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末1909 >

第158章

清末1909-第158章

小说: 清末19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

    在出征的训词上,载沣还特地仿古制,封了叶开一个“平边靖寇大将军”,再加上他刚刚敕封的“忠敏郡王”的头衔,不到半天,“大将军王”的称号不胫而走。

    叶开看重的倒不是这些,真正让他留意的是下面一个职务:领东三省,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内蒙古诸旗,暨边疆九地军政调度总司令。

    有了这个头衔,战争期间,叶开可以调动边疆九省一切军力民力资源,这也就避免了类似北洋水师的以“一人打一国”的落后军事体制,九省的兵力能不能派上用场,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解决后勤保障,这个老大难的战争难题。

    趁对方立足未稳,叶开强调兵贵神速,由于没有铁路,他估计着进入蒙地之后,大军要吃上一阵苦头。

    不过,这也是好事,挑一个软柿子练练兵,对于部队战斗力提升有极大的益处,真正让他担忧是俄国人的干预。

    。。。。。。

    正当叶开率大军前行之时,两个久未露面的熟人从海外悄然回到了京师。(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 英国调停

    (第二更)

    1911年,四月末,流亡海外一年多的载涛,毓朗回到了京师,得知这一消息,摄政王载沣喜出望外,早早就在自家府邸内摆了私宴,为二人接风洗尘。

    一年多没见载涛了,载沣真是想念的很,当初二人是牵扯了裁撤步兵衙门风波,不得已“出国考察”,在欧美十几过漂泊了一年有余,日子过得怎么样自然可想,还好,现在朝中的政局又稳定,他们自然要回来。

    汽车缓缓驶进了醇王府,载沣亲自在大门外迎接,背着手,脑中极力回忆着二人当初的模样,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大哥!”

    载涛下车后,一路奔了过来,抱着载沣的手臂就颤个不停,小风吹过,二人的鼻尖都是酸酸的,当初事情突然,载涛走的仓促,在海外吃了不少苦头,可不,脸都黑了不少。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就好。”

    兄弟见面,自然有一肚子的话说,载涛扭了扭身子,后面紧跟着毓朗。

    “臣参见摄政王!”

    毓朗走倒近处,一甩大袖,单膝跪地。

    载沣忙把他来起来,“起来,起来,今夜无君臣,咱们屋子了坐。”

    载沣只顾着高兴,早把什么“礼仪大防”忘得干干净净,一年多没见了,这一面可真是金贵,你们二人还不知道国内发生了哪些惊涛骇浪吧?等进了屋子,载沣就要给二人说道说道。

    确实,二人离国这一年,国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内阁有了,准议会也建了,更被说奕…劻被诛等等一类的了,方方便便都发生着令人瞠目咋舌的变化。

    屋子里,暖意融融,香醇四溢,一桌子佳肴汁色精澄,望之令人生津,都是载沣特地从宫里带来的。

    载沣把酒满上,房间内的三人把酒言欢,叙说着一年间,海内外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

    “多亏了赉臣,要不然本王哪有今天?”

    趁着酒劲,载沣把话题扯到了一个月前发生的宫变上,无疑,那次政变的最大受益者是载沣,而他能有今日的荣耀,也完全靠了叶开的力量,懂得知恩图报。

    “当初,选赉臣当禁军大臣真是选对了,要没有禁卫军,没有赉臣的调度有方,本王恐怕早就是他奕…劻的掌中物了!”

    载沣的脸上红彤彤一片,靠着的酒精的刺激,他的话越说越多。

    “你们说,本王当初的眼光如何?赉臣不光兵练得好,政事也处理的井井有条,真是我大清百年难遇的良才啊,有他在,咱们的江山才能永固,哈哈,说真的,跟赉臣一比,本王自愧弗如啊,论文治,论武功,良赉臣绝不输他曾文正!”

    载沣谈天说地,载涛,毓朗二人却有些尴尬。

    “摄政王喝高了,”

    毓朗给载涛使了使眼色,小声嘀咕了一句,没想到这话却让载沣听见了。

    “本王没喝高,本王今日高兴,怎么也喝不醉!来来来,你们二人在给本王满上。”

    载涛,毓朗面面相觑。

    “赉臣去北边打仗了,去杀蒙古蛮子了,杀俄国鬼子了,去保咱们大清了,本王高兴,等他回来,本王就封他一个世袭罔替的*****不,要封一个亲王,不不,这还不够,本王要把摄政王的位子让给他,本王比不上他。。。。”

    载沣虽是醉话,但坐下的二人却吓傻了。

    “摄政王,这话可说不得啊!”

