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144章

珠玉在前-第144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点小情绪的储君殿下果断开口道:“孟夫人是故意不来的,因为《疾风令》是一个更加折腾的故事,她怕你们逼问她,怕你们逼她改情节。”

    所有戏迷票友:……

    他们是拒绝相信这个消息的,打鼓人是个多可爱的姑娘,多愿意兼听,多愿意采纳他们的意见,多喜欢同他们唠,多喜欢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想从前没去谯郡时,打鼓人还经常下来同他们谈戏呢,有时候有些地方还会听取他们的经验之谈。他们才不信,打鼓人去了谯郡之后就变成了个人,在他们心里,打鼓人永远是那个可爱的故事,永远都不会变。

    所以,太子殿下一定是在开玩笑。

    众人:算了,我们还是别逼问太子殿下了,把小孩儿都逼得有了小情绪,虽然还是怪招人喜欢,但是……要省着点逗,毕竟太子殿下不是想逗就能逗到的。为避免以后殿下不深入市井,不能吓坏小孩。

    朱载宥见所有人都开始静静等开戏,对他的话压根没有任何反应,小情绪再次增加一点点:“还说我是她最疼的侄子呢,哼,看来不是的。”

    楼下,《闺门令》正式开演,玉潮声扮相美极,在锦帐罗帏重重的闺阁中睁开眼,那明明很惊,却愣是强装处变不惊的样子,让全场爆笑出声。使节团中的人也不能免俗,虽然这个故事在大明子民看来,会更具有故事性,但抛开太祖这个主角,不说,故事依然十足有趣:“即使曾做过几十年君主,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依然很难镇定吧,这样演很好,很贴切。不过,人的灵魂真的可以从一个身体,进入另一个身体吗?”

    关于这个问题,在《闺门令》开戏后,就一直没停止过,中原道教盛地,佛教也一样兼而有之,因此中原大地上的乡民是从来就相信人有灵魂的。当灵魂脱离躯壳后,会发生什么,人们有过无数的想象,《闺门令》这种魂魄附身到他人身上的,在《闺门令》以前并非没有,只不过所有的故事里,都没有顶着这个身份度过一生的。

    在大明的子民各种戏剧都看烂的时候,外洋的文娱其实是远远落在后边的,不是没有类似的舞台表演,而是没有这么新奇有趣的故事。不说打鼓人的戏,就是打鼓人没有出现之前,大明的戏剧也已经十分精彩纷呈,有许许多多流传甚广的戏剧,也有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剧作大家。

    不必朱载宥回答什么,随行的年轻官员便扯开场面侃侃而谈,最后连朱载宥都听得入神了,最后当戏快散场时,朱载宥想到了孟约说过的一句话:“最好的占领不是地上画圈,而是在精神上画圈。”

    当时朱载宥略有点不太明白,追问了一句:“什么是精神上画圈。”

    朱载宥还记得孟约那时候笑得格外意味深长,那笑甚至带着点坏坏的味道:“让我们思想成为所有人追捧的思想,让我们的学说成为最优秀学说,让我们的戏成为最精彩的戏,让我们的舞台成为所有人的舞台,让我们一切,成为全世界人最向往的一切……最终,让他们犹如朝圣一般,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得到我们的认可与赞美。”

    之前,朱载宥一直没什么眉目,但忽然间,听到外洋使节与年轻官员的一番对话,朱载宥心中的关于“精神上的画圈”就有了清晰的脉络。

    将使节团托付给鸿胪寺卿与懿安王之后,朱载宥便驱车前往科学院,到科学院之后一问便知孟约在农学院。朱载宥找到孟约时,孟约正在一小块巴掌大的实验田里看着什么,朱载宥一喊,孟约便抬头,见被找上门来,孟约也干脆,走上田梗问朱载宥:“阿宥不是在陪使节团吗,这时候过来,是有什么事呢?”

    “姑姑,我想和你谈如何在精神上画圈。”

    孟约先是一怔,好半晌才回想起来,早前曾和朱载宥说过文化侵略这个话题,实话说,她卖的安利不少,所以她略有点记不起当时说过什么,但大概的方向应该错不了:“你怎么不同内阁、翰林院谈,却来找我,这样的国之大计,光来找我谈有什么用。”

    要知道,她其实就是个嘴把式而已!

    “可是我觉得,同姑姑谈,事情会变得更简单。”如果和内阁翰林院谈,可想而知,那群大佬会把事情弄得多么复杂晦涩又波澜不兴。朱载宥到底是少年人,不喜欢那样老成谋国,反而喜欢热血一点,有趣一点的方式。

    孟约:……

    那是因为,她就是个热爱把一切事情,都往简单里想,都往简单里处理的,委实是太复杂的局面,她搞不定。

    “姑姑?”

    孟约:少年,文化节搞不搞?

