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238章

抗日之雪耻-第238章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韩云华命令冀南战场上的八路军各部收缩兵力,而教导师各部更是迅速集结,将地盘包括大城邯郸也让给了冀南行政公署。并且由冀南行政公署出面将这段时间的战果,也就是包括邯郸城在内的一市六县打包卖给了石友三。
    一开始生性多疑的石友三还不敢接手韩云华所部的“好意”以为是韩云华给他设的一个套,想要石友三为他背黑锅吸引日军的火力,但是很快石友三就心动了,因为他看到日军似乎很忌惮这支神秘的八路军,明明就在正定县驻扎着日军的一个步兵师团,但是愣是不敢南下攻打只有一个步兵营防守的邯郸城。
    这一下石友三心动了,不是他看不到这一点风险,而是相对于那点风险来说,只要他能将邯郸守住一个月以上,石友三相信收获将是大大滴。
    石友三是何许人也,石友三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大大有名的,但是绝对不是什么好名声。石友三一生中投机钻营,反复无常、脚踏两只船。曾先后多次投靠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日〗本人和**,而又先后背叛之,被时人称为“倒戈将军”,。
    这可不是人们污蔑他”石友三此人脸皮极厚,倒戈相向是转眼间的事情,翻脸比翻书还快说的就是这种人。
    1912年,石友三投入冯玉祥部下,任其马夫、亲兵,后随冯逐渐升迁,石友三曾经任营长1924年,冯玉祥出任西北边防督办,便提升石友三为第八混成旅旅长驻防包头,任包头镇守使,成为其十三太保之一。
    1924年,冯发动北京政变,成立国民军,石友三任第六军军长兼第六师师长。1926年,国民军遭到奉系、直系和晋系的围攻,石友三负责对晋系的军事行动,由于晋系的指挥官恰是其师商震,两军达成停战协议,故石友三部在国民军全面溃败之时居然实力反而扩大”有了三个师的规模。
    1926年春,奉军、直军、直鲁军、晋军联合向国民军发动进攻,石友三奉冯玉祥命令进攻晋军,在雁门关受阻,部队伤亡较大,石友三通过与晋军前敌总指挥商震的师生关系”达成休战协议。后冯玉祥赴苏联,南口大战国民军溃不成军,由于石友三与晋军早有妥协,反面收容了许多散兵,石友三的第6师增编为3个师。国民军撤至归绥、包头后”代理指挥张之江等决定进入甘肃,石友三不愿西行,便联络韩复榘”投降阎锡山。同年9月,冯玉祥回国”表示概不追究,石友三便离开晋军,跪在冯玉祥面前,痛哭流涕地悔罪。旋即被任为第5路司令,1928年参加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北伐。
    1929年3、4月间,蒋桂战争爆发,双方都想拉拢冯玉祥。明,冯玉祥通电反蒋,命令各部暂往西撤。6月1日,石友三率部开往许昌,蒋介石的私人代表钱大钧也到达许昌,交给石友三500万元犒赏费,任石友三为反逆军第B路总指挥。第二天,石友三便大骂冯玉祥,宣布其“十大罪状”,。这年秋天,石友三被蒋介石任命为安微省〖主〗席,旋即又被命令所部开赴广东讨伐李宗仁、陈济棠。石友三及其部属不愿离开北方南下,更担心在途中被蒋军消灭。这时,两广及唐生智也派人来游说,联合讨蒋。石友三同意。12月1日,唐生智领衔通电讨蒋。2日晚,石友三命令排列在长江北岸的数十门大炮一齐炮轰南京。不久,唐生智被蒋介石击败,12月21日,阎锡山发表反唐拥蒋通电。石友三通电投靠阎锡山。
    1930年春,冯、阎酝酿讨蒋,拉拢石友三。石友三又一次回到冯玉、祥的麾下。明,中原大战爆发,冯阎军呈现败势。9月18
    这样一个狡猾的老军阀很清楚眼下的局势,更明白手中军队的重要性。由于石友三本人出尔反尔的性格,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八路军对他都没有多少好感,现在石友三所部在日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没有三几年是别想恢复元气,除非是得到蒋介石政府的支持。
    不过石友三很清楚蒋委员长的为人,想要吃蒋某人的米就必须让蒋某人看到你的价值。石友三相信只要将收复邯郸以及邯郸下辖的六大县的消息上报到军委会,就算是蒋介石明明知道这是八路军的成果也会对他进行打赏的,武汉战场上的结果石友三已经知道了,此时的蒋介石的日子肯定不好过,现在国民政府迫切需要一场分量十足的“大胜”,来鼓舞低迷的士气,只要这个战绩是他石友三打的,到时候不怕他蒋某人不出血。就算是为此事付出一定的代价,石友三也认为是值了。
    韩云华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寻求和石友三合作的。这个合作韩云华可没安好心。眼下日军之所以不进攻邯郸,完全是韩云华所部在张家口一线的牵制所致,另一方面是日军的主力还在武汉,尚没有返回。只要等日军腾开手,到时候冀南的〖中〗**队便是其泻火的唯一对蕤相对于强悍的内蒙古军区和神出鬼没的冀中军区以及难缠的晋察冀军区,冀南的**军队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打击目标。而韩云华还知道由于日军海军舰艇在第二次武汉会战中损失惨重,再加上本身任务就重,所以华北方面军的那四个师团只好借河南铁路线返回华北了。
