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207章

权贵娇-第207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时候,最适合小酌一番,庆贺这样的喜事,以及,安抚他们饱受吓虑的心。

    程大昌喝得有点多了,脖子上都有潮红,眼眶亦有醉意,随意地说道:“说到大疫,本官忽然想起了一件史上旧事,便觉得心中戚戚。幸好,现在是承平之年,现在大疫得治,不然……不然……”

    他打了个酒嗝,没有将话说完,陆居安听见,便接上话了:“大人所说的事,可是邺镇大疫?”

    陆居安先前才和程大昌说起邺镇,所以便想到了这个。

    程大昌晃晃脑袋,却摆了摆手,说道:“不是邺镇大疫。而是……平城之乱。前朝与大盛的战争,也是和疫病相关。沈大人兼虎贲中郎将,想必熟习军事,那一战,大人知道吗?”

    说罢,他便看向了沈度,等待回答。他对沈度真的很好奇,这个年轻人,会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吗?

    沈度端起酒杯,呷了一口,才说道 :“程大人所说的,是前朝为了退敌,将疫病之人投到平城,致使平城染疫,最后使得大盛士兵止步那一战?”

    程大昌点点头,直接拿过酒壶,猛喝了几口,才继续问道:“平城一战,虽然能使大盛退兵,但前朝的无辜百姓也死得更多。沈大人,你觉得前朝的做法,对还是不对呢?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做?”

    如果是你,你又会怎做?在敌军已攻破边界的平城,眼见着就能长驱直入,但退敌无望,守城无望,这时疫病又起,你会怎么做呢?

    在那样的战乱年代,前朝官员用疫病之人,用平城全城百姓的死,阻止了大盛的脚步。如果是沈度,又会怎么做呢?

    沈度放下了酒杯,盯着杯里晃动的液体出神,良久才答道:“我不知道。我没在那样的情况下,所以不知道会怎么做。我只能知道,在现在的情况,我能怎么做。”

    程大昌等人不由自主地停住了喝酒的动作,慢慢挺起了背,想听听沈度会怎么做。现在,已没了当年的动乱,现在又能怎么做?

    他微微抬头,看着程大昌等人,复又垂目,声音很轻:“我愿意倾毕生心血,守住大定如今的承平。”

    前朝的动乱,如今已经止息。经过无数人将近八十年的努力,才有了今日的承平。这承平来之不易,守住这承平更难。前朝的平城之战,国朝的永安之战,他会永远记得。

    记得大定如今的承平,是用寸寸山河血换来的。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我愿用毕生心血,使得大定永无凶年,荆棘无生!

    (章外:一更!这一章算是过渡章吧,上次读者群在讨论古代战争和人性,我也一直在思考,适逢911,借这章来告诉自己,和平是多么重要。)(未完待续。。)

    ps:  一更!头疼不已,我会尽量更新。感谢亲们的打赏和月票!

381章 王师过处

    (二更!)

    程大昌听得呆了过去,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他半眯着眼看向沈度,连酒都醒了不少。

    眼前这个年前人,才二十余,却能说出“我愿意倾毕生心血,守住大定如今的承平。”,再想到沈度在润州大疫中的举动,他便无法压抑心中的震动。

    程大昌和郑时雍的年纪差不多,今年已六十多岁了。他以进士出身受官,从州部起家,累官至今日的三品府尹一职,将近花了四十年的时间。

    这四十年来,大定出现了永安之战和二王之乱,他虽然没有亲历,但却深受这些动乱的影响,每至一地任官,他都深刻清楚脚下踩着的大地,不知流淌过多少鲜血,不知埋葬着多少尸骨。

    可怜关山万里道,年年战骨多秋草,这不仅仅是诗人描写的诗句,更是大定曾经出现过的真实场景。

    但是,不论是过去的年轻热血,还是现在的年老内敛,他都不曾有这样的胆量和信念,守住大定承平的胆量和信念。

    但眼前这个年轻人有!而且,这些胆量和信念,正在付诸行动。——从这一次润州大疫就可以看出来。

    这……令他沉默不语。

    在这样的年轻人面前,他应说什么?他能说什么?

    他只能,默默拿过酒壶,给沈度斟了一杯酒,以此来表达他的心情。

    随后,他哑着声音说道:“你们年纪还轻。并没有亲眼见过战乱之时是怎样的,就连本官,也没有亲自去过战场,但本官见过战场上活下来的士兵,见过经历战乱大凶的百姓……”

    圣人说得没有错:王师过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所以兵者凶器,国朝慎用。

    他经历过战乱,知道承平的难得。但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怎么会比他更懂得呢?

