代四辈的交情。

    侯执蒲有子五人,长子即是侯方域的父亲侯恂。

    这位侯恂侯大人也就是当今户部尚书,此人着实是了得,说他了得,不是说他文治武功如何,而是因为他睡了一个人。

    一个男人。

    一个日后大红大紫,煊赫天下,甚至一度影响了天下大局的男人。

    这个男人叫做左良玉。

    没错,就是大明灭亡之后,南明建立之初,那赫赫有名的宁南侯,江北四镇之一。拥兵八十万,号称百万军,南明长江中游重要屏蔽,并曾客哉?吾向误若,非若罪也!’”

    司徒公,也就是侯恂。昌平为明十三陵所在地,侯恂的职责之一,即是守护陵寝。是故冬至朝官祭陵,侯恂以“地主”身份,设宴相待。

    主意一个细节——“命以行酒”。这四个,其中可是大有文章的。

    也就是说,左良玉丢官儿之后,一段时日之后,耐不住寂寞,便去请托侯恂,走他的门路,希望能够重新起用。而侯恂呢,便是让他行酒……那么行酒是什么意思?

    明朝中叶以后,龙阳之风甚炽,民间官场,皆以玩儿兔子走旱路为妙。而军中也不能免俗,只是军律森严,并能携带妇人。是以一些将官,经常是挑选一些面目姣好,肤色白皙的兵卒充当自己的亲兵,白日宴饮之时则陪酒伺候,到了晚上,少不得就得玉兔雌伏,吴刚捣杵一番了。

    只是那根杵,换成了一根肉杵而已。正所谓三扁不如一圆,其中自然是其乐无穷。

    而“行酒”二字,便是含蓄的说法。而下文,在失金酒卮以后,左良玉请罪,侯恂答复他的话,情景自见。许多年后,孔东塘作《桃花扇》派角色,其中左良玉,则是以小生应工,可知亦有微意在内。

    崇祯四年春天,黄台吉制成红衣大炮。秋天举兵侵明,进围大凌河新城,侯恂奉旨赴救,麾下便有左良玉。这一次左良玉立下大功,遂为总兵官。左良玉自起谪校至总兵,采用了一年多点儿的时间,年方三十二。

    自此以后,左良玉成为动关安危的大将。而侯恂的仕途亦很得意,崇祯六年五月,调升为户部尚书。同一年,侯方域进京侍父。其时年十六,已中了秀才,也娶了亲。

    第二年,也就是崇祯七年,代父草拟屯田奏议,计分官屯、军屯、兵屯、民屯、商屯,腹屯、边屯、垦种、考课、信任等十目,洋洋万言,条畅练达。正是方才董策所说。

    但此时大局已成鼎沸鱼烂之势,民间有“田”字诗,所谓“昔为富之基,今成累字头”,有田者宁愿流离道途,乞讨为生,不愿回乡耕种,借以逃避多如牛毛“加征”“摊派”。在这种情况下谈屯垦,无异纸上谈兵。此奏上否不可知,即上亦不能行,可为断言。

    但以十七岁的少年,能草成这样的大文字,虽说是在侯恂指导之下所完成,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实际上,对于明朝末年这帮清谈误国,只知道内斗,骨气也没几两,骨头也不怎么硬的文人,董策素来是瞧不起的。不过侯方域算是个异类,在明末四公子中,此人颇留意经济政事,有用世之志,却以生不逢辰,英才无由得展。

    侯方域今年做的这件大事,确实是让他在京城里头很是出了一阵名,不过董策那般说,却也是有些夸张了。只是他有意结交,因此脸上表情,根本看不出来,周围的人都以为他是真心佩服。

    侯方域终归是少年心性,城府还浅了些,董策说完,他脸上顿时便是露出很满意的笑容。尤其是在感受到杜家娘子那一双妙目投注到自己身上之后,就更是心中窃喜。

    杜家娘子也真真是非常诧异,虽然猜到他非富即贵,却没想到这个有些轻浮的少年竟是当朝户部尚书之子,而且有这般大的名头。

    ‘董策、董策……’侯方域仔细想着这个名字,人家知道自己,说了这么一大堆,自己却连人家是谁都不知道,真真是很失礼的一件事。

    他忽然想起来了,这个董策的名字,自己是曾经在邸报上看过的。

    “杀建奴……斩首……忠勇”

    “你是那个斩了不少鞑子脑袋的董大人?”侯方域有些怔怔的瞧着董策,怎么也无法把面前这个斯文儒雅的贵公子和一个武将联系起来。董策点点头:“正是在下,一点儿虚名,无足挂齿。”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八一 投机

