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108章

珠玉在前-第108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孟约这个以真名坠在后边的可没人提。

    陈恂道:“都不对。”

    “先生,我们把《心理》的合著者都猜一轮了,怎么哪个都不是。”

    “不是还有一个没猜吗?”

    “孟约?”学子们看着课本发懵,个个脸上都能让人读出俩字来这谁?

    “这个名字你们不熟悉,那是因为她有另一个你们极为熟悉的名字。”陈恂很是懂得怎么把人胃口吊起来。

    学子们也很捧场地捧哏:“先生,快别吊我们胃口了,快说吧,再吊下去,我现在就得食堂。”

    把学子们好奇心全勾出来,陈恂才请了孟约到书案前:“诸君且记住今日,为你们授讲《心理》开科第一堂课的,乃是打鼓人。”

    全南京都知道,啊,不,这会儿全大明都知道了打鼓人是个年轻姑娘。孟约有一张自觉路人,却符合时下审美的脸,打鼓人的才华横溢,孟约本人的眉目宛然结合在一起,令人没法不印象深刻,没法不被惊艳到。

    “诸君,日安。”

    王醴写的讲义,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孤独。

    可能由于王醴曾在幼年、童年、少年期,经历过长久的孤独的缘故,他讲孤独二字分析得鞭辟入里。然后,他从《心理》这门新设立的学科,去解析这种孤独的起因,以及如何与内心充满孤独的人交往,还讲述了如何排遣内心的孤独。

    并且,在这里,王醴把《心理》中的“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进行了有趣的讲解。每一个在场的学子,都可以从这讲解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之后,便是对心理学进行一个简单明白的概述。最后,则是讲述心理学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以及心理学的简单运用。

    孟约功成身退后,则由泼云道长,来实际操作,让学子们知道心理学是如何活学活用的。

    孟约静静在一边抹汗,半倚着王醴,心中想的是:但愿这门学科能茁壮成长起来,让这世间,寻到治愈人心的路径。

    “师兄。”

    “嗯?”

    “我们都要努力呀。”

    “嗯。”

第二三五章 他的一生

    看着《心理》这门学科日渐有了固定的学子,课堂渐渐充实起来,再不像从前那样空旷。孟约就知道,不管是她,还是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悄会白费,会有人将这些如传薪火一般传递下去,然后一代一代添薪加料,最终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

    心理学的事了,王醴就得销假去清吏司上差,孟约则要跟着工部的作匠们一起去田间地头。脱粒机已经有了雏形,但到底好用不好用,还得实践出真知。

    在大明,土地肥沃气候得宜的地方,有种早中晚三季稻的,不过江南江北多只种早晚两季稻。进入五月后,天气一直很好,稻谷成熟得比往年要早半个月,到六月中旬就已经全面进入收获期。

    越是靠近江边,越熟得快,这也不知是什么道理,最靠近江边的是工部的试验田,这会儿正催着要去收割呢。

    “我没问题,离长平里也不远,早上去晚上回赶得及,不用给我安排住处。”孟约同作匠们一起,把零部件分门别类装车,运到南郊的试验田里去。南郊除试验田,还有大片农边,用江水灌溉得饱满丰熟,正是即将大面积收割的季节。

    “我们先去,阿孟姑娘跟后边慢慢来,你这不急啊。”作匠们想着孟约成亲也已经三个多月,没准就已经有了孩子,自然不肯让她劳累,便是他们急着赶路,也千叮万嘱,让孟约别急。

    孟约在现代既没结过婚,也没生过孩子,所以她没体会出来,只当是大家看她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娇滴滴的土豪家小姐,是以关照她不使唤她而已:“去合意楼买些卤味,夏姜,你回泛园一趟,请医娘配一锅消暑降温的凉茶,煮好了,我再让马车来接你。”

    “是。”

    孟约领着青梅去买卤味,想着干农活的汉子们都胃口大能吃,特地要了许多,还买了些凉糕和芸豆糕、甘草绿豆糕之类能垫肚子的,顺便还买了几个大西瓜。驾车赶到江边时,已快要到中午,田间地头能有什么好饭,孟约带去的卤味正好用来加餐,点心和西瓜留着待会儿歇口气时吃。

    “多谢阿孟姑娘。”

    “不客气,大热天的,也不知能不能成,要不能成……”孟约总觉得这要不成,全是她的责任,毕竟从一开始就是她搞出来的名堂。她自己且一知半解,大热天人家满头大汗,连喝口凉水的工夫都没有,在小院子里商量怎么改图纸,怎么改尺寸,有不到不详的地方,商谈怎么补齐全。

