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嫡女风云录 >

第191章

嫡女风云录-第191章

小说: 嫡女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执中又如何,三朝老臣了,还是帝师,一样黯然收场。

    皇帝有很重要的话要说,特意请了太后、皇后作陪,这极不合规居的,安国侯、颖国公相视一眼,看着湘妃帘后面隐约的身影,猜到是为了太子的事了。

    皇帝说是宴请,几案上只有几色水果、干果。

    心思都不在吃上面,小青钰除外,这次谈话没有排除小青钰。

    “朕登基不过三个来月,发生了这么多事,有几件若有若无的针对太子,连绛仙这等贱婢都敢用巫蛊诅咒太子,姐夫送进来的野果是个意外,也引来许多麻烦,太子眼看大了,朕不能长久的护着他,他早晚要住到东宫,身边只有那些宫女太监了。”

    周蕴静静的陈述一个事实,“朕想找一个万全之策。”

    所谓的万全之策,不过是精心挑选服侍的太监,好生照应太子罢了,人都是会变的,此时看着勤谨,焉知以后不会祸乱朝堂,本朝高祖皇帝抑制宦官专权,到了太宗那里,太监就开始干扰朝政了,后来的僖宗更是给了太监莫大的权利。

    先皇是个明君,不肯倚重了太监,身边的贺公公算好的了。

    “刘海是先皇赏赐给朕的,皇太后也看着他好,哪知道刘海不干净呢,和教养嬷嬷有私情不说,还敢假传口谕暗害太子,绛仙的五鬼也是他带进宫里的,不知他还做过什么呢。”

    周蕴抬头笑了笑,“朕发现的早,不肯重用他了,这才没酿成大祸,太子还小,若他身边的人包藏祸心,他如何能发现了,朕离得远,又如何能发现了。”

    “万岁让暗云卫先查查,老臣和颖国公也帮着挑选,务必为太子挑选牢靠的。”

    周蕴一声轻笑,“张顺就是尚父以为的牢靠之人,他果然憨厚,朕当初要是不炸他,他如何肯说他做过的那些事,朕哪里会知道世上还有个雷大总管。”

    李鸣唯老脸紫胀,呐呐无言。

    “尚父还算有些眼力,至少张顺为人不坏。”

    皇帝淡淡一笑,“暗中的势力一直暗藏,太子幼小,不知还有多少明枪暗箭。”

    皇太后听到这里心都紧了,两只手攥在一起,玉沁也紧张的大气不敢出。

    “哀家心里没主意,哀家寡居之人,只能送三两个知心的老仆,皇帝政务又多,太子那里还得靠皇后操心,还得依赖忠臣良将辅佐。”

    玉沁一扬眉,脸上露出坚毅之色,“妾会护着青儿的。”

    周蕴看着湘妃帘后朦胧的身影一笑,“皇后熟读史书,你该知道,明皇一日杀三王,三个儿子说杀就杀了,连谋反的证据都没有,世上最有可能害了青儿的就是朕。”

    玉沁愣了一瞬,顾不得太后还在,娇嗔问道,“万岁说的是些什么话?”

    “朕说的都是大实话,你能护着青儿平安长大了,他若是个庸才便罢了,他若是英才,他便是朕的眼中钉、肉中刺,他是将来要坐朕皇位的人,朕焉能不防备他。”

    玉沁愣愣的听完,心里一痛,“他是你的儿子。”

    “杀了儿子的皇帝还少吗?先皇没杀了二皇子,他早早就死了,圈禁还不如杀了呢。”

    周蕴声音冷淡之极,玉沁几乎想要哭了。

    太后沉声说道,“皇帝说什么疯话,还是当着青儿的面,皇帝该反省了。”

    “朕是反省之后才说了这番话的,朕熟读史书,见惯了争名逐利,尔虞我诈,皇家尤其没有亲情,这些母后比朕清楚,朕这些年不肯再生皇子,也是不想面对骨肉相残。”

    “你、你说的什么疯话,你真是气死哀家了。”

    太后语气里没有气愤,有的只是浓浓的悲哀,太后何尝不是熟读史书。

    “青儿来的太早了,当他雄心勃勃施展才干的时候,朕还未老去,朕能容忍他多久?”

    太后痛入骨髓,“皇帝都想的这样明白了,皇帝也仔细想想,青儿是你的骨血,是你父皇疼爱的孙儿,他也是你抱过的,你疼爱过得儿子,他是你的嫡长子。”

    “青儿是朕的儿子,他刚生出来的时候,朕心里是别扭着的,连看都不愿意看他,他慢慢的长大了,父皇又病重,父皇让朕带他,朕不能违背了父皇,青儿是个极好的孩子。”

    皇帝的声音有些缥缈,“他这回生病了,他缠着朕,朕心里不耐烦,可是朕也不忍心让他哭了,有人暗害他朕心里生气,朕想护着他一生周全,这些心意不会比皇后少了。”

    玉沁在竹帘后失声哭起来,“那你还说这些话。”

    小青钰知道是在说他,他还不太明白,爬到周蕴身上抱住了脖子,“父皇青儿乖乖的,青儿听父皇的话。”

    小孩子全心信赖的依偎在怀里,“青儿乖乖的,再也不磨父皇了,父皇不要生气。”

    周蕴伸手揽着他笑了,“父皇没有生气,青儿你好好听着,父皇今天说的话你都要记住了。”

    小青钰点点头,“青儿会记着的。”

    太后稳定了心神,“皇帝想怎样护着青儿?皇帝说了这么多,心里究竟怎么打算的?”

