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219章

权贵娇-第219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从何来,去往何处,宫女内侍侍卫都各安其事,就算是偷奸耍滑都有可寻之处。

    这样的办法,直接分明,没有什么可指摘之处,相应地,延禧宫也没有什么好处油水可得。

    但孟德妃既称病十余年,就不会想着什么油水了。这一点,伴随在她身边十余年的大宫女环珮最清楚。

    至于孟德妃为何会应允郑太后,蹚后宫这一趟浑水,环佩也很清楚。

    “回娘娘,奴婢知道了,宫女和内侍都会送至东宫的。奴婢已经去探望过太子妃了,太子妃的仍卧床,一时半会是好不了了;永和宫那里,有人往永和宫递信了,按照娘娘的意思,并没有加以阻止。”环佩这样回道。

    孟德妃接手后宫事务后,一应宫制,并没有作什么改变。唯一的改变,大概就是让永和宫松动了,给了它足够的方便。

    “如此便好。有人赶着去作死,本宫总不能拦着。”孟德妃点头说道,这句话听起来异常尖酸刻薄。

    环佩没有说什么,躬了躬身便离开办事了。偌大的延禧宫,只有孟德妃和并另外几个沉默顾琰的宫女内侍,便显得寂静冷清。

    半响,孟德妃才动了动身子,吩咐道:“准备吧,本宫要去紫宸殿。”

    她现在既然理后宫事了,便要将事情都管起来才是。紫宸殿,当然要去的。

    听到孟德妃求见,崇德帝皱了一下眉,才说道:“见!”

    孟德妃的父亲孟云卿,当年做了一些事让崇德帝极为不喜,即使孟云卿现在已经致仕,但崇德帝早已对孟德妃没有什么兴趣。

    他所以会让她管理后宫,只是因为后宫现在无人可用,也因为郑太的建议。——这种膝下无子寡情少欲的妃子,在崇德帝看来是适合管理后宫。

    因此自孟德妃理事后,崇德帝便没有宿过延禧宫,孟德妃会来紫宸殿,自然是为了后宫事。

    这一次,是为了东宫事。

    “东宫连日访客不绝,所以臣妾往东宫加派了人手。另外,还有不少命妇想见太子妃,臣妾觉着太子妃身体不太好,便都拒了。只是程家……毕竟是太子的母族,臣妾便没有拒。”孟德妃低眉顺眼地回道。

    自出了延禧宫,她对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一副姿态,对崇德帝也不例外。

    崇德帝听了,只点点头,道:“现在后宫中的事,爱妃安排便是。”

    只是他心底某些痕迹又再加深了一层。东宫的访客要令到后宫增派人手了,还有命妇,看来东宫属官,现在的确是朝中大事啊。

    如果说孟德妃的话语,只是在崇德帝心中划深了一层,那么接下来这一件事,就可以说是在崇德帝心中燃起一把大火。

    他没有想到,让他满意的政事堂官员,也会参与到东宫之事中!

    (章外:一更!各位养肥的,也恳请冒冒泡啊~~)(未完待续。。)

    ps:  一更!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作者君会勤奋~~

408章 过犹不及

    (二更!)

    令崇德帝怒火中烧的,是礼部郎中刘以佐的奏请。

    这奏请,同样与东宫有关,说的,却不是东宫属官配设的事情,而是东宫纳太子良娣的事情。

    本来,在太子被册封的时候,太子妃、太子良娣也应随之册立的。太子妃已祭宗庙,这不用多说。关键就在太子良娣,这两名太子良娣,迟迟没有定下来。

    太子良娣比关内侯,在东宫的重要可见一斑。之所以迟迟未有定下,是因为在被册立为太子之前,朱宣明并没有侧妃,而先前三皇子府中的妾室,身份太卑微。

    朱宣明是因为张妙有孕才得封太子的。在这样的因由下,倘当即挑选太子良娣,一是怕张妙皇身子有微;二对太子声名有碍,于是蒋钦建议暂缓纳太子良娣。

    这个建议,朱宣明接纳了,倒也为他赢得了令名。

    现在,数月过去了,太子妃又落了胎,为了东宫,为了皇室后裔,定下太子良娣人选,已不容拖延。

    刘以佐的奏请,便在于此。

    本来,挑选太子良娣一事,是由皇后和淑妃主理的,但现在坤宁宫与永和宫都被禁闭着,孟德妃推说人微言轻,不能理会此事。如此,此事便落到了礼部。

    刘以佐心思活络,他身后没有什么得用势力,却想趁着东宫属官一事,往东宫那里靠近一些。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太子良娣一事。心想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他得到东宫重要的机会,无论如何,他都要抓住这个良机。

