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成功之路-克服羞怯 >

第2章

成功之路-克服羞怯-第2章

小说: 成功之路-克服羞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尼·卡森和大卫·里特曼其实在骨子里属于那种很怕羞的人,但他们在舞台上和摄像机前却潇洒自如,能言善辩;同样,一个在私人交往中畏手畏脚的人却在团体辩论中伶牙俐齿,在祝酒会上慷慨陈词。这是因为,在这些场合,他们暂时扮演了一个不害羞的角色。

  心理学家西瑟尔·费克曾指导一名羞怯的学生如何告诉父亲自己不再参加校球队之事:“我叫他拟好一份他所害怕的那场谈话的一个脚本,包括他将说什么,他的父亲可能说什么,自己又如何回答。”这位年轻人按部就班,照此脚本去行事,果然毫不犹豫地将该说的话和盘托出。

  对于害羞者而言,写个脚本,并事先自我排练一番的方法适合很多场合,无论是要求你的老板加薪还是和你的老师晤谈。既然你已事先对你将碰到的情形及要说的话进行了充分的“练兵”,你自然会更有信心地去面对令你发窘的情景。

  “羞涩者常常关心他们是否能表达真实的自我,”詹帕多说,“像演员一样,你必须学会慢慢消弥‘真实的你’与‘角色的你’之间的界线,最终做到言为心声,挥洒自如。”

  3.行动之前先来一番“社交侦察”,或者找志趣相投者聊一聊

  伯·卡登思提出一个词:“社交侦察”。他说:“假如你要参加一个晚会,最好事先弄清楚哪些人会参加,他们将说些什么,他们的兴趣是什么。假如你要参加一个商业会晤,就应尽可能了解对方的背景材料。这样,当你与人交谈时,就有了更大的主动权。”

  另一项准备活动是,先找一些与你兴趣相同的人打交道,让他们帮助你树立信心。心理治疗专家玛乔里·科本曾帮助一名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妇女战胜羞惭。他了解到这名妇女喜欢编织,于是,在科本的建议下,这名妇女报名参加了一个编织学习班,在那里,她能兴致勃勃地与那些新结识者一起讨论感兴趣的编织问题。她的这种班内谈话慢慢使她交上了不少朋友并将社交圈子扩展到班级之外。最后,她终于能与人轻松相处,在其它场合也很少羞怯了。

  4.注意你的身体语言表露出来的信息,尽量使你显得热情大方,易于接近

  “羞怯者总是不由自主地给人一种冷淡和回避的印象而自己察觉不出,”心理学家阿瑟·威斯姆说,“他们总是不断地发现如此信息:我易受伤害,我很难为情,我非常慌张。”不幸的是,其他人并不明白这些意思,他们只是将你的这些身体语言解释为清高、自负和不屑,这样便使得羞怯者更感慌张和难堪。

  其实,你只需改变一下身体语言便可使你的处境大为改观。威斯姆推荐一种他称之为“SOFTEN”的方法:S代表微笑(Smile),O代表开放的姿势(Open posture),如手臂和双腿张开,F代表身体向前倾(Forward lean),T代表友好的接触(Touch),如握手,E代表善意的目光(Eye Contact),N则表示点头,表明你正在倾听或理解他人的谈话。当你以“SOFTEN”的形象在社交场合出现时,你就能让人感到热情友好,易于接近,于是,你也会得到他人和陌生人主动的回报。气氛一旦友好而轻松,你的羞怯之感自会烟消云散。

  羞怯者总是苦于与他人言谈,他们唯恐自己给人的印象不佳。研究者发现,一些羞怯者与人交谈时,总是下意识地使用一些口头禅“是的,我同意”。或“很有趣”。

  其实,当谈话出现冷场时,你可主动问一些较随意的问题,如“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等。“问一些能打开话题且无固定答案的问题可表明你的友好态度,”心理治疗专家乔纳森·本内特说,“这样一些问题也能使话题放在他人身上,而不是你身上。”