    沈度安静地坐着。仿佛没有注意到程大昌的打量。

    其余两个人。已顺着程大昌的话题说开了。

    顾济棠做在程大昌右侧,他也喝了不少,略有些醉了,并没有注意到程大昌复杂的心情。思绪也有些迟钝。还是停留在平城之战里面。断断续续地说道:“如果是我……我也会像前朝官员那样,用尽一切办法来阻止大盛士兵的脚步。即使……会有无辜的百姓死去。”

    他这句话,获得了陆居安的认同。陆居安的本质。还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文人,舍生取义哈哈、杀一人活百人的道理,他是相信并且认同的。

    因此,他也说道:“在那样艰险的情况下,不管做什么都为了守住国朝,守住更多的百姓。莫说是投疫病之人,就是更过分的事情,也要做了。”

    顾济棠和陆居安虽然没有明说,但已十分明确地表示了他们的选择。那就是他们赞同前朝官员的做法。为了让更多人活着,牺牲在所难免。

    没有不流血的承平,也没有纯粹干净的安定。

    听了这些话语,沈度皱了皱眉头,却没有再说什么。

    或许他们都说得对,为了承平,为了更多人能够活着,在这片大地上出现的许多事,都能够被接受和容忍。

    只是,他心中仍是希望,大定之内,王师只须陈在九府十六卫,并不动用凶年。

    如此想着,他心中的信念等坚定了,这一次润州大疫,对于他的来说又是一次淬炼。在亲眼见过润州大疫的病人后,在亲身感受到百姓们的求生**后,他本来就清晰的信念,更加坚定。

    像这样坚定下去,终有一日能臻于至善,这种信念终会坚不可摧。

    程大昌看着安静的沈度,举起了手中的酒壶,将壶中酒全都倒在口中。

    大疫已解,国朝承平,宜当一醉,不是吗?

    县主府的疫情,在钟岂和胡太医等人的努力下,愈加好转了。现在,润州百姓都知道出了一个神医钟岂,是他和太医们想出的药方,阻止了疫病、挽救了润州百姓。

    一时间,润州百姓们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百姓们渐渐敢出门了,润州城虽然还是冷静,但已在慢慢恢复。

    喜悦的百姓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钟岂立了一个长生牌位,感激他救了那么多润州百姓。同时,在润州官员的引导下,百姓无比感激皇上,口称“皇恩浩荡、天佑润州”……

    对此,沈度和程大昌都微笑默认。此事的润州城,是需要激励的,神医钟岂的存在,就是最好的精神支撑。而且,神医嘛,只是在医术上,就算钟岂再得百姓的拥戴,也没有什么紧要。——朝廷能放心。

    此刻,受润州百姓拥戴、被称为神医的钟岂,却单独找到了沈度,满怀忧虑地问道:“沈大人,沈老的身体如何了?”

    一向不谙人情世故的钟岂,难得关心起了京兆沈肃的情况。就算他再胡混,也清楚自己“神医”的名号是怎么得来的,自是对沈度感激万分。

    想到沈肃的身体,钟岂的神色暗了暗——只是他一身乱糟糟的,脸色变化看不出来。

    “父亲的身体尚可,章老先生在为他调养。”沈度这样回道,笑眯眯的。

    “可是,沈老的身体不容乐观,他活不过三……”钟岂讷讷说道,却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不应该说这些话,太不吉利了!

    “没事,我知道的,也有所准备了。”沈度回道,仍是笑眯眯的,似乎不在意钟岂的话语。——如果不是笑容凝了凝的话,会更有说服力些。

    钟岂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随便说了两句话,就逃也地跑远了。

    只剩下沈度,沉思了良久,最后神色恢复如常,当作什么都没有听到。

    润州大疫逐渐得解,沈度肩上的重压便轻松许多了,还接受了顾济棠的邀请,打算好好参观润州城一番。

    上一次急请钟岂进京兆,这 一次又有润州大疫,两次都匆匆慌乱,他都没能好好看看润州城是怎样。

    这一次,他的打算仍是不成行了。就在他准备出润州府衙的时候,用尽最快速度从京兆急赶而来的似岁,来到润州城了,请沈度立刻返回京兆。

    京兆,出事了。

    (章外:二更!意犹未尽,借他们之口来表达我对战争的看法。写这两章,我有些难过。今晚大概就两更,明天周末,我争取写多些。)(未完待续。。)

    ps:  感谢属猫的小老鼠、kssherry 、floodjiang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月票!

382章 胎不保

    (一更!祝大家周末愉快!)