    而且,现在太子妃落胎,京兆又有些针对太子身体的传言,他认为提出挑选太子良娣,现在这个时机刚刚好。

    在紫宸殿里面,刘以佐是如此上奏的:“皇上,自太子妃落胎以来。京兆针对东宫子嗣的传言便很多。流言固不可信。但微臣以为,皇嗣乃国之本,现在太子妃身体不宜有孕,挑选太子良娣势在必行。”

    挑选太子良娣。为皇家开枝散叶。这是为了朝廷。的确是一个好上奏,这也应该允许的。……毕竟,崇德帝还没有皇孙呢。

    但是。刘以佐作为礼部的官员,又一心想着得到东宫青眼,做事便完善了些细致了些:在上奏的同时,他还提出了合适的人选。

    这些人选,还得到了礼部尚书薛应甫的赞同。

    问题,就出在刘以佐建议的太子良娣人选上!

    刘以佐精挑细选,将朝中年龄、身份适合的姑娘家仔细过滤了一遍,几经辛苦才挑选出这四个人选。

    这四个人选,年龄、身份、相貌无一不好,就是太好了,才让崇德帝震怒不已。

    这四个人选,分别是郑时雍的孙女郑蕤、朱有洛妻子的侄女程媚、礼部尚书顾霑的孙女顾珺、兵部尚书霍韬的孙女霍慈。这四个人,代表着什么,一目了然。

    这其中,顾霑和霍韬的孙女乃庶出,这没有多少可说的地方。但是,郑蕤和程媚,却都是嫡出。更关键的是,这两个人身后的官员,是政事堂的官员!

    政事堂的官员,崇德帝先前才赞他们拎得清,没有参与到东宫属官一事中去。怎么,在太子良娣一事上,政事堂的官员要出手了吗?

    这四个太子良娣的人选,包括了政事堂、吏部和兵部的势力,无论是哪一个人选,都代表着朝中的势力。若是以往,崇德帝为了朱宣明,不可能不准。

    但是,现在正在配设东宫属官,有那么多官员一面倒的情况,再有了太子良娣一事,这就不能不令崇德帝多想了。

    东宫属官、太子良娣,这……东宫是要趁着这两件事,将朝中势力收到手中吗?……崇德帝先前的微妙心情,统统化成了这一句话。

    可是,自己还在位呢,太子他就这么迫不及待?!

    帝王的心思一转,紫宸殿中的氛围就沉凝下来了。但是,一心表现的刘以佐却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仍在滔滔不绝地说道:“皇上,太子已立,太子良娣的人选也应该早定了。臣所奏请的人选,已得到尚书大人的认同,是十分合适作为太子良娣的……”

    常康立在殿中,真是为礼部这位刘大人捏了一把汗。皇上的怒火已这样明显,他还在不停地说。难道,为东宫打算真的是这么重要吗?

    重要到,连帝心也罔顾了?

    真真是,作为内侍,他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随即,崇德帝便平静地问道:“是吗?这四个人选,就这么合适?”

    刘以佐没有似漏了补充说明,合适的,应该是她们身后所代表的势力才对。

    在人选一事上,刘以佐十分有信心。这四个人,是他千挑万选出来的,怎么会不合适?

    于是,他微微挺了背脊,大声回道:“是的,臣以为,这四个人,都是太子良娣的合适人选!”

    闻言,崇德帝笑了,嘴角缓缓上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点了点头。

    良久,崇德帝才吩咐道:“去查查,郑时雍和朱有洛是否知道此事,宣太子!”

    政事堂、吏部、兵部,刘以佐建议的这几个人选,真是好,真是好!

    刘以佐奏请定太子良娣一事,朱宣明早提前听到了风声。说起来,这也是刘以佐有心领功劳,特意让人传到朱宣明耳中的。

    刘以佐建议的几个人选,朱宣明很满意。本来东宫挑选太子良娣,就是为了增加东宫的势力,这四个人选,无论是哪一个,都对东宫有好处,这样就足够了。

    在经历了张妙有孕、落胎之后,朱宣明发觉增加势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姻亲。太子良娣是谁,自然就十分重要了。

    然而,朱宣明的高兴没有持续太久,甚至只有片刻。在转瞬细思后,他的笑容便顿住了,脸色也越来越惊慌。

    不对,这四个人不对!不,不,或许这四个人选是对的,但在现在这个时候,这四个人选就是不对!

    现在,正在配设东宫属官,东宫实在不应该再有别的动作。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然而,刘以佐已经奏请了,接下来京兆的局势,朱宣明也根本无法阻止。

    (二更!)(未完待续。。)

    ps:  二更!

409章 应对

    (三更!)

