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19章

明末苍茫-第19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丁们兴奋的议论着离去。

    赵烈满意的看着四周的氛围,点点头。

    安顿了李先生一家,赵烈把一众船长找来,商议哪几艘船出征,结果,众船长们吵成一团,都想出征,开玩笑,出征就意味着饷银奖赏,作为一个船长没有挣到出征的机会都不好意思回船,当然谁也不想放弃。

    赵烈最后无奈拍板,让上一次没有出征的海狗、苍雨出征,海龙、苍龙留守,新命名为福松号的缴获二号福船出征,小一号的命名为海狮的留守。

    就此,有商讨了不断掠获的海船的人员问题,赵烈决定学习一战后的德军,一马双配,否则二战时德军如何建立几百万军队,横扫欧陆。所以一艘船可以配两个船长。

    此外还确定了大副制度,紧急时代替船长驾驶,也是双配,水手长双配,各个兵甲组组头双配,连厨子都是双配,毕竟船上厨子与陆地上生火,保鲜,储水等完全是两码事,结果就是能双配的都双配,结果就是舰队多了数十大小头目,皆大欢喜。至此后,赵烈的舰队双配成为惯例。

    最后,赵烈制定了李虎作为主将,张鼓声为副将的出征指挥机构,让他们分乘两艘战船,一旦一人有了意外,另一人还可以指挥船队。

    第二天,赵烈又把黄汉送走,海龙号取得了这个让海狮、苍龙嫉妒之极的差事,下扬州,扬州的繁荣富庶天下闻名,能有机会到扬州一游,对于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军户来说那就是开眼界的机会。

    赵烈又视察了岛上的建造,对进度表示满意,寒冬到来之前,人员都能进入房屋,墩台也能使用,岛上能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晚上,全岛聚餐,一是嘉奖工程人员,二是为舰队送行。

    第三天卯时中,赵烈率领众位船长于码头拜祭海神完毕后,站在码头上看着舰队缓缓出征。赵烈一直看着舰队消失才回返,他现在只能祈祷舰队好运。因为舰队是赵烈一切蓝图的基础,无可替代。他不敢想舰队有所闪失,虽说现在东亚有人想一口吃下这支舰队难,不过,海上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老天,如今这个年代可是没有卫星监看地球的天气变幻,你根本不知道哪片云彩下什么雨,只能靠运气。

    ps新人新书,求推荐收藏,各种求,谢谢。

第三十一章 赴任千户所

    舰队出发的第二天,赵烈与李先生乘坐海狮前往石岛。大山子岛离石岛几十里而已。

    下午到达后,赵烈让船沿海湾绕了一圈,让李先生好好看看石岛的地形,石岛湾的北部较为平坦,一直延续到东南都是平地,适合建立军营、宅院,西部沿岸平地后面隐隐是一座不高的山,西南是湾角,与东南的湾角相对,正是适合建立炮台,封锁进入石岛湾的水道。

    石岛湾只有西部临海有一个小渔村。人烟稀少。

    张环坐在村口的海岸边看着这艘很大的海船在海湾里兜来兜去,数艘小船在靠近村子的地方拿撑篙探来探去,这海湾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打上的鱼也不值钱,所以人烟稀少。

    十七岁的张环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海船来到这里,张环紧了紧破旧的衣服,站起身来看着一大两小的船只忙活,

    “张环,来的是什么人啊。”

    张环回头一看,只见蓝三、于强小跑着来到身边,两人年纪与自己相仿,都是自小开始的玩伴,

    “俺也不知道,来了好一会了,不知道忙活什么。”

    于是,三个精瘦的小子有滋有味的看着,在日渐萧瑟的深秋里,这也是一乐啊,村里的男女老幼都出来看看热闹。

    姜亮是石岛墩的总旗,墩里统共四名兵丁,按员额是十名兵丁,现在只余四名中年大叔留守,姜亮年近三十,已是最年轻的了。

    此地倭奴不见多时,登莱全力支撑辽东,实在没余力经营别的地界,天启初甚至一度废止了靖海卫,不过,辽沈后又重建靖海卫。

    此地海边土地贫薄,产出不多,军户逃亡严重,一般大明卫城有五千到六千的军户,现下靖海卫也就两千余,还分了五个千户所,真是人少、地多。

    今日,海湾里进来一个大海船,忙活了半天,姜亮带了一个兵丁来到海边,虽说不是倭寇肆虐的年代,可关系到自己小命,还是小心无大错,姜亮决定探个究竟。

    第一艘小船载了十几名护卫上岸,第二艘赵烈,李先生等人上岸,姜亮看到上岸的是大明官兵,松了口气,上前询问,才知道新任千户到来了。

    赵烈、李先生、余大宝等人离船登岸,刚一登岸,只见两个穿着破破烂烂鸳鸯战袍的兵丁跪拜见礼,

    “千户大人,小旗姜亮拜见。”

    赵烈咧咧嘴,啧,真是大明乞丐兵啊,还是我的部下,真是丢人啊。

    “起来吧,你在哪里当值啊。”

