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654章

重铸清华-第654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后不置可否,李莲英禀奏道,“李鸿章大人就在外头,让他先跪安?”

    “不必了,”慈禧太后眼泪汪汪的,刚才打了一个哈欠,稍微缓解了一点困倦,她伸出手看了看在宝座边上放的一个紫檀木的托盘里面的一些绿头牌,上面写着今日要见的官员,她随手一挥,把那些绿头牌弄乱,“叫李鸿章,接下去的就不见了,明天再叫。”

    “是。”

    李鸿章肃穆走了进来,跨步进了东暖阁,就甩袖子下跪请安问好,慈禧太后恢复了从容淡定的模样,“你这是做什么?”慈禧太后朝着站起来的李鸿章点点头笑道,“如今是不流行这样的大礼了。”

    “微臣多年未见西圣,自然要大礼参拜,”李鸿章微笑说道,“不比朝中的大人们可以****参见西圣。”

    “这才是朝廷的忠臣啊,”慈禧太后把左手肘放在了靠垫上,对着伺候两旁的李莲英和安德海笑道,“礼数到了,这人心才会舒服。”

    这里面话里有话,李鸿章刚才也在外面隐隐听到了里面几个人的声音,知道皇太后指的是什么意思,他不接话,只是微微一笑,慈禧太后也不追问这个话题,伸出手递了递,李莲英给李鸿章端了一个小圆凳子过来,“坐下来说话,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慈禧太后接过了安德海端过来的茶,喝了一口,“之前见你的时候还是在上海的时候,才过去几年,你的头发就这么白了,是不是河南山东的事儿不太顺心啊?”

    李鸿章回道,“河南山东洋务的事儿以前不多,这些年都是开展这些,算的上是乱糟糟的,河南人口极多,种植的田地却不多,往年偶尔旱涝的时候,就容易有流民,这些年风调雨顺,皇太后庇佑,这两地,都算平稳,火车和轮船还有官道都是在开着,倒也算不得特别的忙,只是山、河两省都是黄河过道,河防的事儿,有些棘手,不过也应付过来了。”

    李鸿章说了一些地方上的事情,其实这些事,大多数不是总督府管的事儿,应该是具体的布政使和巡抚办的差事,只不过李鸿章把这些都揽过来自己个说了,“这两身青壮极多,这些年招了一些好兵苗子,想着练了几年,就能够入选新军了。”

    算起来,军务才是总督的本职工作,慈禧太后听了一会,点点头说道,“在山河干的不错,”她又低头喝了一口茶,“要不要挪个位置啊?”(未完待续。)

七、出将入相(七)

    “你在山河任上也干满一届了,差事办的不错,洋务不能就靠着东南沿海或者是两广,要紧的是内陆都要一一铺开,山东拱卫京畿,河南是中原腹心之地,别的不说,小麦的出产就是全国第一的,说的上是粮仓,这里的稳定最为重要不过,若是河南的小麦歉收,只怕京师的馒头面条就要上涨,你能把粮食和洋务一起搞起来,两边相互促进又共同发展,你在山东河南,干的不错,”慈禧太后赞许的说道,她习惯去肯定别人的功绩,“这么一任下来,也是差不多了,从两江再到上海,在上海又去浙闽,然后北上,这么地方上也历练了不少日子了,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啊?倒是可以和我说说。”

    这是很大的恩典,一般来说,领导叫你去什么地方当什么官儿,大约是会来征求你的意见的,但是绝不会说让你自己选,想去那里去那里,故此李鸿章连忙站了起来,“太后的恩典,微臣正是感激涕零肝脑涂地都无以回报!”

    “这话说的,坐下吧,”慈禧太后笑盈盈的说道,“你在地方上呆的时候不少了,也应该要入京历练一些时候,不是说长时间见不到我吗?就入京为官得了,六部的位置,现在空了几个出来,要我说,就先去工部当差,再加文华殿大学士,过几年在中枢熟稔了,就入军机,如何?”

    慈禧太后开出的待遇可不谓不丰厚,工部是管营造的,虽然在六部里面,位置并不靠前,但是现如今官场的常识定论就是若是想要出政绩,那么就是要大把大把的会花银子,银子花出去,把建造的东西和事务拿出来,这就是一等一的政绩,就连教育部原本这种教育育人的部堂,也迫不及待的要各处建大学堂,工部只怕是如今最会花银子的部堂了,只要是管营造,就绝对不会少差事可以干,手里的权柄也绝不会少。

    再加文华殿大学士,这等于就是提前在尚书的位置就享受了宰相的待遇,有清一代,严格的来说,只有内阁大学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军机大臣只是有宰相之实,而无宰相之名,所以如果入直军机处,除非有大学士的加衔,不然谁也不愿意把自己身上原本的那些尚书侍郎或者是别的卸掉的,因为军机处的本官职权很低,犹如明朝的内阁,这样说起来,明清两朝真是好基友啊。