    侯方域听了,心里便是有些失望,他对于武将,也是很瞧不起的…不过转念一想,他虽是武将,看来文才却也不错,如此交往一番,倒也无碍。

    董策已型的晋北菜。

    山西菜以咸香为主,甜酸为辅,选料朴实,烹饪注重火功,成菜后讲究原汁原味,擅长爆、炒、熘、煨、烧、烩、扒、蒸等多种烹饪技法,地域特点非常明显,风味特色各异。

    而山西菜又是分晋中菜、晋南菜、上党菜、晋北菜。其中晋北菜便是以大同、忻州等地为代表,由于遍地苦寒,冬天冷风如刀,尤其如此。地域上的特殊位置,使得晋北菜形成了以烧、烤、炖焖、涮等独特的烹饪方法。口味偏重,油厚咸香。

    油大盐大,大口吃肉,分量十足。这些菜董策是很喜欢的。但是侯方域生于河南归德,长于京城,游历江北,尤其是在扬州那一块儿的时间,正是他从幼童长大为少年的时间段,那段时间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扬州运河一带菜系偏于清淡,是以他吃的并不喜欢,桌子上的菜肴几乎没动。

    但是他也不在乎,这一次本就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喝酒,或者说,最重要的是为了结识董策而来。

    侯方域对董策是有些好奇的,董策请他吃顿便饭,他自然是不方便推脱,于是便欣然同意。

    这顿饭已经吃了有小半个时辰了。

    董策前生便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之人,无论是应付起官场上的朋友,商界的同仁,亦或是黑道上那些大佬们,都是很有一番能力。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身为军人,接触最多的乃是军队和刀兵,许多事儿直接上刀子解决,便单纯了许多。但是这一身本事,却是未曾落下。

    他若是想要刻意结交一个人,自然是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现在侯方域便是这种感觉。

    宴会一开始,他三言两语便是知道了,原来侯公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玩儿文字游戏,而其中尤为喜欢的,便是对对子。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因着这一副对联就跑到悦来客栈来了。

    巧的是,董策也擅长这个。

    他不是没读过诗书,实际上,董策很喜欢古文,古文诗文的造诣在他那个时代算是很高的了。但是问题是,这个时代,古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怕是随便来一个秀才都比他强不少。他也动过写诗的想法,但是来到古代,靠着抄几首诗就成名,其实真的是一件很扯淡的事儿。

    他是个军户,一个只上过私塾的军户,就算盛如唐宋,文盲率也要远远超过后世,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文盲。而作为一个社会地位,在文人眼中的地位身份还不如泥腿子小商贩的下贱军户,竟然随口吟出千古名句……谁信啊?

    不会每个人都傻到认为你是生而知之者的。再者说了,后世的文字发音和那个时代都不一样的,说不定后世的一首名诗在当时文字并不完全是那些。而且就算是写出一首极佳的诗来,也是绝对无法掩饰你在其它方面的薄弱的。你是抄了一首诗,但是其它的呢?人家让你行酒令,说一句诗经中的文字作为第一句,你只要是接,就必须用诗经中的文字——问题是这些文人四书五经都背的滚瓜烂熟,你呢?

    三番五次之后你都对不上来,人家能不起疑心?

    古人又不是傻瓜,文盲多归多,但凡登堂入室的,这方面的鉴定水平怕是要远远高于现代人。不懂对仗合辙平仄抄诗,不懂音律抄词,那都是经不起古人一试的,往小里说是私德有亏剽窃,严重点身败名裂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还得应景儿。

    诗的种类也很多,四言五言七言,古风律诗拗体,写景写情写思无所不包。所谓应景,就是抄诗要抄得贴切,赏花时候不能抄吟雪的诗,上元时你不能抄中秋诗,诗景不能对应,抄了也是白抄。

    所以董策不打算干这等高风险的差事。

    不过对对子他是没问题的,这个可以借口为有急智,完全可以托词其它的都不会,就擅长此一小道而已。而他前世又恰好对这个感兴趣,记住了不少很有趣儿,很难对的对子。

    一开始,他就把话题往这上头引,侯方域果然是兴趣盎然。

    两人约下规矩,互相出题,一旦对不上,便罚酒一杯。

    结果出乎侯方域的意外,董策先出,他后出,结果董策出的前两个对子,他没一个能对上来的。当然,他出的那两个,董策也没对上来。

    这倒是不出乎董策的意外,毕竟他不是这个时代的文人,而就算是这个时代的顶尖文人,能不能对的上侯方域出的对子还是两说。那些对子纯粹就是玩儿文字游戏,抠字眼儿,咬文嚼字来的。不过他自己对不出来,却也能让侯方域对不出来。毕竟他肚子里面装了许多后来的绝对,随便拿出一个来,就足够侯方域喝一壶的。

