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177章

权贵娇-第177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沈肃、陆清和沈度奇怪地看着他,他才咳了咳,补充道:“我是说,应对的办法,应该像尚书省搬迁那样,针对的是整个尚书省,而不是某一个人。这样,不管左右仆射换了谁,不管六部二十四司的人有什么调动变换,都能起效的。”

    “哦,明白了,你说的是制度。干嘛那么罗嗦!”陆清点点头,颇为嫌弃杜预的口水。

    “……”杜预动了动嘴唇,一下子像噎住了。

    “杜叔说得有道理。有什么制度可以针对整个尚书省,不管六部二十四司换了谁,都有作用呢?”沈度开口,缓了缓气氛。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是什么制度呢?

    良久,还是沈度开口,问陆清道:“陆叔,以往六部管政令,运作的时候,谁来保证这些政令是必要、有用?怎能保证这不是出自某个官员的私心或利益?”

    “各司管理的范围不同,职责不同,各司相对独立,那么每司的具体情况如何,谁会知道呢?如何监管?”沈度又问道。

    “六部二十四司,都有很详尽的职责内容和规范。官员们行事,大抵不离这些规范,会有存档和记录。吏部有考功司,每三年对对这些情况进行考核。”陆清想了想,如此回道。

    吏部铨选,考功考课,实际上就是对六部的一种监管。

    “三年啊……时间太长了。”沈度回道,脑中有东西闪过,而他紧紧抓着了这东西,让它停留在脑海中。

    沈肃、杜预和陆清双眼一同看向沈度,等着沈度接下来的内容。既然三年太长了,那么什么是短,怎样才做到短?

    如他们想听到的,沈度说话了:“我想,尚书省之权,最终还是归结在六部,六部政令,必须有人监察才是。三年的考核之期实在太长了,那么就保证六部平时有人看着就行了。”

    有人看着,那就是监察了!御史台,非御史台莫属!

    “是的,就是御史台。可在每一部放一名监察御史。如此,六部的情况可知而监之。”沈度将所想的应对办法说了出来。

    只要有人监察六部,那么六部之权就不会妄为,这就是对六部权力的约束和限制。

    杜预和陆清听了沈度的话语,都在凝神细想,觉得这似乎也是一个办法。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的确可以用来检查六部。而且,监察御史本来就是监督百官,这可行!

    不料,沈肃却是摇摇头,不赞成沈度的办法。

    呃,这是为何?

    (章外:一更!)(未完待续。。)

    ps:  一更!

313章 满盈之戒

    (二更!)

    沈肃摇摇头,说道:“对六部监察可以,却不能是御史台的官员。监察御史品阶太低,对六部起不了多少监察作用。”

    他反对的,不是监察之举,而是监察的人选。监察御史乃八品官职,官阶太低,距离六部的职权太远,低而且远,就有种种受限,做不了多少事情。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而且,皇上刚刚提升了御史大夫的品阶,御史台本就受满朝瞩目。如果此时由御史台专察六部,不用说,百官皆有异议,皇上也不会答应。”

    如果御史台不行,那么谁可以监察六部?这下,众人一齐看着的人,变成了沈肃。

    沈肃看向沈度,问道:“你就任中书舍人时间也有一段时间了,可知道为何中书舍人是六个?而不是三个或者两个?”

    他这话一落,沈度和杜预便似有所悟,心中同时想道:原来,父亲(沈老)所想的,是那个意思吗?

    沈度立刻回道:“中书舍人设六人,是为了对应尚书省六部。如此,各舍人在承旨拟旨之时,便能详而知之。”

    包括知制诰在内,中书舍人共六名,每一人对应一部,却不专于一部,这样才能熟悉政务,才能出令拟旨。——这是沈度就任之时就知道的了。

    沈肃半眯着眼,似乎在回想着什么,半响才回道:“准确地说,六名中书舍人不是对应尚书六部。而是分押尚书六部。我曾经听人说过,太祖当初设立中书舍人,本来就是以中书舍人来监察尚书六部。只是,时日长久,就渐渐变成了现在这样。”

    现在这样,中书舍人只是对应六部了,监察之权已不复存在。想到这里,沈肃的神色不禁冷了几分。

    对应与分押,差别很大,难怪这些年尚书省权力越来越大。没有管束和约制。也是原因之一。

    他的话语已经说得如此明显,杜预和陆清当然明白了这办法。恢复中书舍人监察之权?由中书舍人来监察六部,这个办法,可行吗?