    李鸿章有了大学士的加衔,将来入直军机就是妥妥当当的,再也没什么可说的,要知道孙毓文和董元醇,如今还没有大学士的加衔。这个待遇极好,可是李鸿章却似乎没什么开心的表情,他的眉心猛烈的一跳,随即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西圣的恩赐,微臣原不能够推辞,可西圣视微臣为心腹,臣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有下情陈奏。”

    “恩?”慈禧太后微微不悦,她听出来了李鸿章话里的推脱之辞,原本今日就是心情不佳,见不得人唱反调,没想到今日这一下子,有了两个人接连来唱反调,“什么下情啊,若是不靠谱的话儿,也就不必说了。”

    李鸿章人精似的,这时候却似乎没有听出慈禧太后的不高兴,只是神色淡然的说起了往事,“微臣昔日还是翰林院的一个芝麻小官,承蒙西圣不弃,亲自写了拙作的御笔赐给微臣,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是臣的涂鸦之作,没想到西圣居然记住了此诗,实在是感激涕零,这么多年过来,封侯已经得偿所愿,可微臣最乐意擅长的还是办军务,西圣青眼,让微臣来北边可以帮办北洋军务,微臣看着那些水师的军舰,真真是打心眼里高兴,见到水师的儿郎们,也如同是家里人一般,亲热的很,西圣原本要简拔微臣,微臣真真是肝脑涂地都不能报答西圣的恩德万一,只是微臣想着,若是趁着现在身子还算硬朗,脑子也不糊涂的时候,能够再在北洋当上几年差,帮衬着水师再动一动,这就是最好的了。”

    听到这里,慈禧太后不免得点点头,刚才有些怒气,眼下子看来是消了不少,“你这话说的不错,北洋水师,这些年,你出力不少,”李鸿章大部分的时候居住在威海的时候更多,此地有什么可驻扎的,无非就是北洋水师罢了,“我是瞧见的,只是你地方上的资历差不多了,我的心思,你应该知道,将来你必然是要入直军机的。”

    “当年是西圣一手将微臣提拔起来的,这样的天恩臣委实不敢忘,昔日文宗皇帝时候,英法两国仗着船坚炮利来侵犯中国,所幸祖宗保佑,皇太后激励战士,这才一举得胜,那时候微臣就想着等到将来财源充裕的时候,就奏请朝廷要兴建水师,不曾想,西圣高瞻远瞩,迅速的就把北洋水师给操弄起来了,臣昔日操办淮军,还算便利,水师和团练是自然不同的,可微臣在上海的时候也帮衬过水师,知道这里头的门道,所以,这个不情之请,请太后再让微臣在地方上呆几年,”李鸿章恭敬的说道,“了却了微臣昔日兴办水师的夙愿。”

    “是啊,”慈禧太后听着有些唏嘘,“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快三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啊,”她似乎走神了,想了一些往事,“你也老了,”慈禧太后对着李鸿章说道,“少荃今年几岁了?”

    “微臣今年六十九了。”

    “刚好和我同生肖,也是属羊的,”慈禧太后微微一笑,“没想到你也年纪不小了,我还以为,你还是昔日在江南办团练战太平军的少年书生呢,真真是岁月如箭,”她似乎有些伤感,“转眼这么多年,我老了,少荃你也老了。”

    “西圣春秋鼎盛,何来年老一说呢。”

    “人都是会老的,”慈禧太后说道,“你既然不愿意入京当差,那就罢了。”(未完待续。)

七、出将入相(八)

    慈禧太后说了这个结论就不再说了,显然她是已经放弃了让李鸿章进京中当差的想法,“你愿意呆在地方,那么就回去等着旨意吧,这些天,难得也在京中,多呆几天,过几****还要叫你的,”李鸿章站了起来,连忙称是,慈禧太后又说了一句,“我听说你带了你的女儿进京了?”

    “是,小女经璹陪着微臣一同进京的。”

    “得空了,让她入京来,我瞧一瞧,”慈禧太后说道,“你们家的教养必然是好的,几个儿子都是才干了得,想必这女儿也差不了多少去,惠庆公主整日疯疯癫癫的,也要个好的女孩子教导一番。”

    “是。”李鸿章又说道,“微臣在泰山得了一个极好的泰山石砚,预备进献给皇太后。”

    “泰山?泰山风景如何?”

    “岱宗夫如何,的确是齐鲁胜地。”

    “旧年京杭大运河北上返京,倒是无缘一见,什么时候倒是可以去瞧一瞧,”慈禧太后点点头,说了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小李子,把李大人的砚台给收起来,多谢你的玩意了,不过少荃你也少给我打这些马虎眼,怎么地,就把我当做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在京师里头到处撒钱,来了我这里,只剩下一个石头砚台了?恩?”

