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的第三帝国 >

第691章

我的第三帝国-第691章

小说: 我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查清楚再下判断。

    有可能双方动用坦克大炮打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阵亡数百人的大规模战斗,其最开始引发的原因,只是一名士兵过度紧张对着远处一个干草堆打了一枪。

    “真是见鬼。”这名少校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对抱歉的对几个前来调查的工程师说道:“非常抱歉,我只能陪各位说到这儿了,战斗已经打响了,我的部队阵亡了一名排长,这可不是小事儿。”

    说完,他就跑向了那边隐蔽的观察哨,而这些工程师还有助手们,也在几名士兵的护送下,从战壕的另一侧离开了这片已经战火纷飞的阵地。子弹到处横飞,打在泥土上噼啪作响,苏军部队不甘示弱的拼命还击,德军阵地上也落下了一些122毫米口径的炮弹。

    显然这些122毫米口径的炮弹是属于苏联更高一级的支援单位的,有可能是师部也有可能是军部,总之这些重火力支援,不是这个德军小小的步兵团可以应付的了。不过仅仅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德军报复的炮火就再一次升级了。

    105毫米口径的大炮开始加入到这场炮战之中,德军的拖拽火炮轰鸣着唱和起来,德军阵地上落下的炮弹稀稀落落,而苏军阵地上已经被一片爆炸形成的浓烟淹没了。虽然在口径上苏军支援火炮有一定优势,可是在数量上,他们已经无法压倒曾经可以完全碾压的德国对手了。

    虽然苏联炮兵注定会被压制,不过他们还是倔强的开火,试图为自己曾经的辉煌找到一些回忆。这些苏联炮兵隐蔽在莫斯科城区内,拼命的将他们的炮弹打向德国阵地。但是仅仅只过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德国集团军级别的炮火就开始加入到这场火力盛宴之中,而这个时候苏联的炮火与其说是还击,不如说是在喘息了。

    150毫米口径的重炮已经在口径上完全压制了苏联的122毫米口径火炮,而莫斯科城内的152火炮数量本来就不多,根本没有办法对德军150毫米口径的炮群实施有效的压制射击。

    德军两轮炮火过后,苏军的火炮阵地已经放弃了抵抗,在以往的无数次交锋里,眼前的一幕已经被重复了无数次了。德军先开炮,苏军立刻还击,然后更多的大炮加入进来,最终苏军火炮被打哑,德军再炮击一会儿,然后逐渐停歇下来。

    虽然失败了无数次,但是下一次的时候苏联炮兵依旧还是会还击——他们似乎从来不在意自己的弱小,也不害怕德军的强大。他们曾经是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炮兵,所以他们从不轻言放弃。即便这种炮战他们已经输了无数次,但是下一次开始的时候,他们依旧敢骨气勇气还击,这就是苏联的炮兵——

    龙灵打算今天一更…………愚人节快乐!

第1104章 1105最后一条路

    突然,一个与众不同的巨大的呼啸声从远处渐渐拉近,然后越过德军前线步兵的头顶,最终砸在了莫斯科城内的某条街道上。然后就是一阵地动山摇的爆炸声,溅起的瓦砾还有腾起的黑色烟雾,比其他炮弹溅起的烟雾要大得多。

    而随着这一声巨大的响动的到来,苏军那零零散散的炮火也彻底的停歇了下来,剩下的时间里,似乎都是德国火炮在场独角戏一样的表演。

    德国列车炮的口径非常繁杂,有从法国缴获的340毫米口径的列车炮,也有法国人生产的320毫米口径的列车炮,当然最多的还是德国自己生产的283毫米口径的新式列车炮。这么多火炮里面,性能最好的当然是德国人自己生产的新火炮,每一炮都足以震慑四方,地动山摇。

    当这些列车炮开始发出怒吼的时候,苏军手里的那些牵引式火炮还有一些老旧的大炮,就完全不够看了。所以随着一枚列车炮炮弹落在莫斯科城内的时候,苏军炮兵也随之无奈的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在炮兵的世界里,强权就是真理,一切都要以射程射速还有炮弹威力来决胜负,我的口径比你的口径大,我的火炮数量比你的数量多,那我就比你有发言权!遗憾的是当苏联部队火炮数量多于德军的时候,他们却因为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攻击,不得不抛弃这些火炮。

    一个阵地上的小范围的炮击,最终演变成了一场F集团军与莫斯科守军之间的全面炮火较量,然而最后这场狂轰滥炸以德军的全面胜利告终,苏军炮兵被压制得没有了响声,任由德军炮火摧毁苏军的外围阵地。

