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52章

抗日之雪耻-第52章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
    “我们这边还好说,毕竟我们有师、115师以及大小十几个根据地,即使是打不过鬼子,但是撤退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小华子那里却有点不好办,他是铁了心要和鬼子死拼,而且还要救助那些灾民,就他手里的那点兵力我真怕他们被鬼子包了饺子。”彭副总指挥担忧地说道。
    徐总参谋长接过话音说道:“我还是比较相信韩云华同志的,上一次他们和鬼子大战时,韩云华同志一下子就出动了二十几个团,就算有伤亡,现在内蒙古军区怕也不会少于十五个团的正规部队,一点也不逊于**、刘伯承、贺龙中的任何一个主力师。况且韩云华同志善于以少胜多,一向可以在劣势的情况下进行绝地大反击,所以我这次依然相信他可以成功地打退日军的进攻。”
    朱总指挥道:“这次形势不一样,我现在基本上可以判断出鬼子的主要目标还是韩云华的部队,其他各部外围的那些部队只不过是日军为了牵制我们主力的辅兵而已,只是怕我们总部派兵支援韩云华他们,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很安全的。就算鬼子想把我们一口吃掉,但是那也是在打完韩云华他们以后了。进攻内蒙古军区的日军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小华子手里虽然有些家底,但是却无法和鬼子相提并论。尤其是他的部队里轻重机枪较多,后勤压力比之日军还要大,尤其是子弹的供应方面。我听沈玉泉同志偶然谈起,似乎是内蒙古军区的弹药供应方面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前一段时间韩云华同志亲自冒险去了一趟冀东,为的就是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值得一个大军区的司令员亲自冒险进入敌占区解决的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会议室里的总部首长都意识到内蒙古军区现在的情形实在是有些不妙了。
    朱总指挥继续说道:“韩云华同志是跟着党中央从瑞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比我们在座的哪一个要低。所以在培养了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性格的同时也造就了他宁可自己付出生命也不愿意置人民群众生死于不顾的风格,鬼子这次之所以使出如此下三滥的招式对付他,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我们八路军总部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内蒙古军区进行支援,我可不希望在烈士名单上看到他“韩云华”的名字,不然主席和老周肯定跟我急。”
    “韩云华是一个好同志,他在发展部队的同时也不忘支援我们总部以及其他兄弟部队,无论是晋察冀根据地还是贺大胡子的都受过韩云华的恩惠。所以支援他们一些部队和物资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看我们不妨再支援他们一些粮食和药品,这才是他们急需的东西。”左副参谋长分析道。
    彭副总指挥也应声道:“很好,现在大战在即,我提议将120师三五八旅(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的七一五团和七一六团两个团调往察哈尔暂时归韩云华部指挥,同时调集一部分粮食和药品以及子弹紧急调往察哈尔支援韩云华部的对日作战。”
    彭副总指挥的提议得到了与会领导首长的赞同,朱总指挥当即决定给内蒙古军区发报将会议决定告诉韩云华,并征求一下他个人的意见。
    很快韩云华的回电就发到了八路军总部,朱总指挥接过电报大声念了起来:“总部首长钧鉴:虽然日寇气焰嚣张,亡我之心不死,然我部已有万全之准备,我部数万将士有信心也有能力将来犯之敌击退。况且现下战事危急,我八路军各部全线告急,实不宜再抽调部队北上,所以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将七一五团和七一六团两个团调往察哈尔,希望总部首长考虑我的意见。至于物资方面我希望总部首长能支援我们一些粮食和药品,至于武器弹药就算了,我知道总部现在也是过得紧紧巴巴的,那些武器弹药就留在总部以作不时之需吧!我部的弹药缺口我们有能力自己解决掉,不会给总部添麻烦的。八路军内蒙古军区司令员韩云华月15日。”
    听完韩云华的电报,总部首长们都沉默了,都在想韩云华是真的有办法解决眼下的危局,还是在信口开河。
    还是朱总指挥首先打破了僵局,笑着说道:“都别想的太复杂了,小华子的性格你们都有一定的了解,他是不会在没有十足的把握时信口开河的,所以我相信他是想到了什么办法了,我们要相信他,相信他会为我们八路军再创奇迹的。”说到后来,朱总指挥似乎是吼着说道,他这是用实际行动支持韩云华的意见。
    最后八路军总部决定紧急调七一五团和七一六团两个团北上,但是却不要进入察哈尔地区,一定要为韩云华所部留下后路,倘若是不可为则一定要保证韩云华所部能够安全撤退。同时命令总部骑兵团押解着五百多万斤粮食以及二十多车药品紧急赶往内蒙古军区。而八路军其他各部也做好积极的作战准备,尤其是驻扎在晋西北的120师所部,要随时做好北上支援韩云华所部的作战准备。
    '。。'
第八十章:战争的阴霾(二)
