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婴儿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 >

第36章

婴儿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第36章

小说: 婴儿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本来健康的神经。
    有些父母为了某种原因,或是为了管教孩子,或是因为闲着无聊,给孩子单纯的头脑中灌输恐怖和迷信的故事,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探求真理的信心。他们的做法使孩子不能正确地判断周围的一切事。本来孩子因为幼小而脆弱,他们正处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而那些迷信的认识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了歧途。
    在幼儿时期灌输到孩子头脑中的恐怖和迷信等,如同病菌一样,会在孩子的内心之中恶劣地蔓延,是致使孩子精神异常的病因。所以,我坚决反对给孩子讲幽灵、恶鬼、地狱、妖怪之类的故事。用这些故事来恫吓孩子则有害的。它直接影响到孩子形成光明的内心世界,也直接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生活中,特别是在民间给予孩子以恐怖和迷信等方面的影响很多,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尽力不要它们给孩子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我认为,对于那些不良的东西,不仅仅要预防,还要给孩子采取免疫的办法。让孩子在干干净净,没有病毒的精神世界中健康发展。这样,孩子就会像种上牛豆、打上预防直一样,即使碰到精神病菌,他们受到的毒害也少。
    据我所知,一个人精神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幼儿时期被灌输了恐怖和迷信等,这些东西一直会在人的头脑中作怪。甚至长大成人之后,也会时常受它们的困扰和危害。我曾经就这事请教过精神病专家,他告诉了我外行想不到的数字:有几百万被称之为机能性精神病患者的人,他们的病因大多是在细儿时期遭到过惊吓,或遇到过恐怖的事,或是听到过让他永远无法忘记的恐怖故事。他还告诉我,如果小时候教育得法,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得法的教育会使机能性精神病大大减轻。由此看来,除了医学,教育就是拯救人类的主要手段了。
    为了让我弄得更明白,那位热心的精神病专家还特地让我见到了他的病人。其中有一个26岁的青年,他的病叫抑郁病。他陷入了自己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的胡思乱想中,认为自己将来一定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他就是被这样的一种恐怖缠身,样子非常可怜。医生对他的病情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在他5岁时,在学校里被一个无知的女老师灌输了地狱的恐怖情景所致。
    还有一个抑郁病患者,她是一位牧师的妻子。她什么都怕,怕天黑,怕黑暗的地方,不敢一个人呆着,夜里不敢睡觉,睡着便做噩梦。因而,她骨瘦如柴,只有眼睛还有点光泽,令人怜悯。医生告诉我,他曾将她的病进行了解一番细致的分析,最后证明,她同样是因为小时候,教会的某个牧师总是给她讲恶鬼的故事所致。
    当我听到这样的事,顿时感到悲哀。牧师的职责在于帮助他人,从黑暗之中走向光明。可是我的发地位同行却做了相反的事。他的愚蠢做法,他的那些鬼故事,却把一个本来善良的人引向了黑暗。他不是一个尽到责任的牧师,简直是一个罪人。我想他才会真正地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他的做法,上帝是永远不能宽恕的。
    我给儿子讲过许多故事,但从来没有给他讲那些可怕的东西。我只给他讲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光明的故事。我让他在故事中体会人生,让他懂得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卡尔问我世界上有没有魔鬼。我对他说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他觉得我的回答很奇怪,因为我没有给他确切的答复。
    〃我认为是有的。〃卡尔说。
    〃为什么呢?你见过魔鬼吗?〃我问儿子。
    〃没有见过,可是人们都说有。〃
    〃既然没有见到过,你就不能说有,因为人只相信亲眼见过的事物。〃
    〃可是,为什么人们都说有呢?〃
    〃因为,那是无知的人瞎猜想。〃我说道。
    〃那么,爸爸,你为什么说又有呢?〃卡尔一定要把这件事问明白。
    〃其实,魔鬼只会存在于人的心中。〃看着儿子那副认真的模样,我认为有必要给他说清楚其中的道理,〃善良的人,心中没有魔鬼,而那些坏人,心中就一定有魔鬼。你看那些无恶不作的坏人,他们不就和魔鬼一样吗?他们整天无所事事,还要做些有损他人的坏事,他们不是魔鬼又是什么呢?〃
    〃儿子,你要记住,一个人心中充满光明,正直地做人,能够帮助别人,尽力行善,为他人着想,那么他就是天使。如果总是想着自己,只干坏事,那么他就是魔鬼。一个人只要心中光明,就能战胜邪恶,就能战胜无恶不作的魔鬼〃。
    〃爸爸,我明白了。世界上是有魔鬼的,就是那些无厌不作的坏人。我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那么我就不怕魔鬼的了〃。卡尔神采飞扬,他不但解开了心中的迷惑,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那么每个人都会固执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永远对而别人总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七章 
我教儿子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


