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24章

明末苍茫-第24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辈。”赵烈是侃侃而谈。

    赵烈为商人这个几千年的悲情角色做了总结。中国几千年把生产性的坐商和流通性行商统称商人,大号奸商,极尽侮辱之能事,无利不起早,囤积居奇。

    甚至大文豪白居易也出来凑热闹,商人重利清理别之类的诗句,更是把商人订上了重利之极的标签,真是千年不朽啊,尼玛,白大人可以明面有粮饷,私下里收取供奉,商人不挣点小钱,让他在家里饿死啊。

    此类人可说是千年仕绅阶层的代表,嘴里边大骂奸商,私下里或是任官贪腐手段无穷,或是对佃农苛以重租乃至逼死人命,卑劣无耻至极。

    孟广山、张庭眼眶发红,这些话太精辟了,太对我等苦逼商人的胃口了,说是巨商,也就是对属下、奴仆发发威风,地位上那是国中老四,谁憋屈都可以骂上两句,谁有权力都可以勒索一下,谁手中有刀枪都可以抢劫一下。

    孟广山恍惚发现自己的地位是如此低下啊。

    “然,泰西诸国以商立国,商人开设矿山、工场、商铺,组成船队互通有无,直至出国贩卖,养活大批部属,商人向国君上税,国君负责其安全,国君提高税金须与商人协商。”

    赵烈真是羡慕现在的英格兰,英格兰的崛起,就是大商人、大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的胜利,大大限制了过去无上的没有节制的王权,取消了过去国王予取予夺的特权,建立了契约制度,并奇迹般取得了平衡,建立了君主立宪的国体。

    最终极快的超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而其他法国、俄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还陷在王权的烂泥里左右为难,国王的一时兴起就能让大商人们鸡飞狗跳忙乱不堪,经营的秩序和连贯性更是无从谈起,税目税率变幻不定,让他们的经营大吃苦头,影响的是整个的经商环境以及上交的赋税,进而最终耽搁了国力的提升。

    等他们终于挣脱王权束缚时,大英帝国早已一骑绝尘了。

    “大人,这世上还有如此国家。”孟广山实在是不相信,太颠覆孟大商人的几十年的认知了,他心道,小子,你不会是消遣我吧。

    “此非虚言,孟东主遇到弗朗机商人一问可知。”赵烈不怕他问,西欧巨变马上展开,契约精神是西欧公认的。资产阶级巨变来临了。

    赵烈也是迫切需要大批的商人等围绕自己身边,随风好借力嘛。改变这个时代只靠自己是痴人说梦,只有建立一个全新的阶层才能办到。今天,就是要在老孟的心里种下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是一定的。

    这一天孟广山是一夜无眠啊,赵烈讲的这一切让他彻夜无眠,什么时候大明才能有这样的日子,是真的吗。

    赵烈倒是睡的很好,每日辛苦,每天晚上都是睡的极为香甜,他可是不知道白日里的一通忽悠让老孟辗转不眠。

    ps谢谢诸位读者大大作者大大的关注,谢谢,唯有以精彩的故事报答各位,夜半绝无虚言,拭目以待。

第四十章 南下澳门

    孟广山第二天早饭后,就带着护卫在石岛湾转,东瞅瞅西望望,踅摸了整整两天,当他游历到石岛东郊一个最大的在建房舍时他打听到的结果让他瞠目结舌,此处是忠烈祠。

    孟广山回想一下,没错确实是石岛最大的房舍,此处竟然是忠烈祠,忠烈祠在大明并不稀奇,大明卫所都有建有忠烈祠,战死的军将以及夜不收等战死后牌位进入忠烈祠,年节配享祭祀香火,不过,忠烈祠的规模如此之大,远在官署之上却是孟广山仅见。

    第三天孟广山带着满腹疑团终于乘船离开了,当然是留下万斤铁料,带着几万斤的铜料离开的,赵烈豪爽的表示,东西你先拿着,银钱下趟再结。

    赵烈希望孟广山在南京西面,南面帮忙找寻硝石矿,可采出来卖给赵烈,赵烈因为后世医药的关联可是知道那里有硝石矿,因为伴生芒硝,而芒硝就是中药材。中原硝石不多,这里是赵烈唯一知道的地方,以后,火器大行其道,硝石还是得多储备一些。

    赵烈就要出发的前两天,黄汉、汪全乘船归来,此行满载而归,带回近百名船匠,四十余名冶铁匠,大量的玉米种子,番薯的种子甚至会种玉米、番薯的老农带回十余名,四万余斤的闽铁,赵烈对于这个番薯很感兴趣,拿来一看原来就是后世的土豆,虽说没有红番薯产量高,不过,土豆即可当粮食吃也可做菜,一举两得啊。

    赵烈大喜,感觉最近事情还是很顺,此次闽南之行带回的都是石岛急需的人才、物件,赵烈马上安排玉米番薯晾晒入库,冶铁匠进入匠作处,船匠进入船厂,暂时先适应北方的气候,饷银照开,就是等原料等气候。