    “朕的确有一个想法,朕要护着青儿平安长大,为他找最好的先生教他学问,为他的前程铺路,让他身边有可用之人,至于将来怎么样,朕还真不敢说,这还得看青儿为政的才能,看他是否能担当起这个重任。”

    周蕴看着颖国公,“方卿比朕的尚父年长十三岁吧?将来青儿长大了,朕与青儿就是这般局面了,瞧着不似父子倒像兄弟,自古以来,成年的太子是帝位最大的威胁,朕今日说的是大实话,是朕的肺腑之言。”

    就连颖国公听着都流汗了,皇帝这番话犹如掀开了人的皮肉,看血淋淋的内心。

    儿子是千辛万苦找回来的,孙儿是从含在嘴里疼到大的,皇太后心里一痛,“蕴儿不要说这样的话,哀家让青儿避着你的锋芒,他是你的儿子,他该孝顺的。”

    皇太后捂着嘴哭了,玉沁早就泪眼蒙蒙。

    小青钰紧张了,皇祖母为什么哭了呢,他想不明白。

    “朕肯明白的说这些心里话,看重的是和青儿之间的父子之情,母后说对了一句话,将来不是青儿避着朕的锋芒,就是朕避着他的锋芒,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他日朕为天子,青儿监国,大臣们无所适从,东宫有那些属官,为了自家的前程做出些什么来,罪过都会算在东宫的头上,东宫不得善终的也不少了,谋害了皇帝的也不少。”

    都看着皇帝呢,不知道皇帝究竟还想说什么。

    周蕴笑道,“你们这么紧张做什么?母后也不必哭了,朕已有万全之策。”

    皇太后连忙追问,“皇帝有何良策?”

    “青儿不能长在东宫,这样会害了他也害了朕,朕想让他离开宫廷长在民间。”

    “你……”皇太后气得发抖,“你再说一遍?哀家决不答应。”(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章 劝说

    “你再说一遍?哀家绝不会答应。”

    湘妃竹帘一阵摇晃,太后猛然间站起来,玉沁焦急的喊了声母后上前扶住了,周蕴走过去撤了竹帘,太后脸色苍白,不可置信的看着皇儿。

    周蕴扶在太后另一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母后听得很清楚,朕要青儿在民间长大。”

    “你,你……”

    太后嘴唇颤抖着,“你怎么忍心。”

    方奎和李鸣唯也惊疑不定,两人双双跪倒,“不可啊万岁,还望万岁收回成命。”

    玉沁泪眼婆娑瞪着周蕴,小青钰不知道民间是什么,跑到皇祖母身边,“祖母,青儿跟着皇祖母,祖母你别哭了。”

    太后悲从中来,搂紧了青钰,眼里的泪滴落下来,“皇帝摸着心口好好想一想,你父皇是怎么样对你的,你父皇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你,什么都帮你想到了,你父皇把你带在身边教你政务,你父皇把这天下交给你,你”

    “你就这样防备青钰?你恨不得不生了他。”

    太后掩了脸,眼泪从指缝里流出来,“你要嫌弃青钰,哀家带着他。”

    周蕴要帮太后擦泪,太后一巴掌打掉了,恨声说道,“哀家不想见到你。”

    “娘为了孙儿连儿子都不要了?您听儿子把话说完,儿子和您商量呢。”

    太后瞪着儿子,眼里的泪又滚下来,心如刀绞一般疼。周蕴挨近了笑道,“儿子就长在民间,民间有什么不好呢,儿子小时候有多自在,父皇说起九江王府念念不忘,母后不也说过小时候到庙里进香那些事?儿子成了皇子,这些年出去过几回?”

    “皇帝说的这些,都是皇帝的借口罢了。”

    太后负气说道,“皇帝就明说这天下不想传给青儿。”

    “东宫只会束缚住青儿的手脚,母后您想想看。等青儿二十岁的时候。儿子也不过三十几岁年纪,儿子正当盛年,便是儿子想要避让他的锋芒,也得先看看他的本事。太子毕竟不是君。太子监国何尝不得小心翼翼?儿子做太子的时候哪敢不听父皇的?”

    太后是睿智的。默默的出了一回神,“你只有青儿这一个儿子。”

    “母后觉得青儿做颖国公的孙子怎么样?”

    方奎不可置信的看着皇帝。

    太后极其震撼,“皇帝在说什么?”