    “现今剩下的。就是如何将这个办法变成可行。皇上会答应吗?”陆清说道。想明白了接下来的难题。

    “不知道。这个办法。总要上呈到皇上那里,才知道这个办法是否可行。”杜预回道。

    他白了陆清一眼,觉得陆清漏了一步。接着应该做的。是上呈这个办法才对吧?

    至于可行什么的,说不定皇上会准了这个办法呢?

    陆清冷冷地回了一个“你太天真”的眼神给杜预。如果皇上会准这个请求,那么今天还在这里讨论个屁啊?!

    杜预被他这么一瞪,便明白了他的意思,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吏部的典籍,不知有没有相关的记录。遵祖制倒是很好的理由,这个理由能说服皇上吗?”陆清想了想,如此说道。

    他的话将将说完,杜预就笑了出来:“哈,中书、门下两省刚刚搬迁,还撤了尚书令。这两件事,哪一件是遵祖制的?如果以这个理由说服皇上,不是立即打了中书省和计之的脸了吗?这道奏疏怎么上呈?”

    他倒不是存心与陆清作对,但事实如此,若咬着“遵祖制”不放,说不定会对两省搬迁、撤尚书令有碍,不是吗?

    很是!所以一下子大家又陷入了沉默。办法是有了,却不见得能起行,这该如何?

    兜兜转转,事情又回到了最初的困境。让皇上接受对六部权力的限制,真是个大难题!

    时辰一点点过去,日头已升至半空了,曲禅已经进来添了几次水,他们还是什么办法都想不出来。

    最后,还是沈肃开口道:“既不得法,就按照立前所说的,将这个办法上呈了再说。不定到时候会有办法。”

    既然想不到最后的办法,便一步步来,遇到什么石头再搬开好了。总不能因为困难,而搁置所有的事情。

    “这道奏疏,事涉中书省,不能由计之和立前来上。我是六部之人,也不能上。这道奏疏,还是另交他人才是。”还是陆清说话。

    这下,杜预点了点头,觉得陆清说得很对,没有再出言反驳了。

    上奏疏之人,是谁呢?沈度想起了那个眉眼永远带着深情的人,监察之事,本就应该由御史台来提及,俞恒敬会承下这事吧?

    一定会的,点兵之事他都首先出言。这个奏疏,他肯定会代为上奏!

    这一日,他就特地往俞家递了帖子,去见俞恒敬,然后将写好的奏疏递到俞恒敬面前。

    俞恒敬看清楚这奏疏的内容后,先是一愣,然后直看着沈度,笑问道:“沈大人这是何意?”

    他一双凤目凝视着沈度,似带着无限深情,看得沈度差点低下了头。只是差点,幸好没有!

    他凝了凝神,迎着俞恒敬的目光,然后说道:“下官恳请大人上呈这份奏疏,请大人奏请监察六部。”

    “呵,奏请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沈大人为了避嫌,才让本官代为上呈,本官了解。但本官不了解的是,这奏疏,是不是表示沈大人对六部之权起了心思呢?”俞恒敬笑意晏晏地问道。

    虽则笑容满面、情深款款,但眼底的那一抹凌厉,是怎么都藏不住的。只是,不知道这凌厉是真的,还是装出来的。

    面对这样的凌厉,沈度挺直了腰背,语气平静地回道:

    “下官的确对六部之权起了心思,就是不想让它太大!正如下官所想那样,六部管天下众务,无不关决,太过重要。怎么能没有人监管?考功司考核的间隔太长,御史台的监察有所不及之处,宜当由中书舍人来监管。”

    他所写的,就是他所想的,就是他欲做的。他对六部的心思就是如此,他沈度要这六部之权来做什么?

    俞恒敬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沈度身上,良久,才说道:“奏疏放下吧。”

    (章外:二更!哈哈,写到这里,忽然有个奇葩的想法:本文又可以叫做《仇人养成录》,拿走勿喷,哈哈!~)(未完待续。。)

    ps:  二更!

314章 成全

    (三更!求月票啊求月票!每天票票少得哭晕在厕所~~作者君都快没动力写了~555)

    夜已经深了,俞家正院书房的烛火一直亮着。俞恒敬坐在书桌前,一动也不动,凤目紧闭着,将眼中的深情也遮住了。

    他面前,摆着一份奏疏,这是沈度送来的那份奏疏,尚未有钤印的奏疏。

    俞恒敬心中,正有波浪翻涌,起伏不止。

    当他说完“奏疏放下吧”这几个字后,便觉得心中一重,似乎有滔滔巨浪袭击而来。

    可是,他面前的年轻人,却是眼光一亮,笑着道谢:“多谢大人成全,下官感激不尽!”

