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94章

珠玉在前-第94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古至今,明辩自己内心的追求,其实都是一个极难的事。长江书院想一开始就做到这种程度,是很难的,所以现阶段,吕撷英与关令楹她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舍,以及怎么样的取舍,才是真正适合女孩子的。

    “终究是活在这世上,不可一味强求小姑娘们完全脱离‘读书是为更好嫁人’这个根底,倒不妨这样说,读书除为了更好嫁人之外,还能得到什么。”

    不管这时代如何发展,女性一生的价值仍然还不过是体现在家庭上,出色的丈夫,出息的孩子,完整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办书院把这个完全抛开,那是不现实的,吕撷英关令楹她们商讨的,正是让女孩子们在这个前提下,发现,学问不仅仅只作用于此。

    关令楹她们谈得很愉快,但她们并不会急急躁躁地开展她们的“工作”,都是世族女子,谁心里都有谱。这事要快,做起来却要春风化雨,没有分毫雷霆手段,不然这事的难度就会增大。

    究其根由,女士们觉得,学问最好的地方不是其他,正是让人开始真正的思考,思考这世间所有问题的答案,思考自身与外部环境不谐调的根由,然后从这思考开始,去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现状。女士们设想了一切困难,然后她们想“这虽然很难,但我们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做到”。

    看着女士们脸上的光泽,孟约再一次心生感慨:这时代真好。

    回到长平里,吕撷英打发孟约自己回孟园,她得回庆园好好整理一番,把脑子里想到的都写下来。孟约则回屋思考自己能干些什么,这群女士不差钱不差人的,根本什么也不用她出,她还占了个好名声。

    “教材?够呛,大明的识字率很高,汉语拼音也有,太祖穷其一生,都在为提高全民识字率而努力。”卖早点的大嫂识字,看门的仆妇识字,赶车的车夫也识字,大明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九成以上。在南京这样的地方,更是无限接近于十成,可以说人人识字。

    但识字,并不意味着这个民族已经开始集体去思考,他们中很多人可能仅仅就是现代小学三年级的水平,识字能写简单书信,能看懂布告话本。可以说他们简单而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盛之下,其实也不是不好,只是这样一个时代,这么一群人,如果开始集体思考,才大明是有利的,对大明的工业化进程,乃至日后的电子时代,智能时代都是有所助益的。

    孟约不自觉就想远了,因为她从那个时代来,她自己无法做到,就期盼着有人能加快脚步,飞奔到那个时代去。毕竟,那是一个更好的,更完善健全的五百年后。

    “奈何我是个美术生!”孟约抱头呻吟,这次是真的很讨厌自己是个美术生啊,她为什么不是学工科,学理科的。这样的时候,孟约真想把自己的穿越名额送给工科生理科生,省得她像现在这样头疼苦恼。

    “但能力无法支撑野心时,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可是,读什么书……”孟约再次抱头,长长叹好几口气后,决定还是不要这么为难自己。一边操心着工业革命,一边操心着女权,她玩不得这么溜。

    但,自我宽慰虽然有效,到底心里会不甘,于是她选择跟亲亲爱爱的王师兄讲。王师兄笑抚她发顶,柔声道:“想不通就交给我好了。”

    “可是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啊!”

    “年年,你已经做得很好。”打鼓人的戏,沙弥矛盾于无形,她自己又不知觉中帮助了科学院的院士助教们,南京城正热火朝天接通的自来水,也是在她的倡导下完成的。唔,还有舒月坊,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

    其实,单凭打鼓人,孟约已经足够叫历史鸣记她,一切都可能褪色,机械也同会日新月异,唯有文学作品,将恒世流传永不磨灭其美与思。

    被温柔的声线包围着是极好极好的,要是孟约还是觉得,她应该做更多。可她委实全是半勺水的量,好比心理学,现在泼云道长他们越细化越深奥,深奥到凭她那点浅薄的从电视书籍看来的心理学,根本无法中理解到他们的深义,偏偏他们又可以把深义运用于临床治疗之中。

    再比如这所女书院,她总觉得自己能做些什么,也应该去做,可她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早知道会穿越,当年真该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才不浪费这穿越名额。

    “可以帮忙建立完整的学科?”其实,这时代的人学的未必不对,经过基础的识字和一些常识方面的学习后,就专攻自己喜欢的。也有许多人兼学数门,诗书棋画不是必然,但几乎人人都懂一点,素质教育可以说已经化为无形。

    基础教育,当年太祖已经做得很好,高等教育……孟约自己也一知半解,她只是受过高等教育,又不代表知道怎么建立高等教育。

    第二天清早,吃着早饭,剔骨头时,孟约忽然明白过来,她可以做什么:“我可以避免她们走弯路!”

