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538章

江山战图-第538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许敬宗犹豫一下,还是压低声音道:“比如今年我们的探花郎。”

    “高季辅!”几名士子都惊呼起来。

    许敬宗点点头,“你们不知道吧!他曾经是格谦的记室参军。”

    褚遂良默默无语,他完全能理解齐王的心胸和宽容,他的父亲现任李世民的文学士,齐王却毫不计较,依然点自己为状元,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难怪薛收因父亲之死而发誓不为隋朝效力,今天却依然参加了科举,他应该也是被齐王的宽宏所感动。

    这时,褚遂良看见卢涵从内堂里出来,跟着一名官员匆匆向外面走去,卢涵神情显得十分凝重,这让褚遂良微微一怔,发生了什么事?(未完待续。)

第870章 王府新人

    官房内,张铉正负手站在窗前发愣,这些天,一种情绪在他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滋生,这种情绪有时让他莫名的发怒,有时又让他生出一种深深的罪恶感。

    他对太后有了一种**,但他又克制着自己的**滋生,使他内心充满了矛盾。

    短短十几天,这种情绪已经长成了大树,使他无法再回避,他尽量克制它,忘记它,但一转身,就会发现它就在自己身后,就像幽灵一样如影相随,使他内心变得十分焦躁。

    这时,一名侍卫的禀报声及时打断了他没有边际的思维。

    “启禀殿下,卢参军来了。”

    张铉凝神片刻,让自己的情绪恢复了正常,“让他进来!”

    片刻,卢涵走进了房间,他第一次来张铉的官房,显得很急促,也很紧张,手心里全是汗水,站在一旁垂手而立。

    张铉并没有让他坐下,瞥他一眼淡淡道:“我应该先祝贺你再中进士。”

    卢涵低下头,嚅嗫说道:“只是侥幸而已!”

    张铉点点头,“你原本考中第五名,被我调到第二十名,你知道吗?”

    “卑职已经知道。”

    “是卢尚书告诉了你?”

    卢涵摇摇头,“是苏相国,就在刚才。”

    这倒有点出乎张铉的意料,他沉吟一下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调低你吗?”

    卢涵浑身一哆嗦,半晌才小声道:“因为那篇策论我把殿下一些思路也写进去了。”

    张铉笑道:“其实我还不至于如此心胸狭窄,不让你为第五,是因为不想让你被人瞩目,我希望卢家尽量低调一下,卢家已经有三人在朝廷为官了,加上你就是第四人,在朝廷绝无仅有”

    沉默一下,张铉道:“王妃不想被人说她看重外戚,明白吗?”

    “卑职明白。”卢涵如释重负,心中一块大石放下了。

    张铉又笑了起来,“放轻松一点,不用太紧张,你是靠真本事考中进士,没人会嫉妒你,我们来说说你的官职任命吧!”

    卢涵犹豫一下道:“卑职还想回军队任旧职。”

    张铉摇了摇头,“我打算让你去鸿胪寺,去做崔君肃的从事,出任突厥副使,这是从六品的官职,对你这样的新科进士,已经很高了。”

    卢涵心中激动,他最大的志向就是平定突厥,扫清北方的威胁,没想到齐王最终还是让他走出了这一步。

    他深深行一礼,“微臣一定不会让殿下失望!”

    “去吧!”

    卢涵慢慢退下去了,走出官房大门,他欢喜得快要呐喊出来,捏紧两只拳头用劲一挥,转身向吏部官署跑去。

    这时,那种刺得张铉无法再坐下去的情绪终于爆发了,使他无法再忍受,他必须要去宣泄它,就算它是毒药,他也要一口喝干,一刻也不能耽误下去。

    张铉起身对侍卫道:“我要去见太后。”

    芙蓉殿内,张铉向萧后行了大礼,萧后笑道:“殿下为何想来见我?”

    “微臣来见太后,是想和太后谈谈相国改制之事。”张铉克制住内心躁动说道。

    “就为这件事?”

    萧后长长的细眉一挑,风情万种笑道:“或者这只是你来见我的一个理由,对吗?”

    “微臣……这是确实只是一个理由。”

    “我刚刚配了一种罕见的胭脂,殿下有兴趣一观吗?”萧后轻轻摩挲着手指,美眸一挑,目光热烈地注视张铉。

    那种原始的**在张铉心中悄然膨发,他缓缓站起身,火一般双眸迎向太后。

    “微臣愿意一观.....”

    但张铉话没有说完,他忽然发现了什么,脸色一变,心中不由微微一叹,‘自己一来她就出现了,这绝不是巧合,看来她已经看出了端倪。‘

    张铉的内心立刻冷了下来,心中的**也骤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萧后感到了张铉的异常,她向后看了一眼,身后什么没有。

    “怎么了?”