    当听到这些话后,他觉得心中滔滔巨浪退了去,心头一阵轻松。如此一重一轻,反复不止,令他在书房这里,直到夜深也无法睡去。

    那个年轻人说成全,到底是成全什么?成全这份奏疏,还是成全中书舍人监察六部?或者是,成全中书省?成全沈度这个人?

    俞恒敬不知道,他睁开了眼,再次打开了奏疏。

    这封奏疏,是以他的名义写的,他用手沿着每一个字,细细看了起来。——他已经这样看了很多次,还想这样看着很多次。

    “所谓易必在前,难必在后。臣在朝中日久,备见其事。今中书、门下两省搬迁,尚书增设左右仆射,大事已定。然六部二十四司重要,天下众务。无不关决……”

    这是在说六部二十四司的重要,实则,仍是在说尚书省的重要。这么重要的官职,所掌的权当然重要,关乎着国计民生,关乎着长治久安。

    奏疏继续写道:“凡事有是非,理均与夺,人心既异,所见或殊,情有不尽。故各官行政。便有不一。不一者。孰优孰劣?孰正孰歪?故臣以为宜有评判、宜有监察……”

    提及监察六部的必要性,这么重要的六部,这么多官员的六部,每一个政令都影响着万民。每一个政令都会影响国朝。才应该有所监察。

    那么应该由谁、如何来监察呢?奏疏上面。写得十分详尽。

    “臣以为,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每一人分押一部。令大事执见不同者商量而定之,望于商量后略言优劣,则人各尽能、官无留事,则六部稳矣,大定久矣。……”

    短短的奏疏,将奏请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之事,说得清清楚楚。监察的理由、过程、意义,都说了出来,这的确是御史台的奏疏,也符合俞恒敬的官职。

    每一处,承前接后,都异常契合。这封奏疏,并不简单!

    不简单的,除了字里的意思内容外,还有这奏疏本身。一撇一捺皆有风骨,坚毅之勇气扑面而来,令人见之而叹。

    这封奏疏之字,出自沈度之手,俞恒敬认得。但这封奏疏的内容,也是出自他之手吗?还是出自帝师沈肃?

    如果是帝师所为,那并没什么意外的,如果是那位年轻人所想所写……俞恒敬不禁肃然。

    他想起了沈度上的另一份奏疏。另一份奏疏,已经上呈至紫宸殿了。就是那份令三省分权、提高御史台地位的奏疏。

    那份奏疏,在俞恒敬心中引起的冲击,一点都不比现在少。

    他是御史大夫,当然清楚御史台的监察情况如何。御史台掌监察之职,太特殊了,特殊到没有办法起到它应该有的作用。

    不尽人意、无可奈何,就是他所面临的情况。

    他这个御史台主官,即使做了很多事情,都无法改变现在的情况。御史台该起的监察作用,依然无法生效。

    就这么着,在吏部考课的时候,御史台起一点作用,平时……作用几乎不显。

    御史台的地位,有时比司天台还不如。这也令他这个御史大夫从踌躇满志到心灰意冷,到了最后,他认为御史台的情况已不可能改变了。

    就在他快绝望的时候,有个年轻官员上了一道奏疏,奏请将御史大夫升为从二品,并入政事堂。也就是说,在国之大政里面,御史大夫能起到作用!

    御史大夫的作用,是什么呢?当然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监察,肃正,这就是御史大夫的作用,而且是能在国朝实在能起的作用!

    这样一道奏疏,令俞恒敬本已成死灰的心,渐渐起了火星子。

    这火星子时隐时灭,始终没有断,却也成不了大火。如今,同一个年轻官员,又给他送来了一封奏疏。这封奏疏,对他会有什么影响?

    是让心中的火星子熄灭,还是让这些火星子变成熊熊烈火?

    俞恒敬仍是一字一字沿着奏疏上的字,“易必在前,难必在后……”

    是这样,没有错的吧?

    透过这充满风骨、坚毅的一撇一捺,俞恒敬也想到了自己过去的几十年。少时蒙学、青年出仕、中年浮沉、晚年心灰,恍惚间,几十年就过去了。

    从他出仕的那一刻起,他就决意要做个竭尽所能,为大定做到自己所能做的。他一路政绩,不到五十岁就做到了一台主官,这在朝廷百官之中,定是有为有成的了。

    那么,比之现在这个年轻官员如何?是否有撼动官制的勇气?是否有肃正的决心?是否有匡扶的信念?

    在这一刻,见到这封奏疏,俞恒敬终于知道,在过去几十年,他还是有太多的胆怯和退缩,不管是片刻还是长久,他都没有做到自己心底所想的。

    “哈哈,哈哈……”俞恒敬大笑了起来,凤目眸光流转,看起来满蕴深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