    “说不定以后我还能去教个美术课,美术史我很如数家珍呀。”

    “嗯,心理学课程可以从女书院开始推广,不仅要有女士任教,也要有男士任教。”感谢这是个男女之间来往更加开放的大明,女书院里出现男性教师完全不成问题,就像南山书院也有女士任教一样。

    孟约拨开心头的迷雾,终于找到自己能干的后,开怀地跑去庆园,同吕撷英一起咬笔头,将心中的蓝图一点一点落著笔下,然后着手实施。

    人之一世,匆匆百年。

    有另一位太祖说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小剧场:

    两位太祖在地底不期相遇

    穿越者太祖:您怎么还没投胎。

    另一位太祖(幽幽地):事干太多,功过难说,那头正核算着呢,我前边那位刚去投胎,再过个百八十年应该就轮到我了。

    穿越者太祖(胆寒):那我……岂不得在这耗千八百年?

    另一位太祖(瞟):来,说出你的故事。

    穿越者太祖:我不说,感觉说了会被卖掉!

第二零五章 撇开表象,窥见真实

    在女士们慢慢将构想实现时,她们也顾虑到了德音书院,在女士们眼中,那都是些小女孩,犯的错误也其实不算什么太大错误。如果不是孟约点明,吕撷英坚持,她们会觉得小女孩们干得不错。所以,女士们很想给德音书院留下余地,毕竟女士们想做的是让女孩子们有更多选择,而不是把她们的想法盲目地强加给女孩子们。

    女士们带着宽容的眼光来做这件事,她们都是为人母的,把小女孩们当作女儿看待时,行事便极尽温柔。既然是做好事,不管做到哪个地步,都是应当值得嘉奖的,自然更不能横加指责,她们更不会容易因为长江书院,德音书院为千夫所指,那不是她们的目的,更不是出发点。

    所以,女士们对德音书院只有赞美,没有其他,至于长江书院的建立,也是感念小女孩们都这样勇于行,她们也不甘人后,联合起来建立长江书院。德音书院今年已不再招收学员,女士们这样说,虽引得许多人心头火热,却也没有出现都把家中女孩往德音书院送的情况。

    “什么,师兄,你要去长江书院讲课吗?”孟约难以置信,她倒不担心自家亲爱的师兄被小姑娘惦记,她家师兄从来只有小姑娘的家长惦记,口味和她一样重的人真不多。

    呸……是能像她一样,撇开表象,窥见真实的人不多。

    “为何这般惊奇,不过抽休沐日,去讲一两堂课而已。”王醴没好意思告诉孟约,昔年他在京中也颇富文名,倒不在诗上,而是在《史》。当时年少轻狂,也曾仗着对《史》的了解及倒背如流舌战群雄,最终胜出,那一战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只不过说得人已经不多了而已。

    “那岂不是可以请卢先生去讲术数,我觉得术数也是很重要的课程啊。”术数分两块,单纯的数学,和以数学推衍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的“术学”。孟约虽然自己是数学平平,但并不妨碍她觉得数学是一门很实用很有用的学科。

    “已邀请了,姑姑将往长江书院教绘画。”

    长江书院将没有德容言工之类的课程,将会被美学所替代,既教人欣赏美,也教人如何美,还教人怎样去描绘美。这些学科的命名,还是孟约的功劳呢,文、艺、体、美、数、医、农七大学科,每个学科下有分支的课程,还有一些七大学科之外的,归类于兴趣爱好的杂学,并未成科,而是单独僻出一所院子来安放,学科中有必学,有选学。

    南山书院细分得更复杂一些,但大致不离其宗,比如长江书院的数包含了理科与工科,及数学本身,南山书院不同,已分了工科理科。毕竟这个大明,想做官,光会策论诗词经史是不行的,像医科农科数理工科,不懂一点,是真没法治理一方。

    “我太年少,不会请我去任教的。”孟约一腔火热的好为人师心,在年龄面前完全站不住脚。

    王醴笑道:“长江书院日后或会有蒙学,年年可从蒙学教起。”

    孟约斜睨王醴一眼:“你走,讨厌。”

    王醴如今可是能将《慕春令》倒背如流的奇男子,怎么会走呢,他已经理解到了,孟约的“你走”,就是“你走试试”,“讨厌”就是“赶快来哄我”的意思。遂含笑柔声哄她,她不依,便将她抱进怀中,轻揉发顶。

    孟约:我是不是把自己给套路了?

