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4章

明末苍茫-第4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袁,反正你是偏得,就是要吃穷你。”老高那也是嫉妒,凭啥啊,我出海这有风险的事,饷银还比不过你个匠户。真的,出海那就是与海龙王相搏,说不上那次就回不来,这般搏命还没有军户中最低贱的匠户收入多,高水城还真是想不开。

    “好,好,撑死你,”袁义真是无语了,亏得如果药包使用过关的话,还有二十两银子,足够众多工匠,亲朋老友吃喝,剩下的银子还是要再建买个宅院,子女多不够住啊。

    看着袁义等匠人离去,高水城与其他水手也作着的最后准备,其他的船头也先后来到,今日水师将开赴登州,赵指挥亲临,各船头不敢大意。

    卯时初,赵烈与李明峪,王哲等恭候于赵海明房外,赵海明身穿官服,昂首走出卧房,“父亲大人,孩儿已准备停当,父亲还有何吩咐。”赵烈单膝点地。

    赵海明笑着看看虎背熊腰的儿子,面露微笑:“烈儿,起来吧,今去登州,须谨言慎行。谨记。”

    “父亲放心,孩儿谨记。”赵烈起身答道。

    “王先生,你与李佥事留守水营,多劳了。”赵海明转向王哲。

    “不敢,大人杨帆千里才是辛劳了。”王哲躬身答道。

    赵海明略一抱拳,带领众人鱼贯而出。

    卯时中,大营中香案前,赵海明与各船头郑重祭拜海神,鼓号齐鸣。随后,各人各自登船。

    没有机会随军前往的军余们在马涛徐鸿的率领下也到码头送行,方才祭拜气氛肃穆,不敢上前,此时,都集聚在福海号前眼巴巴的看着船队。

    须臾,赵海明旗舰福山号先升起帅旗,大明登莱水师指挥同知,威海卫水师指挥使,赵,三面旗帜先后升起。随之,各个船头升起各自旗帜,各船先后鸣号,拔锚。

    赵烈立于福海船台,看着三十来个水手披甲把沉重的两个主帆升起,看他们吃力的模样赵烈也是咧咧嘴,整个硬帆都是由竹肋来支撑硬帆,福海的船大,因此两个主帆也是非常巨大,造成主帆十分沉重,起帆时必须是全船人忙活,忙碌半晌终于主帆升起。

    一艘艘大小船只先后驶出码头,在外海整队,旗帜、号角交鸣,四艘福字号居中,二十余艘海沧船、苍山船布于四周,十余艘沙船、鸟船前方开路,福山号三声长号,船队开拔。

    虽与西方各国的庞大舰队无法相比,但身在威海水师舰队其中仍让人激动不已,赵烈环顾船队,壮怀激烈,身后一众伴当眼中也是闪烁不已,都是第一次与大船队出行。

    小舰队而已嘛,太不经事了,几十艘战船罢了,赵烈心中虽是嘀咕,不过,第一次,心中涌起作为明人的自豪,默默看着桅杆上飘扬的明月旗,大明何其富庶广阔,结局何其悲惨痛楚。

    “高水城,驾船我是门外汉,福海号就交于你了。”赵烈吩咐道。

    “大人,放心,小人定不负所托。”高水城拱手施礼。

    “万基,唤火枪组出,”赵烈转身吩咐。

    “遵命,大人。”万基答应而去。

    须臾,一阵纷乱的脚步从舱中响起,十五人的枪组随万基沿扶梯而上,到达前台列队,李山单膝点地,“大人,”

    “李枪长,今日定装药包已到,试枪。”

    “是,大人。”李山恭敬回应。

    十五人排成三行,每行五人。开始试射,先是往后火门加药,再往枪膛加药,把纸袋里最底下的弹丸放入,然后用通枝压实,最后点上火绳,李山一声令下,第一排五人举枪,第二声,五人齐放,登时枪响烟放,待三轮放吧,船面烟雾缭绕,有人不断咳嗽。待稍停,重新来过,三枪毕,赵烈叫停。

