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247章

重笙-第247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吃过了饺子,丫鬟们上来收拾碗筷,江老夫人笑眯眯地对文笙道:“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吃得太少了。这可不行,明天你们两个早早过来,陪我老婆子吃早饭。”

    吴氏在旁欲言又止,江审言今天在宫里守岁,按往常年的规矩,大年初一这天早上,他们一家人是围坐了吃饺子,当补这顿年夜饭,看来今年婆婆是连招呼也不打,就将儿子剔除在外了。

    江老夫人没理会儿媳妇,等王十三和文笙应了,便要将其他的人都打发走,连吴氏和柴寿家的也不留:“行了,你们都该忙什么忙什么去,没事忙就在外边屋呆着,我要和两个孩子说说话,都走,我能有什么事,有事我可以自己来,实在不成还有顾丫头呢。”

    吴氏和柴寿家的犹犹豫豫往外边去,只有狄秋衡还不死心,想在旁边赖着不走。

    结果还没等他把江审言临走时交待的话搬出来,便被江老夫人劈头盖脸一痛臭骂,附赠了一个盛着热茶的杯子,只好狼狈地退了出去。

    没有旁人,江老夫人叫文笙到床上来陪她坐着,王十三搬张凳子坐在一旁。

    “刚才你舅母在这里,有些话我不好细问,省得又传到你舅舅耳朵里。这会儿我叫他们都出去了,快和外婆说说,你们两个到底怎么回事,跑来南崇,可是遇上什么为难的事了?”

    为难的事自然有,还不止一件。

    难得老太太主动问起,文笙想着反正江审言要查自己也容易得很,而看江老夫人这样子,对她们到是真心实意的,不管能不能帮上忙,都没必要瞒她。

    所以她和王十三便你一言我一语将他们在大梁如何帮着纪家军打东夷人,王十三如何卧底诈降救出李承运,结果撤离的时候遇上东夷的鬼公子,文笙和他对决,结果两败俱伤,差点儿丢了性命,这前后经过原原本本讲给了江老夫人听。

    江老夫人瞠目结舌,半天没有言语,她没想到眼前这位顾姑娘看着文弱,竟是大梁那边出名的大乐师。

    至于来到南崇之后的事情,江审言都已经知道了,更加无需隐瞒。

    王十三就将自己先是在陈家做门客,又因为找不到燕白,正好打听到那吴丰不是个东西,干脆行刺了他,跟着就被弄来府中的事也说了。

    江老夫人虽然足不出户,可也听说了府尹吴丰遇刺的事,直吓得变了脸色,好一通心惊肉跳。

    “你这孩子,可不能再这么胡来了。你放心,燕白和你舅舅交情非比寻常,经常在咱们家躲清闲,他给顾丫头治了没有?治了?那就好,你舅舅虽然不是人,在这方面多少还有点儿用处。”

    她问明白文笙医治的情形,就差拍着胸脯给二人打保票了。

    王十三很满意。

    看来外婆是他这边儿的,就不知道她能拿捏江审言到什么程度,若能救出云鹭,连同钟天政那个大麻烦都一块解决,那就好了。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将文笙彻底治好了再说。

    王十三其实挺好奇,想知道当初爹娘是怎么回事,江老夫人看起来不会骗他,可大过年的,一旦问起,老太太必定又要伤心。

    王十三犹豫再三,终于没有问出口。

    等以后再说吧。

    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花样繁多,文笙坐在老太太身边,只吃了一小碗,就吃出来枣、花生和豆腐。

    至于王十三这等大肚汉,更是时不时就“哎呀”一声,跟着将咬了一半的饺子拿给众人看。

    柴寿家的在旁不停说着吉利话,江老夫人笑嘻嘻的,身上洋溢着一股喜气。

    至于儿子和媳妇那里她早就叫人传了话,儿子昨晚在宫里熬夜辛苦,今天就晚点起,两口子都不用急着过来请安了。

    江审言知道老娘是什么意思,和吴氏卡着这边收拾饭桌的时间,在阖府鞭炮“噼啪”声中过来给老娘拜年。

    江老夫人难得给了他个好脸色。

    “这是你外甥和他未过门的媳妇,想来你早就知道了,只是瞒着我一个。我不管你怎么想的,你妹妹就这么一点骨血,你要是不能保住他俩,别说你妹妹在九泉之下闭不上眼,我老婆子也不活了。”(未完待续。。)

    ps:  很不幸,稿子丢了一次,重写的不太满意,等我顺顺。

第四百零一章 江审言的条件(二合一)

    江审言因江老夫人与他闹了二十年的别扭,斗争经验丰富,早习惯了老娘这一哭二闹三上吊。

    “过完年再说吧,死呀活的不吉利,您看谁家大年初一说这些?”他淡淡回答,想将这事拖过去。

    江老夫人眼望儿子,眉毛渐渐竖了起来:“少来这套。大年初一怎么了,你都忍心腊月里带着兵去抓你妹妹妹夫,还忌讳什么过年不过年?你是不是掂量着我老婆子年纪大了,还得靠你养活,就拿你这个逆子没办法?”

