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155章

明末苍茫-第155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这些丘八上阵是难之又难。

    “王承恩,明日支内幣十五万两。”崇祯疲倦而无力道。

    “陛下,这可是内库仅有的银两了,日后如有意外。。。。”王承恩大急跪地劝道。

    崇祯扬手打断了他,“大伴,此时就是紧要关头,如果不能打通山海,辽东就会糜烂,如此京畿不保,何谈日后。”现下都撑不过去了,还谈什么以后。

    李标等人皆是闭口不言,此时如果不发内幣确实是过不去了,不过天子自山陕大旱来已经数次支应内幣了,此时想来内库也已枯竭,天子已是数次减少内府支出,一国之主如此,真是窘迫之极,身为臣子都是脸上无光,此时能说什么。

    就在此时内侍入报,兵部尚书申用懋在宫外求见。

    上任兵部尚书王洽已经作为建奴入关的牺牲品入狱了,没法子,建奴神不知鬼不觉的入寇大明,作为大明兵部的最高长官不是他负责谁负责。

    左侍郎申用懋递进成为兵部尚书,这可是如今大明最棘手的尚书,申用懋乃是前首辅申时行的长子,虽说学识渊博,不过处理庶务才干远逊乃父,他能升任兵部,只是因为战时紧急,一时难觅人员,从兵部左侍郎升任而已,在崇祯心目中申用懋就是署理的人选。

    “唤他入内。”崇祯听闻申用懋求见,心中一沉,几次三番入宫,申用懋可是没有带给他什么好消息,此时不会又有什么噩耗来临吧。如今大明京畿真是多事之秋啊。

    须臾,在几人的瞩目下,年近古稀身材瘦小的申用懋进入殿内,叩拜天子。

    “免礼,申兵部,此时前来又有战事发生。”崇祯问道。

    “回禀万岁,确有大事发生。”申用懋见到崇祯面色一沉,急忙说道,“东阁大学士、辽东经略孙大人派亲卫从沿海绕过建奴大队,冒死来报,辽东安然无恙,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纲汇集重兵,不日就在孙大人统领下向西入关勤王。老臣得知此信,不敢耽搁,即刻入宫禀报。”

    崇祯帝闻言大喜,只要辽东不失,祖大寿等辽镇兵马没有投靠建奴,则山海可保,建奴陷于两面夹攻之中,早晚退去,这可是近日来听到的最好消息。

    “孙大人年近古稀,为国奔忙,安靖辽镇,真乃国之柱石。”成基命素来同孙承宗交好,此时不禁赞道。

    “此国难之时,孙爱卿不畏艰险,只统带百余人直入山海,确是众臣楷模,国之栋梁。”崇祯兴奋的满脸放光,口中大赞。

    “臣下恭贺万岁,辽镇无恙,山海辽镇可得数万精兵,各地援兵十余万正可南北夹攻,剿灭建奴指日可待。”周延儒反应飞快,小小的拍上一记。

    “周爱卿言之有理。”崇祯笑道,一看可知极为受用。

    李标冷眼旁观,知晓万岁对周延儒极为看重,因为此人敢想也颇为敢为,胆子极大,早晚有一日周延儒会成为首辅。

    李标心中冷笑,在文渊阁外面的都想进来,哼哼,进入之后,你们就晓得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标早已向崇祯递上了辞呈,天子让他署理一些时日,待来日致仕就是卸下这万钧重担之时,他对于文渊阁没有一丝留恋。

    如果没猜错,韩爌也是假病退隐,为的就是交出手中的烫手山芋。

    “陛下,今日还有一个天大喜讯。”讲到此处,申用懋不厚道的顿了顿。

    “哦,还有什么喜讯。”崇祯笑问兵部。

    “申兵部还是有话直说,还是不要吞吞吐吐。”李标笑道。

    “陛下,众位阁部,登莱镇张可大快马急报,其属下部将赵烈、涿州知府李恒、涿州卫指挥使安永德在涿州大败建奴一部,阵斩努尔哈赤第六子甲勒额真塔拜以下千余甲兵,皇太极等夷狄统领三万军兵前往报复,被我军击退,又斩获数百建奴甲兵、数百北虏和汉军。”申用懋声音洪亮的回禀。

    “呃,”崇祯惊诧无语,什么,老奴第六子被阵斩,皇太极统兵攻城被击退,是不是真的,崇祯可不是两年多前刚刚登基的无知少年了,尤其是袁承焕忽悠后,他可是对于自己这般臣下所言不敢全信,能信个七八成就不错了,“此事千真万确否。”

    “秉万岁,此是登莱镇总兵张可大和涿州知府李恒的奏陈,里面还有涿州卫指挥使安永德的附议,俱言涿州大捷。”申用懋递上两份奏折。

    王承恩接过,递给崇祯。

    崇祯迫不及待的观看起来,须臾看罢,抬起头时满脸已是掩不住的喜色。

    “两人奏折大同小异,俱言大捷,想来无差。此外,张可大在从固安前往涿州的途中也大战一场,斩首数百,诸位阁老也瞧上一瞧。”崇祯将奏折交于李标,李标看完交于成基命,依次众人。

