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77章

珠玉在前-第77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师兄辣么萌,何夫人的事,我一定要帮他个小忙。虽然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但是人家有大杀器!

    大杀器:什么?、

    小剧场:

    且说太祖当年就是个么么哒狂魔……

    地方臣工上疏:陛下,臣把蓄水坝修好了。

    太祖:甚乖,么么哒。

    臣工:么么哒什么的……我还是乖吧。

    老臣上表请辞:陛下,天不假年,恕老臣不能再为陛下臂膀。

    太祖:与卿相得三十载,乃朕幸,乃国幸,辛苦了,么么哒。

    熟知套路的老臣:不辛苦,么么哒。

    大长公主:我兄长写信,从来以么么哒结尾。

    皇后:我会说他现在每天还早中晚照三顿么么哒么。

    太子公主:每天被么么哒涂一脸口水的是我们啊是我们啊是我们啊!

第一六七章 愿将千金许之

    孟约找大杀器,大杀器列出事实来告诉她,她要解决的是怎么大一个麻烦事。甚至,大杀器都没法从根底上解决这件事。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说到根子上便是“忠孝仁义”四个字:“何氏再怎么理亏,再怎么行事荒唐,凭她是生母,便拿住了最大的底牌。阿孟姑娘,这事你便是求到官前御前,官家也不能插手。不过,此路不通,还别有路,你去求求你蔓生兄,把林增其调出南京,林增其不是多有作为的官员,想叫他一世在外边回不来,也并非难事。”

    这是治标,真要治本,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个标要治得好,也可以无限接近于治本。

    “啊,对,这也可以。”孟约想起卢宕来,卢宕就是亲爹讨了续弦后回到卢家,因种种原因,卢家最后为卢宕想,把卢宕生父远远调离南京,这才让卢宕有了个宽敞舒适的成长空间。

    杨廷礼看孟约一眼,几片秋日金黄的树叶坠落在她面前,瞬间引得她注目欣赏,待她看够,杨廷礼才开口:“阿孟姑娘,你要记住,帝后始终是帝后。”

    从银杏叶如金色小扇子的脉络中抬头,孟约有片刻迷茫,但很快明白过来,遂笑:“谢谢阁老,我晓得。”

    “你肯听便好。”

    “其实这事都不用去求蔓生兄,求先生就可以吧,也许不求谁也能成,师兄自己就可以吧。”王醴再怎么也是有几个知交好友的,只要他想,应该也不难。

    “却最好求官家,你且好好想想,若是王重崖自己做,叫人知道会如何?至于吕尚书,刚至兵部,做点什么事都容易招人眼。”杨廷礼对朝中事,是哪他已经不在那里,却对种种般般了若指掌。

    孟约:“求……您,也能成吧。”

    杨廷礼:……

    “您要是不方便,我去求官家便是。”

    杨廷礼摆手,不是不方便,而是灯下黑,总是为官几十年,官至首辅的男人,怎么可能连这点人脉都没有。甚至都不必费人情,林增其不过八品官,去吏部说一声,把林增其调出南京,对杨廷礼来说,其实比宣庆帝直接过问还更快些。

    宣庆帝慢不是别的,而是八品官委实位低,宣庆帝要调人,还得再转几手。吏部,有杨廷礼旧日门生,他都不必亲至,递个手书过去足矣。

    “你拿什么换?”

    孟约:都这么熟了,还要换的吗?

    “我不知自己有什么可换的,不如您直接告诉我您想要什么来换。”金银珠宝,当过首辅的男人已经不在乎了呀,别的,孟约也给不了。

    “看你还没想好明年写个什么本子给德麟班做开箱戏,不如为老夫画个本子。”

    “您打算来个自传?”

    杨廷礼瞟孟约一眼,摇头:“自然不是,老夫想再看看那个五百年后的世界。”

    孟约有点不大懂,杨廷礼好像格外喜欢那个五百年后的世界,哪怕是孟约虚构出来的,其实很多不足都是杨廷礼帮着作的修改。杨廷礼一世可谓功成名就,位高权重,怎么还会向往那个明摆着是她一笔一画“虚构”出来的五百年后呢?

    最终杨廷礼也没给孟约角惑,孟约半懂不懂地回孟园,还没开始细细琢磨呢,吕撷英就遣人过来喊她。庆园中,孟才一露面,吕撷英便起身揽过她紧挨着坐下:“听说科学院的第一段蒸汽机车已经可以载人啦,我与你卢先生好奇得很,想托年年问问你侈,能不能让我与你卢先生一道去见识见识。”

    应该是南京往庐州的那一段,全程接近于四百里,以现在的速度,单程大概需要将近五个时辰。确实有不少人等着看稀奇,卢昆阆这样喜欢时不时出门浪一圈的,孟约一点也不意外:“应该能行,我回去问问爹再来回先生。”

    这段时间,孟老爷沉迷电机无法自拔,已经开始设想这东西是不是能转化为动能。孟约很是被孟老爷惊吓到,因为在她理解中,能把电转化为动能的,只有电动机啊电动机!