    “什么说不得,这天底下谁能比得上赉臣?”载沣终于说累了,趴在桌子上一阵小睡。

    二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摄政王醉了,快扶进去歇息!”载涛赶紧叫人来,要是再晚一会儿,别提有什么石破天惊的话再冒出来。

    等从醇亲王府出来,载涛和毓朗同时顿住了脚步。

    “摄政王他。。”

    “朗贝勒别多心,大哥他醉了。”

    “涛贝勒,酒后吐真言啊。”

    毓朗的话,让载涛心中也不是滋味,其实两人都心知肚明,摄政王信任良弼,委以重任,让其总揽军政大权,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权势熏天,凌驾主上。

    脑海中这两个词汇一经浮出,顿时让载涛吓出一身冷汗,也不由而由地让人响起了处死的袁世凯,想当年,他们都是一副忠臣的嘴脸。。。

    “涛贝勒,禁军首脑岂可做中枢大臣,摄政王他。。。”

    毓朗后面的话虽然打住了,但载涛很清楚他想表达什么。

    “涛贝勒,咱们在海外的时候,洋人的报纸上讲的可都是良弼如何如何,现在朝野上下,都是“良家军”,而黎民百姓,也只知大清国有良赉臣,哪有摄政王的位置?”

    毓朗痛心疾首的说道,载涛则皱着眉头,不言不语。

    “朗贝勒,你说的我都清楚。”他回了一句,然后拿捏了片刻,旋即说道:“我再劝劝大哥。”

    。。。。。

    面前是一望无际的莽莽草原,头顶上,一两只海东青飞过,尖锐的鸣声,传至老远,尽显的天地辽阔。

    两天前,大军就已经进入了内蒙古境内,四方八方,荒草荦荦,道路几乎都是用脚开辟的。

    营帐内,叶开正和禁卫军的高级军官们,商量着下一步的进军计划。

    “大帅,后方情报厅来报,俄国人出兵了,正向库伦增援。”张啸光来报。

    对于这个消息,叶开并不意外,吞并蒙古的想法,俄国人图谋了近百年,不会轻易放弃。

    “他们有铁路,比咱们到的早,恐怕会有一场恶仗。”叶开沉声说道,也是让所有人有个心理准备,战争真的不远了,这一次,他们要和贪婪成性的欧亚邻居来一次硬碰硬。

    “大帅,情报厅还说,英国方面似乎有调停战争的打算,已经派朱尔典密会朝中大员。”

    “哦?英国人?”

    叶开还真有些意外,不过稍一想就清楚了,中英刚刚缔结盟约,而俄国人也和英国人早早签署了同盟,而如今欧陆战云密布,英国可不希望这两位准盟友掐起架来。

    “调停?英国人想简单了,这场战争,我们不是被卷入其中的,而是主动要打的,我粗略的计算过,两个月内,俄国人在远东蒙古一带投入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七万四千人,而我方有十万大军,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再加上边疆的旧军,加起来总计有二十万人,就算来打成了持久战,我们的补给线短得多,耗起来也不怕。”叶开分析道。

    “要调停,除非那什么鸟什子的共戴皇帝给我滚到北京去!”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密布

    (第一更)

    面对中国人咄咄逼人的攻势,俄国内阁宣布,将会依据蒙俄之前签署的约定,对后者提供必要的军事保护,其中就包括不受第三国的非法侵害。

    这样以来,等于说俄国人承认了********的事实,这是叶开决不能忍受的,他一面加紧前线备战,一边督促外务部照会俄国公使,军事外交两条途径共同施压,不过,大军刚刚抵达外蒙古边境时,又传出了俄国人督促哲布尊巴丹取消帝制的呼声,这一变数似乎跟英法两国有关,或许,俄皇尼古拉二世也处在左右摇摆的地步。

    紧接着,英国单方面宣布,不支持********,并希望保持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平,但表示尊重蒙古人民自由选择政体的权力,以及俄国在此地的固有利益。

    英国人外交表态各打五十大板,实际的意思则希望两方互退一步,以大局为重,共同对付极力膨胀的德意志,不过算来算去,俄国人的损失还是更大一些,因为直到现在,所谓的“大蒙古国”仍然没有得到出了俄国以外任何国家的承认,“称帝”行为实实在在成为一场闹剧。

    然而,考虑到西方人一贯的外交两面作风,叶开还是慎重考虑,谁知道那个强盗又背着中国做什么交易,没准是一出栩栩如生的双簧戏,叶开可不希望被他们耍了,下令两路大军正常行军,原有的作战计划不做变更。

    与此同时,俄国人不甘示弱,从东北和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调兵增援,人数一度超过四万,一旦中国人进入外蒙古境内,俄国人也同一时间进入,靠着地理优势,他们可以抢先占领库伦周边的有利地带,以逸待劳。