    “没什么,微臣还有事,先告辞!”

    张铉不等萧后挽留,行一礼便转身迅速离去,萧后愕然地望着他远去,她心中刚刚燃起的一份期待也被张铉的无情离去扑灭了。

    就在这时,萧后忽然发现身后大柱子侧面露出了一角裙边,她惊讶道:“吉儿,是你吗?”

    从大柱背后慢慢走出一个少女,俏脸苍白,紧咬着嘴唇,她久久注视着母亲,目光里充满了怨恨。

    .......

    三天后,新科进士的吏部任命终于下来,八成以上的士子都去地方为官,主要集中在南方,以出任县丞居多,士子们大多年轻缺乏经验,尚不能独当一面,出任事务繁重的县丞更有利于他们迅速走向成熟。

    褚遂良和许敬宗在一名官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摄政王官房,他们都换上了七品的官服,不过两人都显得有点紧张。

    官员看出了他们二人的紧张,笑着安慰他们道:“不用太担心,今天你们见不到齐王殿下,主要是去见杜参军,两位请吧!”

    褚遂良和许敬宗都没有分配去地方为官,而是被分配到了齐王府,齐王府只是一个机构的名称,并不是指办公地方在齐王府,他们的办公地点依然在紫微宫内。

    两人走进院子,只见院子很大,大大小小三十余间房子,院子里种了几株大树,长得格外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越过树顶,便可看见恢宏壮观的齐王官阁。

    院里的官员很多,但十分安静,没有人大声说话,二十余人来来往往,大多抱着文书,一个个步履匆匆,从服饰上看得出来,他们大多是底层的从吏,还没有官职,只有升为从事后才算是九品官。

    许敬宗低声对褚遂良道:“注意到门上的牌子了吗?”

    褚遂良这才注意到,每间屋子的门前都挂有木牌子,兵曹、铠曹、骑曹、屯曹、仓曹、法曹等等,还有几间大屋子上挂着‘仓库、书库’等的牌子。

    ‘原来这就是军队的六曹了,不知道自己能分到哪个曹?’褚遂良暗暗忖道。

    官员笑着介绍道:“这里是六曹,一共有三座大院,这是其中之一,另外两座院子以后再看吧!先进官阁,我们这边走!”

    官员带着他们从中间一扇门走进去,直接进了官阁,官阁内很大,就像一座殿堂一样,整齐地摆放着三十几张桌案,分为长长的三列,每张桌案旁都堆满了文书。

    许敬宗小声笑道:“我知道了,这三列一定是长史、记室和录事。”

    褚遂良点点头,他也是这样认为,中间一列是长史,左右两列分别是记室和录事,就不知他们的位子在哪里?

    最里面有三间官房,分别是长史房、录事房和记室房,都是套间,由三间屋子组成,两人走进了最左边的屋子,房间里坐着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官员。

    官员走上前行一礼道:“启禀杜参军,他们来了!”

    褚遂良和许敬宗立刻知道这人是谁了,齐王的记室参军杜如晦,两人连忙躬身行礼,“参见杜参军!”

    杜如晦微微笑道:“我想我应该能分辨,年纪稍小的褚进士,另一位便是许进士了。”

    两人连忙自我介绍,“卑职许敬宗!”

    “卑职褚遂良!”

    “看来我没有认错,这次是齐王殿下亲自点名让你们二人来齐王府,褚进士跟随我,许进士跟随房长史,都出任参军从事之职,正好房长史有事不在,便委托我替他安排一下。”

    说到这,杜如晦起身向门外走去,“你们跟我来!”

    两人跟随他走了出去,杜如晦来到最靠里面的一张桌子前,他抬头望了望屋顶,回头对褚遂良笑道:“这里有点暗,白天也需要点灯,当然,也可以不点灯。”

    褚遂良不知道他的意思,只得勉强一笑,杜如晦拍了拍旁边堆得很高的一叠文书,对褚遂良道:“这里原本是卢涵的座位,现在归你了。”

    褚遂良一下子愣住了,瞅着位子半晌不说话,杜如晦看了看他,“如果你不愿意,可以换一个位子。”

    “我当然愿意!”

