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546章

抗日之雪耻-第546章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4年8月19日,中苏美英四国高层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
    最后韩云华还与罗斯福总统进行密谈,希望美国能终止核武器的研制工作,韩云华称之为那是打开了潘朵拉的魔盒,一旦原子弹制造成功,那么整个世界将会陷入一个更加巨大的危机当中——核危机。
    一开始罗斯福还在极力否认美国在研制核武器,但是韩云华说出了《曼哈顿计划》这个名称之后,罗斯福沉默了。其实这个时候罗斯福并不清楚原子弹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美国研制原子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一点韩云华倒是清楚。
    虽然原子弹对于促使日本投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韩云华却一直认为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将世界带入了另一个巨大的危机之中,这个危机甚至于远比二战更令人可怕。二战不过是使得几个国家遭到了重创,使得世界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核危机足以使得整个地球被摧毁n次,整个人类时刻处在不安与危险之中。
    韩云华知道最先研究原子弹的并不是美国,而是纳粹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之后,并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著名的核动力公式e=mc2,这为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原子能用运与战争还得从20世纪30年代说起,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和德国物理学家哈恩、施特劳斯等人先后在原子物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费米等人的研究显示,用1克的铀,裂变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吨煤或200升油所放出的能量,其爆炸力相当于20吨tnt**。就在原子能的秘密刚刚开始被人们所认识的同时,已有人策划将其用于战争。
    1939年4月,纳粹德国将6名原子物理学家召到柏林,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开始制造能控制利用铀的装置。同年9月26日,德**备规划局制订了“u计划”开始秘密研制核武器。~《 网 》…~本章节由网书友发布 Www。
第六百六十六章 :德国投降
    ~…《  》…~纳粹核计划的上马使得丹麦着名核物理学家玻尔万分担忧。wWw;他知道,德国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的哈恩就是德国人,还有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家,都是和爱因斯坦同样有名的人物。这些人加上整个欧洲的工业能力,德国人就一定能制成原子弹。早在1939年初,玻尔就从两位刚从德国逃出来的物理学家那里获悉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原子弹的确切消息。他立即前往美国,将这一消息告诉正流亡在美国的费米等科学家。这些深知核能巨大威力的科学家对此忧心忡忡,他们知道,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
    阻止这一灾难的惟一办法就是要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最出名的那些科学家们的共识。然而,制造原子弹需要雄厚的经济后盾、齐全的研究设备、大量的科学人才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环顾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各个国家,英国不行、法国更不行,苏联同样也在忙于战争,只有美国有此条件。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当时在美国的核物理学家费米、西拉德和泰勒等人在美国积极奔走,呼吁美国尽快开始研制原子弹,但是美**方领导人难以理解这一新生事物,将这些科学家视为“怪人”,对他们的建议嗤之以鼻。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家们心急如焚。他们认为只有直接将建议交给总统罗斯福,才有可能尽快开始研制工作。为了增加说服力,他们一致决定推举德高望重的爱因斯坦作为代表。随后,西拉德和泰勒拜访了定居纽约的爱因斯坦。在听明来意后,这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的科学巨匠,欣然接受科学家们的委托,在费米等人的建议报告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亲笔给罗斯福写了一长一短两封信。
    1939年10月,罗斯福采纳了爱因斯坦的建议,并下令成立了一个铀顾问委员会。几乎与此同时。在日本“帝国陆军航空技术研究院”院长安田藤下中将的率领下,日本也启动了自己的核武器研究计划。差不多同一时间苏联也开始了自己的核计划,并且已经有所突破。
    1941年12月6日,罗斯福正式批准了原子武器的研制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加快了原子弹的研究步伐。1942年6月17日,美国国会拨款20亿美元作为原子弹研究经费。8月11日,美国政府正式制定了原子弹研究计划,取名为“曼哈顿工程”,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建筑部副主任格罗夫斯将军任计划总负责人。格罗夫斯的管区设在田纳西州诺夫斯维尔附近的橡树岭。同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一座荒山上,建立起了有12。5万人的巨大的原子武器研究工厂。当时,为“曼哈顿工程”制定了两条原则:一是要保证原子弹在战争结束之前提供给美**队使用;二是要赶在德国人前面制造出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清晨5时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其实韩云华知道,直到德国纳粹投降也没有制造出原子弹。而德国的核计划早就废弃了,原因吗很简单,但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匮乏等原因,德国的核计划研制工作进展缓慢。所以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于是纳粹当局早在1942年6月就已放弃把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纳入优先考虑之列。另外德国核计划放弃的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而是希特勒对任何在6个月内拿不出成果的武器都不感兴趣。他太狂妄了,相信自己的闪电战可以征服全世界,没有耐心等待原子弹问世。
    核武器的威力实在太大了,韩云华不希望这种毁灭性武器在世界上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存在那已经使得战争中伤亡越来越多。一战的时候由于机枪的使用而使得伤亡人数大增,在索姆河战役中,当英法联军冲向德军阵地时,被德军数百挺的机枪扫射,英军一天中伤亡了近6万人。举世震惊。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是人类前所未有的灾难,人类竟然可以这样高效率。大规模的屠杀生命。
    二战时期同样如此,由于战争的推动,重炮、坦克等等全部得到了大规模应运,血肉之躯又怎么能抵挡得住这些钢铁机器的猎杀,二战的伤亡数字足以说明一切。要是人类再将原子弹这种武器作为常规武器的话,那么韩云华不敢想象世界会不会由此而毁灭。
    尽管韩云华知道,在二十一世纪世界并未因此而毁灭,但是那还是核武器出现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核武器会不会毁灭世界韩云华不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这种毁灭性武器出现在世界上。
    关于这一点韩云华相信很多人都是赞同的,“1945年7月26日,安装在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的铀…235弹体,由美国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大批飞机和潜艇的护送下运抵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随后,其它放射性器件也由美国空军运输部3架c…54运输机运抵提尼安。
