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游龙戏唐 >

第148章

游龙戏唐-第148章

小说: 游龙戏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官见过殿下。”

眼瞅着身躯胖大的李泰奔跑得有若一只大狗熊一般滑稽,陈子明险些憋不住笑出声来,也就是城府足够深,这才强忍住了笑意,回身疾步便迎了上去,很是恭谨地行了个礼。

“免了,免了,哈哈……,子明果然大才,如此繁难之大案,区区七天便告破,当真了不得啊,小王佩服,佩服。”

李泰显然是有些得意忘形了,也不管这宫门处有着诸多的禁卫军官兵在,毫无顾忌地便嚷嚷了一嗓子。

“殿下过誉了,此案能告破,上有赖陛下洪恩浩荡,下有诸般官吏用命,更有魏相、马大人主持大局,下官所为不过琐碎之事耳。”

这一见李泰如此表现,陈子明的眉头不自觉地便是一皱,可又不好直言李泰之过,也就只能是无奈地谦逊了一番了事。

“你啊,嘿,总是这么个调调,不嫌累得慌,罢了,不说这个了,如今张亮已将伏诛,兵制革新一事……”

李泰就是一目中无人的性子,根本没去理会不远处那些个禁卫以及待命的宦官们之凝视,大大咧咧地扯了一句之后,便要将话题引到兀自悬而未决的兵制革新事宜上去。

“殿下明鉴,此乃朝堂大事也,还请慎言。”

一忍再忍之下,陈子明终于是忍无可忍了,真要让李泰再这么胡扯下去,显然不是个事儿,万一要是朝野间乱传上一气,那乐子显然小不到哪去,一念及此,陈子明也就顾不得给李泰留甚情面了,一摆手,已是面色肃然地堵住了李泰的话头。

“嗯?哈,也对,小王一时嘴快,不扯了,不扯了,今日难得天色好,回头小王设宴,请子明共谋一醉。”

李泰从来都是个骄横之辈,这一见陈子明如此不给面子,脸色立马便阴了下来,只是突然想到面前这个主儿可不是那么好惹的,立马便息了呵斥之心,自嘲地笑了一声,便即就此转开了话题。

“殿下客气了,下官衙中还有些俗务待办,就先告辞了。”

见得李泰没再胡扯八道,陈子明当即便暗自松了口大气,唯恐这厮又冒出甚昏话来,也自不愿再在人多眼杂的宫门处多耽搁,但见其恭谨地朝着李泰行了个礼,便即就此提出了告辞之意。

“那好,子明且先去忙,有甚事,回头再议也不迟。”

若说先前李泰喊住陈子明是有些得意忘形的话,这会儿故作亲热就是在耍小手段了,目的么,只有一个,那便是故意要显示他李泰与陈子明之间的亲密关系,显见是想着将陈子明绑架上他李泰的战车。

嘿,这混账小子还真是长进了不少么!

以陈子明之睿智,自是一眼便看穿了李泰心中的小算计,不过么,却也懒得揭破,左右接下来的兵制革新事宜还须得李泰配合行事,展示一下彼此间的融洽,于大局也是有利的,正是出自此等考虑,陈子明也并未有甚异议,仅仅只是笑着应了诺,便即回身往广场边的衙门行了去……

“陛下,先前魏王殿下在宫门处喊住了大理寺卿陈曦……”

陈子明走得倒是潇洒,却没注意到一名小宦官已是紧着进了宫,将他与李泰之间的那些对话一五一十地禀报到了太宗处。

“嗯,朕知道了,尔且自退下罢。”

太宗静静地听完了那名小宦官的汇报之后,也无甚评述,仅仅只是不动声色地吭哧了一声了事。

“诺!”

一听太宗如此说法,那名前来禀报的小宦官自不免微有些失落,可也不敢稍有耽搁,紧着应了诺,便即就此退出了寝宫。

“如海,你看子明是何等样人,嗯?”

太宗并未理会那名小宦官的离去,默默地思索了片刻之后,这才一挑眉头,似笑非笑地将问题丢给了随侍在侧的赵如海。

“陛下明鉴,老奴以为陈大人虽年轻,却是稳妥之人,乃社稷干才也。”

赵如海常年呆在太宗身边,对太宗的心思自是把握得相当到位,这一听太宗这等考校的话语,自不敢轻忽了去,紧赶着便将陈子明夸奖了一通。

“嗯,子明有才而不傲,荣辱皆不惊,确是惊才绝艳之辈,泰儿能得其襄助,朕也就能放心了。”

太宗一向就对陈子明极为的信重,只不过还是不免有些担心,倒不是担心陈子明对他太宗的忠心,也不是担心陈子明的能力,而是担心陈子明不肯好生辅佐李泰,今日得见李泰竟能如此虚心地接受陈子明的进谏,显见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是颇为密切了的,而这,正是太宗所乐见之事。

“陛下圣明。”