    把自己给套路了的孟约好气哟,可她又不能对王醴生气,其实他什么也没做错呀,哄她的时候还好耐心好温柔的,气也气不起来。她只能生自己的闷气,是她自己把自己心里那点小矫情全部抖得全天下都知道的。

    没办法,孟约只能去科学院找爹,看看科学狂人们的进度来聊慰己心。

    科学院的院长自从知道这群人休假也不好好休假后,十分干脆地告诉他们:日后你们就不归我管了,老夫想了想,决定在你们中挑个分院院长,届时个中苦乐,你们就自己心里清楚了。一个院长还够,还得两个副院长,这样罢,老孟虽才来,但是个能管得了日常事务的,谯郡又是老孟的故土,这么一大家人生地不熟,得有个熟地儿的带着,你就做个副院长吧。剩下的老何做院长,再有个副院长你们自己推举罢。

    赶鸭子上架的何院士和孟老爷:……

    孟约到科学守的时候,一干人还处在要被发配“边疆”的震惊中,何院士和孟老爷就更不行了,想想以后要管这群天天连饭都不惦记吃的主,就头疼得想哭都哭不出来。

    “年年……”

    “爹?”

    “我们要回乡了。”

    嗯,这事前几天孟约就已经知道,不过她也没跟孟老爷说,觉得这样的惊喜让孟老爷自己去揭开更容易被惊喜到。但现在看来,不但没惊喜到,反而还有点欲仙欲死的味道:“那不挺好吗,哪儿也不如家乡好呀,金窝银窝哪如自家的窝。不是老话得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嘛,爹在乡中处处都熟,做什么事也方便呀。”

    孟老爷:我闺女已经不是我的小甜甜了,她已经不懂我了。

    何院士:“你爹被院长提了做工学院的副院长。”

    “这不得高兴嘛,升职加薪呀,多好的事。”

    孟老爷:看来确实不是了。

    “想想院长多难做,再想想你爹要去了工学院,又是地头蛇,岂不更要事事操心,处处忧虑。”何院士干脆点名。

    孟约:“原来是这样,那还不简单,爹给自己找几个助手,多出点钱,左右侈也不缺,能让自己轻松点,干嘛不干。”

    孟老爷:“诶,倒是。”

    看来我闺女依然还是我的小甜甜。

    “倒不必花钱另请人,从学员里挑出几个来分管一下事务即可,就当是让学员们提前历练历练。”

    “不能耽误学习。”

    “我们怎么没想到,这些不耐烦做的事,找人做就行了,干嘛自己做,我们谁还差那三瓜两枣吗?”他们不差那三瓜两枣,他们是一差就差一车皮瓜,一车皮枣。

    孟老爷:我想起来我有个不是亲儿子,胜似亲儿子的孩子。

    鹿邑县,程三板子大大一个哈欠……

第二零六章 建立起来,兴盛下去

    工学院已经勘测好地方,只等工匠们开过去,就能开工建院。

    因不是一天两天能建成的,自然是边建边用,边建边搬,科学院大佬们一拍脑袋,决定先把往谯郡的路轨给辅了,边铺边运东西。测定的最佳线路约有八百里,凭现在的辅设能力,铺个半年也就差不多了。但科学院下的工队还没撤回来,那原定六千里路还没修完呢,肯定一时半会儿撤不回人来。

    在钢铁不缺的前提下,他们要另调|教一支工队不难,毕竟孟老爷在呐,科学院里不能撤回全部人来,撤回一拨熟练的工匠来带人不成问题。所以,还是钢铁的问题,现在钢这么紧,光科学院的锅炉已经有点供不上了。

    孟约想了想:“既然南京城内外不让再兴建高炉,我们可以去谯郡建呐,也不是非得从南京往谯郡铺,从谯郡往南京铺也是一样。”

    何院士:“是这个理,我们一时轴了,南京不让再建,谯郡肯定许啊。且谯郡周边不是才发现大储量铁矿,连铁矿都不必再运来运去,省事得很,你们坐着,我这就写条陈递去工部。”

    要说孟老爷是现在最适合去谯郡完成先期工作的人,不过人人都知道他有个将要出嫁的闺女,肯定得在南京城待到闺女出嫁。众人商谈来去,最后选定另一位对炼钢颇有心得的助教任副院长,院士们根本不想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这位新出炉的副院长等工部批文下来,就得立刻赶往谯郡兴建高炉,锻炼钢铁,用于铺设路轨。

    此时,陈维昌被盐匪生死追劫的消息已传入南京城,被呈到天子御前。要说宣庆帝,这么多年做皇帝,真没见过在境内这么敢于猖獗追杀官吏的盐匪,自是天子一怒,严阵相向。

    六日后,陈夫人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