    围绕着这块三百平方公里的硕大草原,两个大国即将大打出手,而千里之外的英国人,火又大了。

    。。。。。

    京城,东交民巷。

    朱尔典火急火燎的跑到俄国大使馆,亲自面见驻华公使廓索维慈,并当面转达了英国内阁的意见。

    “英方希望俄皇陛下不要轻易和中国动武,这将对我们的战略格格不入,公使阁下,我们的重心在欧洲,在西欧,在德意志,而不是千里之外的东方。”朱尔典声嘶力竭的劝道,此前两人已经就这个问题交谈好几次,结果总是不欢而散,而这一次,他是真的动了火,如果中俄两国真的打起来,对协约国的削弱可不是一星半点,要知道,俄**队的人数比英法两国加起来还要多,专门负责在北线牵制德意志,一旦失败,德国铁蹄南下,那后果将不可想象。

    “深陷中国泥潭对我们没有一点好处,蒙古对我们来说,还不如德意志的一个省重要,即便占领了蒙古,漫长的边界线几乎无险可守,而且付出永远惹怒一个邻居的代价,公使阁下,你亲爱的祖国真的愿意这么做?”朱尔典的脸色一直不好,说话也咄咄逼人。

    “除非俄国真的心甘情愿做一个亚洲国家!”

    朱尔典最后的话明显带有一丝威胁了,但这话也戳到了廓索维慈的心坎里,实际上,他一直在和俄国中央唱反调,曾数次上言,“得到蒙古对我们毫无益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冬天没有冰的出海口,而不是那片种不出来粮食的蒙古草原”,对廓索维慈来说,占领东北,获得旅顺才是帝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且还应该遵守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亚洲问题不能逾越欧洲问题,虽然几百年来沙俄帝国从未停下东扩的脚步,但始终把自己当成欧洲国家。

    朱尔典总结中的利害,廓索维慈心知肚明,但这个场合,他却不能盲目赞同,毕竟这关乎到脸面问题。

    “您认为我们没办法战胜满清中国?”

    朱尔典似乎找出了再次反击的机会,他低声说道:“恐怕是这样?”

    “哦,你这个玩笑可开的太大了!”廓索维慈不以为然,反而讥讽,“只要四千人的哥萨克骑兵,就可以踏平中国人的大门。”

    “你说的那是上个世纪的中国吧。”朱尔典轻笑道,“那也叫军队?”

    廓索维慈的脸有些挂不住。

    还好,朱尔典的玩笑适可而止,“好吧,即便你们都打败中**队,但是你们打算用多长时间能拿下蒙古,三个月?还是八个月?按照我们的计算,至少需要四年到六年,这还不包括中国进一步的兵力增援。”

    朱尔典的话虽不耐听,但确实是实话,中国人召集了超过二十万人,而廓索维慈清楚远东的兵力不可能比这数字更大,即便从欧洲调兵,也很难来得及,再说这样一来,欧洲方面必然防备空虚,对德意志人来说不易于莫大欢喜,这有违法了先欧洲后亚洲的选择,沙俄帝国,还没有强到可以在世界的两端,同时打两场战争。

    朱尔典站了起来,拍了拍廓索维慈的肩膀,最后说道:“廓索维慈,我知道你的立场,你也讨厌这场战争吧,它不该出现,那么就让我们两个联手把这个错误消灭掉吧,都是为了国家。”

    毫无以为,廓索维慈被说服了,他要用最大权限向沙皇直接进言,这场战争,不该发生。

    “廓索维慈,吞并你们谋划了几百年,所以,不在乎这几年吧?”朱尔典半笑半正经的说道。

    “当然,俄国的荣耀还要持续数百年,当然等得起。”

    廓索维慈笑了笑,两人总算找到了共同点。

    。。。。。。

    俄国远东兵团,中国九省联军,正当两路大军杀气腾腾的进入外蒙古时,蒙古方面却突然掉了链子。

    哲布尊巴丹宣布取消帝号,废除帝制,喀尔喀仍为中国的一部分,但要求清廷给予自治权,说到底他这个共戴皇帝只做了十八天。

    叶开根本不搭理,大军继续北上,很快就到了库伦城三百里外的色楞格河畔。

    同一天,第二届中央资政院常会正式召开,话题的焦点,毫无疑问是蒙古问题。

    开院仪式上,“大将军王”的美誉,再次传遍神州大地。

    (因为要期中考核的缘故,昨今明三天,更新可能会极不稳定,另外,滑沥沥的新书,会在下周末之前正式上传,请大家赏评!)(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约

    (第一更)

    草原,喀尔喀。

    叶开正拿着望远镜眺望着前线,视线的尽头,是俄军的远东第二特别先遣军,人数大概两万四千人,相距二十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