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逆行我的1997 >

第108章

逆行我的1997-第108章

小说: 逆行我的199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足饭饱,从饭店里出来,外面已经是华灯初上了,99年的上海虽然发展远不如后世,但是终究还是中国最具潜力的城市。

    车肯定不是不能继续开了,王有来虽然喝的没多吓人,但是面红耳赤的,他就是敢握方向盘,李文秀也不敢坐他的车。

    七八月份正热的时候,虽然天黑了头顶上没有太阳晒,但是外面温度仍然烤人,刚一从酒店里出来,热气就直往身上钻。

    这会儿刚过7点钟,街上摆地摊的,看热闹的,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加上这一片又多是外来打工的年轻人,热闹得很。

    李文秀虽然没有喝酒,但是脑子里也很有些兴奋,想着十几年后的光景,心里其实也有些感慨。

    90年代末期的上海,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还算是比较幸福的一段时光。

    70年代的这一代人,这时候基本上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30郎当岁的小伙子大姑娘,从全国各地扎堆挤到上海来。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这一代人,上海断然是做不出后来那么多成绩的,但是真正能在这块土地上落地生根的人却并不多。

    十年后二十年后,这一代人基本上也都到了五十出头的样子,究竟有多少人被迫离开这里,李文秀虽然并没有做过统计,但是想来不会太少。

    过高的房价,过于狭窄的生存空间,这些都成为阻碍这些人继续留在这里的障碍。

    李文秀至今仍然记得,当年他在上海上班的时候,二舅刘建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海这个地方太没有人情味,老子在这里奋斗了大半辈子,整个人生最好的年华都留在这里,最后还是要被赶出去。”

    用赶出去来形容当时的窘状可能有些无奈,但是这样的无奈背后,其实那种心酸味,一般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总而言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有一个时代的变化。

    很多时候电视里面演的毕竟只是一出戏,究竟苦不苦,还是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泥浆工,裁缝,建筑工,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如果没有这些人一把锤子一把锹,估计也建不成后来的大上海。

    只是上海到底有多感激这些人,李文秀是没有发言权的。

    但是眼睛里看着街面上形形色色,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感触。

    “想什么呢?”

    刘建鸿似乎也发现外甥有些沉默。

    “没啥,小舅,有没有想法在上海买套房子,将来就留在这里?”

    “没这想法,真要有了闲钱,还是回家盖栋楼房好。”

    李文秀也是无奈。

    其实像刘建鸿这样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上海虽好,但是终归不是自己的家。

    大多数人还是想着挣了钱回家盖房子,远不是后来那种扎堆了往这里挤的想法。

    所以说有时候他操的心不是不对,而是真的不是时候,如果再过上十年,他再来问这句话的时候,恐怕刘建鸿就不是这种说法了,只不过如果到了那时候,像刘建鸿这样的人,也基本上没有说那种话的本钱。

    第二天一早。

    李文秀也没跟刘建鸿和刘建华见面,事情办完了,呆了小半个月的时间,自然得赶回去。

    不过杨彪仍然留在上海这边联系生意上的事情,店面虽然有了,但是正事才刚刚上手。

    李红梅那边新招聘的一批业务员还有些时候才能通过培训正式上岗,对于上海这边的发展,李文秀虽然没什么大的想法,但是终究是自己吃饭的伙计,他也不敢随便耍着性子来。

    金和实业的规模膨胀的速度其实远比李文秀想象中还要快,一旦上海这边的分店开张,那就是真的从幕后走上前台了。

    不过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他现在基本上也没什么后退的余地,是死是活总得拿出来遛一遛才清楚。

    “彪子,好好干,今年上海这边的业务开展得顺利的话,年底你也该提总监了。”

    临走的时候,李文秀原本是不大想说这句话的,但是看到杨彪忙里忙外地跟着他跑了小半个月的时间,心里多少也有些过意不去。

    杨彪这个人,性子跳的厉害,但是再跳,李文秀也有把握把人掐在手心里。

    一直等车开出去好一会儿,杨彪还愣在那里没回过神来。但是不管怎么样,他这也算得上是媳妇熬成了婆了。

    “王哥,彪子那边,回头你心里要有数。”

    “我知道,你放心,我跟他之间也没什么过不去的。”