    “阿宥,你觉得,什么才是最能代表大明的?”

    “有好多。”

    “如果要让殿下选最具代表性的几样呢?”

    “服章,礼仪,器乐,戏曲,佳肴,美酒,诗歌,绘画,瓷器,布匹,金银器,刺绣……细算来百工百匠皆有巧艺,我真的无法从中只选取几样。”

    孟约:少年,那容我再卖个安利给你。

    “殿下,你觉得,我们弄个军中仪仗队怎么样,穿上得体的服饰,加上军乐团,以访问的名义,带领大明的百工百匠,造访诸国如何?”国事访问加民间交流,日后说不定会被称作“大明文化月”之类的,一个有美食,有优秀文化输出,有美人,有美好音乐,有美不胜收的文化,有曼妙不可言说的器物,最终要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大明拥有这世间最灿烂的文化,最出色的生产力,最强大的军队。

    这就是我们梦中的天朝上国呀。

    每一个小明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梦想,愿大明有一日君临四海,万国来朝。

    #外洋诸国(骄傲脸):这就是我们连梦里都向往着的宗主国呀!#

第三一五章 世俗的,大众的

    孟约曾深深地为三军仪仗队的风采迷倒,吃过见过的主都这样,没吃过没见过的土著位,大概很难不为那样一支队伍而心中生出无数震撼与无限向往吧。人从来有慕强情节,固然有挑战强权的,但更多的时候,人们向往强权。

    当大明的强盛成为根深蒂固的印象,被刻在石上永不磨灭时,即使有偶尔犯个困打个盹,也会被当做正在闭着眼睛沉思。要想万世得安,唯有强大,并让所有人意识到这强大,这时才能有足够的资格自侃一句无敌是多么寂寞。

    做为一个编故事的人,孟约也是脑洞一开就停不下来的,跟朱载宥说着说着,就被少年忽悠上了马车往宫中去。等孟约意识到她被忽悠到了宫里时,只能看着少年翻白眼:“你不要跟你姑父学,他是个坏蛋,但从不对我坏。人要学会怎么使坏,但学会怎么使坏不是为了让你对人使坏,而是为了不让人对你使坏。”

    “是姑姑先对我使坏的。”

    孟约:“我几时对你使坏了?”

    “昨天姑姑答应了我什么?”

    孟约:好像是答应他同他一起看戏来着,嗨,小孩儿真记仇。

    “好好好,我的错。”

    “那要知错就改,为人守信本就第一位,你们这么教,难道是为了让我们遵守,而不必自己遵守的吗?”

    被小孩噎个半死的孟约忍不住又翻白眼:“是是是,以后如果没法做到,我就不答应了行吧。”

    储君宝宝别别扭扭地点头之后,所有的小情绪都飞走了,语气轻快地同内监叮嘱,要做姑姑喜欢吃的菜:“姑姑,我们找爹去,这会儿肯定在妈那里逗阿章。”

    宣庆帝每天打发走私下奏事的大臣,便会暂时歇一歇,去萧皇后那里同皇后一起逗逗他最爱的小闺女。小公主如今正是好玩的时候,宣庆帝完全成了傻爹,连小公主流口水的样子,他都觉得可爱到宇内无敌手,至于两个儿子……已经完全失宠了。

    好吧,其实朱载宥也一样成了傻哥,一进殿阁,别的事先不干,张开手臂就冲明章公主:“来,阿章,大兄抱。”

    宣庆帝:“阿章别理你大兄,他爱捏你脸蛋。”

    朱载宥:“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被捏的,别当我不记得。”

    宣庆帝:小孩儿长大了果然就不可爱了,小时候多可爱的一只团子。

    朱载章这时已经会认人叫人,虽然孟约没见过几次,却已经知道这是姑姑了,小团子萌萌的笑,软软地喊“姑姑”,甜得孟约活像吃了几缸子蜜糖:“哎哟,我们阿章真是棒棒哒,这么快就记住我了,回头再给你做几个布偶。”

    “别提,你给她做的长耳朵兔子破了个口子,她伤心了挺久,新给她做的她都不爱,快给她做个一模一样的。真不知你做的是哪里不一样,怎么她就这么爱。”萧皇后也不是没喊针工局仿做过,但似乎总有哪里不对,女儿就是不喜欢,宁可抱着那只已经破掉的长耳朵兔子。

    “好的呀,明天我就做好给阿章送来,回头我再教针工局怎么做。”孟约是觉得自己可能不会常在南京,不希望再出现小公主为长耳朵兔子伤心的事。

    “行,我让针工局登门求教。”

    朱载宥这时已经在同宣庆帝说仪仗队的事了,宣庆帝琢磨片刻,笑着问孟约:“做那套衣裳的时候,阿孟是不是就想到了这个主意?”