    这已经是侯方域要喝的第三杯了,董策也喝了两杯。

    不过董策酒量很是不错,不说千杯不醉,至少这个时代这些低度数的白酒,喝个几斤是没问题的。是以现在侯方域已经是眼神迷离。他却还是神智很清醒,目光清明。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八二 也是小狐狸

    侯方域端起酒壶来给自己倒了满满的一杯酒,端起来刚要喝,忽然一顿,把酒杯放了回去,斜着眼儿看着董策:“董,董兄啊,你不厚道!小弟也算走南闯北,却是只知道京城南边儿运河码头那有有一座城池叫做通州,也并无北通州之说,南通州,更是闻所未闻。d…m董兄,你遮莫不是为了凑出这对子来,硬生生杜撰出一个地名来的?休要诓我!”

    “这就是侯公子有所不知了。”

    董策不由得失笑:“大唐贞观四年置南通州,治开边县,辖石门、开边、朱提三县,属戎州都督府。贞观五年又添置盐泉县以隶之,八年改为贤州,是年州废。这南通州,便是现如今的四川川南道乌蒙府石门县,史上确有其实的,在下怎会欺瞒公子?”

    侯方域本来是想趁机把这杯酒赖掉,却没想到董策一个武人,学识却是如此渊博,引让他无话可说,心里也很是有些佩服,只得哈哈一笑,一口干了。

    董策方才说的那些,倒也不是胡诌,历史上是真有南通州这个地方的。不过这个对子的渊源,却并非是来源于此。

    侯方域把那一杯酒分成了两三次才喝光,喝完之后长长的搭了一个酒嗝儿,脸上更红了,显然已经离醉不远。

    “董兄,你,你得说出下联来,若是说不出来,也得,得喝!喝!”侯方域大着舌头道,还特意在喝上面加重了一些语气。

    “既然是在下出的对子,自然是会有下联的,侯公子且听好了。”

    董策朗声笑道:“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侯方域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只觉得这下联当真是大妙,只是嘴上却还是硬撑到:“不行,太也俗气,不够雅致。”

    “上联本就是俗气,下联俗气,岂不正是相得益彰?”董策却也不是口齿笨拙的,当下便是反唇道。

    “这个……”饶是侯方域素来有急智,也是很出挑的人物,这会儿也是哑口无言。

    “不过么……”董策却是话锋一转,笑道:“若是要个素雅的,给你便是……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这个如何?”

    “好!好!好!”

    侯方域听完,呆坐半响,忽然连着大呼三声好字,哈哈笑道:“如此绝妙,当浮一大白!”

    说着便是自己倒酒,大口喝下去。这一次却是喝的有些急了,以至于酒液都洒在了衣襟上,不过他却是不管不顾,神色更是有些癫狂。显然,那狂生之态又是流露出来了。

    董策笑道:“改到侯公子出题了。”

    “不出了,不出了,我肚子里存货不少,能与汉臣兄这些绝对相媲美的,却是已经没了,再对下去,有输无赢。不比了,不比了。”

    侯方域显然已经是喝高了,双手往外一展,桌子上那酒菜碗碟便都是给拨拉下去,碎了一地,地上顿时是一片狼藉。

    侯方域却是浑然不觉,他双臂垫在脑袋下面,趴在桌子上,眼神毫无焦距,满脸都是酡红,嘴里还喃喃的嘟囔着:“不比了,不比了……好对子,好对子!”

    眼看着就要睡过去。

    董策上前道:“侯公子可是醉了?在下这便嘱咐下人扶你下去。”

    “谁说我醉了?谁说我醉了?”侯方域像是所有的醉汉一样,抗声争辩着,只不过声音越来越小。

    董策哑然失笑,摇摇头,便打算开门找人把他抬回去。他刚走到门口,忽然侯方域豁然坐直了身子,盯着他道:“汉臣兄,如此结识,可是要让我替你做什么?”

    他虽然脸上酡红依旧,但是眼神清亮如山间溪水,又哪里有一点儿醉意了?

    董策不由得一惊,心道这侯方域当真是好深的心思。

    正要说话,忽然侯方域两眼一闭,砰的一声,便是重新趴到桌子上,眨眼间便是已经鼾声大起,沉睡过去。

    董策怔怔的站在原地,却是若有所思。

    ……

    第二日一大早,侯方域晕晕乎乎的起来,揉了揉眼睛,下床的时候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