    朱宣明无法阻止的局势,正以燎原之势在发展。在刘以佐上奏之后,崇德帝又收到了礼部数封奏疏,所请的,都是定太子良娣一事。

    好巧不巧的,建议的太子良娣人选,总少不了郑蕤和程媚。换言之,郑时雍和朱有洛总脱不了此事。

    此事不知怎么的,在京兆官员间很快就传开了。于是,在东宫属官如火如荼的时候,太子良娣也为朝官津津乐道。

    刘以佐刻意宣扬,朝官们不用怎么打听,就知道太子良娣的备选之人会是谁了,讨论得也更为细致热烈,比如郑时雍孙女郑蕤的性格喜好都说了出来。

    被强烈关注的人当中,顾霑为了东宫属官配设一事,正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就没有心思时间理会这事,而霍韬乃标准的军中性格,只一笑置之。

    其他有孙女或侄女在备选之中的九府尹,则在京兆之外,就算有什么反应,一时片刻的,也传不到京兆来。

    朱有洛有些暗喜,程媚这个侄女他一向没注意到,但现在竟有机会成为太子良娣,被妻子念叨得多了,他也生出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横竖在这一事上,他并没有收什么钱财,不是吗?

    于是他翘起双手,放任事态发展,既不加以阻止,也不从中推动。朱有洛心想,程媚能不能成为太子良娣,端看她自己的福分了。

    真正异常在意此事的,是尚书左右仆射郑时雍。在得知自己的孙女郑蕤在备选名单之中。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眉头都能夹死苍蝇。

    早在东宫属官提出的时候,郑时雍就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心中多少已有了忧虑。随后官员们的反应,证实了他这种忧虑。

    朝中的官员,都倾向了东宫,为了担任东宫属官,官员们各出解数,甚至放弃了朝中官位,三品大员蒋钦是。兵部郎中是。这不是郑时雍想看到的情况。

    郑时雍离开京兆的时候,几位皇子尚年幼,夺嫡之势尚未显;现在他回到京兆时日尚短,选择上便没有多少倾向。

    在他看来。就算三皇子是太子。但他是崇德帝的官员。还是政事堂的官员,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循皇上心意而行。

    他不像朝中官员一样急着谋后路。急着往东宫靠拢。到了他这个位置,其实已没必要想太多了,太子是皇上选定的太子,是将来的帝王。

    现在,大定的江山是皇上的。

    先前郑时雍的担心,就在于皇上和太子的关系。他自己身在高位,能做出适当的选择,但人欲无穷,为长远计,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作为崇德帝纯臣,郑时雍实在太清楚崇德帝的性格了。准确地说,郑时雍判断每一个帝王,对待皇位,都是一样的表现。

    春秋鼎盛,哪个帝王会愿意皇权旁落?

    官员一面倒,已让朝中局势变得颇为微妙,现在再加了太子良娣一事,等于直接推动太子和皇上进一步对立。

    太子与帝王之间的微妙关系,乃是千古难事。现在,太子良娣一事又涉及自身,该如何处理呢?——郑时雍脸色阴沉,正是为了这个。

    此刻在东宫,朱宣明来回踱着步,末了恶狠狠地说道:“这个刘以佐,还敢出现在本宫面前!本宫倒不知他是真傻还是假懵了!都是因为这个人!”

    他怒气难消,在反应过来太子良娣一事是多么险恶后,他想扭了刘以佐的脖子!

    到现在,朱宣明觉得刘以佐不是真想靠拢东宫,而是在挖一个大坑给东宫跳!

    在得知这一事后,蒋钦就立刻求见了,道现在情况危急,这太子良娣一事就是个大圈套,请太子殿下谨慎应对,云云。

    这一点,朱宣明何尝不知?但是,他心中取舍两难。

    利用太子良娣来获得势力,是他心中所想,也是接下来所为,但在当前的局势,他真的怕父皇猜忌,怕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太子之位会有什么差池。

    因为,这个世上,唯一能废太子的,就只有在位帝王。

    朱宣明被册立太子之后,听得最多的劝诫就是不作就不死,但真实的情况是,就算他什么都不做,东宫都成了箭靶子。

    如今,应该如何化解这种危急呢?蒋钦所给的建议是静观其变,而成国公府递进来的话语,也是差不多。

    静观其变,难道要等着父皇的猜忌下来吗?朝中官员也像中邪一样,都认为这些良娣人选可以,听说就连后宫妃嫔,都在一个劲儿地说太子良娣人选的合适,这更让朱宣明心焦。

    就在他坐立难安的是,崇德帝的传召到了。此时有召,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

    朱宣明强压下心中的惊恐,作出一副无所知的神态,硬着头皮来到了紫宸殿。

    这时,崇德帝已经将怒火压下去了。在见到朱宣明后,反而和蔼地看了其一眼。

    正是这和蔼的一眼,朱宣明背脊起了寒意,胸口的剧跳也更加厉害。风雨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