    前几日赵秦氏来信,已经和登州本地的几家合伙开了三家煤矿,建了炼焦厂,并开了一家石灰石矿,建了两家金矿,当然分润出去的也不少,现下家中的家仆派出大半,就是忙于此事,并且很快就会向石岛供货,赵秦氏也因此坐镇家中,不能前来石岛,很是想念两个儿子。

    赵烈吩咐万基、赵猛负责石岛海湾一切事宜,尤其注意难民的取暖,不要有所损伤,如果煤铁到货后,先行试制冶铁,寻找合适的煤铁,先到都是未知的煤铁,不知内部含量是否适合炼制精铁,只有试制后才可定下来以后用哪种煤铁。

    听说要到澳门,黄汉不顾辛劳,说什么也要去,说是福建海面很乱,遭遇多家人马,要不是船队颇有规模,武备齐整,肯定是会动手抢劫。自己毕竟去了一遭,比较熟识。赵烈明白黄汉就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不凑这个热闹心里难受。

    赵烈带着李虎、赵达、黄汉、余大宝、张鼓声、唐显文、齐威等人以及十三艘战船浩浩荡荡南下澳门。船上配备了四倍的水手,共计近两千人,赵烈此次是打算大收获,当然是多做准备。

    路上见习水手们操船,老水手们教导,新水手也是进步飞快,当然菜鸟毕竟是菜鸟,风平浪静时,看不出来,一旦有非常天气恐怕这些人就会露馅。

    十余日的航行后,天气渐暖,海上风平浪静,海鸟飞舞,船上众兵丁刚刚准备例行的上午操练,瞭望台传来消息,有大队的船只靠近,赵烈下令船队戒备。

    三声号角响起,船队的船只队形靠拢,顿饭过后,四艘海船接近船队三里内,只见上面全都悬挂统一黑色旗帜“李”,四艘船中一艘是一百余吨的福船,另有两艘近百吨,还有一艘几十吨的海船。

    赵烈用望远镜遥望,只见对方船上众人一身短打扮,衣服斑杂不一,发须散乱,船上还备有两门千金弗朗机,赵烈命令炮手戒备,卢元带领众炮手紧张备战。

    当双方接近到两里时,赵烈下令鸣炮警告,福海号船侧一具千金弗朗机向一侧空处发炮子铳三分,沉闷的炮声传将开来,四艘船只转向靠向一旁,船队与其相向而过。

    赵烈知道这是哪家海商或是海盗的船队,这时的福建、浙江、广东的沿海应是群雄并起,赵烈只记得有郑芝龙、刘香,这些海盗为了海权相互厮杀了近十年,郑芝龙才一统南海,独霸海贸,现在这些海盗可是赵烈的好帮手啊,没有他们郑芝龙出头肯定更早。

    接下来的日子里,船队几乎天天遇到海商、海盗,甚至有几艘海商海船为了安全跟随水师船队后方,而海盗船对于大队结阵而行的水师船队也敬而远之,船队终于安全接近澳门。

    在与几艘商船分道扬镳后,赵烈下令船队换装,降下水师战旗,人员换成普通海商及仆从的装束,一时全船人员服饰也是斑杂无比,甲板上堆积了一些从船舱里运出的杂货以掩盖几门大炮。

    赵烈来此之前就已打好劫掠澳门葡萄牙人的主意,此时如果赵烈腰缠万贯,当然可以重金招募葡萄牙各色工匠,购买葡萄牙西式帆船仿制,不过,以赵烈现有的财力只能望洋兴叹,而时间又是赵烈最不愿丧失的,于是劫掠就成为了唯一的可能,赵烈此行带了两万两白银充门面,以海商面目进入澳门。

    “李虎,你带四艘海船与我隔一天进入澳门,黄汉,你与我隔三天进入澳门,记住,不要暴露水师面目,船上人员尽量不要下船,只留必要的人员在甲板上,千万切记。”临分开时,赵烈再次叮嘱,李虎、黄汉领命而行。

    还有四天就是农历春节了,赵烈带领五艘商船进入澳门,赵烈命令除了水手、炮手、披甲都留在舱内,严令不可外出。

    临近澳门西湾,可以遥见一座炮台,此时,一艘葡萄牙小艇近前询问。

    克里希托。达尔马今年三十余岁,乃是驻澳门海军的一名水手长,乃是澳门老土著了,自从十年前作为商船水手到达澳门后,因为澳门议事会海事委招募海军,于是达尔马流了下来,至今已是在澳门娶妻生子,葡萄牙老家科英布拉的父母兄弟已是模糊的记忆了。

    前些时日,临近中国人的春节,到澳门进货的商船大增,达尔马小小的发了一笔,今日是他带领八名水手乘小艇巡视,远远的望着五艘大小福船靠近,达尔马满面笑容的仿佛看到一些金银向自己飞来,大明海商许多是走私商,许多枪炮犯禁物品的买卖须避开大明官府,像达尔马这般粗识明语的葡萄牙人那是必不可少的牙人,收入颇丰。