    我认为,一个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那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式的神童。这种孩子不可能在将来有所作为,即便他是个所谓的神童,也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因为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这样的话,即便是才富八斗,那也只是个闭门造车的书呆子。
    对于卡尔的教育,我一直非常注意对他与人相处方面的培养。为了他能够与别人相处和睦,为了让他成为有很多朋友的人,我曾给他提出必须做到的要求:友爱、协作、大方、开朗、公道、礼貌、自尊、责任心、组织能力等等,目的是让他以这些作为与他人相处的准则,让他能够与别人以适当的方式交往。
    善于与人交往就会觉得一切都很顺利,反之就会处处碰壁,以至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而且,能与别人沟通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不能与人相处的是孤独和不幸的人。
    有一天,一位朋友对我说起他家庭的事:〃我们有时候会出现问题,可是我们又不愿意实实在在在地说出来。部分原因是由于害怕,部分原因是觉得丢脸。大家全都是这样,包括我和妻子,还有我们的孩子。〃
    我告诉他:〃如果大家愿意痛痛快快地说出心里话,我建议你们举行一个家庭会议,在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朋友听了我的话,他们每人买了一个笔记本,在上面记下所有其他人对自己作错的事情。他们规定一个时间举行会议,每次会议结束时选出一个新的领导,由他来安排所有的事情。
    后来朋友告诉我,自从有了家庭会议后,家里的气氛好多了。每一次会议他们都像过节一样,大家欢聚一堂。开始时,他们彼此还有所顾虑,有很多矛盾。可是到了后来,大家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渐渐地那些矛盾都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以前,孩子们不敢与他多说话,妻子也有些害怕他,他自己也确实很不自在。现在,孩子们逐渐地向父母袒露了他们的情感要求,他们希望父母经常晚上陪他们一起玩一会儿,父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同时也提出了对孩子的建议,即孩子要做到及时上楼、吃饭和洗澡。他们一家人都很赞成这种交谈方式,这使父母与孩子可以轻松地畅所欲言,而且大家都乐于去实施民主地作出的决定,家庭的情感沟通、家庭教育都收到了理想的成效。并且,我的这位朋友和妻子的感情也恢复到了新婚时那样美满。
    这种做法被我称为自助的家庭教育方式。我认为家庭生活可能会使家人之间产生心理障碍与隔阂,但家庭也同时具备一种积极的力量,应该主动而充分地利用它来解释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母亲要面对繁杂琐碎的家务,而孩子的不整洁更增添了她的负担;父亲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却是孩子调皮捣蛋、吵吵闹闹。这时父母也许会容忍下去,但这种作法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教育,而且会让父母感觉到压抑,甚至觉得世界都对他充满敌意。那么火冒三丈,大声责骂又怎样呢?这显然也不是明智的举动,而且会产生与孩子情感上的裂痕。
    如果父母采取一种积极解决冲突的态度和方法,让全家人都坐下来,在家庭会上和谐融洽的气氛之中,这样的提议无疑是具有建设性的,而且会收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积极的沟通不仅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径,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受父母的言谈处世的影响,孩子对他所处的环境也能以主动和自信的姿态出现,能够从容理智地解决问题。
    我从卡尔3岁起就让他加入类似于家庭会议这样的话题,与我和他母亲以及女佣讨论某个问题。尽管他那时还不能每一个字都懂,但他已经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事,别人相互间怎样交谈,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家庭会议的方式涉及到家庭教育中很多具体而重要的细节,而这些可能是被教育的双方所忽略了的。如母亲表示,她的孩子如果能帮她洗衣服和晒衣服,她会很高兴的,把握了这些孩子所在意的细节,无疑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孩子。这种深入的理解令孩子信任父母,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
   我在教育卡尔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经验,其中之一我称之为〃倾听的艺术〃。
    我和妻子每天在卡尔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时间听孩子讲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于是很多时候儿子自然就会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叙述的过程中他逐渐习惯了反省自身,而我们也会对儿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清楚的了解。我认为,作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有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但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拘默契。
    在与儿子的交谈中,我会注意承认儿子感觉的真实,但这种理解并不意味着一切由着他。对于他不正确的想法,我会给予给及时的指导,并给他讲清楚道理。
    有一天,卡尔对我说,他不喜欢我们的邻居布劳恩夫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布劳恩夫人很少笑,一点也亲切。
    我对他说:〃你不喜欢布劳恩夫人是因为她看上去不亲切,很少笑。可是另外一些事情你也许不了解,布劳恩夫人的心地很好,如果你对她表示友好,她会很高兴的。你们会和睦相处的。〃
   晚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最美好最重要的时刻。我们时常在餐桌上讨论家庭问题。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许有任何人打断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讲出自己的想法。我发现,利用这种时刻与儿子进行沟通交流效果确实与平时不大一样。卡尔在此时谈论的事情也最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他自己也产生一种得到尊重的满足感。
   我有时还会专门选择一定时间与儿子聚在一起,我们一起去田野,一起去树木中野炊,共同分享彼此的情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我和儿子谈心就显得非常自然舒畅。
    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我认为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比如说孩子有时候希望在心理和情感上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间或者说他感情波动很大,非常需要安慰,而不是提问,在这些时候,我会拥抱、抚摸儿子,传达给他沉默而温暖的信号。有时候,对于某些我觉得不便用口头表露的情感,我会把要表达的意思以书面的形式,写在纸条上,这使它们加重了自身的分量,并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我想尽一切办法让我和家人能和儿子有良好的沟通,这不仅更加加深了对儿子的了解和感情,也教会儿子怎样去与他人沟通交流,以培养儿子能够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相互理解的力量
    许多家庭问题的发生,如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
    就拿孩子的撒谎行为来说,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孩子感到了与父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叱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我认为,成功的家庭沟通,应该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依赖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人们身上的优点,依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要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家庭沟通交流关系,应该改变父母是决策人,孩子是接受者这样僵化的家庭角色的分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进行角色交换,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对他表述的愿望予以积极的辩解。当孩子能够参与讨论家里的通常是成年人的问题时,他们方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孩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有关自己教育的反馈信息。
    由于某种原因,我弟弟的孩子维尔纳曾来我家住一段时间。他比卡尔小一岁,是他的弟弟。维尔纳非常可爱,我们都很喜欢他,由于他住在我们家,我们不想让他有不自在的感觉,所以卡尔母亲对维尔纳极为疼爱。这样一来,卡尔就觉得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