  5.不妨说出你的隐忧,你的心理焦虑定会减轻不少

  有个职员深爱自己的工作,但却害怕参加每月的例会,因为他老是担心自己在会上说出蠢话,甚至因恐慌而跑出会议室,他害怕如果真的发生这类事,会招致老板的反感以至失去工作。心理学家迈洛拉汉给他出主意,让他向老板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焦虑,老板知道他的秘密后,告诉他即便他中途跑出会议室,也不必有被解雇之虞。这无疑解除了他的心理紧张,终于,他能参加完会议并且主动参与了。

  玛乔里·科本建议,一个羞怯者可找些“可告的人”,比如家人、朋友和你的医生,这些人能善意地对待你的羞怯而不会嘲笑你,向他们倾诉心中隐忧,这既可让他们为你出谋划策,又可助你摆脱心理包袱,因为,吐露自己的担忧也是一种解脱之法。

  6.想想最坏的情形会是怎么样,你会发现,事情并非那么可怕

  心理咨询专家保尔·鲍恩总是询问那些羞怯的应诊者:他们与人交往时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比如,假如某人害怕发表一个讲演,他就会与他讨论这样一些问题:

  “你对这次讲演最担心的是什么?”
  “讲演失败,被大家笑话。”
  “假如真失败了,最糟糕的局面会是什么样?”
  “要么我跟他们一起笑,要么我以后再也不讲演了。”

  瞧,最糟糕的结果也不过如此,并非是场不能接受的灾难,有什么值得诚惶诚恐心虚气短的呢?如此思量一番,你的心理压力定会减轻不少。

  对于羞怯者来说,还有一个普遍的担忧,就是担心因紧张而出现的一些身体外部表现被人笑话,如出汗、声音颤抖、脸红等,然而,研究显示,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其实这些表现很少会被他人注意到。

  7.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树立你的信心

  一名从事簿记工作的妇女欲获得会计学位,但她却羞怯得不敢去参加大学的课程。“我害怕在课堂上被提问,”她说。于是,心理学家科本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计划来帮她战胜羞怯。

  首先,让这名妇女到校园里走走,熟悉一下环境。然后,她报名参加了一个小规模的短期学习班,坐在最末一排,不与任何人攀谈。经过一段时间后,她开始慢慢与其邻座谈一些有关的学习问题。最后,她终于注册参加了会计课程的学习,也能轻易应付提问和积极参加班上的讨论,这都要归功于她已通过学习班具有初步的会计知识,因而具有了自信心。

  查克认为,假如羞怯者照此七法去做,大部分人都可战胜羞怯。不过,查克也认为:“克服羞怯如同一场战胜自我的战斗,需要有顽强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当然,你不可能在某个早晨醒来就变成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交际能手。事实上,也许在你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感羞怯,但是你已经在慢慢学会与他人交往,并通过这些自觉的努力将横亘在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踢开,这就是真正的胜利。 
残疾孩子如何克服自卑




 
多数孩子都能在家长和老师的悉心关照和教育下健康地成长,但也有少数儿童因出生时或以后成长中的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身体发育上的缺陷,如小儿麻痹后遗 症、盲、聋、哑、兔唇等,轻度的则有口吃、智力稍有低下等。有这些缺陷的孩子害怕与小伙伴交往多半因自卑心理造成,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缺乏成功的体验。孩子两三岁左右便开始意识到他自己。由于有了“自我”, 就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这时,他开始会因自己的失败感到羞愧,也会因自己成功感到自豪。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往往由于天生的缺陷,某些能力落后于人, 眼看着同伴们成功后的欢愉,他们更深地陷入了失败的痛苦,多次失败的体验,使他们丧失了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2、父母的不正确态度。一些父母本身对有生理缺陷儿童的教育就缺乏信心,视其为负担,认为他们生来就有缺陷,所以惹人讨厌,对孩子缺乏公正的评价,在不知觉中养成了孩子软弱、胆怯的个性;另一些父母则将孩子的生理缺陷视为自己的过错,怀有负疚心理,事事包办代替,造成孩子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而害怕交往; 更有一些父母不能正视现实,总认为自己有个有生理缺陷孩子是件没面子的事,因而整天将孩子禁锢在小天地里以躲避别人的讥笑,人为地使得孩子失去了与同伴交往锻炼的机会。

3、顽皮孩子的捉弄与欺负。有缺陷的孩子在性格上本来就比一般孩子脆弱、敏感、自卑、多疑,而在交往中,难免会遭到小伙伴的嘲笑,甚至是捉弄和欺负,如 因为瘸腿被称为“拐子”,因为头发稀少被称为“癞痢头”等。孩子幼儿的心灵不堪忍受他人的冷嘲热讽,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多半不敢与小伙伴们交往。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战胜自卑,更好地与小伙伴交往呢?