    到时候,只要129师从中配合一番或者是韩云华所部稍稍出一点力,石友三所部岂能有活路,就算是不死也会元气大伤。
    韩云华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他知道石友三此人两面三刀的的本性,众所周知石友三是因为要投降〖日〗本人,所以被部下高树勋活埋。而殊不知石友三此人是有前科的,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石友三就有过投敌叛国的劣迹。1932年,石友三秘密离开山东,前往天津与土肥原贤二接洽,在〖日〗本支持下在河北东部组织军队。1933年5月,中日签订塘沽协定,石友三在〖日〗本支持下出任国民政府冀北保安司令。
    而历史上石友三马上就要再度投敌了,历史上1940年4月,石友三在冀南战斗中遭到八路军的毁灭性打击,遂转而投靠日军,在开封与〖日〗本驻军司令佐佐木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并准备在联合消灭八路军后向日军投降。石友三的结义兄弟、部下高树勋不愿做汉奸,遂密谋暗杀石友三。12月1日,高请石的老长官削良诚以开会为名,邀请石友三前往濮阳,在会中将其绑架后用麻绳套住石友三的脖子活埋于黄河岸边。
    ┏━━━━━━━━━━━━━━━━━━━━━━━━━┓
    ┃网┃
    ┃┃
    ┃www。┃
    ┃┃
    ┗━━━━━━━━━━━━━━━━━━━━━━━━━┛
    【……第三百五十一章:布局华北(一) 文字更新最快……】@!!
第三百五十二章:布局华北(二)
    这是韩云华坑石友三的一个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则是石友三对**的态度也是促使韩云华想要尽快解决这个祸患。WwW。
    其实石友三的性格已经决定了他不可能同哪一个势力永远保持长时间的友谊,1938年,山东被〖日〗本占领后,石友三奉命留在敌后进行游击战。石友三为保存实力,遂转而与〖中〗国**合作,希望在其支持下确立对山东的控制,邦小平、杨秀峰曾到石友三部工作。在八路军各部的大力支持下,石友三很快就在混乱的山东站稳了脚跟,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于是同年底,石友三升任39集团军司令。
    但是很快石友三同〖中〗国的蜜月期就过去了,1939年4月,蒋以主政华北为条件,密令石友三**,石友三的立场立刻转为彻底**,要求所部官兵全部加入国民党,并与八路军不断发生冲突。1哟年,随着我党干部从石友三部撤出。不久,石友三被委任为察哈尔省〖主〗席。
    最让韩云华担心的是,历史上,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2月,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河北省卫河以西进行了一场打击顽军的战役。而这场战役的主角就是石友三以及朱怀冰。
    1940年1月,石友三部先后将第129师东进纵队两个连、青年纵队1个排包围缴械,并围攻东进纵队第3团及清江、清河两个县大队,将清河县大队大部消灭。为了自卫,第129师趁顽军朱怀冰部南撤、顽军高树勋部尚在卫河以东之际,决定集中冀南,冀鲁豫、冀中军区部队,歼灭顽军石友三部及孙良诚部于卫河以西地区。2月9日,石友三部秘密南逃。第129师立即命令参战部队追击与堵截。
    11日,青年纵队第771团、冀南军区特务团等部在清河以西之狼窝消灭别良诚部1个团:东进纵队第2、第3团及冀中军区第23团于威县东北之史家庄、枣科一带与石友三部暂编第3师激战,歼其两个营:东进纵队、青年纵队、先造纵队、筑先纵队各1个团及第386旅第4团在清河西南中兴集一带,与石友三部第181师激战终日,阻滞了其撤逃。后八路军将顽军主力包围在威县东南下保寺马呜堂窑安镇地区,并发起猛攻。13日,别良诚部3000余人突围南撤,逃过卫河进至南乐地区。石友三部连遭围攻,伤亡惨重,于15日夜突围西逃。东进纵队宅力、青年纵队之第771团与冀中军区赵谭支队等部,立即沿顽军左右两侧平行追击。此时日伪军由广平、斤县、曲周、永年、肥乡、威县出动3000余入进至广平、丘县间地区,向八路军进攻,以掩护石友三部。石友三部乘机从大名、临漳间渡过漳河,向清丰东南地区撤逃。战至18日,八路军停止追击。此役八路军共毙伤俘顽军2800余人。
    而石友三所部在冀南、豫北虎视眈眈地盯着八路军也给韩云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出于后方安全的着想韩云华决定相机彻底解决石友三所部的威胁。