    李鸿章满头大汗的走出了养心殿,被外面的冷水一吹,汗水才升腾掉,但是内衣也已经都是湿哒哒的了,李莲英送了李鸿章出来,李鸿章对着李莲英苦笑,“濯实老弟,你不厚道啊。”

    “奴才当这差事儿,也是没法子的事儿,”李莲英憨厚的笑道,“请总督大人您见谅。”

    “我那里敢怪您呢,”李鸿章摇头,继而捻须笑道,“所幸西圣没有太过怪罪,我倒是侥幸了。”

    “西圣爷最看重的就是忠心和能干的臣子,”李莲英垂着手温和的说道,“别的事儿,不重要。”

    “老弟你说的极是。”李鸿章走出了养心门,李莲英倒是好,亲自送了出来,“老哥受教了。”

    “西圣爷出来的时候有吩咐,”李莲英继续说道,“胡雪岩如今当着银行的行长,管着银钱的事儿,若是李大人想要继续在水师上有所作为,有些事儿,还是和衷共济,不计前嫌的好。”

    “您说的半点错都没有,可是我有心,人家无意啊,”李鸿章摇摇头说道,“不过您说的没错,水师的事儿,我一个人办不好,还是要大家伙一起办的。”

    太平湖的醇亲王府府邸内,三个人在静静的说话,光绪皇帝问到李鸿章的动静,醇亲王微微一笑,“他一早还没进京,礼数儿却是早到了,如今这些地方的诸侯里头,估摸着就属他最阔气了。”

    醇亲王也不和光绪皇帝掩饰着什么,直接就说了李鸿章有礼送来,光绪皇帝微微皱眉,“他那里来的这么多钱?”

    “办洋务办得好,自然银子来的快,他有盛宣怀当着助手,银子还能少了呢。”醇亲王说道。

    光绪皇帝隐隐有些不悦,只是碍于醇亲王的身体,不好发作,于是只是“哼”了一声表示知道了,醇亲王在病中,耳聪目明是做不到了,所以也没发现光绪皇帝的不高兴,“去年在天津检阅水师,问起水师里头的许多事儿来,王文韶倒是不太清楚,还是李鸿章说的头头是道,不仅仅是我,就连各国的使节听了也是十分满意,他是个能干的这错不了。”

    “他若是这么能干,不知道这些银子从那里来的,”光绪皇帝不知道为何说了这么一句,醇亲王这才惊觉,抬起头看了看光绪皇帝的脸色,惊讶的看了自己的福晋一眼,福晋微微摇头,醇亲王这才笑道,“是,他这样大手大脚的,却是不知道银子那里来的。”

    于是不再提此事,转而谈起了别的事情了,醇亲王看了看四周,“论理儿,这事儿不应该我来提,只是如今就要选秀了——皇上您别不好意思,这事儿,是一等一重要的,将来的皇后,是您一辈子的伴侣,”醇亲王笑眯眯的说道,“您要有个准,却是不知道皇太后是什么个意思?”

    “亲爸爸的意思,”饶是在背后,光绪皇帝还是这样称呼着慈禧太后,“让我自己做主,先看一看,哪一家的合适。”

    醇亲王大摇其头,“这话是皇太后让皇上您自己选,皇上您可别忘了,这不是自己选就够了的,选皇后最要紧的是家事品德,容貌如何,无关紧要。祖宗留下来都是这样的规矩,这皇上自然是不会忘记的,”醇亲王连忙说道,“可您一定要听皇太后的意思,皇后不比寻常人家的妻室。”

    “是,都听你的,”光绪皇帝说道,“可我心里还没什么主意,也不知道外头有那些人,”说到这里,皇帝的脸复又红了起来,“那些人是合适的。”

    “皇上您整日里头看书上学,自然外面的人和事儿,知道的不太多,”醇亲王说道,“八旗的秀女都不算差,可若是皇上想要好好的过日子,这个人选,”他看了一眼自己的福晋,她的脸上露出了有些不忍的表情,她窥了光绪皇帝一样,眼角微微有些泛红,醇亲王也有些难受,“就要好好选了。”

    光绪皇帝见到醇王夫妻两个人如此,未免有些莫名其妙,直到醇王在皇帝的耳边轻轻说出了一个人名,皇帝才有些恍然大悟,但是他的表情一样的不是很好看。

    “皇帝回来了?”李莲英将李鸿章送出了养心门,回到东暖阁的时候,慈禧太后正盘腿坐在靠山炕上津津有味的吃着一盘杏梅蜜饯,“李鸿章送走了?”

    慈禧太后问了两个问题,李莲英点头称是,“万岁爷在七爷府里头陪着吃了饭就起驾了,这会子还没到神武门,李鸿章已经从西华门出宫了。”

    “七爷的身体,好了些没有?”

    “太医说,已经好很多了,只是肝病难痊愈,故此还要好好养一些日子。”(未完待续。)

八、撤帘风波(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