    经过八路军总部的一番调度,八路军现有的近三十万部队都开始行动起来,一时间战争的阴霾在八路军控制的区域扩散开来,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看出来八路军又要打大仗了。wwW。
    而这种情况在内蒙古军区表现的最为明显,6月12日韩云华命令根据地的被服厂、子弹复装厂、火药厂以及根据地的儿童迅速内迁到晋西北地区,军区控制下的一城八县数千个村庄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这个命令一下,整个内蒙古军区十一万部队像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行动起来。
    韩云华知道这次大战一旦爆发,内蒙古军区和日军将会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不是日军将他韩云华就地消灭或者是驱逐出察哈尔地区,就是他韩云华将鬼子察哈尔及绥远地区的势力收拾干净。但是从现在的形势看,无论是从武器装备上分析还是从兵员素质上看,似乎一切都对内蒙古军区不利,也就是说这一仗韩云华所部的赢的机会很小。然而韩云华却不怎么想,接受过现代军事教育的他一直都明白一个道理,战争不是人多就能打胜仗也不是武器装备好就能赢,关乎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战略战术。只要战略布局得当,战术运用合理,一支乌合之众也能打败十倍于己的强敌。
    在韩云华看来,现在貌似是日军占了先机,而且日军在其他方面也占有了一定的优势,但是韩云华却清楚日军不可能这么快就摸清他的真正实力,也就是说现在敌人在明他在暗。更何况他手里还掌握着军刀特战大队这支利刃,关键的时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韩云华更知道**以及整个八路军急需要一块稳固而又广大的后方根据地,延安虽然远离战场安全方面倒是没问题,但是包括延安在内的整个陕甘宁边区十分贫瘠,地广人稀而土地又多是旱地薄田,根本无法养活太多的部队。而内蒙古军区所在的察哈尔地区尽管离日军前锋较近,但是地理战略位置不算太敏感,在这里日军的势力也不算太强悍,更重要的是将这里占据后也不会引起蒋介石政府的过多刁难,毕竟这里很早就不归国民政府控制了。
    基于这种情况,韩云华决定就算是搭上几万部队也要将这里的日军彻底驱逐出境,并且将这里和晋西北以及陕甘宁边区相连通,打造一个横贯陕甘宁晋察冀绥六省的巨型根据地。
    一但韩云华构想中的六省根据地建成并巩固后,那中国的抗战局面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那时**八路军绝对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只会在敌后牵制一下敌人,而无法和鬼子打阵地战。到时候八路军不止会打一场百团大战,还会组织新的大会战,从而提高**以及八路军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
    韩云华知道抗日战争开始的前两年,无论是国民党的正规军还是包括八路军在内的地方军队都算是伤亡惨重,尽管八路军从刚改编时的四万五千人发展到了现在的三十万人,但是抛开韩云华所部的这支奇兵不说,实际上八路军的战斗力增长的实在是有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抗战之初八路军的部队虽然武器装备极其差,但是每一个八路军战士都是由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的红军战士改编过来的,那些凭着单衣就能过草地爬雪山的铁血汉子才是真正的钢铁战士。因而那是的八路军战斗力还是很可观的,毕竟那时的战士都是经过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真金,是**指挥的数十万部队保存下来的精英。但是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战斗,大批的精锐战士被日军消耗掉了,虽然有更多的部队补充了进来,但是战斗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巅峰的时候,所以说现在的八路军人数虽然翻了六七倍,但是真正的战斗力却未必就比以前强多少。
    同样的道理,国民党最精锐的中央军经过1932年的上海抗战以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几次大型会战的消耗,已经算的上是精锐尽丧,就拿国民党嫡系精锐步兵师中央军的德械师来说吧国民政府决定以德国体制来建立新的军队,随着德国装备与德式训练的应用大量的德制装备运到中国,开始组建所谓的德械师。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德械师的待遇都是一样的,按照蒋介石一贯爱分个亲疏间密的个性,在国民党先后组建的数十个德械师中最得蒋介石其中的只有四支部队,分别是中央教导总队、第第88师。
    必须让诸位知道的是,八十七师,八十八师,这二个部队的前身是蒋介石的个人警卫师月,蒋介石把这个警卫师被一分为二,拆分成两个两旅四团制的整编师,番号分别为警卫第第第88师的前身。说到这里傲天要交代几个问题:当时是要组建两个整编师,但实际上尚未成为真正的整编师,按照德国顾问塞克特《陆军改革建议书》所提方案,提议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将全国陆军重新编组成60个师,称为整编师。而这些整编师全部要装备德国进口武器,应用德国先进的军事体制以及训练方法南京中央政府国民政府军政部根据德**事顾问提出的建议,开始了浩荡的整军计划。在整军过程中,不同编制的部队有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理师”、“整编师”、“调整师”、“新编师”四种称谓,实际上直到抗战全面爆发,整编师也没有成型,包括整理最好的中央军教导总队。