    远处的炮声依旧隆隆作响,F集团军的司令部内,克卢格元帅和他的几个作战参谋正在分析一张莫斯科的地图,现在他们距离苏军防御的核心位置可能只有一公里远了,而莫斯科北部的德军E集团军,已经开始向莫斯科东北方向推进,做出一副要完全合围莫斯科的模样。

    “李斯特将军的部队正在渡河,很快就能从后面威胁雅罗斯拉夫尔。只要E集团军配合A集团军的装甲部队,攻占沃洛格达,那么莫斯科也就没有什么挣扎的必要了。”克卢格背着手,听着自己的参谋分析目前的战况。他的部队是进攻莫斯科的主力,A集团军作为协助部队,将在北面用集团军所属步兵,策应他的攻势。

    “古德里安将军的前锋部队正在改变进攻方向,他们要争取在30天内攻占梁赞。攻占那里之后,他的部队会奉命继续向东攻击,威胁高尔基。”另一个参谋用手指指了指南部地区的德军部队动向,对一言不发的克卢格介绍道。

    德军现在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而且是那种稳扎稳打的形势一片大好。大部分德军部队都经过了一番休整,损失较大的G集团军和E集团军都已经得到了补充,而且他们出发的位置距离前线都不算远,所以距离和后勤补给的消耗也被压缩在了一个完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和另一个时空相比,德军这一次准备更充分,兵力更雄厚,后勤补给更好,使用的武器装备更强大……总之现在阿卡多手里的牌算是非常好了,至少有了一些资本让他挥霍。

    反观苏军,因为莫斯科战区的兵力被压缩到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大部分两翼防线并没有足够多的力量去防御,所以从圣鲁道夫出发的德军一路上横冲直撞,N集团军的前线部队甚至已经接近了乌拉尔河。

    如果不是这段路程的基础建设实在太差了,大量囤积的军用物资无法运送到前线去,想必屈希勒尔将军可以进攻的更远一些。可是因为进攻莫斯科还有空军海军活动增加的原因,屈希勒尔的油料被延后发放,所以他的进攻暂时停滞了下来。

    另一支德国部队,也就是古德里安的G集团军,自从第二次库尔斯克会战打响,就没有停下过进攻的脚步。将自己的后方交给了莫德尔的D集团军之后,古德里安的部队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向东北方向进攻,能阻止德军脚步的,就只有他们自己的疲劳,还有等待补给这类问题了。

    越过库尔斯克之后,苏联的基础建设瞬间就下降了一个档次,铁路的建设质量更差,而且并不能够和欧洲铁路标准通用。公路大多数都是灰土铺垫的羊肠小道,和德军标准的正规公路有着天壤之别。

    这些问题阻碍了德军前进的脚步,而且作用比那些溃败的苏军防守部队,要大得多的多。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苏军根本没有办法阻拦G集团军,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国坦克从他们身边驶过,然后把他们包围在荒山野岭,饱受折磨然后再被追上来的德国步兵俘虏。

    大街小巷充斥着被德军俘虏的苏军,这些食不果腹的可怜士兵们双手抱头,无精打采的缓慢走在道路上。时不时他们还要被赶到公路两侧,给呼啸而过的德国卡车还有装甲运兵车和坦克让路。

    相比较莫斯科正面战场上的寸土必争,这些地区的反击就如同儿戏一般了。德军部队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了大量的土地,包围莫斯科的巨大钳形攻势,开始在莫斯科侧后方缓慢的闭合起来。

    “正面的进攻不能停止,必要的时候换3个步兵师上去,把疲惫的部队换下来!”克卢格听到其他方向上的友军已经快要合围莫斯科之后,终于开口下达了继续攻击的命令:“让前线部队保持攻击节奏。”

    然后他指了指自己办公桌上一摞厚厚的资料,开口对自己的手下们说道:“这是进攻圣鲁道夫的时候,N集团军使用的战术资料。包括部队损失还有战果记录……你们给我好好研究透,我可是厚着脸皮从屈希勒尔那里要来的。”

    “是!元帅!”所有的人都赶紧点头,几个心急的人已经拿起了一摞,仔细的阅读起来。人类文明的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善于总结,既然对未来的无知已经注定,人们就疯狂的总结经验教训,试图降低为未知将来的探索成本。

    有的时候总结经验让人们走的更远,而有的时候墨守成规又让人故步自封。宋朝和明朝对唐朝的总结,最终让这两个朝代武力被压制无法抵御外辱;而日本对海战的经验教训至今还在影响着他们的联合舰队……但是人们依旧还在总结着过去,以便更好的面对未来。