    知道杨彪上位是迟早的事情,王有来心里虽然有些吃味,但是毕竟是一个碗里掏食吃的伙计,他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

    而且既然连李文秀都这么说了,那接下来杨彪升任总监的事情肯定就是铁板上钉钉没跑的。

    等车子到了市里,李文秀猛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到了公司新总部里面。

    李红梅老早就准备好开会的事情,随着金和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生面孔也越来越多。

    李文秀虽然没有想这么快就走上台面,但是毕竟还是免不了要把方向,所以开会的时候,王有来顺其自然地坐到了他的下手。

    依言朝会议室里二十几号人看过去,李文秀心里也是大定,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里的员工已经超过了200人的样子,这二十几个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虽然早就听说公司的老总年纪很年轻,但是真看到李文秀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有些惊讶。

    会议一直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原本李红梅还担心李文秀镇不住场面,虽然跟他接触了好两年的时间,但是毕竟年纪摆在那里,但是一直到会议结束,李文秀嘴里竟然没说过一次重复的句子。

    要说心里不吃惊,那肯定是假的,但是等那股子诧异的情绪消散之后,李红梅又突然觉得自己竟然一点都不惊讶,仿佛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而作为第一次以李文秀的助理身份参加公司会议的人,曹军也算是彻彻底底地服气了。

    脑子里想着自己以前在老西门称总做哥的样子,脑门上忍不住就是出了一层细汗。

    跟李文秀一比,他那点架势,无疑跟过家家没有多少区别,瞧瞧人家这样,那才是叫真的大哥大。

    开完会。

    李文秀接下来的几天,整个人是真的忙得有些昏天暗地的,就是当初跟他老子贩马沓子的时候,估计也没操这么多的心。

    中间韩立生从上海回来,李文秀又跟他谈了几次,等到敲定最后的合同,时间已经是8月中旬了。

    沙河那边,年广飞的家具厂已经正式投产快两个月的功夫,第一家沙河家具城选址的事情也有了着落,就是位于市中心的一个新建的商业楼盘里面。

    面积不是很大,但是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以家具城的名义出现的家具城,意义还是很大的。

    而作为家具城的经理,韩立生也没有让李文秀白费那么多的功夫,至少在大小事务上,这家伙还是轻车熟路得很。

    从招聘员工到制定家具城的管理制度,李文秀基本上只是充当一个建议的角色,韩立生虽然忙的日夜颠倒,但是这家伙来了兴致,热情就是挡都挡不住。

    按照当前的速度,离家具城开业的时间还有一段时间,两人商量着开业的时间,一拍即合都定在了十月一号国庆节那天。

    不过前期的广告李文秀已经跟杨青那边打了招呼,9月份的时候,市台就会对家具城进行宣传,到底有多大的效果,李文秀也不敢拍胸脯作保证,但是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多少都不会太过于一帆风顺,所以急也急不来。

    反倒是李文秀意想不到地等到了一个他最想见到又最怕见到的人。

    这天早上。

    李文秀刚刚吃过饭,手上的筷子还没有放下来,李红梅就已经把电话打到了他住的房间里面。

    一听有人找他,二话没说就抹了抹嘴去了公司里,等看到老马的时候,虽然谈不上多大的惊喜,但是李文秀还是有些掩饰不住地有些诧异。

    不过心里想了想,自然也就知道他的来意了。

    二十年后,很多人都只看到了老马风光的那一面,但是真正能回想起当初创业艰难的人却不多。

    如果李文秀没有记错的话,99年应该是老马正式创立阿里的第一年,这一年,老马四处奔波,可没少在寻找投资的事情上花费精力。

    当然,如果知道阿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成长为业内顶级巨头的话,或许当年那些拒绝老马的人就该肠子都悔青了。

    办公室里。

    两人关着门谈了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原本李红梅以为也该差不多了,但是她没想到的是,除了中间吃了顿便饭以外,两人似乎并没有马上结束的意思。

    接着又谈了将近几个小时的时间,一直到下午将近4点钟的时候,办公室的门才被推开。

    对于这一次的见面,李文秀还是有些兴奋的。

    “说实话,马总,二十年后,你就不会感谢我投资你的公司了,估计到时候你就要骂娘,说我占了你的便宜。”