赵如海早就知道太宗有换马东宫之心,也自不会奇怪太宗为何会有这等感慨,当然了,心中清楚归清楚,赵如海却是断然不敢说破的,也就只能是假作糊涂地称颂了一句了事……

贞观十六年元月初八,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奉旨到大理寺监牢与张亮诀别,赐宴相送,一场大醉之后,张亮即被押赴刑场,于长安西市斩首,从犯公孙常、公孙节、程公颖等六人也于同时被斩,弃市三日,旋即,禁卫军四出,抄没诸般人犯之家产,并将张亮一家老少全都发配教坊司官为奴,此案遂告了个终了。

张亮一案虽是快审快结了去,可影响却无疑是深远得很——随着张亮的被斩,长孙无忌一系的实力遭受重挫,原本归附于其的众多官员惶惶然不可终日,谁也不晓得张亮的下场何时会落到自家的头上,至于李泰一系的官员们么,则是士气为之大振不已,朝野间呼吁李泰入主东宫的声音渐起,尽管还不曾到鼎沸之地步,可看好李泰的人却无疑是越来越多了的,对此,太宗虽已有所耳闻,却并不曾有所表示,浑然一派听之任之之架势,自不免便愈发引人遐思不已……

第245章 荣辱不惊(二)

时光荏苒,一眨眼,元宵已过,朝野间因张亮谋逆一案所引发的轰动效应还在膨胀着,纷纷乱议者不计其数,唯有极少数的有心人方才会注意到当下的朝局似乎有些古怪之处——大讨论了近四个月的兵制革新事宜竟然没了下,这都已是过了一次早朝了,也没见太宗对此事有甚旨意,而因张亮被拿下的刑部尚书之缺都已挂在那儿大半个月了,也同样没见太宗有所指示,这两桩事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可真要细想了去,似乎是关联还真不小,无他,张亮正是反对革新最烈者,其之突然被拿下显然不是意外,若真如此,个中之意味当真非同小可,着实耐人寻味了些。

关联自然是有的,旁人或许看不出来,可陈子明却是心中有数得很——太宗革新的心意其实已决,所差的不过就是该由谁来挂帅罢了,魏王无疑是太宗心目中的最佳挂帅人选,道理很简单,太宗已是起心要换太子了,只是不好直接表示罢了,若是魏王能挂帅革新事宜,一者可凭此确立在朝中之地位,二来么,也可通过革新事宜让魏王聚拢朝臣之心,从而为换马东宫打下个坚实的基础,这等心思无疑很美,问题是魏王李泰素来不得宰辅们之心,加之这厮平日里行事实在不怎么着调,众宰辅们自是都不放心将如此要务交到其之手中,饶是太宗几回出言试探了,宰辅们都不肯在此事上附和圣意,如此一来,事情自然也就卡壳了去了。

革新章程一事没有消息,最急的无疑就是魏王了的,这厮每日里几乎都泡在了宫中,仗着太宗的恩**,软磨硬泡地要拿下总揽之权,奈何众宰辅们却都不肯出面力挺,不仅如此,魏征、萧瑀等直性子的宰辅们还尽皆明确表示反对,言辞之激烈,弄得太宗都有些个下不来台,事情自然也就成了僵局,为此,李泰可是没少找陈子明抱怨诸般宰辅们的不识抬举,几番怂恿陈子明再次上本言事,显然是指望着陈子明能出头跟众宰辅们打上一番擂台。

李泰那么点小心思,陈子明用脚底板便能猜得个通透,自然不可能真为其去火中取栗的,哪怕他自己也心挂着提拔之事,问题是这等事儿断然不能着相了去,若不然,别说提拔了,闹不好便会恶了太宗之心,还指不定要跟众宰辅们闹出了生分,里里外外不是人的话,乐子可就不免有些大了去了,正因为此,甭管李泰如何挑唆,陈子明都不为所动,每日里该干啥照旧干啥,愣是不曾再对兵制革新事宜置上一词。

“微臣叩见陛下。”

陈子明不急,太宗显然就有些急了,这不,一大早地便着人去大理寺宣了口谕,着陈子明即刻到两仪殿觐见,对此,陈子明自是不敢稍有耽搁,紧着便进了宫,待得到了两仪殿中,就见太宗正高坐在龙**上,而左右却空无一人,显见是要跟陈子明造膝密谈上一回的,这等情形一出,陈子明的心弦自不免便绷紧了起来,然则脸上却是一派的肃穆,紧着便抢到了御前,恭谨万分地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爱卿且自平身罢。”

太宗从来都不掩饰对陈子明这个女婿的喜爱,哪怕这会儿心中有事牵挂,叫起的声音也自和煦得很。

“谢陛下隆恩。”

太宗既已叫了起,陈子明也自不曾稍有耽搁,照着朝规便谢了恩。

“子明啊,朕不瞒你,今日叫尔前来,为的便是兵制革新一事,朕意已决,此事断不能再拖了,唔,朕打算让尔担纲此事,尔之意如何啊?”

待得陈子明起了身,太宗也不曾有甚寒暄之言,开宗明义地便道出了叫陈子明前来的用意之所在。

“陛下如此厚爱,微臣惶恐,然,此事非微臣力所能及者,微臣实不敢为也。”

一听太宗这般说法,陈子明的心头立马便打了个突,哪敢有丝毫的犹豫,赶忙便出言表明了态度。

“嗯?”