    “李头,如何,是快是慢,”赵烈问道。

    “大人,我以为,如勤加操练,该可快一倍。此定装药包,定可大大加快射击时间,此法大善。”李山拱手回道。就是脸上的两撇黑灰实在是有些滑稽。

    “药包不多,李头,先练习空手试装,反正手型相同,熟练后可加快时间,以后药包多了,再多加练习。”

    “是,大人。”

    经一天反复操练,赵烈预估最快可一分钟两发,比之前面药的一分半到两分钟一发,当然,现今,不够熟练,也就不到一分钟一发。不过,李山也是很满足啦。

    赵烈在这边乒乓大作,其他船上的兵丁水手,远远的眺望,先是被惊吓,无事乱放什么炮,到后来就是无聊路途中的一乐了。赵海明远远观望,长时间的捻须不语。一旁李明峪微笑摇扇,风度依然。

    福船航速也就是四五节,虽然威海到登州,海路也就不到三百里,不过直线福船也得走十多个时辰,何况为了借风,船队走的之字形,夜晚天色黑下来时,还得降帆慢行,一直走了十八个时辰,才接近登州。

    赵烈也是对福船的龟速吐槽不已。

    天色将暗之时,远远的看到登州水城的轮廓。首先看到是西向的蓬莱阁,接着登州水城北门也清晰起来,只见水门外挤满各式船只,船队只好就近下锚,只赵海明,李明峪乘一小舟进入水门。其余各船头水手皆驻船守候。

    登州水城水师衙门中,登州水师指挥使王佥正忙的焦头烂额,待威海水师一到,后日水师兵进旅顺,再到皮岛、铁山。如不足,则还要再走一趟。

    往日,小规模出船,还可以支应开,今日大部船只出航,近年来水师无钱维护船只的恶果显露开来,虽说登州明面上有两千余艘大小战船,不过,那是账面上,漂没的战船怎么也有三成,余下的船只由于登莱、东江一体,半数战船在东江以及下属各岛,余下几百艘船在登州,威海。

    现下,这些船中鸟船、沙船还可以,大部可动,然海沧、大福船近半出了毛病,开裂漏水,人员不足,火炮、火铳、火箭等缺乏,帆布、绳缆腐烂等等,不一而足,奇形怪状的问题,把衙门里的大小官吏折腾的欲仙欲死。偏偏登州巡抚武之望、总兵杨国栋催促日急,辽东难民如潮,滞留旅顺,皮岛、铁山等地,无衣无食,饿殍遍地,惨不忍睹。

    皮岛东江总兵毛文龙一日三催粮饷,更催水师战船,运送灾民归山东,简直是啼血闻报。作为上官的武之望虽和毛文龙不和,却也有自己的风骨,老奴内部纷乱,汉民南下,此乃天赐良机,武之望一边飞报朝廷,一边筹备粮草,催促出海。这就苦了王指挥了,既不予修缮船只的银两,又要求全军齐出,真是愁煞人了。

    王指挥正在官衙忙个不停,手下亲兵来报,指挥同知赵海明大人于门外求见。王指挥忙让自己一亲信幕僚代自己把人迎进来。

    赵海明一路上只见登莱水师一片鸡飞狗跳,自家明白前几日自己的忙活,不过,登州水师是威海水师数倍,自不可同日而语,进到官署内,到得王指挥的书房暂歇,幕僚让人上茶后,也得回去接茬忙。

    直到时初,王指挥才疲乏的拖着身躯来到书房,

    赵海明忙起身深施一礼,口称:“王大人辛苦,下官恨不能身替。”

    “赵同知多礼了,一路辛苦,”王指挥虚扶一下,“我实分身乏术,让老弟久等了,失礼失礼。”

