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341章

重笙-第341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大梁的形势已同他去年六月离开时大不相同。

    谭家退出角逐,钟天政遁于东海,李承运死守离水,而他控制的五个州因为兵力有限难以兼顾,已经被压缩成了三个半。

    纪家军主动让出了临诏,临诏多山川,百姓或随纪家军搬迁至地广人稀的彰、白二州,或藏到山林中躲避战乱。

    开州北部失守之后,吉鲁人在那一带囤下重兵,也一直没能夺回来。

    大好河山尽数落入白云坞之手。

    京里杨昊御和不少大臣都成了白云坞的傀儡,王十三不禁怀疑这些人是不是同付兰诚一样,已经被那丹药所控制。

    白云坞打出大周朝的旗号,公开招兵买马,大把的银子洒出去,很快聚集起一批信徒来,各州都有人员响应。

    只看这阵势,王十三觉着天女湖底的奇门遁甲大阵必定没能困死白云坞主,那老家伙还很可能因祸得福,拿到了他祖祖辈辈都在寻找的玉玺和财富,如若不然,哪来这么多的银子。

    有钱能使鬼推磨,那吉鲁大军多半也是花钱请来的。

    怎么才能收拾他们?找不着人一切都白搭。

    这第一步,就要引起那帮大周余孽的注意。

    王十三一路往北,数日之后,到了关中。

    关中是那些人的老巢,他决定先从这里入手寻找机会。

    王十三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刺杀朱子良。

    要说朱子良这棵著名的墙头草可真是命大,他原本为被那丹药控制,身边又隐藏着白云坞的人,谭三先生、谭四先生齐至,想要生擒他对付白云坞,结果一时疏忽,致使谭三先生被砍去一臂。

    白云坞的人原本要灭口,但谭家人愣是将朱子良救活,靠他指引,攻克了白云坞。

    千花岛被焚,朱子良断了丹药供应,比付兰诚还不如,很是过了一段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日子,但谭家人走了,白云坞很快卷土重来。

    白云坞主想起朱子良,派人将半疯的他弄了回去,亲手治好,朱子良抱着白云坞主的大腿痛哭流涕,简直将对方当作再生父母。

    白云坞主依旧派了之前的两名手下随他回江北,重整旧部,剑指邺州,给纪家军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一次两名白云坞众索性连样子也不做了,整日稳坐帅帐之中,指使着朱子良端茶倒水,非打即骂。

    朱子良畏之如虎,白云坞的人叫做什么他就赶紧去做,连假手于人都不敢。

    白天他过着囚犯的日子,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得到一颗丹药,如获至宝般服下去,在迷幻中过一把当皇帝的瘾。

    知情的将士敢怒不敢言,那两个白云坞的人武艺高强,连背后里说他们坏话都会被发觉。

    王十三观察两天之后,打昏了个兵卒扒了身衣裳,趁着傍晚混入兵营。

    他身法既轻又快,那些岗哨和巡逻的士兵根本就无从发现,不大会儿工夫给他摸到了帅帐附近。

    正巧朱子良出来给两个活祖宗倒洗脚水,在江北时,王十三就曾多次见过他,是以一眼就认出来,猛地扑过去,二话不说攥紧了他的脖颈。

    “你这样的可怜虫,还活着做什么?不如老子给你个痛快。”说话间,朱子良已经被他扼得两眼翻白,王十三手上用力,“咔擦”一声,拧断了朱子良的脖子。

    就这片刻,帐中的两人已经察觉,一齐抢出帐篷,直取王十三。

    王十三且打且退,不知不觉间三人已经交手上百回合,王十三以一敌二不落下风,错步间双方各出险招,一名白云坞众一招斩中王十三右肩,这一刀乃是斜削,正常而言怕是连肩膀带脑袋一齐削落,偏偏王十三的《明日真经》大展神威,他只是衣裳碎了道大口子,人却毫发无伤。

    不但如此,作为交换,他还一刀斩在对方小腹上,连肠子都露了出来。

    趁着那两人震惊失措,王十三施施然退走。

    若要杀死这两人,他手起刀落,并非难事,但王十三要的不是剪除白云坞主几个党羽,这次行动他只想引起白云坞主的注意,以便接下来能有机会与他面对面交锋。

    (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九章 醒酒药(二合一)

