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223章

权贵娇-第223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横竖,现在陈通记没什么事,她的表哥傅铉很有空,应该不介意干些活的。

    傅铉现在打理着陈通记,在接到顾琰的请求时,他再一次感到疑惑。

    这个闺阁中的表妹,所关注的都是朝中大事,会不会太奇怪了?

    想到傅通离开京兆前的吩咐,傅铉想了想,还是将一个个指令发了出去。

    既然小表妹想知道蒋妘的情况,那么陈通记便查个清楚明白好了。

    蒋钦是文官,蒋妘又是普通闺阁小姑娘,原本傅铉以为,要探知蒋妘的情况,会十分容易。毕竟,陈通记在京兆这些年也不是白忙活。

    但是,但是!

    蒋妘的情况,太简单太清晰了,简单清晰到就好像假的一样!

    蒋妘的相貌如何,京兆许多人都是见过的。能被选为太子良娣的姑娘,容色肯定不会差。据形容,蒋妘就像一株沁人心脾的桂花,见之即心喜。

    至于她的性格为人,从很多事情可以体现出来。比如从来不责骂下人,与庶姐妹们相处融洽,对长辈恭敬爱戴,说起这个人,几乎都是赞不绝口。

    一连几日,陈通记所得的结果就是:蒋妘是个没有缺点的姑娘!

    这个姑娘,就没有京兆官员姑娘的种种缺点。这样一个人,不是装的,就是陈通记的查探有误。

    这样的人,引起了傅铉莫大的兴趣,因而查探便更加细致和深入,终于让他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

    但凡与蒋妘有所不对付的姑娘,最后总会莫名其妙出事,留下的名声都不会太好。

    这个蒋妘姑娘,就如同有神灵庇佑一样,总能顺心遂愿。

    傅铉不相信这世上有这样的神灵,他更相信,蒋妘的如意是人力所为。

    蒋妘是蒋钦的孙女,蒋钦早早就投靠了朱宣明。这人力,是蒋钦吗?

    当他打算查得更深入的时候,却发现碰壁了,有人在全力阻止他继续查下去,以致陈通记的人再也查不到什么。

    “五少,是皇族的人在阻拦,可见蒋妘的背后殊不简单。”陈三娘如此回道。

    从掩盖消息的手法、拦截消息的途径,都不难看出,蒋妘背后的人,来自皇族。

    蒋妘被定为太子良娣,这是皇上的意思。莫不是出手的会是皇上?

    “知道了,吩咐下去,全力查探蒋妘周边的人事。若是再无所得,先暂停,过了这一段时间再说。”傅铉这样说道。

    皇族中的人出手,他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查探。不管怎么样,他都肯定了蒋妘的不同寻常。

    傅铉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尺璧院。这结果,令顾琰哑口。

    没想到,蒋妘背后真的这么不简单。能阻陈通记的查探,这不是蒋钦的本事,也不是太子的本事。

    她试图努力回想更多关于蒋妘的内容,却是再也想不出了。

    太子良娣,真的很不简单。

    入了夜,坤宁宫内仍有访客,仍是趁着宫门局守卫松懈,偷偷来到这里的黑袍殿下。

    谢姿一如既往地抚着尾指护甲,然后轻笑道:“恭喜殿下了,看来殿下正在蚕食东宫的势力。本宫倒有点为那个娇人儿可惜了。”

    娇人儿,当然是指蒋妘。就连与自己两情相悦的姑娘,都能用作棋子送进东宫,这令谢姿再一次深刻领会到眼前这人的狠绝。

    这,就是皇族的男人。

    只要能达到目的,心尖上的人都是可以利用的。

    谢姿打了个冷颤,不由得有一种与虎谋皮的感觉。

    (章外:一更!好想为和氏璧加更,555,有米有,没票,我就求赏吧,节操碎地了。)(未完待续。。)

    ps:  一更!感谢大家的票票!永恒求人气!!

417章 谁知呢

    (第二更!)

    听到谢姿的话语,黑袍殿下只是笑了笑,眼光幽深难明。

    既然大势不站在他这一边,他总要为自己谋划,一切只能靠自己。

    蒋妘,不过是他众多谋划之一,况且她自己心甘情愿,这有什么好说的?