    说话间她手捂着胸口,两眼一翻往后便倒:“哎哟,气得我这心口疼!”

    柴寿家的刚好在她身旁伺候,眼疾手快将她抱住。

    虽然这一幕在江审言眼前已经上演过无数次了,一点都不新鲜,但因老太太装得太像,纵使明知是假的,江审言也不敢大意,脸色微变,便欲上前察看。

    但有一人比他更快,王十三“嗖”就冲上去了,大叫一声“外婆”,一把将老太太扶住。

    江审言:“……”

    江老夫人借着王十三遮掩,将眼睛悄悄睁开条缝,冲他使了个眼色,怕王十三担心,还在他手背上轻拧了一把,示意自己没事。

    江审言冷眼旁观,心里明镜一样,瞪了这祖孙二人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拂袖而去。

    江老夫人还捂着心口哼哼呢,柴寿家的在旁边提醒:“老夫人,大人走了!”

    老太太睁开眼睛大怒。将手边上能摸着的东西全都砸了,杯盘狼藉,干果滚得满地是。

    她两手发抖。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这次是真气着了。

    王十三没有发现,还当老太太犹自装得活像,大过年的,有人护着他叫江审言吃瘪,他看得挺开心,冲文笙示意一地的碎片。小声道:“岁岁平安,嘿嘿,岁岁平安。”

    老太太闭着眼睛。好一阵才缓过这口气来,温言安慰王十三:“别担心,有外婆呢,他不答应。外婆就不吃饭了。看那个混账东西怕不怕!”

    文笙在旁边由头看到尾。连吴氏的尴尬都看在眼中。

    王十三呵呵而笑幸灾乐祸,她却觉着有些不妥。

    她虽然对江审言不甚了解,但只听他所说,当日他怎么对付的陆氏兄弟,便可知这是个城府极深的狠角色。

    若不能叫他心甘情愿帮忙,只仗着江老夫人疼外孙心切,使手段强迫,只怕非但不会有半点用处。还会适得其反。

    徒然叫老太太跟着伤身体。

    她一个外人,说话不好像王十三那么随意。委婉劝道:“老夫人,不逊好不容易才找到亲人,还指望着您一直身体康健,能照拂着他,您千万不要因为我们动真气,有损身体。江大人也没说就不管了,等过完年他闲下来,大家再慢慢商量。”

    吴氏总算可以开口接腔了:“是啊,娘。顾姑娘说话在理,您消消气。”

    江老夫人痛哭失声:“这逆子若是孝顺听话,就不会背着我去做那些事,等我死了以后,有何面目去见他爹?孩子我没有教好,六亲不认的,白读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王十三在旁边也不知道是安慰人还是搓火:“没事没事,外婆你快别哭了,不是还有我么?”

    这大年初一的早上,就在吵吵闹闹哭哭啼啼中过去了。

    直到快晌午了,江老夫人才收拾起了情绪,重新洗了脸,想起还没有给两个孩子见面礼。

    江家早就败落了,重新起来还是江审言做了高官之后,老太太平时也不大出门,虽然衣食无忧,手里一没有传家宝,二没置办下什么值钱的珠宝首饰,索性掏空积蓄,给两人封了个大大的红包。

    “快拿着,缺什么自己去买,就当外婆把这二十年的压岁钱一起补给你们了。”

    王十三欢欢喜喜接过来:“是银票么,太好了。”

    江老夫人被他的财迷相闹得啼笑皆非:“这傻孩子。咱可说好了,你和顾丫头就在府里住着,缺银子花就跟外婆要,可不许出去偷啊抢啊不走正道。”

    王十三觉着老太太实在是杞人忧天:“放心吧,他叫狄秋衡尾巴一样跟着我呢。”

    再说了,他和文笙住在府里,还会缺银子?

    江老夫人不知道他心下转着什么念头,想起他跑去行刺吴府尹还心有余悸:“跟着好,省得你年轻胡闹,无法无天。”

    吴氏见了婆婆的大手笔,虽然对丈夫这外甥颇有疑虑,却也不好闷声不响,只得也掏了一份见面礼,并给文笙配了一套首饰。

    王十三毫不犹豫地笑纳了。

    等吃过午饭,江老夫人明显倦了,还强打精神硬撑着要和王十三说话。

    众人一齐劝她中午歇个晌。

    等江老夫人睡下,王十三和文笙自她那里出来,半路上几张银票就交到了文笙手上。

    “嘿嘿,收着收着。瞧见没有,我外婆对咱们是真好。”

    文笙点一点头。

    江老夫人明显是将对女儿的追忆和愧疚都转移到了十三身上。

    这样的爱,普通人尚且觉着深重,何况十三这么个从来没有感受到亲情的人。

    她不想将话题变得沉重,学了江老夫人的口气,维妙维肖道:“缺银子花就跟外婆要,可不许出去偷啊抢啊不走正道。”

    王十三腆着脸笑:“不是管我叫大侄子的么,什么时候又长了一辈?”

