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113章

明末苍茫-第113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象他那样的明白赵烈的可畏,几年前预言关外建奴必成大患,大明内部不稳。

    如今建奴围困宁锦,大明在辽东只剩下寥寥数城,就连朝鲜也被建奴打的满地找牙,屈膝求和。

    自去年来,陕北、山西干旱少雨,庄稼歉收,绝收,大明内阁、户部却拿不出银钱来赈济灾民,坐看饿殍遍地,民乱遍起,处处烽火,弹压的军兵连粮饷都发放不全,何谈绥靖。

    民乱未止,兵乱又起,西南夷乱,东南不稳,山东等地歉收,大明真的是大乱不止,处处印证了这个年轻粗鄙之武将的预言,当真是可怕之极,如果赵烈是粗鄙之武夫,那么大明朝廷上下皆是有眼无珠之人。

    “酒后之胡言乱语,实不足论,不必挂怀。喝酒,喝酒。”赵烈看到两兄弟惊诧的表情,不禁莞尔,还是高估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大人,他们自晓事以来就苦读经史,从未出门历练,空谈尤多,不比大人,虽年纪轻轻已是上阵杀过建奴,下马治理卫所,久经历练,不可道里计。”李明峪无奈说道,自家的儿子虽比赵烈年长,不过闭门读书不通庶务,与赵烈不可比。

    “父亲,如今各地虽不甚太平,也未必如大人所言那般危急吧。”李济说道,也是对于赵烈说法的一种委婉的反驳,毕竟赵烈父子是老父的东主,不好直接驳斥。

    李弘则是横了赵烈一眼,很是不忿,不过是个黑炭头,多些阅历而已,父亲赞誉太过了。

    “今日家宴,此事日后再说。”李明峪打断话题,自家儿子的疑问日后自己自会明言,就不再此多言了。

    “大人,小女子听闻西夷大多红毛卷发,不知是否如此。”李霖问道,她是以此来转移话题,让两位兄长不必过于尴尬,当然对于提及的夷人事宜,她自有思量。

    李明峪夫妻对视一眼,对于李霖的心思心知肚明。

    “西夷分为几十个国家,有的是黑发黑眼睛,皮肤比我们略白,有的是黄发,红发,蓝色眼睛,或是绿色眼睛。种种不一而足。眼窝大多深陷,颧骨隆起,身量比我明人高些。”赵烈笑着普及,他心道女人就是关心如此八卦问题。

    “须发,眼睛还有如此颜色,嘶,如此岂不骇人。”李弘惊道。

    其他人包括李霖在内也是齐齐点头,纷纷赞成。李明峪无奈摇头,这是李霖不忿,暗贬夷人,提点赵烈。

    “这个不一而足,有的西人很是耐看,有的确是骇人。”赵烈心道。这就看个人的看法了。

    无论东西方的人种都有英俊美丽的也都有丑陋骇人的。他是全然没有体会李霖的意思。作为后世来人对于所谓华夷之辨没有太多的感想。

    赵烈此后又回答了若干西人的问题。包括食物、服饰、礼仪等等不一而足,各人各有所好,女人们当然对于服饰、礼仪更感兴趣,李家父子则是对于西人的议会、内阁等更感兴趣。

    家宴在八卦之闻中结束,赵烈好好做了一番普及功课。

    登州南大街一个四进三重的院落里,也在进行一番对话,话题可是不太轻松。

    登莱都指挥同知杨景堂安坐书房主位,下首坐着一位发髻灰白的军将。两人一边饮茶,一边叙谈。

    “常大人此番前往靖海卫,本家多有助力,想来常大人资历深厚,深孚众望,也是当仁不让的人选。”颇有气度的杨景堂笑道。

    尼玛,都是你们逼我前往的好不好,什么深孚众望,资历深厚,还不是拿我家长子世袭的职位威胁与我。

    明代军户都是世袭。就拿鼎鼎大名的戚继光来说,就是在十七岁时接替病逝的父亲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不过世袭只是保证了军职,是否占据实职,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今军将实职僧多粥少,大多军户世袭不过就是个虚职,领取些不多的饷银罢了,两代而默的例子数不胜数,常汝宁为了长子也是拼了。

    “本将能够从登州卫指挥同知升任靖海卫指挥使,都是杨大人抬举,本将在此拜谢大人,小小石岛的事情本将必会尽心竭力。”心中虽然腹诽,不过,常大人口中确是恭维有加。

    “常大人,此番石岛事宜,只需寻得赵烈此人的短处,将其贬斥即可,我等需要的是包括石岛在内的左千户所千户职位。”杨景堂此时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对于石岛为何如此得杨景堂的青睐,常汝宁不知,不过,他只是知道必须为杨景堂达成此愿,事关家族存续。

