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176章

重笙-第176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十几人齐齐应是,护在她的周围,手上虽然没有拿兵器,只看行动间的步伐,显然一个个的全都训练有素。

    文笙暗哼了一声,按照之前的计划去爬云峰。

    乡邑村钟天政已经经营了好几年,并且连段正卿这样的手下都招了来,这个地方必定有它不同寻常之处。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文笙排除了那秘密在海里的可能。那剩下的,就只有眼前这座险峻难行的云峰。

    考虑到最近钟天政隔几天会消失半日,还数到云峰来最有可能。

    山呈南北走向。西侧是缓坡,东侧是峭壁。缓坡那边时常有老百姓砍柴打猎,并且她刚来时由钟天政陪着也差不多逛遍,所以今晚文笙打算好好查探一下东侧她从未到过的两处山谷。

    每回她走到那附近,钟天政或是说,谷里背阴潮湿,蛇虫鼠蚁多。对身体不好,或是不动声色打个岔,引着她走去别的地方。文笙推测,山谷里很可能别有洞天。

    两个多月的猜测,今晚是时候揭开一切了。

    会是钟天政真正的家吗,他在山谷中建一处洞府。里面存放着他这么多年的积蓄、收藏。以及他不愿示人的秘密?

    文笙走得不慢,她没有直奔山谷,而是选择了旁边一条上山的崎岖小路。

    越往上走,月光越亮,众人脚下的沙土都呈银白之色。树木在寒风中瑟瑟作响,黑影清晰到失真,这么明亮的夜晚十分少见,仿佛一眼能望穿十余丈开外。

    这些人里头。段正卿体力最差,文笙还未如何。他已经两手扶着膝呼呼疾喘。

    小孟同情道:“段老,我背着您。”

    段正卿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此时文笙在数丈开外的坡上站定,道:“累了?那就歇一歇吧。”

    段正卿松了口气,拉着小孟的手,连滚带爬上了坡,顾不得地上肮脏,一屁股坐下去,叹道:“老了,不服老不行,两年前我爬这山还没这么吃力。”

    文笙笑了一笑,看中了不远处的一块大石,走过去坐下来,将太平横放在膝上。

    段正卿向她望去。

    从下方看,老大的月亮就挂在文笙身后,她整个人就像是盘膝坐在月亮里,这一幕将段正卿震住,令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文笙淡淡地道:“日升月落,星移斗转,连树木都有枯荣,何况是人?”

    文笙若是肯老老实实地不耍花样,段正卿是很愿意陪她坐在这里看星星看月亮,顺便聊聊人生的。

    他自诩满腹经纶,学冠古今,可钟天政只要他献计献策,很少听他说这些,至于其他人,都是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更加不可能叫他有展示的机会。

    好容易遇上文笙,学识有了用武之地,他很想就此聊上一二,无奈喘得厉害,只好先休息,等喘匀了气再说。

    歇着好啊,拖延时间,等钟天政回来再说,《希声谱》再厉害,不也一样防不住钟天政?

    段正卿正思潮起伏间,突听着文笙道:“这样的夜晚,可惜季节不对,看不到月下美人盛放。诸位见过韦陀花开么?那花只在深夜时分绽放,盛开之时有碗口大小,月光下洁白如雪。”

    周围十余条壮汉俱被她的形容所吸引,一时没人说话。

    段正卿笑道:“月下美人么,那个要看花海才壮观,美则美矣,只可惜花时太短,不过一个时辰也就凋谢了。”

    文笙道:“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南中看过韦陀花海,给我寄来一篇琴谱,诸位要听听么?”

    说罢不等旁人说话,抬手拂动了琴弦。

    段正卿心念一动,张口欲待打断,转念又想若是她此刻旧病复发也不错,省得大半夜了,还这么能折腾。

    反正没人逼她,是她自己要弹的,钟天政回来,也怪不着众人,大伙总不能按着她的手不让弹吧。

    琴声入耳,即便是杂念纷纭的段正卿,也不得不承认,文笙确实很会弹琴。

    有的人,就像是与琴相携而生。

    这一曲,左手的吟、猱颇多,曲调听上去是少见的婉转动人,想顾文笙接近三个月未弹琴,但此时弹来,丝毫不见生疏,这不是天赋又是什么?

    他却不知,虽然在之前的两个多月,文笙将这琴谱在脑海间掰开揉碎,不知琢磨了千百回,今夜,却是她第一次以琴将它弹出来。

    那样的热烈而缠绵,温柔而决绝,多少时日的准备,只为那短暂的美至极致。

    愿吾生也能有这样绚丽的时刻,好像天际的流星,拼尽所有,只为刹那间盛放。

    极盛之时,也是沉寂的开始。

    琴声由疾转缓,由激烈渐至平静,这一曲《希声谱》不难,文笙早有所感,领悟了它,为它取名《探花》。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等到夜深花睡去之时,山坡上只闻琴声袅袅和此起彼伏的鼾声,除了文笙还醒着,包括段正卿在内,其他的人已经东倒西歪,睡了一地。

    文笙左手一记进复,右手一记长锁结束了这一曲,抱着太平站了起来,歪头看了看脚下不远处的段正卿。

    琴声伤不了人?阿政,当你对一件事自觉非常有把握的时候,往往就会出差错。

    文笙在要不要去搜身上面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算了,正事要紧。她第一次弹这曲《探花》,尚不知道能叫这些人在寒风中睡多久,睡得多深,就不要横生枝节了。

    想到此,文笙不再多停留,转身直奔山谷而去。

    静夜里,山野又空旷,文笙担心自己一行打草惊蛇,选择落脚的地方离目的地颇远。

    但她心中有事,行动可谓非常迅速,飞奔下山之际心里的弦绷得紧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好了一有不对,马上弹起《行船》的准备。

    灯光!

