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316章

重笙-第316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愚昧者,传她撒豆成兵,有吹风唤雨之能。

    离水方面趁着这股热乎劲儿,宣布了文笙要在开州办学的消息。

    新办的乐师学堂得到程国公李承运的大力支持,乃是以研究《希声谱》为主。据说地方已经定下了,便在大兴城外。老大一片地盘,跑马都得半天。

    只待战局稍稍平稳,便要破土动工。

    离水方面计划年底先招收第一批学生,不论贫富贵贱,是不是乐师,只要本人资质够,有一定天赋,都可以报名参加选拔。

    消息一经传出,全大梁为之震动。

    这比当日玄音阁招生可吸引人多了,门槛低不说,玄音阁培养一个乐师需要多少年?入学五年,方敢说自己不是新生,若真是有像顾文笙那等的天赋,学习得了《希声谱》,不亚于一步登天。

    伴随着这个消息一起到处乱飞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流言。

    有人说,李承运在开州办学,乃是为了吸引乐师人才,与玄音阁打擂台,谭老国师不会坐视不理,玄音阁最迟明年年初也会收人,不如等等看,到时两相比较,哪边条件优厚去哪边。

    也有人说,《希声谱》乃是不传之秘,这么厉害,顾文笙哪肯轻易教会旁人,办学之事多半另有阴谋陷阱。

    李承运的谋士们意识到这是敌人在使阴招,立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很快就有一个说法在大梁各州广为流传。

    国公爷说了,开州的乐师学堂只招收户籍在他所辖五个州的学生。

    一时举国大哗,这已经是七月底了,离年底不足半年,这等事宁可信其有,万一到时候真有如此限制,现运作可来不及。

    很快便有人发现了其中的玄机。

    这时候往开州落户不好落,但彰、白二州多年来饱受战火蹂躏,尤其沿海一带,差不多十室九空,有人想来这些地方落籍,当地官吏大开方便之门,随口编个理由,买地买房,手续在短时间内便办好了。

    等开了头,便已经不单纯是乐师的事了,而是江北关中等地的老百姓开始大规模地往彰、白二州逃难,以期能在李承运治下过上太平日子。

    这些都是好现象,离水方面乐见其成。

    有人才有其它,没有人口,别说五个州,就是十个州都百搭。

    等到八月上旬,流言传着传着变了味,不知由何处刮起一股怪风。

    不知是谁把平雄岭斗乐那事又揪出来大肆宣扬。

    原本谭大先生和文笙斗乐打成平手,很多人都觉着大失所望,时间很短,众人费了不少周折赶去,结果既没见着人,也没听到声,在大家还不知道开始的时候已经结束了。

    这场斗乐只是叫天下人对顾文笙的实力有了参照,和谭大先生平手,那便是尚不及谭老国师,天下第一不可能,天下第二也很勉强。

    可话说回来,顾文笙年轻啊,年轻就有无限的可能,加以时日,必定能与谭老国师分庭抗礼。

    这就够叫人羡慕嫉妒恨的了,这会儿突然又有人说。平雄岭斗乐实际上是谭大先生输了,输得还很惨,短短几个回合便一败涂地。谭大先生忍辱含恨,被逼着答应了顾文笙很多条件,诸如立刻返回奉京,放弃追究谭家子弟的下落,和钟天政尽释前嫌以及谭家上下不得帮着朝廷讨伐李承运等等,这才得以保住了颜面。

    此时纪家军已在开州、邺州边境和朝廷军队全面开战,吉鲁国的铁骑也压了上来。文笙辗转各处,以期将己方的死伤降到最低,没有空闲理会其它。

    还是远在奉京的杜元朴传信提醒。文笙才意识到不妥。

    有人试图将水搅浑,加大她与谭家的矛盾,从中坐收渔利。

    她和谭大先生若是斗个旗鼓相当,这等程度的挑拨谁都不会往心里去。这计策毒辣就毒辣在谭大先生是真的输了。可想而知,这流言传到他耳朵里可有多刺耳,简直每一句都在戳他心窝。

    怎么办?写信去解释?

    他会不会又像上次那样丢在一旁?

    据杜元朴言道,谭大先生从平雄岭下来之后没有多停留,即刻回京,回去之后就没再露面。

    不但是他,国师府大门紧闭,进出的人都是行色匆匆。文笙请他重点关注的梁承更是失了踪,半点消息也没打听到。无法判断白云坞那事谭家查到了什么程度,当家的谭老国师下步有什么打算。