    “杨大人,闻听此人是刚刚升任登莱都指挥同知,威海水师指挥使赵海明的次子,如将其贬斥,其父岂肯善罢甘休。”常汝宁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常大人不知,家兄在京中早已打探明了,赵海明在吏部,兵部有些门路,皆是用银钱打点出来的,没有大的臂助,何况,此番也非你死我活,只是将其调往他处而已,赵海明应当不会为此大动干戈,即使退一步,赵海明不依不饶,本家也是不惧。”杨景堂傲然说道。

    你不过是多多仰仗京中堂兄行事罢了,常汝宁心中腹诽,口中却称,“杨大人一族根底深厚,当然不是赵家可比,想来赵海明只能退避三舍了。”

    “常大人过誉了,此番只要将赵烈贬斥调离即可,如此,本将定会让常大人得偿所愿。”杨景堂说出了承诺,毕竟让马儿跑得快,就得不断喂清草。

    从内心来说,杨景堂不太愿意用常汝宁此人,此人有些优柔寡断,不是个太好跟班,做不到指哪打哪,但是能够升任指挥使的资深军将不是太多,他有把握掌控的更是稀少。

    常汝宁年纪已是五十有余,对于嫡长子的世袭实职的奔走不是一两日了,杨景堂就从此下手,利诱常汝宁听命从事,当然让其升任指挥使也是颇费了周章,杨景堂自认对得住常汝宁了,下一步就看常汝宁的行事了。

    话说费尽周折,驱离赵烈,杨景堂是对赵烈的几处生意很是看好,一旦到了他的手里,凭着杨家在登莱的人面这几个货品更要红火。

    最为紧要的是杨景堂看中了石岛这个港口,他早就相中了这个港口,家中到朝鲜日本的船队都是私船,当下都是在别的豪族私港靠港,受制于人。

    不过,石岛湾从无到有疏通港口,建造笕桥码头,建造库房、住所所费繁巨,只好放弃,此番赵烈将石岛修造起来,杨景堂可是垂涎欲滴,只要将赵烈贬斥,这块肥肉就算入嘴了。

    当然顺道将年前当众被赵家打脸的仇也一道报了,岂不快哉。赵海明不好动作,赵烈这个在都司内的还不好动手吗。

    常汝宁当然知晓将赵烈贬斥调离后,杨景堂必会将心腹之人安插在左千户所千户一职,只是这与他无关了。

    两人的会面没有逃脱军情司的窥伺,不出两日,赵烈就得到了常汝宁升任靖海卫指挥使的消息,同时军情司也递上了常汝宁的资料,以往任职,家族人士,住址。(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七章 谁的下马威

    崇祯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赵烈在石岛官署接到了靖海卫官署的通告,三日后,指挥使常汝宁到任,各个千户所的千户主官到靖海卫卫城迎接。

    赵烈对于常汝宁上任后对于石岛的出招十分感兴趣,也对来到大明后他经历的第一遭官场内斗充满期待。

    两日后,赵烈、李明峪、赵达、余大宝以及护卫百余人从石岛出发前往靖海卫。

    从石岛到靖海卫卫城,相当于从靖海卫的疆域内从东到西,赵烈等人全副披挂,骑马行进,一路上见到的是冰雪融化后露出的星星点点灰黄的田地,肮脏的残余的冰雪星散其中,尽显了北方田野的粗犷和荒凉。

    骑队小跑着前行,路上遇到的零零散散的军户们敬畏的避于道旁,赵烈等人盔甲鲜明与军户们的衣衫褴褛对比鲜明,看看大明主力乞丐军户兵的凄惨现状,赵烈也是吐槽,大明军户的境遇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当日申时中,骑队抵达破败的靖海卫城,全身披甲,两百余匹战马的骑队在守门的乞丐兵丁目瞪口呆的注视下进入北城,在城北的范记客栈安歇。

    对于如今仰仗石岛颇多的范记来说,这就是大事,范记在靖海卫城的大掌柜亲自招待,将一众人等让到后院安置,丝毫不敢怠慢。

    赵烈等人清理了一番,洗去尘土,等待明日前往官署点卯。

    李明峪则在十余人的护卫下悄然前往指挥同知吴海的府邸,呈上了百两纹银,希望日后多加提携。每年年节的承仪赵烈。李明峪从来不落。出手极为阔绰,每年在吴海的身上花费千两银子。

    主管屯田、官库诸事的吴海也是对于石岛诸事从不插手,相处愉快。此番,吴海照例收下,李明峪与其约定,有关左千户所的事宜吴海一定提前知会。

    李明峪随后前往即将离任的指挥使廖承的府邸,呈上一百两纹银,很是让最近感到门前车马稀的廖承感慨一番。相比其他趋炎附势之徒,这个小年轻的赵烈当真是讲究人啊。

    于是廖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风雨欲来。

    廖承以他多年的宦海生涯预感到此番的转任极不简单,他运作转任其他富庶之地的努力几近失败,突然峰回路转,听闻就是有人要他的位置,那么破败的靖海卫谁会如此在意,甚至助他转任,他们一定是盯上了什么,那么只有石岛了。