    “朕让青儿改名换姓。作为颖国公府的孙子,像慎哥儿那样长大,等到他成年了,朕先让他当个小官,看看他的才干,若他真有本事,朕就像父皇教导朕那样教导他,把天下传给他,若他没有这个本事,帝位反而害了他。”

    太后震惊极了,“皇帝糊涂了么?你怎么和满朝文武交代?”

    “朕的身份更为难,父皇都能和满朝文武交代,儿子可以照本宣科啊,方家世代忠良,方家二哥才华横溢,为人忠肝义胆,由他教导青儿母后该放心了。”

    太后心里乱糟糟的,看着皇儿说不出话来,天子一言九鼎,太后知道皇帝下了决心。

    颖国公被皇帝拉来听了这些话,心里早就疑窦丛生了,他一个外臣,参合皇家的秘密是祸不是福,颖国公沉声问道,“老臣多一句嘴,万岁和小犬可曾商议过?”

    “朕没和二哥商量,一来没这个机会,二来朕也是刚刚下了决心。”

    周蕴看着颖国公笑了,“青钰是个烫手的山芋,你们方家接着未必有好处。”

    皇帝明说了这话,颖国公磕了一个头,抬起秋霜般的眼睛看着皇帝,“老臣斗胆替太子问一句,若陛下认为太子才能低微,不配做天下之主,陛下让太子何以自处?”

    周蕴轻松的一笑,“他是您老人家的孙子,颖国公府的少爷,这天下与他无干,有什么不好自处的?”

    颖国公一噎,还真白送给他做孙子?他哪有胆子要了。

    周蕴正视着颖国公,“若青钰有那个本事,他就是天下之主,他为官可以积攒人脉,积攒官身民望,他在方家还可躲过针对东宫的阴谋,朕想让他像慎哥儿那样长大,身边有很多朋友,能看到老百姓的疾苦,朝政的弊端,这些都是东宫给不了他的。”

    周蕴拿起狼毫,酣畅淋漓的写了两个字:方菂。

    “方爱卿觉得这名字如何?青儿以后就叫方菂,他是你们方家的孙子了,还请方爱卿写入族谱,记到二哥名下,由二哥悉心教导。”

    还带这么玩赖的?硬塞他们家一个孙子,方奎看着皇帝默不作声。

    不做声就是不认同,周蕴笑了,“方卿还有什么想说的?”

    “太子不同于昔日的慎哥儿,慎哥儿是个意外,李侯爷豪不知情,宫里有大皇子,满朝文武这才蒙在鼓里,太子都这般大了,眼看就该开蒙,陛下说要记入方家族谱,就算老臣有这个胆量,宫里没了皇子,陛下如何与满朝文武交代?”

    “这个嘛,这个简单极了,这需要朕的尚父相助了。”

    李鸣唯好悬没呛了口水,“老臣还能做什么?”

    “您是朕的尚父,太子的外公,朕把皇儿托付给尚父,您教导青儿名正言顺,”

    看李鸣唯疑惑的样子,周蕴狡黠的一笑,“尚父暗中把青儿交给颖国公,由颖国公秘密送到江南,岂不是人不知鬼不觉?朕想让青儿在江南长大。”

    李鸣唯出了一身冷汗,身子就堆在这了。

    “你——”太后一手捂着胸口,脸色又白了几分。

    周蕴握住太后的手,“娘说过明月寺风光极好?您若想青儿了,您去还愿如何?”

    太后脑子跟不上,愣愣的的看着儿子,明月寺远在江南。

    “范阳候一家的冤案朕想办法平反,他们家里没人了,娘到明月寺做场法事,为他们家进点心意吧,让青儿过去磕个头。”

    太后强忍了眼泪,“皇帝说他们家做什么。”

    “娘从来也没说过,范阳候一家枉死,娘心里哪有不痛的?儿子是皇帝了,总要帮外家洗清冤屈,儿子能为娘做的也就这些了。”

    太后心里一阵钝痛,范阳候,太后的娘家,前朝卷入谋逆,成年男子都死了,女眷没入官妓生不如死,只有一个庶姐嫁了人逃过了这劫,也不知流落到何方了。

    心里的痛埋了二十多年,先帝无法为蔡家伸冤,人都死了。

    到明月寺烧香还愿吗?太后眼前浮现出明月寺后山淙淙的流水,千树万树的桃花。

    江南,那是梦中的江南了。

    “儿子知道,娘是怨江南离得太远,江南不也是娘的家乡?”

    周蕴安抚的搂了太后的肩,“娘如今是太后了,等到范阳候平反,您回明月寺烧柱香,您想在那里长住也可以,也能时时的见到青儿。”

    真的可以吗?真的可以到家乡走一回?

    周蕴看着李鸣唯,“尚父觉得孤这主意如何?”

    李鸣唯好悬没吐了血,好在一直跪着的,不至于摔倒了,“老臣家里弄丢了太子,老臣也活不成了,陛下还是先砍了老臣。”

    周蕴捉狭的眨眼睛,“尚父不必担心,朕都帮尚父想好了。”

    想好了?李鸣唯看着皇帝,还能想出花来?

    “朕几个月前就让张顺家的寻访,找了几个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