    “不敢,不敢。大人须多多歇息。”

    宾主落座,气氛和谐。两人关系确是不错,还一起经营往日本海贸,当然,王指挥占大头。ps:新人新书拜求推荐收藏,多谢多谢。

第六章 辽东悲怆

    沈阳,大金国国都,虽说自辽沈之战后数年已过,但是沈阳还没有完全恢复昔日的繁华,市面十分的凄清,汉人匆匆而行,看到女真人路过急忙绕行,唯恐惹怒女真老爷,被立毙刀下,在这里汉民的地位连蒙古人、朝鲜人都不如。

    酉时中,大贝勒代善府中,代善与长子岳托相向而坐,刚吃过晚饭,两人也有了明国习惯,各自品茗。

    “阿玛,家中庄中汉奴潜逃日甚,今年庄中田亩只种了七成,上秋恐产出不多。”岳托合上茶碗说道。岳托身量健硕,方脸短须,两眼有神,精明强悍。

    代善微笑看看岳托,他扶了扶手上的铁扳指,悠悠道,“我儿可有良策。”代善对岳托甚为满意,自己诸子女中,只有岳托果敢勇毅,可堪依托。虽说前两年父子间有所嫌隙,不过,两人都明白,在外人看,他们毕竟是父子,只可和不可斗。

    “阿玛,汗王令全夺汉人田亩,财产,人尽为奴,不得拥有私产,只为八旗耕种,有血性的反抗或竖反旗或为盗贼,没血性的也大量逃亡,长此以往。。。”岳托忧虑的看看自家阿玛。

    “我儿,此话不要多讲,传到汗王耳中,祸事矣,”代善立即阻止了岳托,“我朝原在抚顺东北,田亩人口稀少,刚进辽沈,辽东人口田亩几尽于此,各个贝勒、固山额真,牛录章京哪个忍得住,就是阿玛我也忍不住,汗王不发此令,恐众皆有怨,另充实八旗各部人口粮草,以为出征助力,也不说有大错,然,各部严苛太甚,占其产,夺人妻女,逼其为奴,终至烽烟处处,虽无大敌,然袭扰纷纷。也就因此,惹怒汗王,言尼堪皆不可信,应尽斩之,虽是气话,然谁人可劝。”

    两人相顾默然。

    城东二贝勒阿敏府,其大管家额格楞正跪下痛哭流涕,

    “主子,非奴才不严加看管,其尽皆逃亡,甚者父母妻儿皆弃,独自奔亡,如之奈何。”

    “蠢材,今日起,庄中连坐,十户为一坐,有一户逃,其余尽斩,逃者捉回,凌迟处死。我就不信这帮尼堪就不怕死,不怕死,辽阳、沈阳、抚顺是如何丢的。”阿敏本就凶悍的面孔脸红脖粗,更显峥嵘。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全家为奴,女子被辱,就是我也想法逃脱,何况尼堪乎。谁是蠢材。额格楞吐槽不已。

    “二贝勒,息怒,尼堪就是如此不堪,不杀服了,不服帖。”对面莽古尔泰插话。

    “话虽如此,今年我两蓝旗收成太少,可恼可恨。”

    “汗王前日还说,我八旗兵至,尼堪敬服,兵退则怨言四起,复州之杀太少。”莽古尔泰喝了口茶,言道。

    “哈,就是,代善太软,复州才斩了万余尼堪,夺了几万妇孺,无怪汗王不满,若我去就杀个干干净净,杀猴儆鸡,看谁还敢反叛。”阿敏大笑回应。

    “贝勒爷,汗王让三贝勒爷即刻进宫。”正此时,一名亲兵进来禀报。

    两人均是一鄂。

    城南,范文程府,范文程,高鸿中相对无言,油灯昏暗灰黄,室内静寂。

    良久,“今土地凋零,人口散落,复州之事后,汉人惊惧,唯恐步其后尘,也恐后代子孙居此,俱争相逃亡,其势不止,鞍山,辽阳,盖州,复州反叛纷纷,”范文程干巴巴的声音在室内回响。