    当时中央军的德式师的编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就是中央军教导总队,为装备最全,训练最正规的精锐之师月被扩遍为3旅6团的甲种师,总兵力达三万余人,其中第5团为全德式装备,另3个团(多为新兵)则在整训之中,这3个团和韩云华所部的那两个预备总队一样,是其他几支部队作战部队的后备兵员。另一类是以第第88师为代表的所谓新式中央军。至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共计第三期的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实际上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第第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也就是蒋介石并没有完全正被好这两个超级嫡系部队就迅速投入作战了。
    远在在1931年的一二八淞沪事变的时候,国民党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就动用过刚刚换装的三支最最嫡系部队,包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还有就是教导总队,而且这三只部队都是伤亡惨重,否则早在一二八淞沪事变的时候日本人就打进来了。同时教导总队师也参加了淞沪会战,可见蒋介石在抗日战争前期并没有保留什么实力,在抗日作战初期的态度也是明确而坚硬的。因此在抗战之一开始就将在国民党所有的嫡系部队中最精锐的这三个模版部队师和教导总队投到了最危险的淞沪会战中。
    经过连续不断的战斗,从上海到南京,再到徐州等地,国民党嫡系中央军基本上换了一茬兵员。虽然现在蒋介石掌握的部队比之以前要多了不少,从原来的二百多万扩编到了现在的三百多万,但是其战斗力则是呈直线下降,这从历次会战一次比一次投的部队的要多上不少也能看的出来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可以筹集60万部队打一场山淞沪会战,但是现在想打一场同样大规模的会战的话,蒋介石最少也得筹集一百万部队才行。
    更何况七七事变以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方的广东、汉口、上海、南京等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包括了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更为重要的事,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战争变成了消耗战。对于中国来说,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起来。现在日军已经将中国沿海所有的港口都占领了,诺大的一个中华民国竟然找不到一条可以和外界交流的通道年以前,国民政府尚可利用滇越铁路来接受进口的物资和外援,也可以通过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和苏联联系,但是广州沦陷后,滇越铁路已经被控制在日军的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内了,日运输量锐减,而苏联则是为了应对德国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和日本单方面签订了合约。迫于日本方面的压力,苏联也断绝了对中国的援助,到此为止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也中断了,也就是说抗日战争中国已经无法接收到来自国外的援助了。
    '。。'
第八十一章:战争的阴霾(三)
    为了应对这种局势,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下令修筑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wwW!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但是现在滇缅公路刚开始动工修建不久,短时间内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就算云南省的那数十万老人妇女以及儿童日夜不停地赶工,最早也得今年九月份才能通车。
    但是通车后也只是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有一定的作用,对**领导的八路军起不到任何帮助,毕竟只要有点水平的人用屁股想也知道,蒋介石是不会真正相信和帮助**八路军这个名义上的盟友实际上的心腹大患的。
    基于这种情况,一个大而广且不怎么被蒋介石记恨的根据地对**是多么重要,它是八路军能否支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大关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