    只是,最近有人在查探蒋妘,这多少让他生出了危机感,怕有人从蒋妘那里查到些什么。

    他吩咐底下的人全力阻拦这查探,同时也想知道查探之人的身份,却不想对方同样严密,他难有寸知。

    “彭贻芳不日就会来京兆,太子驾驭不了他,东宫事尽在我手中。儿臣赶集母后相助,到时候定必如母后所愿。”他笑着回道。

    如果没有谢姿提纲的线报,他不可能知道彭贻芳的命门,便不能提前对彭贻芳市恩了。

    谢姿身上总有让他惊奇的地方,甚是有用。因此,他才会也夜入坤宁宫,这个助力,他一定要抓住。

    谢姿但笑不语。其实她不急,这个时候外面风起云涌,坤宁宫这里平静又安全,她不介意在宫中多待些时候。

    但有些敲打,谢姿一定要说的,故而他开口道“殿下,道谢就不必了,只是那个人,殿下早点给本宫准备好便是。”

    淑妃有孕一事传到坤宁宫的时候,直令她沉了脸,一种抓心挠肝的不甘笼着她,她始终气难平。

    她这么说,黑袍殿下当然点头。这一点。他会答应谢姿,人都准备好了。

    从岭南到京兆,总要有恰当理由才是。

    这一对名义上的母子,在坤宁宫这个幽暗之所,窃窃私语着,所讨论的,是大定的江山。

    关于蒋妘这个人的不简单,顾琰很快就对沈度提及了。——沈度每晚都会出现在桐荫轩,他们交流也很方便。

    “蒋妘?蒋钦的孙女,如年粗略查了查。没有发现有何特别之处。阿璧发现了什么?”沈度如此说道。

    顾琰说的话。沈度当然会信任。他没发现蒋妘的问题,原因大概在于沈家将太多精力放在东宫属官,难免会忽略。

    顾琰将傅铉的查探说了出来,陈通记没查到的人。这已充分说明不简单了。

    听了顾琰的护院

    末了。顾琰叹息说道:“我总觉得这个蒋妘入东宫。不是蒋钦谋划那么简单,或许能顺藤摸瓜知道些什么。”

    连枝连蔓,能从蒋妘身后牵出什么来。这才是她对此事如此上心的事。

    听了顾琰的话语,沈度略思片刻,便回道:“既然如此,我想想办法,撩撩蛇。”

    查不出什么,便只能改变策略,迂回之术可用。

    顾琰点点头,她将此事告诉沈度,就有合力之意。陈通记查不出,或许是在哪个地方阻住了,这个时候就要靠沈家了。

    她见到沈度的眉头微微蹙,不由得伸出手指为他轻轻摊开,柔声问道:“计之,可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在她面前,沈度很少露出这种苦恼的情绪。想到朝廷的局势,她知道沈度心力所在,莫不是因为东宫属官?

    “是彭贻芳,我疑心他背后有人,这个人,不是皇上。”沈度立刻回道。

    顾琰手指在沈度眉间的轻抚,心想着彭贻芳这个人。前世,她没有在成国公府听说过这个人,也没有听善言说起过他。

    三初宫变之时,彭贻芳已从府尹职上荣休,他对大定的局势没多少影响。现在,显然不一样了。

    彭贻芳将会从剑南来到京兆,将会出任太子詹事,对大定的局势有莫大的影响。

    这是一个新的变数,她不知道该如何对沈度说。

    沈度伸出手握住顾琰的,将她的手放到自己唇边,轻轻啄了啄,却是什么话都没有说。

    顾琰眼里的担忧,他看得一清二楚,心中有暖流润泽。

    这样被人关切着,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

    顾琰没有抽回自己的手,想了想,她说道“计之,彭贻芳的事,慢慢来。东宫属官全部配设完毕,还有一段时间呢。我反而担心……太子会不会借属官一事为难你。”

    朱宣明一直想拉拢计之,解决了太子詹事人选和太子良娣的人选,接下来,朱宣明就会腾出手来对付计之了。

    他甚至不用说什么,只须在皇上面前说一句想计之担任东宫属官之一就可以了。

    以崇德帝对沈家的态度,加之政事堂的因由,计之的中书舍人之位,保不了太久了。

    计之,往何处去?

    “此事,我心中有数,阿璧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好的。”沈度又啄了啄顾琰的手,这样回道。

    他说这句话,不是纯粹安慰顾琰。早在政事堂搬迁之时,陆清就提到这个问题了。这么多个月过去了,该去的地方,该走的路早已有数。

    但是,现在他还不能离开中书省,他还有事情未做,必须得完成了这个事,才能调任。

    “去路已有,但现在,我不能离开中书省……”沈度缓慢说道,将考虑说了出来。

    长隐公子先前说的那件事,已经拖延了那么久,他一直在等着时间的到来。

    现在,太子已立,有监国之人,事情就会更加容易了。

    顾琰听了,一阵默然,随后反手握住了沈度的手,借以表达她的支持和安慰。

    当年元家的事,层层迷雾早已拨开,沈肃和沈度所等待的,就是让那些人都得到应得的命运。

    血债血偿,仅此而已。

    方集馨已经废了,秦绩已死,但成国公府还在,还有一个秦邑,所以沈度说,还有事情没有做。

    她懂。

    正如她对顾重庭和秦绩的仇恨,即使这两个人已经死去,但她还记得,顾家和傅家灭族之仇,还有一个三皇子之功。

    这些,怎么能忘?