    “大人,小人就在后边不远的墩台。”姜亮用手指指身后不远处的石岛墩。

    赵烈瞭望看看,只见一个四丈高的墩台立于远处湾角一个高岗上,没有包砖,残破不堪。

    “姜亮,我问你,千户所在那个位置。”

    听声音年纪不大啊,姜亮抬头偷瞄了一下千户大人,虽是面目黝黑,身材高大,不过确实年轻,实在是太年轻了,姜亮心里嘀咕着。口中却急忙答道:“大人,千户所在北面十余里外的赤山。”

    “嗯,姜亮,你还算是尽忠职守,好,回去当值吧。”

    “遵命,大人。”姜亮领着老兵回转墩台。

    赵烈领着众人在海岸转了转,只见石岛沿岸乱石林立,真不亏石岛之名。渔村的老小也在远处观看了半天,看了半天的风景。

    一个时辰后,众人回返海狮号,在船上停留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乘船离去,海狮号向西直奔靖海卫城。

    靖海卫卫城周六里,城高两丈五尺,阔一丈五尺。卫城有四门,不过,早年抗倭时西门尽毁,没有钱粮整修,堵塞了事。城内是十字街道,分通四门,卫指挥使衙门位于北门内北街上。

    下午丑时初,赵烈、李先生与亲卫从南城外码头登岸,南门兵丁看到五品武官及护卫没敢留难,一行人顺利进入卫城,南门几个兵丁留给赵烈最深的印象是破烂的鸳鸯战袍,以及在秋风中萧瑟的瘦弱的身影。

    卫城内店铺不多,比较冷清,询问后,众人来到卫指挥使衙门外,只见官衙规模不小,不过形容破败,大门红色的漆面多处脱落,不过守门的四个家丁还算精壮,披挂齐整。一个亲卫上前递上拜帖,领头的家丁看看拜帖,巡视了一下众人,然后进入官衙通秉。

    须臾,家丁回返,称大人有请。

    赵烈与李先生来到官厅,进入厅内,只见两个五十来岁的军将安坐于案后,当中一人身着三品武官的豹服,较为清瘦,正捻着稀疏的胡须看着赵烈两人,另一个身着四品武官虎服的较胖,脖子上肥肉山峦叠嶂。

    赵烈按规矩跪拜与地,“新任靖海卫千户赵烈拜见廖大人。”

    正印指挥廖承用手虚扶,“赵千户请起,”用手虚指胖佛陀,“这位是指挥同知吴海吴大人。”

    赵烈又跪下见礼,吴海笑眯眯的拱手回礼。

    赵烈上前把山东都司以及威海水师文书递给廖承,廖承看看放在一边,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任命文书,赵烈向前接过。

    廖承笑呵呵的让赵烈,李先生落座,寒暄是必不可少的。

    廖承也是这犯嘀咕,好好的威海大衙内不当,非得水改路,让人诧异啊。廖承两年前能当上靖海卫的正印指挥使就说明上层有人脉,虽说靖海卫几乎是山东九个卫所里最衰败的位置,甚至不如有些卫所的千户油水足。

    很多被调任靖海卫任同知,佥事的军将,以各种稀奇古怪的借口不来上任,不过,正印三品指挥使毕竟不同,油水不太足,当个阶梯熬个资历转任,这可是个好地界,既不是让人眼热惦记的位置,也不是登州等交战之地让人火烤油煎。

    几天前,登莱都司行文就到了,友人还带了信息,此人是威海水师指挥使赵海明的二子,此次旅顺之战斩杀十数个建奴,立有大功,升任千户,家中在都司运作到靖海卫。

    得到这些信息后,廖承左右想不通,水师改卫所,还是如此残破的一个卫所,所谋者何。

    如果有人说此人无所求,廖承得啐他一口,一个水师指挥做了这个决定无所求,你别把别人的脑袋想得如你般蠢笨。

    在廖承看来,这就是赵海明的决定,至于赵烈嘛,他所立军功都可能是赵海明的手脚,还杀伤十数个建奴,真当建奴是不动的靶子,我是卫指挥使,不是听乐子的贱民。

    想不明白,廖承也不想了,只要不发生冲突就行。

    一番无营养的寒暄过后,李先生奉上承仪两份,一份一百两,一份五十两,不少了,比登州,威海的承仪得翻个跟头,两位上官很是满意,以为会来一个不晓事的衙内,这一看,赵烈也很上道嘛。

    赵烈想宴请两位上官,廖承一口拒绝了,言道一会还有要事,以后再说,吴海听的一愣愣的,没听说一会有事啊。刚才,你还说让我当值,你回去休息一下。不过,吴海是绝对不会发声的,官场上沉默是金嘛。

    廖承是有些别扭,要是普通千户,对不起,今日这酒宴你必须请,还应该把指挥衙门的头面人物都请去,这就是拜码头,以便混个脸熟,以后好办事嘛。否则,你是否心中没有上官,没有同僚呢。不过,廖承对这位衙内捉摸不透,敬而远之为上,日后再说。