    石岛的一切最初年余没有让他注意。不过,随着石岛铺展的愈来愈大。他当然得到了消息,派人打探后也是颇为眼红,赵烈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还没放在他的眼里,但是赵烈身后的赵海明他确是深为忌惮。

    在他的眼里,能够上阵斩杀建奴的军将都是凶悍之将,赵海明偏偏两次办到了,如果不是受困于水师,怕是升任登莱总兵或是登莱都司都指挥使都是可能的,这般军将麾下必是蓄养了大批能征惯战的凶悍家丁,触怒于他殊为不智。

    但是,此番廖承看出有人忍不住了,杨家同赵家的恩怨如今在登莱尽人皆知,只是他也得罪不起都司中人,临了点播了一下李明峪,至于他们是否惊醒,就不是他的事情,他自认也是对得起赵烈了。

    赵烈得到李明峪的通秉,当然明了其中意味,不过,如今他只能以不变应万变,等候新任的指挥使常汝宁出招了。

    第二日午时初,廖承、吴海等卫城军将以及千户所五个千户所的千户在卫城指挥官署等来了新任指挥常汝宁。

    常汝宁在都指挥佥事王观的陪同下,五十余名的家丁护卫下来到卫城官署,一时除了廖承自持身份外,一众军将都是跪迎主将。如果不是顾及廖承的脸面众人早就出迎数里了。

    赵烈也是在跪拜的十余名军将的队列里,在常汝宁免礼声中,赵烈随众人礼毕起身,他仔细看了看这位五十余岁的新任上司。

    只见他身材高瘦,发髻灰白,相貌堂堂,颇有威仪,此时,常汝宁感到有人注视他,放眼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年轻千户身着官服正微笑着望着他。

    这应当就是赵烈,对赵烈略有耳闻的常汝宁当然认出他来,如此体貌的军将此地仅此一人而已。

    常汝宁整理心情,笑着同走上前来的廖承拱手见礼,两个官场老手笑容可掬的相互寒暄片刻,接着相伴进入官署,其他军将在官厅外等候两位大佬相传。

    顿饭的功夫,护卫传众军将入内,常汝宁端坐正中案后主位,廖承侧位相陪,象征着权利的交结完成,当然,接下来几日还有库房,账簿,田亩,军兵等事宜的交接,不过,从此刻起,靖海卫的主人是常汝宁了。

    指挥同知吴海、指挥同知刘彪、指挥佥事霍谷山、指挥佥事王东、镇抚唐亮等一一上前见过,接下来就是各个千户所主将一一拜见,最后,嗯,是最高最壮年纪最轻的赵烈。

    “左千户所千户赵烈拜见大人。”赵烈跪拜。

    一时常汝宁没有回声,厅堂内诡异的平静下来,方才众人的拜见,常汝宁都是笑容可掬的一一回礼,尽显长者风范,此时却一时没有言语,大家都是奇怪,但是没人偷看,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的目视面前,好好详研一下自家的方寸之间。

    “起来吧,赵大人,”终于常汝宁的声音传来,大家一起松口气,气氛为之一松。

    赵烈起身,拍了拍膝盖的灰尘,转身退后。

    众人一时目瞪口呆,官场上跪拜起身,谁敢当场拍打灰尘,都是退后才拍打,否则就是不敬之罪。但是这没有明文规定。却是官场的约定俗成。赵烈的行为就相当于当众打脸。

    常汝宁一直春风满面的面容此时一阵抽动,不过,这是约定俗成的事,你还不能因此当众发作,显得你气量狭窄,只能过后找补,常汝宁一时满面冰霜。

    赵烈旁边的几个千户急忙向旁边躲闪,唯恐离的太近惹怒常汝宁。心道,一个衙内,一个上官,你们两人对掐可是不要殃及池鱼。

    赵烈原地肃立,目光直视,仿佛要看穿对面的墙壁,问题是他的目光与常汝宁根本是南辕北辙,让外人看来就是一副根本无视上官的表现,桀骜不驯。

    常汝宁一时觉得自家本来是时有头痛的脑袋头痛欲裂,他没想到他给赵烈一个下马威。一是给赵烈造成威压,二是让卫所内与赵烈走的较近的人员识趣走开。孤立赵烈,没想到这位衙内当场发作,尽显其纨绔本性,当场打脸,让常汝宁自己下不来台,一时尴尬无比。

    廖承也是暗自咂舌,幸亏自己当初没有被银钱迷了心智,向赵家动手,否则当下常汝宁的尴尬丢面早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吧。

    “常大人,靖海卫诸位同僚都已见过,本将与各位在城内望海酒楼摆下了接风宴,聊表心意,还请廖大人不要推辞。”廖承出声打破了室内能与室外一拼的寒冬。

    “是啊,常大人,廖大人,今日酒宴一是为常大人接风洗尘,二是为廖大人送行,万望两位大人赏脸前往。”老道的吴海接茬说道,一时众人一同附和。

    “好吧,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