    且说前不久,在京兆,太子妃张妙最近觉得不太妥,身体总是恹恹的,嘴巴时有发苦,整天感到困乏,只想躺着歇息。

    她已有孕四个多月了,胎像已经很稳了。为她安胎的,正是尚药局奉御郑杏林。先前,郑杏林通过脉象,断出这是男胎,令朱宣明和淑妃欣喜若狂。

    男胎,就意味着这是崇德帝的皇长孙,使得东宫优势又多了一重。虽然现在东宫没什么威胁,但优势越多,当然就越好。自然,张妙的胎就成了东宫、永和宫的大事。

    淑妃借主理后宫的便利,明里暗里将好的吃食、药材等物品,都第一时间送到东宫。——对此,陈婕妤和安婕妤都没说什么,因为谁都看得出,就连紫宸殿中的崇德帝都对张妙异常看重。

    看重的,当然是张妙腹中的胎。眼见及此,陈婕妤当然什么都没说,而安婕妤本来就像个河蚌似的。

    受到宫内宫外如此关注的张妙,心情却不太美妙。她无意中听说,那个谪仙人又病了,而且病得更厉害,自年后就没有出现过了。

    听到这些事,张妙便觉得心中抽痛。如此一来,觉得身体更加不适了,疲倦得连眼睛都不想睁开。

    听到张妙这样的情况,郑杏林急急赶了过来。他是为太子妃安胎的,若是胎像有问题,他也会有罪责。

    为张妙把脉过后,他忧虑不已。但脸上没有表露出来,而是说道:“太子妃这是身子日重,才会觉得不适。太子妃宜开怀少思,臣开些安胎药,便会没事的。”

    张妙听了他这些话,提着的心才稍稍放下。她抚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不觉手心有汗。这个胎儿虽不是她期待的,但这也是她骨中骨肉中肉,她怎么能没感情?

    她强迫自己不要多想。现在,她唯一有的就是腹中的胎儿了。这是她仅有的希望。至于谪仙人……

    成嬷嬷见状。适时劝慰道:“太医都这么说了,望太子妃以腹中胎儿为重,少思少虑,将胎儿养好才是要事。”

    张妙垂下目。低声回道:“嬷嬷。你别说了。我心中清楚。”

    成嬷嬷看着张妙的样子,便没有再说什么,心情。却颇为沉重。

    她略懂医理,又伺候淑妃生了两个孩子,知道有孕四五个月的时候,是孕妇最舒适最平缓的时候,太子妃身上出现的这些症状,不太对。

    刚才郑奉御的说法,是不是太轻描淡写了?太子妃的身体状况,究竟是怎么样呢?

    此刻,郑杏林正躬着身,向朱宣明描述着张妙的状况,语气十分忧虑:“殿下,太子妃的脉象无力,唇色暗淡,加上乏力疲倦,臣担心情况不太好,疑这是落胎之兆。”

    郑杏林硬着皮头说道,心不由得跳得很快。太子妃的身体状况如此明显,他不得不说,说了也要承受太子殿下的怒火。总之伺候贵人们,就是艰难。

    朱宣明听了郑杏林的话语,顿时面色一沉,不豫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太子妃身体一直都没事,现在怎么会这样?”

    问完话之后,朱宣明的手都有些抖。他完全没料到,张妙的身体会出问题。一下子,他有些懵了,心中却惊慌错乱。

    若是张妙的胎儿没了,东宫会怎样?父皇对东宫会不会有变?他是因为张妙有孕才得册太子,若是张妙的胎没了,他的太子之位肯定不会失去,但到底不祥。

    “太子妃这样的症状,臣以前也有所见。多是先天不足,随着胎儿的长大,情况就会明显,母体也会有诸多不适。”郑杏林回道,强忍住背后战栗。

    太子妃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据郑杏林以往所诊断的,先天不足的胎儿在母体中活不过三个月,但太子妃的胎儿都四个多月了,怎么会这样呢?

    郑杏林一时诊断不出别的原因,但他知道,太子妃的身体的确不容乐观,他的压力如山大。

    “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太子妃的胎儿!东宫不能失去这个胎儿。郑杏林,别忘了你做下的那些事。”朱宣明冷冷就地说道,将心中的惶恐都变成怒气发出来。

    他手中握着郑杏林的把柄,不怕郑杏林不尽心。无论如何,张妙的的胎儿都不能有事!

    郑杏林“唰地”跪了下来,连声回道:“臣定当倾尽全力,以保住太子妃的胎儿,请殿下放心!”

    然而,尽管郑杏林如他自己所说的,想尽了办法耗光了心力,太子妃的身体仍没多少好转,反而越来越不好了,落胎之像也越来越明显。

    直到这一天,成嬷嬷偷偷告诉郑杏林,道张妙的亵裤上出现了一点血迹,郑杏林整个人就不好了,他神色惊惧地看着成嬷嬷,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知道,太子妃的胎,一定保不住了。

    成嬷嬷见到他这样,一切也了然。没想到,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