陈子明这等言语一出,太宗的眉头当即便是一皱,虽无甚言语,可那一声冷哼里满满尽是不悦之意味。

“陛下明鉴,非是微臣矫情,实是微臣资历不足,难以担此大任,一旦有失,却恐社稷不宁也,微臣惶恐。”

太子这么一冷哼,陈子明可就站不住了,赶忙跪倒在地,言辞恳切地解释了一番,只不过心底里却是在腹诽不已,没旁的,概因陈子明很清楚太宗先前的话语不过是在试探罢了,真要让他陈子明挂帅,直接下诏书也就是了,又何须来上这么场造膝密谈的,再说了,太宗准备力挺李泰的事儿,满朝武都能看得个通透,以陈子明之能,又怎会不清楚,若是陈子明担纲了兵制革新一事,那又该将李泰往哪搁了去?

“子明之忠心,朕素来是知晓的,不必跪着了,且自起来叙话罢。”

太宗显然很是满意陈子明这等公心,脸色当即便是一缓,温言地便嘉许了陈子明一句道。

“谢陛下隆恩。”

自古以来,伴君便有如伴虎,这可不是说笑来着,而是有着无数血淋淋的事实为佐证的,哪怕太宗这等开明君主,杀起人来,同样不会有丝毫的手软,对此,陈子明自是心中有数得很,当然了,心中所想归所想,这当口上,陈子明却是不敢有丝毫的流露,也就只敢恭谨地谢了一声,紧着便站了起来。

“子明啊,此章程若是由泰儿主持大局,尔看如何啊?”

试探了一番之后,太宗已然认定陈子明无争功之心,老怀自是为之大慰,也就没再隐瞒真实之想法,笑盈盈地便出言发问道。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魏王殿下虽贤能,却也不宜担纲此事,无他,唯防物议也。”

这十数日来,陈子明虽是不够格参与内廷会议,可对议事之内情却是心中有数的,自是清楚李泰断然没可能得到宰辅们的支持,早就已想好了应对之策,不过么,他却并未急着道出,而是客观地指出了魏王不能担纲此事的根由之所在。

“嗯……,那依子明看来,此章程该由何人担纲为宜?”

一听陈子明也不支持李泰担纲,太宗不由地便闷哼了一声,就此息了力挺之心,只是心中明显还是有些不甘,这便紧着又往下追问了一句道。

“陛下明鉴,此社稷要务也,实非微臣敢妄言者。”

太宗这话听着简单,可实际上却还是在试探,对此,陈子明自是明了得很,哪敢真就这么胡乱地信口开河上一番,哪怕心中其实早有定算,这会儿也只能先恭谦地表态上一把。

“无妨,爱卿有甚想法皆可直说,朕自不罪尔。”

陈子明没猜错,太宗先前那句问话确实是在试探,就是想看看陈子明会否持**而娇,倘若陈子明真敢直接道出想法的话,太宗或许不会当面指责陈子明的僭越,可在心中为陈子明记上一笔却是少不得之事,处罚倒不一定会有,可再加以重用么,那就须得详加斟酌了去了,至于而今么,见得陈子明能谨守本分,太宗自是满意得很,也自无甚犹豫,一挥手,已是就此给出了个承诺。

“陛下如此厚爱,那微臣便斗胆直言了,此,社稷大事也,实容不得丝毫之闪失,若欲确保无虞,当得由房相亲自统筹,再辅以魏王从旁襄助,当可保得诸般事宜顺遂也,此微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

太宗既是已将话说到了这么个份上,再要缄口,那就是矫情了的,这等蠢事,以陈子明之睿智,自是不会去干,但见其略一沉吟之后,便即慎重地给出了个建议。

“唔……,此章程之提出,爱卿之功不可没也,朕看兵部那摊事便由尔去打理好了,卿可愿为否?”

陈子明所提议的折中方案,太宗其实不是没考虑过,只是早前他陈子明**想推李泰上位,并不愿采取这等折中之手法,奈何众宰辅们都不肯支持李泰,太宗也自没得奈何,也就这么一直僵持了去,而今,就连陈子明这个在太宗看来最支持李泰者,都不肯力挺李泰担纲,太宗也就彻底息了心,但却并未下定最后的决断,而是转而讨论起了对陈子明的安排,言语间已是暗示了要将陈子明提拔为兵部尚书之意。

“陛下圣明,微臣自当鞠躬尽瘁。”

一听太宗这般说法,陈子明心中立马便滚过了一阵激动,没旁的,他费尽心思地去折腾兵制革新事宜,又多方谋划着干掉张亮,为的正是及早登上尚书之位,而今,机会便在眼前,要说不激动,又怎生可能,也就是城府足够深,这才不曾带到脸上来,仅仅只是恭谦地表态了一句道。

“嗯,那此事便这么定了,回头朕自会给尔旨意,且去忙罢。”

陈子明这等荣辱不惊的态度一出,太宗心里头自是满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