    赵烈邀了几次,廖承坚辞,赵烈就没有强求,告辞而去。廖承派了个叫霍谷山的指挥佥事陪同赵烈前往上任。

    赵烈因为没带马匹、马车,决定还是走海陆,到石岛后再到赤山镇。

    一日后,赵烈重返石岛,等上岸后,在小渔村找到了唯一的牛车,还是没有车厢的,好在路不长,李先生倒没在意,只苦了李小姐和几个丫鬟了。

    赵烈也可以差人到千户所报信,让千户所派人来接,不过,一想来回的时间,还不如直接去了。

    到千户所的道路还是颇为宽阔的,肯定是当年建卫时,一并拓宽了的,不过,年久失修到处坑洼,太坑爹了,到最后,李先生等人,说什么也不做牛车了,宁可步行。

    就这样,众人到达赤山镇时,已是一个多时辰以后的事了。

    千户所所在城堡,周不过两里有余,高两丈,阔一丈,外有护城壕环绕,城有东西两门,不过,城池破败,唯一包砖的西城门楼包砖脱落,残破不已。

    进入城内,赤山镇不大,房舍陈旧,来往的人一看就知大多是军户,衣衫褴褛是必须的,甚至有的没穿鞋袜,只用破布裹脚。镇内垃圾甚多,脏水遍地,气味熏人。

    北边的官署门外无精打采的戳着四个兵丁,战袄还算齐整,看着赵烈等人停在门前,余大宝喊了一嗓子:“新任千户赵大人到,快来迎接。”

    领头的总旗还算晓事,跪拜于地。一边差人进去禀报。

    须臾,里面奔出两个中年军将,当先一国字脸的施礼:“下官祝英拜见霍大人、千户大人。”另一个长脸的脸色蜡黄的施礼:“下官郑益民拜见两位大人。”

    “祝大人郑大人乃是副千户,祝大人是代千户。”同来的霍谷山一一介绍。

    赵烈微笑还礼,“本官乃是新任千户赵烈,望两位大人多多帮衬。”嗯,这祝英也是个倒霉孩子,代理没扶正啊。

    祝英,郑益民忙回礼:“大人客气,下官敢不尽力。”寒暄完毕,众人相续进入官署,官署内还算干净。

    众人先后落座,寒暄过后,李先生又与两人见过,两人也明白李先生是赵烈心腹,也是着意巴结,李先生久在官场游走,驾轻就熟,双方气氛和谐,相谈甚欢。

    ps新人新书拜求推荐收藏。

第三十二章 破烂一箩筐

    赵烈的就任酒宴在镇内唯一的酒楼范氏酒庄进行,祝英、郑益民以及镇抚刘平献上承仪,赵烈坚拒,赵烈拿定主意自家对付上司是无法,但是绝不在自家的地盘上纵容如此潜规则。

    晚上,赵烈等人在赤山堡内游走一番,赤山也就有一个十字长街,还有十几小巷的小镇,在西边有个不大的道观,镇中建有一个戏台,不过,年久失修,斗檐塌落,人气皆无。

    当晚,赵烈一行就在官署后宅休息。当然是在四个丫鬟和亲卫奋战一个时辰后的结果,毕竟千户空悬,后宅已是久无人气,到处是灰尘。

    第二天,赵烈召集祝英、郑益民、刘平叙事,

    “祝大人,本千户所现在军户实数是多少,军田有多少,本官要的是实数。”赵烈开门见山,不打算耽误时间,时间对于他来说是最欠缺的,后世有个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在赵烈这里时间就是一切。

    祝英略一犹疑,看看郑益民、刘平,“大人,本千户所军户在籍五千余,共计两堡十三墩,现下军户实数是四百余,丁口两千余,军田在籍是两万七千亩,撂荒万余亩坡地,实数是一万余亩。”

    果然,一到就盯住田亩,可惜,海边卫所田亩本就比不得内陆卫所多,加之土地贫瘠,没有大的进项,嗯,小破孩倒是一样贪。

    啧,人逃一多半,田亩一多半撂荒,真是名副其实的乞丐所啊,“祝大人,本所仓管为谁啊。”

    郑益民忙起身:“大人,库藏是我的职责。”

    “嗯,那我们去库藏去看看。”

    库房就在官衙左侧一进院子里,郑益民差老军打开武库大门,只见兵甲摆放还算齐整,弓弩、箭矢、刀枪、火铳、三眼铳、棉甲、战袍、木盾、皮盾各自归拢在一起。

    赵烈着余大宝试兵,余大宝上前拿起一步弓,开弓三次,

    “大人,弓弦无力。”

    赵烈拿起步弓,全力拉伸,只听啪的一声,弓弦断裂。不用问,弓弦脆化,余大宝拿起一把雁翎刀,只见刀身锈迹斑斑,给赵烈看看,赵烈咧咧嘴,赵烈拿起大枪舞起一片枪花,嗯,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