    孟约:并没有,我从来没把事打算得这么长远过,我都是什么事砸到头顶上,再临时来想怎么解决,未雨绸缪这样复杂的事,根本不符合我的风格。

    “也不是,是阿宥提起,我才想起的,不过我之前有想过要将大明的美传遍天下。美了只在家临镜自照,那也太不像话了,就像我,如果好好穿了身衣裳化了个妆,也会想着出去,让大家赞美一下我。女固然为悦己者容,也很愿意为大家的欣赏和赞美容,在这样的时候就别说什么内心足够强大,足够自信的人不需要别人的认可之类的话,搁这上边不适用。我漂亮我就想让大家看到,我漂亮就想让大家夸我,我漂亮就想让大家都东施效颦。”孟约一直觉得,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引领风潮,引得人人争相效仿,这样的美才是有成就感的美。哪怕这样其实很世俗,但人活在世上,岂能不世俗,当然阳春白雪也有美,只是美的受众不一样而已。

    世俗的美才是大众的。

    萧皇后:太对了。

    “正是如此,自家心里美有什么意思,就该大家都看到才好呢。”

    “那为什么是仪仗队?”

    “为大声告诉全世界我美时,还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强大的武力维护这份美。力与美的结合,我想不到有比仪仗队更好的表达方式,也很斯文很优雅很含蓄是不是,并没有太过赤|裸是不是。”孟约这么一说,自己都被自己说服了,是的,没错,仪仗队就该是这样的存在!

    宣庆帝:她说得太有道理,以至于竟然找不出任何一句话来反驳,还让人觉得,就该照她说的做。

    孟约:对的,没错,就照我说的做吧,大明可以的,小明也可以的!

    “你动嘴皮子倒是容易,却不知如何展现力与美的同时,又恰如其份达成目的有多难。”宣庆帝说是这样说,心里却已经在开始琢磨,该怎么让仪仗队换装之后展现强大武力同时,展示礼与美。

    “那没办法,我只能帮蔓生兄到这里了。”太祖建立的军队,口令什么的都是存在的,很有现代军队行止的痕迹,所以,并不需要她去额外做什么。而且,她看仪仗队的时候,满脑子都只有“大长腿,帅帅帅”,根本没留下太多别的什么东西。当然,军训的那点,还是留着的,不过关键在地,她留着的那点,大明官也一样有。

    宣庆帝先是瞪孟约一眼,片刻后又冲孟约笑:“罢,明天把图稿送来。”

    “遵命,陛下。”

    “淘气,这次的陈文,不能让阿宥一个人写,你抽点工夫指导他一二。”

    朱载宥赶紧起身行礼:“那就劳烦姑姑了。”

    孟约:我好像刚刚自己主动跳上了……船?

    行吧,看在是大明官场的份上。

第三一六章 淋漓尽致的方式

    使节团自从看了《闺门令》后,就打算一天一场,看完再去下一站。而且,他们还能赶上《巨星》大结局,追一追进度的话,不但能看完《闺门令》,还能把《巨星》也全看完。

    看过《闺门令》再看《巨星》,就会发现在这些戏,蕴藏着整个大明的风物人情,进而让使节团知道了一句大明子民对打鼓人所有故事的评论:嬉笑怒骂皆文章。一切看似是戏,但又深蕴许多道理,也藏着许多当今之世的现状纯粹是戏迷票友们脑洞太多,这群人天天在戏堂子里听来听去,怎么可能不中套路!

    至于大明储君之后不能再陪同看戏,使节团表示理解,他们中其实并没有能等同大明储君身份的使节,因此大明储君能陪同,他们已经很能感受到大明的热情了,要真是全程陪同,他们才要觉得奇怪呢。实话说,要真是那样,他们可能会不安到怀疑大明是不是打算搞名堂。

    “孟院长早上好。”

    大清早的,孟老爷正要出门去科学院,没想门才打开,还没下台阶,就从马车上下来个朱载宥:“殿下安好。”

    “我来寻姑姑。”

    孟老爷:不找我就成,随你找谁去。

    孟老爷这时知道,为什么今天早上闺女吃早饭吃得像是魂没了一样,原来是这朱载宥要来。

    “姑姑。”

    孟约:嗯。

    “姑姑不想见到我哦?”

    孟约:“是有一点。”

    “即使不想见,我也已经来了。”本宝宝现在已经不怕人嫌弃!

    本来孟约是想自己进宫去的,朱载宥来了也好,在宫里总没有在家里自在方便:“行行行,你有理。”

    领着朱载宥进画室,姑侄俩各据画案一边,清理干净的画案上,铺开一份制好的册页,朱载宥在上边一项一项写,并一项一项同孟约商量。孟约是懂的就提一句,不懂的略过,当朱载宥一脸惊奇时,孟约瞪他:“我又不是全知全能,当然有不知道的。”

    “我也没想过姑姑全知全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