    8月6日凌晨,在无数照相机和摄影机的强光下,负责投掷原子弹的“埃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机组成员由迪贝茨上校率领,鱼贯进入机舱。凌晨2时45分,携带原子弹“小男孩”的“埃诺拉。盖伊”号起飞离开提尼安,飞向日本。8时15分,原子弹降临广岛。一朵高达万米的蘑菇云将广岛市中心3公里范围内笼罩在黑灰色的云雾之中。8月9日11时2分。美军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胖子”。在原子弹袭击中的死者和失踪者。广岛约有15万,长崎约8万。迄今为止,因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广岛已达22万多,长崎超过12万。
    由于原子弹这一毁灭性武器对人类的灭绝性危害,爱因斯坦对自己曾写信给罗斯福说服他研制原子弹后悔不已,原子弹的制造者奥本海默等人在战后极力反对使用核武器。亲手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汉上尉在临终前惟一的心愿是:“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1968年11月6日,曾负责运送“小男孩”部件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舰长麦克维伊在获悉当年自己运输的竟是葬送10余万生灵的原子弹后,愧疚不已,饮弹自尽。
    韩云华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也许并不能使得美国放弃研制核武器的计划。或许今后还有更多的国家参与到核武器的研制当中,但是韩云华此时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阻止这种影响人类正常发展的武器面世,哪怕只能阻止或者延期一段时间也是好的。
    韩云华在同罗斯福会谈的时候详细讲述了关于他所知道的核武器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同时也谈了关于核武器出现将会给世界带来的变化。韩云华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消除核武器对世界的影响。
    该做的韩云华都做了,至于结果就不是韩云华所能预料到的了,他只是做了一个人类所能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就在盟国在雅尔塔召开这次会议的时候,在欧洲,盟军聚集了现在所能聚集的所有部队,对纳粹德国展开了最后的攻击。历史上进攻柏林的只有苏联的军队,但是现在除了苏联的250万大军以外,还有英美法等国的288万大军,六百多万大军齐聚柏林。纳粹德国覆灭在即。
    4月初,苏、美、英、法四**队已在德国本土作战。到6月底,苏军距柏林仅60公里,准备给德军以最后歼灭性打击。美、英军的先头部队则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国首都100—120公里。1944年开始的时候,德军医燃油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都处在苏军的包围之中,各部队都在节节败退。列宁格勒方面军在同德军库尔兰集团作战;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肃清了东普鲁士集团;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彻底歼灭了格丁尼亚地域德军集团残部,其一部兵力在但泽西北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抵达奥得河,在屈斯特林地域夺占数个登陆场。并于粉碎德军波美拉尼亚集团后着手变更部署,以占领施韦特至大加斯特罗泽一线,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大加斯特罗泽至彭齐希间逼近尼斯河,并在诺伊施塔特、拉蒂博尔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乌克兰第4方面军进抵拉蒂博尔、日利那一线,乌克兰第3、第2方面军攻占了维也纳。
    此时苏军迫近柏林。给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希特勒命令部队据守柏林。绝对不能让苏军攻占第三帝国首都。防守柏林方向的是海因里希上将指挥的“维斯瓦”集团军群,这个集团军群下辖坦克第~~…《 更新首发~~3集团军、第9集团军以及舍尔纳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所属坦克第4集团军、第17集团军,此外还有陆军总部预备队的8个师,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坦克师,以及许多其他部队和兵团,共约100万人。
    另外这个集团军群拥有火炮和追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辆、作战飞机3300架。此外,在柏林市还组建了200多个国民突击队营,守军总兵力超过20万人。德军在柏林方向的防御是重兵密集的纵深防御,包括奥得河——尼斯河地区及柏林防御地域:奥得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三道防御地带,纵深20—40公里;柏林防御地域包括外层、内层和市区三道环形围郭。在屈斯特林登陆场之前和科特布斯方向,防御工事尤为坚固,这里集中了最强的军队集团。屈斯特林登陆场当面之德每3公里正面1个师。每1公里正面60门火炮、17辆坦克。德军统帅部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止苏军夺取柏林。而盟国也想抢占柏林,尽管反希特勒同盟各大国就柏林划归苏军作战区已达成有协议。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准备对德军的最后一战——强击柏林时,严守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商定和宣布的迫使德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无条件投降的政策。参加柏林战役的有: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一部,空军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国土防空军及第聂伯河区舰队。此外,还有波兰第1、2集团军。苏军集团共有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25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这样就造成了数倍于德军的优势:人员比德军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飞机多1。3倍。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的对德军优势更大。
    苏军在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规定。苏军计划以三路进击柏林,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作为最强大的集团和攻击的先头部队突破奥德河东、西两岸防线和附近若干地段,从东面攻击。以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出到尼斯河东岸的南部直到苏台德山麓,从南面攻击。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进到奥德河下游,从北面攻击。
    就整体战略而言,苏军将会在宽大正面实施数个猛烈突击,合围柏林集团,同时予以分割,逐一消灭。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特别重视时间这一因素,要求战役高速度进行。在12—15昼夜内结束。各方面军司令根据大本营的企图定下了决心。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奉命以第47集团军、突击第3集团军、突击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的兵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于战役第一日突破第一、第二防御地带,保障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进入交战。至战役第六日,方面军主要集团应攻占柏林,尔后,突击第3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