    说到关中,岂能不提袁家集。

    这一年来关中大地可谓是饱经摧残,不知更换了多少回当权者,好在袁家集在袁大家的病神奇痊愈之后时来运转,全都躲避了过去,老百姓提心吊胆照常过日子。

    袁家原本还有全家搬迁将朗月斋搬去别处的想法,但数千册书哪是说搬就搬的,袁大家割了怪瘤,颇有死过一回的感触,再看大梁十二州处处烽烟,哪也不太平,也就息了这心思。

    他年纪大了,病这一场坏了根基,精力大不如前,很少再去朗月斋,索性将家中事务交给大儿子管,书斋那边交给了二儿子。

    这小半年袁文敏带着赵康和连成业,三个年轻人将朗月斋的书籍完全清理出来,分门别类摆放,恢复了往日的规整。

    正月里没什么事,袁家兄弟在家陪着老父喝茶下棋。

    袁文敏棋艺比兄长稍好,坐在父亲对面,拿了黑子冥思苦想,袁文浩站在他身后观战。

    便在此时,管家进来禀报:“老爷,有客来访。”

    袁大家放下茶盏,他提前没收着拜帖,不过乡下地方,很多人不讲究这些,大正月的多半是亲朋好友前来拜年,正要说“快请”,袁文浩发现管家神色有异,问道:“是什么人?”

    管家未等回话,便听着门口有人朗声笑道:“是我。袁大家气色不错,看来是彻底好了,实在可喜可贺。”

    父子三人一齐望去。就见一个高个儿男子已经到了门口,来客这是不等通报,自己进来了。

    袁文敏连忙丢了棋子站起来。他觉着对方声音语气都似曾相识,只是一脸胡子,不大好辨认长相,打量了半晌才试探道:“您是……安陆侯世子?”

    来的正是王十三,他想进来,袁家的门房根本就拦不住。

    王十三进了屋子,笑道:“怎么。我留了胡子看上去变化很大?此番是正好路过袁家集,惦记袁大家的病情,登门瞧瞧。顺便给大伙拜个年。”

    “不敢当,不敢当。”这是救命恩公,袁氏父子都十分热情。

    袁大家战战巍巍站起来,意欲行大礼:“哪敢如此劳动世子爷。若非世子爷古道热肠。为我这老头子请来神医,这会儿估计着老朽已然不在人世了。”

    之前他病得迷迷糊糊,对假扮大夫为他诊治的董涛还多少有些印象,这位安陆侯世子如何都是听两个儿子说的,如今再一看,实是对不上号。

    差太多了,真正的权贵公子哪会是这个样子?

    王十三没让他疑惑太久,等落座上了茶之后。便坦白道:“不瞒诸位,其实我并不是什么安陆侯世子。之前登门是陪着顾姑娘来探访《希声谱》那件事的,没想到袁大家生了病,凑巧我们随行之中有一位神医,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怕诸位多想,这才借了小侯爷的名字。”他笑了笑,“刚好小侯爷我们也熟。”

    袁家父子面面相觑,原来是这样。

    袁文敏心思活络,最先反应过来:“您是说,当日那位姑娘姓顾?是离水的大乐师顾文笙?”

    王十三点了点头。

    父子三人齐齐倒抽了口冷气。

    袁文敏还好些,袁文浩当日同文笙接触得少,任他如何回想,也想不起“安陆侯世子”身边那丫鬟长什么模样了。

    袁阳呆滞了半晌,方才将这消息消化掉,道:“不管怎么说,你们救了老朽总是不假,若有用得上我袁家之处,老朽必定全力以赴。”

    自打素无来往的“安陆侯世子”由天而降救了自己,他就隐约觉着不对,若是顾文笙为调查《希声谱》而来,那一切便说的通了。

    对方救了自己,事后又上门点明,肯定是有事,联想到风闻顾大乐师遇难顺金山,这事怕还不会小了,就不知道自己一家子草民,有什么能帮上对方的?

    王十三连连摆手:“袁大家您误会了。顾姑娘是敬贤爱书之人,是以每到一处,看到有真才实学值得尊重的长者,就忍不住伸手相帮。她毕生的理想就是在开州建一所乐师学堂,教人音律,把《希声谱》发扬光大。袁大家若是有此心意,等天下安定之后,能把朗月斋搬去开州,我等便感激不尽了。”

    袁阳暗自松了口气,大梁如今这么乱,谁不盼着天下安定?若是李承运能一统十二州开国称帝,他自是巴不得给朝廷卖个好,到时候子子孙孙都受益。

    “此事大可放心。你们两个听着,到时候哪怕我不在了,你们也要完成这个约定。”

    袁氏兄弟齐齐应是。

    王十三笑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袁大家当然会长命百岁。对了,记得上次我走的时候,朗月斋还在整理,很多书没有登记,现在可忙完了?”