    在京兆纷纷扬扬的时候,从京兆去润州的官员和太医们,也从润州回来了。

    润州大疫,他们是有大功的。这其中,功劳最大的,除了润州大夫钟岂外,就是沈度了。

    平疫这样的功劳,又会给他带来什么?

    (章外:会加快进程,还是那句话,请多多支持,求人气!)(未完待续。。)

    ps:  第二更!多谢大家!

418章 大夫有功

    (第三更!求订阅!)

    润州的疫情,在钟岂等大夫的努力下,得到了平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润州县主府中的病人越来越少了。

    现在,润州有神医钟岂,有程大昌和顾济棠等官员,还有陆居安和长邑郡主这样的人,事情会越来越顺妥,局面只会越来越好,尚药局的太医和京兆各堂号的大夫,留在那里已没有太大的作用了。

    前去润州宣慰的官员和大夫,是立有大功的。平息一场疫病,与平定一场动乱同功,同样是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功德无量。

    沈度因为朱宣知的原因,提前赶回来了京兆,但这不代表着润州的人忘记了他。事实上,不管是润州城门守卫,还是京兆堂号大夫,都清楚记得,是沈度率先进入润州城的。

    还有润州县主府那些病人和大夫,都记得那个绯色的身形,记得这个京兆来的高官。他们很清楚,倘若没有沈度的表率,润州疫病是否能得到如此有效控制,尚且另说。

    国朝自有序,有功当赏,有过当罚。京兆前去的宣慰队伍,带着大功劳回到京兆,受到了朝廷的厚遇。

    如同送宣慰队伍离开时一样,在城门等候着宣慰队伍回来的,仍是太子朱宣明。——这从侧面证明了宣慰队伍的功劳之大,不然,哪里需要太子亲迎?

    胡太医和刘太医下马车的时候,头抬得高高的。努力压制着脸上自得的表情,想让自己看起来矜持一些。

    他们是应该自得骄傲的,在离开京兆的时候,他们带着对未知的惶恐,心中已作了最坏的打算,想着自己有可能病死在润州的。但现在,他们平安回来了,还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

    医者不说死起人肉白骨,但他们的确救回了那么多人的性命,为朝廷解决了一场大隐患。这种满足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尤其是对胡太医和刘太医这两人来说。此次润州之行的收获极大。除了这功劳外,最值得说的,就是疫病对他们心志的锤炼。

    胡太医和刘太医两人在尚药局中的表现,一向中中。却同样带有尚药局太医那种眼高于顶的毛病。在润州。他们遇上了钟岂。钟岂的本事令他们汗颜,并且羞愧不已。

    除了钟岂之外,京兆明德堂的周大夫。不管是医术还是医德,都让他们刮目相看,自此收起了自大、轻视的毛病。

    此外,在润州疫病的中心——润州县主府内,在生死病弱交织之地,他们充分体现到作为一个大夫的责任,这种冲击和震撼是在京兆、在皇宫中永恒无法体会到的。

    这是一种福分。

    胡、刘两位太医在见到京兆城门的时候,心中涌起的是深深的感激,感激自己能去润州一趟。

    在面见太子之前,这两位太医还特地找到了周大夫,一定要带着他去见太子。——在回来途中他们已经说好了,他们会将周大夫引入尚药局。

    本来,周大夫和郑奉御同出一门,又在润州大疫中立下大功,周大夫入尚药局就不是难事。

    崇德帝听说宣慰队伍回来了,十分高兴,在政事堂官员的建议下,吩咐礼部官员对这一行人论功行赏,而且是重赏!

    礼部尚书张明德早就收到消息,知道宣慰队伍即将回到京兆,早就吩咐属下拟好了赏赐章程,并且送呈崇德帝过目了。

    这一串长长的赏赐名单中,顾琰十分关注两个人。其一当然是沈度,其二,是润州大夫钟岂。

    钟岂在润州大疫一事中居首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朝廷也给予了他最大的肯定,就御赐其“神医”的名号,予其与尚药局奉御相同的待遇,准其不用入尚药局,俸禄什么的,一应俱全,以彰其功。

    至于带着队伍前去润州的沈度,则是官位加一等,记功待调任之时擢升,并有文绮等少府监赏赐。

    赏赐些什么,倒是不重要的。对于现在的沈度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加官加等。对这些赏赐,沈计之同学表示很满意。

    在桐荫轩这里,沈同学一直笑眯眯看着顾琰,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求表扬求奖励。

    表扬和奖励,顾琰当然不吝。她难得俏皮一回,将沈度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