    文笙越想越觉头大,心念一动,生出亲自走一趟奉京的想法。

    奉京有自己人在,杜元朴亲自坐镇,指挥斥候暗探行事。

    还未等她把这个想法和李承运说明,并与杜元朴先通个气儿,八月的奉京接连出了几件大事。

    建昭帝的亲弟弟铭王杨安薨了。

    铭王虽然因为身体过于肥胖,一直不怎么康健,但他岁数和建昭帝差了不少,还在壮年,怎么也不到寿终正寝的时候。

    而且李承运和这小舅舅关系一直不错,在京里时便得了他不少照顾,如今战事再起,京里杨昊御大权在握,这节骨眼上铭王突然离世,怎么都透着一丝不寻常的意味。

    铭王死讯刚传出来,便有消息称铭王世子灵前持剑怒叱摄政王杨昊御弑父杀叔,其子皇位得来不正,杨昊御命令随行羽林军将其拿下,铭王世子怒骂不休,直到被堵了嘴拖出去。

    铭王身体不好,只生有两子一女,小郡主杨蓉和谭令蕙曾经交情不错,同文笙也见过好几回。

    杨昊御收拾了铭王世子,转头再找杨安的次子和杨蓉,却发现这两人早已经不知去向,羽林军几经搜捕也未找到,怀疑被人秘密救走。

    出手救人的正是杜元朴。

    他一直在等这样的机会,铭王之子那是杨昊御的堂弟,同样姓杨,都是天家骨血,比李承运更近了一层。

    他若能站到离水这边,对李承运在大义上压倒杨昊御、分化朝臣权贵大有裨益。

    虽然奉京城风声日紧搜捕甚严,杜元朴还是找着机会把杨安的次子偷运出来。

    小郡主杨蓉因是女子,乔装改扮出城容易被识破,只好先缓一缓。

    那位小王爷星夜兼程,一进开州境,还未等见着李承运便宣称从此以后同杨昊御大仇不共戴天,誓要助表哥李承运铲除国贼,以正乾坤。

    铭王之死虽然闹出偌大动静,但无论伤心也好,愤怒也罢,那都是李承运的事,同文笙关系不大,接下来又出了一件事,令她不得不格外关注。

    似乎是一夕之间,谭家将派到关中的大批人手包括谭三先生、谭四先生全部召回。

    这到与流言所说,谭大先生斗乐输了,被迫答应文笙那几个条件隐隐吻合。

    邺州边境正烽烟四起,消息传递不畅,文笙想听听杜元朴那边传来的情报怎么说。

    八月下旬,杜元朴由奉京传来一个口信:谭家出事!

    谭家会出什么大事,在谭梦州看来,竟比五儿子和好几个孙子的生死更加要紧,需得把人都叫回去?

    但这却只能靠文笙自己猜度了。

    杜元朴在京里的布置大范围泄露,手下斥候探子折损大半,他自己遇袭,身受重伤,据送信人讲十有**落入了朝廷手中。

    自此奉京与开州这边的联系完全被切断。

    文笙听说杜元朴出事心就猛地一沉,当即和童永年说了一声,离开战场,返回开州,先去见纪南棠。

    对纪南棠而言,杜元朴既是心腹,也是挚友,明明胸有奇谋,可以另谋高就,却因为他在京里一呆就是多少年,为他打理俗务,疏通关系。

    可以说没有杜元朴和这帮老兄弟,就没有他纪南棠的今日。

    更不用说自从他们决定辅佐李承运打江山,杜元朴甘冒奇险留在京里,日日在刀锋上行走。

    偏偏这时候他对于营救杜元朴半点办法也没有。

    甚至他需得当作没这回事,继续留在开州,指挥大军同朝廷的人马厮杀。

    得到消息不过一天,纪南棠嘴上就起了一层燎泡。

    他在营中一听说文笙到了,立刻说了声“快请”,亲自迎出来。

    文笙风尘仆仆下马,快步跟着纪南棠进了帐篷,急道:“将军,奉京咱们还有多少人手?”

    纪南棠摇了摇头。

    “有是有,你若需要,一会儿我叫景杰把名册整理给你,只是出了这样的变故,很难说这些人是否还可靠。”

    文笙闻言心中一沉,她原以为纪家军在奉京经营多时,总有留待紧急时才动用的棋子。

    纪南棠道:“你忘了白云坞的那种毒药?”

    他还有一层未说出口的忧虑,像付兰诚和谭家的侍卫,他并没有多少了解,可他与朱子良二人同朝为将,各自掌兵一方,对朱子良的脾气秉性不说了如指掌,也所知甚详,若说连朱子良都能被控制,只能说那毒药对人性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对这种匪夷所思的东西,怎么往坏处想都不为过。

    若是连杜元朴都被敌人控制,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文笙心中有数,点了点头,说道:“将军,你也不要太过担忧,我这就去奉京,只要杜先生还活着,我必尽全力将他带回来。”

    纪南棠怔了一怔,带兵这么多年,他很少有这么犹豫不定的时候,一方面,眼下去奉京风险太大,文笙又是这么招眼,另一方面,两眼一抹黑也不是事,局面总要想办法打开。

    他沉吟良久,终道:“千万小心,我们和国公爷商量一下,看他有没有能帮得上忙的亲故。”(未完待续。)

    ps:  我又按时更新了。哈哈。

第四百八十一章 人莫若故(二合一)