    “陛下,虽说几员文武重臣俱言大捷,还是要等到兵部核功之后才能确信。”李标言道,要知道下面官员推过揽功各个都是能手,如果朝廷大肆宣扬,事后核功方知不实,内阁和天子的颜面就要全失,成为笑柄,到时如何收拾收尾。

    “李阁老言之有理。”崇祯帝眼中光芒一黯,也是怕了臣下这般能臣干吏弄虚作假的手段了。

    “陛下,臣以为此事大半是真。”周延儒躬身道。

    “哦,周爱卿请讲。”崇祯看向周延儒。

    “陛下,按凑陈所言,塔拜是在十二月十日左右被斩,建奴是十二月十二日从京师撤兵而去,此前,德胜门外大同、宣府、保定援军接连大败,辽镇援军回返,此时正是建奴气势正盛之时,当时,臣就诧异建奴为何大胜而退,此事颇为蹊跷,如今看来塔拜战损应当就是建奴大军撤围的因由,这是建奴所谓的王族战损,事关建奴颜面,不得不回兵报复。”周延儒思虑清晰,倒是将事情原委大致猜出。

    崇祯不断颔首,极为赞许,此事经过周延儒的梳理,条理清晰,只有这种可能最大,自建奴入寇已来几乎没有大捷传来的崇祯愈想愈觉得事情当是如此。

    只是崇祯方才的兴奋已过,又是对一干臣下实在是没有信心,毕竟这帮子臣下虚报战功的事做的多了。

    他即刻下令,让申用懋从兵部派出人员前往涿州检点,此外,让兵部急令行进中的各地援军进入京师,崇祯真是一刻也不想等了,再等下去 ,不知道又有那座城池被陷。(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章 赵烈很肉疼

    捷报发出后,张可大就没打算继续向京师进军,他晓得兵部内阁包括天子不会这般容易相信他和李恒的奏陈,定会派员点检,老老实实在涿州等候吧。

    如此大功在手,当真是一切我有,张可大再也没有在天津登岸时的焦虑了,如今的功勋足以让他气定神闲。

    左右、左右、左右,破虏军残破的三个步队在休整三天后,每天早晨按惯例出操,路线就是沿着涿州城行进一圈。

    全体军兵全身兵甲齐声呐喊,声震四方,而赵烈和护卫就行进在队伍前方,不象其他军将般骑马统带,整支队伍齐整的开进着,从容不乱。

    张可大站在城头上远远望着在城外行军的破虏军,捻须不语,心中闪出的是戚继光戚爷,赵烈所部带有戚爷的影子,难道登莱当真是如此奇异之地,文事不兴,但是武臣繁盛,前有戚爷,今有赵烈,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大明有幸啊。

    狼烟起,江山北望。。。。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歌声雄浑,气势壮烈,张可大不禁悠然神往,为大明再荐一贤才吧,出于对于登莱局势的失望,张可大已经决定运作回熟识的南京所属任职了,此番凭此泼天大功估计足可运作下来。

    作为大明朝还算是有为的宿将他深知登莱对于大明的紧要,只是他对于军饷拖欠,卫所的糜烂实在是束手无策。任职两年来竭尽所能也未能改变分毫。但是他深信赵烈定会在登莱开创出一番基业。

    赵烈能在一个小小的千户所就能铸成铁军。这般人物定能同戚爷一般扬名天下,自家临走助其一臂之力吧,也算还了赵烈的人情,也是为登莱保留一分原气,再说让都司、卫所这帮混蛋难受自家心里就是畅快。

    接近午时,对于赵烈所部极感兴趣的张可大又溜溜达达的来到破虏军驻地,炊烟袅袅,破虏军所部也在做饭。

    营门口的值守兵丁看到总镇大人驾到。倒也没有惊诧,这位爷已经数次前来了,并且同赵烈商议好,一旦他前来,就让守卫陪同他进入,再行通知赵烈。

    “参见总镇大人。”赵烈上前施礼。

    “免了。”张可大一摆手,带头向营内走去,只见空地上十余个热气腾腾的大锅,里面肉块翻滚,肉香四溢。

    张可大从一旁的伙兵手里拿过马勺。在大锅里翻腾了几下,都是马肉和骨头。肉汤浓郁。

    “赵千户,作为你的属下伙食倒是不错啊。”张可大笑道。

    “呃,这个都是两番作战后剩余的死马肉,丢掉可惜了,如今我部三天两头都是马肉汤,兵丁都是喊着吃腻了。”赵烈回道。

    “哦,”张可大转向伙兵,“怎么,这帮丘八吃肉还吃腻了。”