    褚遂良连忙在位子上坐了下来。

    杜如晦笑了笑,“取出一叠奏卷递给他,自己先看看吧!我带许进士去他的位子,回头再教你怎么做。”

    杜如晦带着许敬宗走了,褚遂良已经渐渐从刚才的震惊中恢复过来,轻轻抚摸着桌子,这里就是卢涵的座位,自己竟然接了他的班,这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

    他随手取过最上面一支卷轴,缓缓展开,又取过一支处理好的奏卷,仔细地对比学习起来

    (未完待续。)

第871章 相制改革

    此时在紫微阁内,张铉正和裴矩、苏威讨论相制改革,宰相制度改革一直是张铉在考虑的重大问题,他由于常年在外征战,很多紧急朝务因为他批复太迟而耽误了,这让张铉心中生出了扩大相权的想法,但怎么样扩大相权,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商榷的东西。

    “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我们可以学习长安的做法,唐朝现在有五相,裴寂、刘文静、陈叔达、唐俭和窦琎,重要朝务都须五人商议后决定,这样可以防止一人权力独大,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由多相制衡,这样很多重大政务就不一定非要我批准才能实施,像年初幽州蝗灾造成的惨重损失就完全可以避免。”

    张铉需要说服苏威和裴矩,实行多相制不仅意味着他放权,同时也是削弱两个相国的权力,他见两个相国沉默不语,又淡淡道:“我希望形成一个制度,数百年地延续下去。”

    张铉的意思很明确,这不是针对他们二人,这将是几百年的制度,不希望他们二人为了自己最后几年短暂的相权而损害百年大业。

    这是苏威缓缓道:“我们更关心殿下几时登基?”

    裴矩也道:“我们都感到殿下似乎和太后达成了某种默契,事实上,当皇帝年幼之时不需要什么禅让,由太后直接下旨幼帝退位,殿下登基,在殿下未登基之前,我们都认为不宜削殿下之权。”

    张铉笑了笑道:“此事我也深思熟虑,放什么权,守什么权,我心里很清楚,请两位相国放心。”

    “那登基呢?”苏威追问道。

    张铉对登基也同样很矛盾,他明白将士们的期盼,也明白重臣们对于开国功臣的期待,更知道天下民众对他的认可,但无论如何,他张铉才是主角,是否登基是由他自己决定。

    从一个大将变成一方诸侯,只是从小到大的渐进量变,而从一方诸侯变成天下帝王,却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谁披上龙袍就可以称孤道寡,他张铉不是孟海公,也不是王世充,更不是李渊。

    他需要建造一个什么样的天下,需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帝国,他还没有考虑清楚,也没有准备好,他还需要时间。

    张铉沉吟片刻道:“现在还不是时候,至少我还没有准备好,我上次就说过了,这件事情水到渠成,不需要刻意去做,当然,距离那一天已经不太远了。”

    话说到这一步,苏威和裴矩就不好再继续坚持下去了。

    这时,苏威终于对相制改革表态了,“殿下要效仿长安相制,我没有意见,也会全力支持殿下,事实上,我们设立紫微阁资政,就是相国改制的开始了。”

    “多谢苏相国理解!”

    张铉的目光又转向了裴矩,他知道相对于苏威,裴矩更加恋权,不过既然苏威已经表态,裴矩也就无法再保持沉默。

    良久,裴矩道:“老臣年事已高,在相位上也呆不了几年,当然不会为了自身的一点点小利益而反对百年大计,但作为臣子,老臣有责任提醒殿下,相制改革涉及的利益纠葛太多,唐朝由关陇贵族的支持,利益分配比较简单,但北隋则不同,北隋是得到各地士族的全力支持而得以建立,可是士族间的互相联姻便形成了地域上的利益,不管殿下对这种地域利益再不满,但它却事实存在,而且影响巨大,所以多相制的本身就是一个利益争夺和妥协的过程,希望殿下充分考虑,谨慎推行。”

    张铉点点头,“裴相一席话可谓金玉之言,这个问题我也反复考虑过,之前册封紫微阁资政其实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了,裴相和苏相不仅德高望重,而且一个代表并州,一个代表关陇,萧侍郎代表南方士族,陈尚书实际上是代表军方,云起虽然也是关中士族,但实际他更受青州士族拥戴,他代表青州士族,但我考虑的是七相,还缺两人,其中一个我已经决定让民部李尚书入相,无论资历,还是能力,还是德行威望,都足以让他入相,只是第七人我还没有考虑成熟,希望两位相国能协助我一同考虑。”

    苏威笑道:“第七位相国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河北士族吧!”

    “虽然我也倾向河北士族,但如果资历才能欠缺,也不一定非要河北士族才行,其他地域也可以,关键是要一个合格的相国。”

    苏威和裴矩对望一眼,都笑道:“我们明白了!”

    张铉又道:“另外内史省我考虑改名为中书省,内史令改名中书令,门下省名称不变,但纳言改名侍中,尚书省设尚书令,废尚书左右丞,改设为尚书左右仆射,云起出任尚书令兼吏部尚书。”

    裴矩沉吟一下道:“如果尚书左右丞变为仆射,对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