    而此时此刻,德军也在总结,他们总结在圣鲁道夫,也就是斯大林格勒巷战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便可以在莫斯科会战的时候,减少自己的各种损失。

    不要小看这些报告还有文件,如果可以的话,美国也许愿意用上亿美元来购买这些东西。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在某一个时刻挽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这里的每一个经验教训,也许都是用数百名士兵的阵亡作为代价换来的。

    现在的德军,可以说是全世界城市巷战经验最丰富的军队了,他们一路打到现在,已经攻占了无数个敌人的城市,见识过了各种各样的城市巷战情况。虽然这种战斗仍然让他们感到不适应,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现在确实是这个世界上最会打巷战的士兵了。

    ……

    瓦图京的指挥部内,这位苏联的莫斯科城防司令刚刚放下了手里的电话,克里姆林宫刚刚又遭到了德军远程火炮的打击,这轮炮火在红场上挖了好几个弹坑,而且一段克里姆林宫的外墙,都因为剧烈的爆炸倒塌了。

    “斯大林同志问,敌人的进攻究竟阻止了没有。”瓦图京放下了电话,就对自己身边的助手苦笑道:“他们根本就没有进攻……只是象征性的在炮击而已。”

    说完他的眼睛就挪向了地图,看着莫斯科后方的广袤领土,哀声说道:“人家还用得着打进来么?只要在等上半个月,我们就彻底被包围了……到了那个时候,不用进城和我们巷战,饿也能把我们饿死在这里了。”

    “将军!我们就这么在这里等死,也不是个办法啊!720师和655师……”他身旁的那名参谋低声的嘀咕着,说到一半的时候看到瓦图京的面色不太好,就自己闭上了嘴巴。

    720师和655师都是莫斯科后方的驻防部队,原本他们应该是防御莫斯科后方的力量,即便是被德军包围,也应该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可这两个师竟然随着德国的包围圈抵近不断后撤,抢先一步退到了莫斯科包围圈外——按照军法来说,这就是红果果的逃跑。

    “不要说了,我们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那就是战死在这里,作为最后存在的苏联人,战死在这里!”瓦图京咬着牙,狠狠的说道。

第1105章 1106改变世界

    “一号稳定器,准备完毕。供电稳定,一切成正常!”一名工程师推了一下鼻梁上架着的眼镜,看着自己面前的仪表,高声的汇报了他看到的情况。

    “二号稳定器,一切正常!电压非常稳定,没有任何变化……”另一名工作人员同样在汇报着自己掌握的情况,毕竟这一次实验涉及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连稳重的他都不由自主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军方的几个将领还有政府的一个负责该计划的副总理站在观看这一次实验的座位上,脸上都挂着紧张的神色。如果这个实验成功了的话,那么德国就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首先掌握这种逆天技术的国家。

    这不由他们不紧张,因为这个技术可以引领着时代进入下一个纪元,优先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将有能力凭借这方面的经验和创新,成为领跑世界的伟大国度。不过让他们不爽的是,这个项目里竟然并不都是德国人,甚至有很多来自法国和意大利以及英国波兰的科学家。

    “设备运转正常,我将输入指令,然后这台机器即将做到史无前例的伟大事情。”为首的一名英国科学家身材并不如何高大,可是在这间实验室里,他的地位几乎和阿卡多没有什么区别。第三帝国给他的代号是“神”,而他也确实在进行这一场造神的工作。

    这台巨大到几乎占去了整个实验室百分之六十的机器,开始微微的响动起来,机器上的轮盘开始快速的转动,但是运转的速度并不快。不过随着这台机器开始工作,实验室边上观看的所有人都感觉自己的心脏跳到了自己的嗓子眼上。

    “吱吱吱。”和机器烦闷而且低沉的声响相对应的,是同时发出的尖锐声响。正对着所有人的机器的操作界面上,一个狭小的出口位置,一条细长的白纸开始涌出,伴随着这条长长的白纸不断的从机器里被吐出来,尖锐的声音也一直没有间断。

    “这东西真的有元首说的那么强大?”一名军方的将领侧过头去,问跟来的一名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将军,这位被问的将军肩膀上顶着少将的军衔,不过看起来年纪也不过只有三四十岁而已。

    听到那名上将的问话,这名少将直接开口回答道:“要知道,这个机器可以用提供的帮助,并不是可以用兵力或者其他东西来比较的。可以说,只要这东西能够正常的工作,那么我们手里的一切都将要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了。”

    “这是一台电子管的计算机,它可以代替人进行数量庞大的运算,计算的速度的单位是秒。”这名德国国防军的少将一直负责这个项目,而在接触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逐渐的了解到,这个伟大的发明创造对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