    辛辛苦苦这么几个月,她很担心没成果,会浪费了大家的辛劳,这也是种甜蜜的负担呀。

    “不能成就改,总有能成的时候,当年太祖炼钢,先头少说有几十次不成的。太祖能咬牙坚持下来,咱们也一样能。”工科男们,时时刻刻都会在心中用太祖自我激励。

    孟约:看来不用我给他们买鸡汤了,太祖已经给大明买了最合适,且效果最持久的鸡汤他的一生。

    吃过午饭,调试好的脱粒机边已经堆好一堆才收割下来的稻穗,工部的作匠们彼此看看,到底谁也没上前,而是把代为管理试验田的农家汉请来:“照着这踩动,握一把稻穗,将穗对准钉筒,试试看,不难。”

    一件农具,倘若难,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同样的,一件农具若农人用不惯,那就说明还没到能投放至田间的火候。

    农家汉有点甩不开膀子,作匠指着脱粒机说:“使劲操使它,硬木实钢,你还怕它受不住你的力道不成。”

    “别管其他,只管用,只要用熟了手,就能放得开喽,等你一放开就知道这东西多趁手。”时下脱粒方法极为传统,一个大木桶,一半围上篾席,人在另一边用力抽打,使稻谷从稻穗上脱粒。传统的方法,即费力又费时,效率十分低下。

    农家汉尝试着抓一把稻穗在手里,轻轻捱近钉筒,那转动的钉筒几乎是眨眼之间,就将那一小把稻穗上的稻谷下得一干二净。农家汉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上连瘪谷子都没剩下的稻穗,片刻后赶紧又捞一把稻穗在手里,这回是一大把,往钉筒上一放。这回没刚才那么快,但那脱粒的速度,也让农家汉半晌没声儿,只盯着钉筒和粒机,仿佛眼前是什么降临地球的外星科技一般。

    “这什么玩意儿?”农家汉说着,远远蹲下来,抹脸挠脖,也不知是手上的稻穗残留让他觉得痒还是怎么着,整个人跟只猴似的停不下来。

    “脱粒机,怎么样,好用不好用?”作匠们问这句话时,语气骄傲无比,自豪无比。

    “哪能不好用,这样的好东西,该赶紧造出来,家家一架……不贵吧?”

    作匠们摇头:“虽用了钢,但不是好钢,木头是硬木,也用的是最卖不上价的硬木,整一套下来,有个七八两银子就差不多了。大批制作价钱还能往下压,我们估量着,能压到六两。”

    六两可真不贵,作匠一报这数,农家汉立马表示,他想买一台。家中包的地多,自家收割都忙不过来,请人收割脱粒,工钱不菲,略一算账就知道该请人还是该买脱粒机。

    “还没进匠作间绘图呐,若不出问题,会马上把图纸送到匠作间翻绘,然后发往各工坊,大约等晚稻时才能在田间地头见着。”稻谷收割的最佳时期只有这十天半月,错过了,脱粒机显然赶不上早稻收割。晚稻收割,顺利的话能赶得上,不顺利……那就还有得磨。

    目前来看,还是很顺利的,没看农家汉正如虎添翼,一边脱粒一边笑得嘴都合不拢,嘴里还不时发出“真是好东西”之类的赞叹。这声声赞叹,是最好的奖杯,将他们这几个月来的辛劳都妆点成了金色的丰收。

    “齿轮传动还是有点问题,得想办法。”

    “钉筒的固定也是个问题,就算是钉这么死,天长日久使用下来也会出现移位。”

    “钉筒密了点,有点卡穗。”

    孟约:“只能松一点,太疏脱不干净。”

    “那是,这段时间我就不回去了,非把间距闹明白不可。”

    “我亦然。”

    孟约是家有小娇妻,自己也是个小娇妻,自然不会留下,只早上来下午回,倒也不会误事,毕竟东西已经做出来,孟约能帮上的忙其实也就到此为止了。余下的实践调整,都得作匠们与农人们商量着来。

    回程时,孟约顺道去清吏司接王醴,王醴弃马登车,与孟约肩捱肩坐着,马车驶动起来时,他透露给孟约一个内部消息……

第二三六章 知识就是力量

    实话说,孟约一直觉得,宣庆帝是个很合格的帝王,不因私情徇私,处事素公正,是个在公无多少情面讲的。但这多半年以来,宣庆帝一直在刷新她对朱蔓生这个“帝王”身份的认知,他不但很有人情味,也做得并不会让人觉得应当承情感恩。

    宣庆帝作为帝王,行事就是这样的,他想给你,会让你觉得这是你应得的,他不给你,会让你觉得是你没这能力得到。这不是位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皇帝,他行止手段,真正让孟约领略到了什么是帝王心术。

    这是被称王道的为君之道,并不好加以形容词,只叫人觉得应当是这样的。

    对于宣庆帝将王醴弄到谯郡去做太守,孟约觉得其中有许多深意,因为不想动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这么麻烦的事,孟约选择直接问王醴:“师兄,是让你去谯郡给爹当靠山,还是想让你和爹联手,把谯郡经营得针扎不进水泼不进,又或者……是给我的情面?”