    “不急,你且坐着,与我说说昨日何氏的事。”吕撷英这是在王醴那里屁都没问出一个来,才找孟约问。孟约粗略把过程描述一遍后,吕撷英拍案而起,“好大的脸面,人说丢就丢下,十几年来连根丝都没送来过,重崖没享过她一点关照,她倒来要重地关照她宠大的儿子。这真是……真是狼心狗肺不是东西,不成,得想个办法,不能叫何氏再时常蹿出来。”

    “杨阁老帮忙出了个主意,把林家调离南京。”

    “倒是个好办法,也不很难办到。”吕撷英也要考虑自家大兄眼下不便,遂琢磨谁能帮上这忙。

    孟约告诉吕撷英杨阁老会解决这事后,吕撷英便干脆丢开这事,只叫孟约好好宽慰王醴:“他如今已不在意,但心里边难免不好过。年年也要早作准备,日后要嫁给重崖,眼下便少不得要面对何氏。”

    岂止是要面对,不面对都要找麻烦,何氏这时候,正琢磨着怎么拆了这门亲。所幸两家还没落定,虽请了官媒,不日便要定亲,但不是还没定么,何氏思来想去,竟仍是只有从王醴下手。

    光只那天,孟约就很强势的样子,何氏自命占着孝道二字,但孟约似乎很擅长于站在大义上凛然回击。孝虽大过天,但何氏也不想落那么个名声,她的几个儿女,大的已经定亲,两个小的也正在议亲,这时候她这个做妈的,自然不能出问题,坏了儿女姻缘。

    “倒是可以用一用王家那群老东西。”何氏这里指的是王家族老。

    王醴虽然不怎么理会王家族老,但,他也不是一个人活在这世上,族老的话,真到说出来,他还是得捡着听一点。

    “要有什么能振兴王氏的姻亲肯让女儿下嫁……”

    何氏对王醴这点信心还是有的,虽生得不很好看,但凭他的前程,有的是门阀世族愿将千金许之。妙的是,曾有人在她面前透露过这意思,要说当时有挺多人,话并不是对她说的,但管是不是对她说的,她也听到了不是。

    “我倒要看,王氏一族怎么拒绝得了叶次辅千金!”那可是传闻,不日将接任首辅的当朝次辅叶阜安。

第一六八章 待适嫁之年,缔结良缘

    叶阜安有个三十来岁才得的小女儿,如今正在许嫁之龄,很是有些人家动心思。叶阜安和叶夫人都烦得很,皆因家中小女儿有个心上人,当然,不是王醴,而是心中装着荣意的叶慎章。

    这两人分分合合,时怨时爱,叶阜安不忍心强逼小女儿,却也不可能让掌上明珠去嫁个心有所属的人。是以,叶阜安一直未曾对外,就小女儿的婚事说什么话,反是叶融自己,曾与闺中蜜友吐露过心声,却没说名字。

    也不怎么就误会到了王醴头上,事实上,叶融怎么会心属王醴,这可是个爱极了叶慎章容止濯尘,风姿卓世的说白了,是个颜党。王醴什么也不比叶慎章差,就差一张脸而已。

    叶阜安这日猛被王家人碰见,便上前来问候,便隐讳地问及叶融婚事,又说自家侄儿如何如何。叶阜安心中失笑,却也不好说什么,王醴除去相貌,委实比叶慎章更适合作女婿得多。人来人往的地方,也不好下面子,遂也隐讳地作答,透露出拒绝的意思。

    王家要都是明白人,就不会搞出那么多事,也不会导致王醴现在不很搭理族老。

    这日王醴归家,还不及坐下喘口气,王折就来了,王折与王醴的父亲是一辈,算起来得喊一声族叔。王醴虽不很搭理族老,但族中人过来,仍是客客气气:“族叔从哪里来?”

    “从合岳楼来,与几位族老方才饮过茶,这不,特地派我来与你说道说道。”王折还能说什么,无非就是说婚事。

    王醴早知这群族老每天寻思些什么,也不气不怒,只道:“我已心有所属,且已托官媒上门,还请族叔代为推拒。”

    王家人不是没听到过风声,但却没当回事,叶阜安的女儿和科学院助教的女儿,哪个更宜作亲,想都不用我想就能权衡出来。王折却知道,不能张嘴就劝,不然这个本就不很亲的族侄,肯定要更疏远,这事便难成了。

    当孟约遇王氏族人登门,以为什么事呢,结果请进来奉上茶,人开口说的什么,说的是“若真爱重崖,便要为他多考虑,你能给他什么,叶氏女又能给他什么”之类的。

    孟约:这人是99999足金傻吗?