    李文秀的确是在占便宜。

    按照上辈子的轨迹,老马的第一笔投资应该是由美国人来完成的,但是重生一次,李文秀却改变了这个轨迹,尽管他很清楚老马并不会止步于此,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第一个投资人,李文秀的确心满意足。

197 生活经

    不知不觉就到了8月底,离开学也没有几天的时间,李文秀反倒是清静下来了。

    王有来回来没过几天的功夫就去了浙东那边联系货源的事情,上海那边的店面装修还要一段时间,乐观估计,能赶得上在国庆之前开业。

    不过现在人手比较充足,上货的速度肯定比以前要快上不少,加上现在便利店的模式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他倒不是很担心。

    李红梅这边,在7月底的时候已经举办了一个店长培训班,第一批参加培训的,除了现在一部分店长以外,还有一部分是新招聘进来的新人。

    这些人主要还是为了新店扩张准备的储备人才,不过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李文秀并没有打算从市里调集老人到上海那边。

    现在市里的店面已经有10来家,除了早期李红梅做店长的总店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后来培养的新人,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上也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纰漏。

    其实一个企业发展到这种程度,各种规章制度已经算的上是比较完善的,李文秀作为过来人,还是相信制度比人可靠一些。

    为了不至于出现人才流失就导致经营陷入危机的局面,他觉得还是有必要继续加强在制度方面的建设。

    中午吃过饭。

    李文秀闲来无事,只好在酒店里看了会儿电视剧。

    这个时候的电视节目还是比较枯燥的,换来换去也就那么几个节目,跟后来那种综艺节目一套接着一套上马的局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

    可能是天气太热的原因,在屋子里也待不了太长的时间,推开窗,来来往往的车流声音也很杂,总有一种让人坐不住的躁动。

    其实李文秀也发现了,随着城市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像以往那种在李湾的时候,一个人安静下来仔细思考问题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不过总体来说,金和的新总部位置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市里也有意扶持一批私营企业,在租金和用水用电等各个方面让利的力度也比较大。

    李文秀想着随着金和的发展,总部肯定还是会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所以也没急着去找一个最合适的地段。

    要说八月份有什么需要他考虑的事情,估计也就是关于王彩霞和王娟娟几个人的安置问题。

    当初在县里开店的时候,王有来最早招聘的两个人就是王彩霞跟王娟娟,虽然李文秀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但是不管是王彩霞也好,还是王娟娟也好,两个人的性格总是让他感觉有种格格不入。

    时隔这么长的时间,王娟娟倒是越发地成熟,但是王彩霞那边,李文秀每每想起来的时候,还是觉着她不够沉稳。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李红梅倒是挺看的开的。

    “要不让他们去上海那边?”

    她其实也知道李文秀对王彩霞有些不放心,一直想把人掐着不放,毕竟搁在自己身边总比外放出去要好一些。

    只是这种想法总是很难长久的,再说了,王彩霞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愉快。

    后来的李红梅也好,杨彪也好,现在都已经走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虽然在能力上王彩霞的确要逊色一些,但是细想下来的话,其实相差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至少自从李红梅离开县里来市里以后,王彩霞基本上是负责整个县城的业务管理的。

    “不行,上海那边我不打算让熟悉的人过去,有彪子在那边就行了,再弄几个老人过去,总觉着不像是那么回事。”

    其实李文秀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上海的情况毕竟跟省内还是有些不同,全新的环境,李文秀其实也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不管是让谁过去,太过于熟悉反而不好,毕竟不管怎么变,如果是老人的话,多少还是对他的这种做法有些影响的。

    他的这种想法其实也有道理,只不过李红梅不是很赞同,她虽然跟王彩霞不如身边的两个女孩子刘艳和江婷婷熟悉,但是现在处于人力总监的这个位置上,她考虑的问题跟李文秀并不是站在一个角度上。

    在她看来,有老人过去照看的话,各个方面都会要方便很多,至少一些棘手的问题,王彩霞解决起来也会熟悉一点。

    真要弄几个新人去掌控那么大的局面,万一碰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总部这边肯定会有些鞭长莫及。

    “培训班那边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什么比较好的苗子?”

    “非常突出的比较少,不过能力上比较强的还是有那么几个的,就是经验上有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