    “实无法了吗。”高鸿中长叹言道。

    “实无法,我等尽力劝解,而大贝勒,四贝勒不语,二贝勒阿敏则大骂我等,说我等尼堪皆不可信,若不是汉臣,就将我等捉去庄中为奴,可气,我等是观大明腐朽不堪,真心来投,欲行从龙之事,可叹,汗王终不信我等汉官,屈身文馆小吏,唉,今人心财货尽失,霸业成空啊。”范文程来回疾步行走,高大身材晃动不止,让不大的书房更显狭小。

    “宪斗,咳咳,勿急,汗王今年六十有七了吧,前日听闻往年征战大亏本身,咳咳,茶不错。”高鸿中专心喝起茶来。

    范文程蓦地停住脚步,看看高鸿中,心中默默思量,如果汗王薨,代善、皇太极何人及汗位,至于阿敏、莽古尔泰,在他看来,不过是穿上贝勒服的贼寇,勇有余而智不足,他人则没有威望实力,不值一提。

    一时,室内又是清寂无声。

    二日晨,距义州不远的鸭绿江东岸,罗山与弟弟罗东、罗昌、妹妹罗娟与腾海、腾河兄弟跪地痛哭,对岸只有悠悠群山,听闻哭声,他们是为死在凤凰城的罗家大姐、腾家父兄,和死在路上的罗家父母,腾家母亲而恸哭,几个半大小子衣衫褴褛,含泪北顾。

    蓝天白云,气温不冷不热,此时正是辽东一年中气候最好的季节。

    吴群的心里却是一片冰冷,他看着燃烧的宗祠,一言不发,转身越上坐骑疾风,穿过燃烧的庄院追上慢慢行走的大队,他不敢回头看看燃烧的家园,怕泪水当众流下来,因为二十一岁的吴群已是吴家的家主了。吴家是永乐年间从江西被贬到辽阳的大族,到吴群之祖父这一枝任复州卫指挥同知而迁至复州,父为指挥佥事,兄为百户,辽沈之变时,兄战死辽阳,父受伤归,言道事不可为,恐建奴不久就席卷全辽。

    接着,辽阳族中大批子弟来投,道尽惨痛,房产、铺面、庄子被夺,人皆成庄奴,亏族中人多,暴起杀了旗丁,仓皇南投,族人皆剩青壮,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相顾默然。

    其后几年辗转于金州自家的几个庄子,在收复金州中其父奋起响应,收复金州后,家人在金州安顿下来。

    前几日,建奴大军来犯,攻金州甚急,吴父与吴群及吴氏子弟上城助战,吴父城头激战中箭倒地,临终言南下,到山东避祸,辽事已不可为。

    作为次子的吴群如今只能担起族长之责,匆匆葬父后决定南下归明。

    与数百族人、家丁仆人走了半晌,吴群终忍不住回头瞭望,只见阳光下广袤大地的远方,几缕黑烟腾起,互相缠绕,与蓝天大地相衬,刺眼至极。

    一刹那,吴群仿佛又闻到宅院爆燃时的焦糊味,吴群胸中如刀砍斧凿,撕裂开来,下马跪下身来,手捧黑土,嚎啕大哭,这是父兄血染的土地,有生之年不知还能不能见到闻到。爱马疾风不明所以的用舌头舔着主人。身后数百人泪水涟涟,痛哭之声不绝,良久不息。百年开拓,历尽沧桑,一朝尽丧。

    旅顺城,洪武四年立,北城,永乐初年包砖,周一里二百步,高一丈二尺,阔两丈,分南北两门,南城在北城包砖后十年包砖,周一里三百步,高一丈二尺,宽两丈五尺,分南北两门。自建成始,无战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