    文笙本是与他开玩笑,没想到听这口气,他仿佛还挺留恋“大侄子”这个称呼。

    文笙脸露古怪,瞥了王十三一眼。心道:“这是怎样的一种贱脾气?”

    大过年的,上午在江老夫人那里,狄秋衡难得没有硬跟着。这时候不知由哪里钻了出来,王十三还想和文笙说两句笑话呢,被他打断,顿时虎了脸。

    狄秋衡权当没看见,道:“大人叫你们过去。”

    王十三顿时露出戒备之色:“什么事?”

    狄秋衡翻了个白眼,越过他去,直接同文笙道:“大人说。不用等过完年了,他现在有时间。”

    咦,传得还挺快。

    文笙顿时明白对方这话是从她那句“等过完年闲下来。大家再慢慢商量”来的。

    不知江审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想叫十三再在后宅这么搅风搅雨?

    她与王十三对视一眼,道:“好,我们去。”

    江审言依旧在书房见他们。

    桌案上堆满了陈年的卷宗。

    文笙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对方做足了准备。这些卷宗必定是与陆氏兄弟有关。

    果不其然。江审言叫二人落座,没说旁的,先叫他们看卷宗。

    “这些都是我当年命人抄录下来,准备着一旦你外婆或者旁人质疑,好拿出来做个对证。谁知你外婆根本不看,你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心里头其实很清楚。”

    江审言虽是在对王十三说话,对他却没报什么期望。

    叫二人来。他更想看看文笙的反应。

    其实来南崇这么多日子,文笙听不少人提起过。不看卷宗,也猜得到十三的生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身怀《明日真经》,能止小儿夜啼,岂会是一般的贼寇?

    这些卷宗也只是让原来的印象更加清楚分明。

    众多苦主的状子,手下党羽的供词,查获大批走私物资的清单,沿江各县地方官请求朝廷增援的文书,以及军方几次剿匪惨败的报告……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陆氏兄弟最嚣张的时候,南崇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指责他们,朝中官员写奏章甚至不敢提陆鸿大这个名字。

    他二人曾于一个月间连杀六名文武大臣,这些官员虽处在重重保护之下,仍被他们当众杀害,有《明日真经》,这兄弟二人刀枪不入,取人首级如同探囊取物。

    文笙沉默着将卷宗看完,王十三在旁边也翻了一些。

    江审言道:“陆氏兄弟不死,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效仿他们,依仗武力目无法度,视人命如草芥,令南崇百姓惶恐不安,永无宁日,所以当时罗将军说陆氏兄弟是南崇的一大害,我十分赞同。”

    文笙点了点头,没有作声。

    王十三“啪”的一声将手里的卷宗丢回去,大过年的被逼着看这些,他心里可不耐烦了,道:“我又不是来替父报仇的,你和我翻这些干什么,还是怕我和他一样,想着斩草除根?”

    江审言瞪着他,瞳孔一缩,一副“叫你说中了”的模样。

    王十三愕然望了文笙一眼,心说:“奶奶的,这么狠,这真是我舅舅吗,肯定是我外婆捡回来的白眼狼。”

    江审言没理会对面两个年轻人眉来眼去,淡淡地道:“我听秋衡说,你小时候被送去了江北王光济那里,在他家善堂里长大。王光济这几年又是造反,又是招安,你想必在其中也做了不少事。”

    王十三早知道狄秋衡是江审言的耳报神,听到这消息绝对不会不同江审言说,到没觉着意外,只听江审言又道:“我已经派了人过江去调查你,只是消息传回来没有那么快,最迟过了三五天,我肯定会知道,所以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不如趁早同我说实话。”

    王十三梗着脖子:“我带我媳妇来看病的,别耍花样了,要治就赶紧给她治好,治好了她,我们立刻就走。”

    他想说“呸,再不上你的门”,想想刚认的外婆,却又不舍得。

    外婆对自己那么好。

    只好忍了。

    江审言紧紧地盯着他,似在判断王十三这话是真是假,停了停,他方冷冷开口:“别当我不知道林将军府上发生的事。”

    文笙心中一动。

    江审言这个人心思很深,若是不想参合,他多半连提都不会提,那么他叫自己和十三过来,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