    尽管石友三所部表现的足够反动,并且和〖日〗本人眉来眼去,但是由于处于全国抗战的大环境下,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韩云华想要彻底解决石友三部则必须经过一番周折,否则老蒋那里可不好交代要是这个时候由于这件事而引起国共双方的摩擦,这就不是韩云华所愿的了。
    韩云华自己很清楚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始终能够坚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这条看不见的统一战线的存在,正是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系,全〖中〗国不同党派不同政治宗教信仰的人民才能够齐心协力患难与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绝对不能出问题,这是**包括韩云华在内所有的领导人的共识。
    既然直接向石友三动手行不通那么等待高树勋动手时间上又来不及,或者说是韩云华自己等不及,那么让〖日〗本人收拾石友三则是成了最好的方法了。
    而且韩云华还预料到一旦战事不利,石友三很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向日军投降。不过韩云华并不担心,尽管一个国民党平将向日军投降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中〗国人民抗日信心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暴露了的汉奸可要比潜伏在〖中〗国人民内部的危险分子对整个中华民族威胁小多了。
    况且韩云华是何许人也,既然想到了这一点肯定会有相应的应对方法,又怎么能让石友三顺利投降日军呢。相对应的韩云华也相信石友三会自愿钻这个套子因为像石友三这样贪婪的人是不会错过这么一个好机会的。
    事情的发展果然像韩云华预料的那样,石友三经过三天的观察,再加上日军在冀北的大动作让石友三错误地认为韩云华所部这样做是为了收缩兵力,然后支援塞北的战事。所以他认为这个时候接收冀南时机很恰当,只要他能在冀南坚持两个月、不。只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蒋介石本人再或者是蒋介石身后的〖中〗国政府都很乐意出现一个声名大振的〖中〗国上将的。
    石友三幼年家境贫寒,父亲靠给地主家赶大车维生。所以也导致了石友三从小迫切想做人上人的思想,再加上石友三生活的那个军阀混战,有钱有粮有军队就是大爷,所以也造成了石友三除了对自己手中的权利极度崇拜以外,除了对自己信任外,其他人都不入其法眼,更别提信任一说了。也正是这种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思想,为石友三今后的数次反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幸好石友三在一家粮店做学徒,得雇主少主毕广桓资助,得入长春东关龙王庙小学,在商震教导下就读。并于1908年从军,入清朝新军第三镇吴佩孚部下,驻河北廊坊。
    在北方混战多年,石友三对于北方的情况很是熟悉不过了,尤其是对河北等地的情况更可以算说得上了如指掌。冀南是一个什么地方,冀南,一个地理概念,包括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邯郸市。该地区是河北省重要的煤炭钢铁基地,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两市建城历史均超过三千年,其中邪台市曾是殷商古都、西周邪国、后赵的国都,邯郸曾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
    基于对邯郸以及邢台两地的垂涎以及对上将军衔的渴望,石友三很快就和冀南行政公署进行了接触。在韩云华的授意下,双方是一拍即合。最终石友三同意以一百二十万大洋的支援军费作为交换条件,从韩云华手中将包括邯郸在内的广大冀南地区接收过来。
    双方交易的速度很快,而且还是秘密交易。当韩云华所部撤到大名地区之时”日军依然没有发觉异样。
    韩云华的行事向来是天马行空,不管是八路军总部还是延安党〖中〗央对于韩云华的军事行动都只是思想上指导而行动上不加以干预,就算是党内部分同志对于韩云华将冀南一市六县拱手“卖”,给了国民政府存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毛〖主〗席还是决定任由韩云华自己发挥。
    尽管冀南的战事已经和韩云华没有井何关系了,但是保持对冀北、冀东的军事压力依然在进行,这倒是大出石友三的意料。在石友三看来,八路军卖冀南原因无外乎有两个,第一是想拿他石友三抵挡〖日〗本人,另一个则是八路军已经接近油尽灯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