1、给孩子更多的爱。父母首先应以乐观的情绪、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也许你无法改变他已有的生理弱点,但你可以帮助孩子摆脱痛苦、失意的情绪,给以精神 的支持,让他意识到父母在爱护他,老师在支持他,使孩子知道把手伸向别人是有勇气的表现。

2、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具体做法:让孩子做好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教 孩子懂得生活中失败是常有的事,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各自经历的痛苦不同而已。借助榜样的力量。可经常给孩子讲电视、小说、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残疾人 战胜生理弱点的事例,增强孩子的抗挫折意识,激发抗挫折的勇气。

3、发掘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加以培养,如腿瘸了,却能唱好听的歌;耳聋了,却能画好看的画等等,在优势方面使其获取成 就感,增加愉悦的情绪体验,逐渐树立自信心。

4、教孩子正确的评判观,正视生理缺陷,学会自我肯定。比如,家长应使瘸腿的孩子明白跑步并非仅为名次,参与过程中获取愉悦心情才是更重要的。这样,孩子便不再为拿不到名次而自卑,从而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胸怀。
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问:魏老师,我这个人特别自卑,总觉得自己什么也不如人,一点自信心也没有。有时候就想,如果真有陶渊明写的那种〃桃花源〃,我一定躲到那里边去。我知道这不可能,可又解脱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 

  答:自卑和自傲一样,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呢?往往是思想方法上有偏差,导致评价自己偏离了正确的标准,得出了不恰当的结论。据我了解,自卑的人其实心里对自己的期望值都是很高的,他们的参照对象总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因而左比右比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以至于丧失了自信心。 

  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是要学会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多找几个参照系进行对比。要克服绝对化地看人、看事的思维定势。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是好的,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但也要知道世界上真正完美无缺的人是没有的,任何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找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也是对的,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但也要知道一无是处的人是没有的,不过是自己或别人没有给以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你说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吗?我就不信。如果和你的同龄人比一比,看你的村子里同龄人中间,有多少上了高中;上了高中的,又有多少进入一中?不难发现,你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和幸运儿。当然不应该把这作为骄傲的资本,但至少说明自卑是没有理由的。对不对? 

  想脱离现实,躲到桃花源里去,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本来没有桃花源,即便真的有如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那里面也不会接纳自卑的人。你看,人家〃桃花源〃里的人个个生活得怡然自得,既不自傲,也不自卑,人家能欢迎一个自卑的人吗?而且,如果一个很自卑的人真的进去了,在人家面前不是会更加自卑吗? 

  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你先找一找自己的优点。我认为,你还是有不少优点的。比如说,你能发现自己有自卑心理,并且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自己有自卑心理,这就很不容易,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并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你做到了,在这方面你就比别人强一点。为什么还要把〃自卑〃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舍不得丢掉呢? 

  要逐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首先是建立在对自己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认识,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其次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自己可能今天在一些方面不如这个、在另一些方面不如那个,但通过努力,是可以赶上或者超过他们的。〃学如积薪,后来居上〃,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爱因斯坦在中小学时代,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想入非非〃。中学时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他退了学。16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报考大学,结果名落孙山。但没过多少年,他的名声就传遍全球。因为他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成为在科学史上占据划时代地位的理论物理学家。整个20世纪里,在对科学的贡献方面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他如果在别人的偏见之下丧失了自信心,还能有后来的伟大成就吗? 

  当然,也有一些方面是不可改变的,比如因遗传造成的个子不如别人高、相貌不如别人漂亮,就不大可能改变。但是,这也不应该成为自卑的理由。就说个子吧。列宁的个子不仅在欧洲人中是矮的,放到亚洲人中也是矮的,却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了伟大的革命导师;邓小平个子是矮的,却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中国和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鲁迅的个子是矮的,但人们提起他,总是觉得他很高大,肃然起敬,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我们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所以一个人的某种先天不足,绝不能限制其成长、发展,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