    这就是拉家常了。

    说到朗月斋,袁家父子都非常自豪,袁文敏道:“冬月里便整理出来了,恩公若是无事,不如住上几天,瞧瞧有没有中意的书。”

    他还记得对方很喜欢看书,尤其是风水方面的。

    王十三欣然点头,笑道:“求之不得,方才一直没敢开口。”

    说话间就到了中午,袁家父子设宴款待王十三。

    王十三虽说肚子里墨水不多,却把草莽气都收敛起来,表现出了对读书人极大的尊重,席上宾主尽欢,气氛很是不错。

    待等酒足饭饱,王十三稍稍一提,袁文敏便带着他去了朗月斋。

    因为过年,朗月斋收拾得焕然一新,上下两层,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只进门桌上放着笔墨纸砚。旁边放了几本书,其中夹了书签,显是有人正在查东西。

    刚过午。书斋里没有人,袁文敏过去拿起一页纸来,看了两眼笑道:“这都是成业在忙活,过年了也不休息。”

    王十三也凑过去看,就见桌子上每一本书都与前朝有关。

    大周的历史、官制、人物传记、习俗……

    这个连成业是袁文敏姑母夫家的子侄,不知怎的,竟会对大周朝这般感兴趣。看他摘抄整理这些显非一日,落在纸上密密麻麻厚厚一叠。

    王十三相信这还只是他遗落在这里的一小部分。

    “这个连成业,对大周朝这么感兴趣?”

    袁文敏讪讪一笑:“他想一出是一出。又爱钻牛角尖。”

    王十三把那摞纸放下,举目看了看四周的书架。

    袁文敏将登记的册子抱过来,请他挑书,王十三摆了摆手。由桌上拿起一本连成业做了记号的《大周官制考》。坐了下来:“二公子你不用忙,我正好对这个也感兴趣。”

    袁文敏没有多想,叫来老管事袁墨伺候,他在旁相陪。

    王十三心不在焉将那本书从头翻了翻,事情与他猜测的差不多,这袁家果然大有问题。

    问题不是出在袁氏父子,而是朗月斋。

    当日袁大家生病,脖子上突然长出个肉瘤。其实那不是普通的病。

    王十三特意请燕白帮着看过,说是肉瘤里藏着一种名为“金圣蠹”的虫子。那虫子在袁阳脖颈上安家落户,汲取身体的养份,越长越大,故而那肉瘤也渐渐由米粒变成了拳头大小。

    袁阳是个忠厚长者,一辈子与人为善,会中这样的招着实蹊跷。

    加上他这一病时机甚巧,跟着朗月斋疏于管理,就发生了《希声谱》被盗卖的事,引得谭五先生、文笙以及钟天政这些对《希声谱》感兴趣的人齐聚关中。

    若说这还不算,他们第二次上门治好了袁阳的病,跟着冒充神医的董涛就被抓上了白云坞,就可见袁家一直在白云坞的视线之内。

    翻着这本《大周官制考》,王十三脑袋里隐约有了个答案,大周朝毕竟距离现在太久了,有好几百年,白云坞主自称是幽帝后人,想要复辟,光靠武力可不行。

    周朝的史书是大梁的臣子写的,已被严重扭曲丑化,必要有人去重新编撰,想办法粉饰充实,大周朝留下的玉玺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这个人看来便是连成业。

    王十三回来之后第一件事是杀了朱子良,引起白云坞主的重视,跟着便到袁家来,相当于送货上门,看你白云坞还能沉得住气。

    大约未中时分,连成业午休结束,回来继续抄书。

    只见他皱着眉走在院子里,嘴里还念念有词,似在为整理的东西而烦恼,王十三也来了些兴趣,这小子一身书呆子气,藏得可够深的。

    连成业走到门口,怔了一怔,同袁文敏打了个招呼,又冲王十三点了点头,自顾自走到桌子旁边,坐下来继续研究那几本书。

    到像是没有认出王十三来。

    袁文敏打断他,由中给介绍两句,想着到现在还不知道恩公的真名,正要询问,突地脑间闪过一念,失声道:“恩公可是姓王?”

    王十三点了点头,他真正姓氏不为大梁人知晓,一说姓王就是对上号了,这都是拜之前的流言蜚语所赐。

    他仔细留意连成业,不同于袁文敏的好奇惋惜,连成业神色淡淡地,又带着些茫然。

    袁文敏一直在朗月斋呆到天快黑才走,他在这里,王十三也不方便做什么,只在将书放回去的时候问了连成业一句:“怎么想起整理这些呢?”

    连成业半天才从书上抬起头来:“我自己感兴趣,也是受了别人的启发。”

    袁文敏走后,王十三想继续套套话,不想外头脚步声响,有人在院子里笑道:“这两日老是听着喜鹊在树上叫,刚遇着文敏,才知道世子爷来了。世子爷呢,在下给您拜年了。”

    说话间来人走近,乃是袁大家的弟子赵康。

    王十三起身迎了迎,这次见面赵康比之前亲热了不少,想是因为王十三带着人治好了他师父的病。

    王十三道:“其实我不是什么世子。”

    赵康“噗哧”一声笑:“我跟王将军开个玩笑,刚才文敏已经告诉我了。王将军看什么书,我帮你找?”

    王十三胡乱点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