    “恕我多句嘴,这世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作不得准了,还有什么作得准?”早之前,王醴是向族中提过一句的,那时候没叶次辅千金,自然没人说什么。这时官媒已登过门,已经签过合婚书,反倒来扯这些,有病吧。

    孟约压根不想跟这人多谈,直接把人请出孟园去,扭头就往泛园去,待王醴回来,孟约把方才的事一说,王醴居然也不愤怒,而是携她坐下,递茶给她:“为他们,不值得,气坏自己,反倒正如了他们的意。些许小事罢了,明日我进宫一趟,去向官家求个旨意。”

    这是宣庆帝早前答应过的,早几日王醴升官至验封清吏司郎中,正六品,凡大朝会都需要上朝,大朝会每三天一次。平时都是只高阶官员升班的小型朝会,王醴升官后,正赶上大朝会,宣庆帝曾在朝会后召见,那时也提过一句他和孟约的婚事。

    “咦,噢,是,有了官家赐婚,我看谁还能说什么。”孟约不想定个亲都那么烦人,能简单粗暴地解决掉这件事最好,不然她得费多少脑筋。

    次日,宫中下旨赐婚,道是“待适嫁之年,缔结良缘”,这又得说到太祖,太祖认为不论男女,年满二十才是“适嫁之年”。是以,宫中赐婚,不管下旨时什么年龄,都得满二十才能成亲,这也很符合孟老爷的预期。

    即将成为一家人的三人欢欢喜喜接旨,遂正式过文书过礼,定下亲事来。王家族老再怎么着,也掀不翻圣旨,只能作罢。

    王家人倒是作罢得很痛快,何氏却痛快不起来。

    林朗的事得以解决,让何氏更加意识到,王醴到底有多大能耐。要说何氏后悔,那确实有,但让她悔不当初,那没有。当年的事,守寡三年,林增其很可能会在林老夫人的主持下,另娶她人,这是何氏不得不出这荒唐招数的唯一原因。

    何氏后悔的是十几年来,因王老夫人在,便对王醴不闻不问,倘若闻了问了,不管将来王醴娶得是谁,总有几分情面在。便是看在她的面儿上,王醴也会对她两儿一女好。

    何氏这时才在姜妈妈面前透口风,姜妈妈的感觉,说五雷轰顶也不过分:“夫人,您可曾想过,能得官家赐婚,恐非是因王郎中。”

    “孟家哪来的那么大体面,必是重崖差当得好,不然区区八品助教,杂官而已,上哪儿去得官家赐婚之荣。”何氏也知道一点孟家的事,原本在商籍,还是个乡下来的,到南京不过两三年工夫,在南京城能有什么人脉根基。何氏觉得,孟氏女也就生得还能见人,别的,一无是处。

    “夫人,且不说赐婚之事,您委实不好插手王郎中的婚事,只说原本婚事便已托官媒,就不好如此。”姜妈妈也是心累,不但得斟字酌句顾虑何氏能不能听得进去,还得操心回头怎么圆场。要不是昔日受林老夫人重恩,姜妈妈早就想撂挑子走人,这吃力不讨好的活,早就该扔掉了。

    何氏十分不领姜妈妈的好,不仅不领,还十分反感:“再怎么说我也是他妈,为何管不得他。”

    姜妈妈:那也得他当你是妈,早前人家想给你当儿子的时候,你不理会,现在倒去当妈,是个能喘气的人都不能忍。

    姜妈妈有点劝不动何氏,只得循下策,去同林增其说。要说林增其,是个明白人,就是在何氏的事上,有些拎不清。因着早年何氏的事,林增其一直未有升迁,在鸿胪寺主簿的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

    “姜妈妈放心,我去劝劝她。”林增其对王醴也有些怨言,但他好歹比何氏清楚一些,这怨很没理,所以林增其会答应去劝何氏。

    姜妈妈:就怕何氏不听,还要反怪我多事。

    姜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林增其话风一露,何氏就大骂姜妈妈,搞得林增其原本要说的话都忘了出口,光顾着宽慰气得快晕过去的何氏。

    #姜妈妈:你拎不清,怪我喽#

第一六九章 为了能遇见你

    有圣旨赐婚,管是王家何氏还是什么边边角角不重要的人,再也不会有别的声音来扰清静。孟约痛快极了,她一痛快,就爱给人送土特产,委实是送金银太俗,她又总觉得该表达一下谢意,于是往懿安第送去一批腊肉。

    懿安王:……

    王妃:“殿下,孟氏女送来的,应当是往宫里送罢?”

    孟约也没落下给懿安第留一份,懿安王揉眉心,人生头一回见这样送礼的。包装得再好看,切得跟花一样,看起来就很好吃,但也掩盖不了那是腊肉的事实啊!

    “殿下?”

    “我进宫一趟,给兄长送去。”懿安王也是没办法,谁让宣庆帝常打着他的名号满南京城遛,东西送到他这里来,哪怕不值几个钱,他也不能昧下。再说,人家还十分有眼色地给了“跑腿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