    王醴伸手捏一下孟约的脸蛋,最近频频投喂,小甜甜脸上能捏起点肉来,手感颇好:“都有,为人也为事,自岳父入科学院,科学院这两年可谓日新月异,倘岳父以更宽敞的地方一展身手,又会如何?在年年,是为情面,在我……是放下去磨砺,看是否日后可以启用。在事则是,在南京城,科学院常被搅入风雨中,去了谯郡,我为毫州知州,自然可保工学院万事无虞,岳父就更是如此。”

    “所以说是看重我爹?”

    “也可以这么讲。”现阶段,一般人真赶不上孟老爷在内阁,在宣庆帝心里的份量。毕竟,能当官的满天下多了去了,能带领大明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的,就那么一小撮人,自然要重点保护。

    孟约:果然,知识就是力量……诶,也不全对,文科生的知识穿越后也就能耍耍嘴皮子,动动心眼子,工科生的知识才真是力量。

    作为文科生,孟约自从穿越后,身上膝盖上全是箭,早已经把她扎在筛子。

    说罢谯郡的事,王醴略微问了问孟约脱粒机如何,孟约说还得慢慢改。王醴便就没有再多问,出了蜜月,俩人都忙,在一块的时候腻味还不够,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谈正经事。

    盛夏无雨,却因临近的州郡有雨,冷空气沿江而下,使得南京城也略有降温,日夜温差大,江上的浓雾经风一吹,很快便弥散满南京城。王醴和孟约回到泛园时,能见度了就还剩下个二三百米,巷道里家家点的灯烛,被雾氤氲成一团橙黄的光。

    此时,在南京城的另一端,自远洋经入海口进入长江的船队沿江而上,这是从海外战场得胜归来的大明军队。他们悄然在浓雾中穿行,所有人都无法安静地待在船舱里,他们都站在甲板上,静静地注视着在江上浓雾中带着点点灯火注视他们的南京。

    数年征战终还家,见山河如故人如昨,他们个个热泪盈眶。所战为何,不过是为守护她安然无恙,甚至是把一切危机都扼杀于未然。所以,见她安好,心中万语千言说不出口,都化作无声的,饱含热泪的注视。

    天色已晚,宣庆帝却与内阁诸公在港口相迎,他们中很多官军只是经过南京而已,他们将要各归卫所,待军部清算军功,才会有嘉奖升迁的调令。余下的一小部分,随骠骑大将军下船,朝见天子,奉上战败国的降表,及朝觐国书。

    “将军实乃国之长城,闻将军战场负伤,万望将军悉心调养,他日方能为国再战。”宣庆帝接过降表与国书,亦有激动,但真正激动的时候是在接到大战得胜的捷报时,所以宣庆帝此时很能绷得住。

    骑骑大将军被宣庆帝扶起后,交还虎符帅印,脱去征甲,重又一身道袍。并非担心功高盖主,也不是宣庆帝话里有话,而是掸月道长这一颗心,早已在世外,只是这国……是他无法放下的责任而已:“陛下,我早已是世外之人,放不下也不过是担心后继无人,而今后继已有人,我也可安心山中修道,再不问红尘。”

    宣庆帝先是皱眉,片刻后开口道:“将军是指卢迈远?”

    “正是,我这弟子,本是一心求的天人之学,不想真正的天赋却在战场之上。陛下,我这弟子学青出于蓝而远胜于蓝,还请陛下悉心打磨些年,好生用他,比之我这垂垂老朽,迈远才真是……刚盖好的长城,可怕的是他这么年轻,前程无可限量,请陛下多加爱惜。”为卢宕,掸月道长慎重拜倒,委实是因为爱惜卢宕这个一心学道,却在军事上天赋惊人的弟子。

    与其说是为卢宕,不如说是为这他无法放下的国与民,师父想要放下到世外去修道,自然得弟子服其劳,把这重担一肩扛起来。

    宣庆帝与内阁面面相觑,卢宕才多大,满打满算也才二十出头。虽心有疑问,但卢宕的战功作不得假,这十年内估计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战事,可以慢慢历练。说起来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至少三十年内,不用担心无帅可用。倘寿命长,说不得能五十年高枕无忧,所以说,年轻是即可怕又可爱的资本呐。

    宣庆帝亲将掸月道长迎至驿战,彻夜长谈后,在天亮时,与其同车进宫。掸月道长不愿封侯拜相,亦不要功勋爵位,那宣庆帝就只得给掸月道长封个国师。封完掸月道长,接下去便是主要将领的封赏,卢宕战功不小,籍此机会受封正三品昭勇将军,并授上轻车都尉。

    并未格外优待卢宕,那反而会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