    赵烈饶有兴趣的看着小艇靠了过来,看到了几百年前的西方人,这也是一景啊。

    克里希托。达尔马用那半生不熟的汉语喊话,

    “你们已到澳门海域,停船接受检查。”

    赵烈吩咐放下软梯,放他们上来。

    赵烈看着克里希托和另一名士兵爬上船头,只见两人头戴带沿的小圆铁盔,上身穿收腰蓝色上装,胸前带有大片褶皱,斜背着一把带鞘弯刀,下身着肥大的收膝灯笼裤,膝盖下是黑色长袜,黑色皮鞋。

    “明人,我们要检查你们的船舱,是否有违禁物品。”克里希托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

    赵烈努努嘴,唐显文笑嘻嘻的递上一个布袋,克里希托用手一掂量,嗯,颇为沉重,几十两银子是有了,不错嘛,大土豪啊。

    “咳咳,嗯,平托,船上空荡荡的,没有什么物件啊。”克里希托说道。

    另一个黑色长发,个头矮小的葡萄牙士兵点头应是。

    “明人,福船随我等身后入港,不要进入葡萄牙王国海军锚地。”克里希托傲慢的吩咐了一下刚来的大明土包子。

    赵烈看着两人下船回到小艇,望着远处的澳门,只有一个印象,租界,嗯,确切的说是租界的雏形,毕竟这里还有大明的衙门,不过也只能管管明人的小事,整个澳门的军政大事都由葡萄牙人控制了。

    ps介于许多读者认为当年的葡萄牙人没有那么牛,而是有求于大明的,夜半在这里讲一下。

    天启年间的澳门葡萄牙人已经不是当年以晾晒渔网而哀求赖在澳门不走的时候了,他们在澳门修建了中央大炮台、妈祖阁炮台、东望洋炮台,两个大教堂,还有水军几艘战舰。

    因为维持同大明、日本、马尼拉的商路,逐渐实力大增,同时蓄养明人为奴仆,在澳门驻军传教收税,俨然是国中之】国,而大明自万历末年在辽东大败后,有求于葡萄牙人的大炮兵甲,也不复当年的天朝上国模样,甚至对于葡萄牙人的蓄奴,只是简单呵斥了事,地方官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623年,荷兰人为了独霸大明贸易,攻击澳门,最紧急时刻,葡萄牙人甚至将明人奴仆组织起来防御,这才抵挡住了荷兰人的攻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关内容。

    拜求推荐收藏,谢谢。

第四十一章 邂逅

    随着前方的小艇,船队依次进港,由于还有几天就是大明春节,港中的商船不多,只有不足十艘,有福船,有广船。

    这里能依稀看到最北港湾里三艘葡萄牙战船,三桅软帆,由于停在港口,主帆、斜帆都已收起,几艘船相对于盖伦船来讲不是很大,不过相比于福船和广船来讲可是不小了,赵烈眼馋的眺望了许久方罢。

    坐船停稳后,留下赵达掌总,赵烈带领着李虎、黄汉、余大宝、唐显文、齐威等三十余名伴当鱼贯下船。

    当赵烈脚一踏上码头,腿稍稍一软,这般长时间在海上飘着,方一登陆,还不是很适应,走了几十步后一种踏实的感觉才充裕全身,赵烈从没这么长时间的座船的经历,第一次感到陆地的亲切。

    第一时间,码头上各色人等围拢过来,葡萄牙人,明人都有,各个口音不同,不过不是扛活的苦力,就是对缝的牙人,毕竟许多海商带来的货物卸下,采购的地点、价格都与这些人相关。

    年根下海商不多,他们都想揽个活计好过年,他们能够将商人们所需的物件提供出来,甚至让你对于价钱也有个数,还可以雇佣他们游历澳门,总之你只要付银子,他们就能帮着你忙活。

    反正是货品不多,就由黄汉上前与几个牙人搭讪,赵烈等人在一旁旁观,只见衣冠齐整的多是葡萄牙人,大明人大多是扛活的苦力,各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蓬头垢面。而葡萄牙牙人则是面带傲色,昂首四顾,一副当家做主的模样,嫣然是脚下这块土地主人的气派。

    赵烈撇撇嘴,十七世纪初啊,澳门就是洋人是上等人,明人是二等奴了,行政、财税、驻军、司法表面上还在大明的香山县令手中,实际上都是葡萄牙人说了算,而主人大明王朝就是一年收个些许地租,一两万两商税的牌位了,啧,澳门半岛年租金两万两银子,真是让人无语啊,真心的便宜啊。

    不说和远的地界比,就同日本长崎比,德川幕府自设长崎通商,大明、尼德兰人、弗朗机人等来了只有购买商铺经营的权利,行政、财税、司法、驻军都由德川家任命的长期奉行所主持,愚昧的中央帝国许是地大物博,些许土亩自是不放在心上,倭国土地珍稀,一寸田亩都是十分珍惜。

    赵烈无心再在码头呆下去,带领众人走出码头,沿街向着北方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