    八月奉京,风声鹤唳。

    自从铭王府的小王爷、小郡主逃出王府,京城四门便已经布下了重兵,严加盘查出入人等。

    那时候着急出城的人们悄悄花点银子打点,守城官兵盘查起来还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自铭王次子离京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杨昊御勃然大怒,负责的军官杀的杀关的关,接替他们的官员不敢再大意。

    加上最近纪家军的杜元朴及手下人事发,引起好一阵骚乱,四门都换上了眼明心细的精干兵卒,不光出城查得紧,进城的行人车马也有许多双眼睛盯着,生怕混进奸细刺客之类,在京里闹事。

    临近中午,奉京城里有一行七八个人来到了西门附近。

    这些人靠路边墙根儿停下来,离着城门还有二三十丈远,并不靠前,往城门口眺望,似有所待。

    巡城的兵士看到他们穿着打扮,猜是哪位权贵的管家下人在此等人,过去一问,果然,为首的是二驸马蒋华函府上的管家,说是二附马的姑妈,嫁到肃州方家的方蒋氏回京,估计着一会儿就要到了。

    驸马担心姑妈的车驾受阻,命他们来迎接一下。

    说起来二驸马的这位亲姑姑很是苦命,嫁去西北的穷乡僻壤不说,婆家也是虚有其表,只剩个世家望族的名声,夫婿身体不怎么好,还不到四十岁便一命呜呼,给她留下了一子一女。

    儿子已经成了亲,闺女大了。留在西北高不成低不就不好找婆家,方蒋氏便借探望兄长的名义,打算将宝贝女儿带到奉京来说亲。

    驸马派了管家来接。说白了是怕姑妈车驾寒酸,城门口盘查的士兵以貌取人,刁难冒犯。

    眼下京里有不少权贵遭了殃,杨昊御明知驸马们以前都和李承运过从甚密,他敢动亲叔叔铭王,却对着同父异母的姐夫们很客气。

    没办法,三位公主都是谭皇后亲生。杨昊御此时还没那底气同谭家撕破脸。

    二驸马也很识趣,不管皇位上坐着的是岳父大人还是便宜侄子,从来不参与朝政。只管关了门哄老婆开心。

    蒋驸马是何等的身份地位,他的姑姑,守城官兵不敢不给面子。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方蒋氏的车驾方才姗姗来迟。共有五辆马车。一位管家带了两个家丁跟在车旁,其他十来个人则是雇的镖师、车夫之类。

    负责盘查的官兵先将管家叫过去问了问话。

    管家将随行人等介绍了一下,又道最前面车里坐着老夫人,后面两辆是小姐和丫鬟,最后两辆车里装着行李和一些土特产。

    几个官兵还未等挨着车挑帘子看上一眼,驸马府的下人便迎了上来,检查匆匆结束,官兵们让开放行。

    驸马府的人接到方蒋氏。没有往驸马府送,将一行人送去了蒋华函的父亲家。

    蒋华函的父亲没官没爵。同大儿子住一起,住的地方有点儿偏,但胜在宅院很大,也很静幽。

    等方蒋氏一行人全都在蒋家内宅安顿下来,天也快黑了,老太太屏退其他人,把跟在闺女身旁做丫鬟打扮的文笙请出来,神色凝重道:“顾乐师,老身受程国公所托带你进奉京,总算幸不辱命。一会儿等天黑,你换了衣裳带了你的人从侧门离开。”

    文笙裣衽一礼,恭敬道:“多谢老夫人仗义援手。您的帮助国公爷不会忘,文笙也会记得。”

    方蒋氏要的就是这话,微微松了口气,眼中露出和善的笑意:“蒋家能力有限,只能帮你到这里。来日你若办完了事,想要出城,可以再来找我。”

    文笙道过了谢,想着天黑出门反到惹人注意,同方蒋氏解释了两句,便要告辞。

    方蒋氏犹豫了一下,叮嘱道:“顾乐师,老身不是不放心你,只是你带那几位随从看起来都是江湖中人,还望你能约束他们,万一有什么闪失,不要牵连我蒋家。”

    文笙满口答应:“老夫人请放宽心,国公爷早有交待,与我同来的几位曾被东夷人捉住,关在暗无天日之处,饱受摧残,都没有对敌人屈膝,我等来奉京是为救人,宁可一死,也不会出卖朋友。”

    跟着文笙扮作镖师混进城的是厉俊驰和他几个朋友。

    厉俊驰之前曾被钟天政关在山洞里,几乎打成废人,文笙这么说也没错。

    方蒋氏登时动容,拉了文笙的手,叮嘱道:“千万小心。”

    文笙辞别方蒋氏,换了身粗布衣裳,梳了个妇人的发髻,假装上街买东西,带着厉俊驰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