    “大人有所不知,小子们从固安到今日几乎天天是马肉,想来有些腻烦,赵大人吩咐备些其他肉食,只是建奴方退,城内没有太多肉食。”不过二十来岁的伙兵手足无措的答道,这可是登莱的大帅,他是从没见过这般大官,心下紧张出汗。

    “啧,赵千户,你的部下肉都吃腻了,而登莱战兵每日里就是高粱米饭就咸菜。。。。。。”张可大摇了摇头。

    “大人放心,过会,属下就派人送去几车马肉,也好让我登莱战兵弟兄们打打牙祭。”赵烈笑道,一车马肉他还真没放在心上,涿州一战只是死马就有数百匹。

    “赵千户,带本镇看看你部战马。”张可大道。

    早在天津出发时,赵烈所部骑兵中的一些战马就引起张可大的兴趣,这些马身材高大,腿长腰细,同蒙古马截然不同。一看马速就要比蒙古马快得多,今日看到赵烈所部出操,几个夜不收的高大坐骑又让张可大想起这些马匹。

    “大人请。”赵烈前头引路,带领张可大来到骑总。

    王海州见到总镇大人驾到,急忙同一众兵丁施礼。

    赵烈带领张可大来到一个马厩,只见这里数百匹战马都是同样的高大战马,他们能比蒙古马高出多半尺,筋骨外露,身形矫健,不过性子较为温和,即使是张可大等陌生人接近,只不过是嘶鸣几声,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

    张可大看的是眼睛放光,那个武将不爱好马,一匹好的坐骑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何况在此处看到这么多匹。

    “赵千户,这些马是从何而来。”张可大问道。

    “大人,这些马都是从弗朗机人那里收购来的,乃是其国中有名的战马,每匹战马耗银三百余两银子。”赵烈回道,这些其实都是杂交的石岛马,只是赵烈不能直说,这是我的马场育出的新马,只好如此交待。

    “嘶,”张可大一时肉疼,好家伙,一匹三百余两银子,是蒙古马的六七倍,这几百匹马岂不就是十万余两白银,这赵家怎的如此豪富。“赵烈,你赵家这些马匹兵甲岂不是耗费数十万两白银。”

    “秉大人,正是,”听到赵烈应是。

    张可大一时失神,

    “我赵家根基就在登莱,身为武将手下没有强兵,在战乱时连自保都不得,家中叔父就是战没于辽东,因此家父痛定思痛,耗尽家财,都用在了整训家丁上,才有了如此兵丁,此番属下总算是没有辱没赵家的名望,立下战功,没有辜负老父期许。”

    呃,张可大点点头,赵家好大的魄力,他认为赵家为了这些兵甲马匹可说是竭尽全力了,军将中有十万二十万家财的不多,但肯定是有,尤其是辽镇军将。

    只是能全部用在军兵武备上的恐怕整个大明只有如此一家了吧,就是他自家也有个十余万两银子,不过他可是从未想到用在军兵身上,只是身边亲将亲兵照拂的不错而已。

    赵烈此番功成也是赵家早有筹划,想到这里,张可大心中不禁泛起赵海明的影子,如今看来这才是一个老狐狸,不事声张,不过内有沟壑。

    “啧,赵大人,这战马腿长腰细,筋肉扎实,马速极快吧。”张可大的亲卫头子鲁升问道。

    “这战马两里内疾驰,蒙古马远不是对手,不过如果是每日里行军,每日能比蒙古马少走个数里地,此外与蒙古马比不甚耐寒,再有草料里要有杂豆杂粮,不似蒙古马只有草料即可。”赵烈说的也是实话。

    石岛马要比蒙古马娇贵一些,主要是安达卢西亚战马生长在较为温暖的伊比利亚,不象蒙古生长在严酷的蒙古草原,千年来的磨砺让蒙古马极为皮实。

    “这倒是没有什么,军将的马匹还能少了照料。”鲁升一摇头,这都不算事。

    这般明显的意味赵烈当然晓得,“这马虽说有些娇贵,不过在登莱或是南方倒是无碍,属下愿奉上三十匹战马与总镇大人,也好让总镇大人试骑一下,看看此马的优劣。”

    “哦,赵千户,本镇绝无此意,此马金贵本将可是受用不起啊。”张可大摇头道。

    “总镇不可推辞,此马我赵家也是刚刚引入,总镇身经百战,对于战马必是自有心得,大人试用后,也能知晓此马战阵上的优劣,也好告之属下。”赵烈心道,行了,别弄个三推三就的,麻溜利索点得了。

    “大人,赵千户拳拳此心不可轻忽,还是收下为好。”鲁升早已是垂涎欲滴。

    “如此愧领了,赵千户,下不为例啊。”张可大笑道。

    “多谢大人,仅此一例而已。”赵烈心道,就此一遭了,当下我可是有求与你,下趟哪有如此好事,一想到张可大可是从自家手里收拢了数百建奴首级兵甲还有近千匹战马,赵烈就是一阵肉疼。

    同样肉疼的还有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汤泉和,主事刘彪,接到兵部尚书申用懋前往涿州点检战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