    在某一个角度,下面的树荫遮得不够严,竟叫文笙发现了一缕光亮。

    有灯必然有人,会是钟天政么?

    文笙心中一跳,慢了下来。

    要不要去看?已经到了这里,自然是要的。

    文笙悄悄摸近,灯光似乎是从山壁上一个洞穴里透出来,这时候,她唯一能依仗的是,即使是钟天政也对《探花》毫无防备。

    那就行险一试吧。

    文笙凑近那洞穴,估计着距离差不多,弹响了太平。

    琴声只一响,洞穴里便传来了动静,两道黑影“嗖”的蹿出来,寻找这突然响起的琴声来自何处。

    黑暗中,文笙用了个小技巧,那两人原地打了个转,没有发现文笙的方位,一人守在原处,一人往周围查看。

    文笙右手打圆,过来查看那人仿佛受到了某种指引,转了半个圈儿,身体软软仆倒。

    另一个多半意识到不对,想跟过来,但他此时脑袋里已经有些混沌,打了个哈欠,没能挪动步,倚着一旁的树睡了过去。

    文笙收琴站起,自藏身之处出来。

    看来钟天政并不在这里,否则这半天他早现身了。

    这两人都睡着,山洞里就算还有人,也不可能还清楚着。

    文笙上前,慢慢步入了山洞。

    山洞石壁上灯光摇曳,照得里头青蒙蒙的,山腹挖空了一大块,只看里头的布置,文笙便知道自己猜错了,这不是洞府,而是一处地牢。(未完待续。。)

    ps:  谢谢小土的桃花扇、平安符,破费了,你跑去订了心渔的前两本,领了大神之光,心渔也发现了,抱个。

    谢谢小乔和胖胖鱼帮我翻找前文,不然心渔这会儿还在想二十年的事,辛苦了,么么哒~

第三百一十三章 无情(二合一)

    这山洞若是完全靠人力开凿,无疑是个极大的手笔。

    里面十分开阔,像一个小型的监狱,左右两排牢房,一直深入到洞底,尽头处燃着灯,文笙粗略一估,大大小小的牢房得有二三十间。

    通风不好,隐隐自最里头飘上来一股形容不出来的恶臭。

    文笙皱了皱眉,她刚弹了两次《探花》,突然进入这么一个地方,呼吸不畅,不禁有些头疼泛恶心。

    大约正因为这样,看守都呆在进洞口不远处,除了刚才出去察看的两个,还有四个人,此时或趴或卧,都已经睡着。

    文笙松了口气,不需她继续动手,那自是再好不过。

    进门第一间屋空着,看起来像是审问犯人的地方,一进去,迎面摆着一桌一椅,椅子后头是高大的书架,占据了整整一面墙。书架和桌子上都放满了书册。

    另一面墙上,则挂满了各种刑具。

    那些黑乎乎的刑具,像是浸透了生人的鲜血,看上去透着狰狞之意,叫人胆寒。

    一旁还有个小套间,摆了床和衣柜,床上被褥齐全。

    文笙目光在屋里逡巡一圈,再看几个看守都在外头,没有一个敢擅进这屋子,就知道这应该是为钟天政偶尔休息所布置的。

    几乎所有的牢房都关着人,有的里头还不止关了一个。

    文笙不知道这都是些什么人,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都已睡着。现在整座牢房里除了此起彼伏的酣声,便是一些疑似在睡梦中发出的**。并没有人向她挣扎呼救。

    文笙没有急着救人,先去点亮了桌案上的灯。

    昏黄的灯光。照亮了灯下一本书册,封皮上浓墨写着三个大字:厉俊驰,名字下面用小楷标着甲二的字样。

    文笙伸手过去,将书册翻开。

    果然,这是一本囚犯的卷宗。

    厉俊驰,彰州昌武人,今年三十五岁。昌武厉家的当家人,打从七八年前开始,因为东夷人屡屡进犯彰州。他就散了家财召集民壮,训练乡兵难民,渐渐的手底下拉起了一支两三千人的队伍,在彰州名气很大。

    今年夏天。他率众在昌武城外伏击了一队五六百人的列登私军。大获全胜。

    庆功宴上厉俊驰被众部下劝酒,喝得酩酊大醉,结果乐极生悲,等他醒了酒已经被钟天政的人掳走,成了阶下囚。

    卷宗后头是几次审讯的情况,厉俊驰拒绝了钟天政的招揽,几名看守对他毫不客气,动辄棍棒加身。他被关这几个月,真应了那句话。不死也脱层皮。不过钟天政留着他性命,摆明了就是想用他,故而厉俊驰罪是遭了不少,却也没有被打死打残。

    文笙一目十行看完,换了一本甲七房的卷宗来看。

    没想到这房里关着的还是个熟人,羽音社的乐师韦宗。

    说起来这韦宗真叫倒霉,当初跟着张寄北到奉京刺杀建昭帝,事情未成,返回江北途中被文笙抓住,想用他们来交换厉建章等人,关了好长时间,后来好不容易等到纪南棠率兵占领兰城,把那些被扣住的乐师救出来,他们几个才恢复了自由,谁想又被钟天政盯上。

    文笙将桌案上的卷宗一一翻完,心中大致有了数,这牢里关着的人大抵分为四种。

    有像厉俊驰这样的一方大豪,手下聚拢了上千的兵马;有在两军交战中失踪的朝廷官员,还都是些能吏;也有世家子弟,除去这三种人,剩下的则是乐师。

    文笙回头,自书架上堆放的卷宗里抽了一本,封皮上写着付兰信。

    只看这名字,文笙就隐约有所联想,翻开来看,果然是百相门门主付兰诚的胞弟,付春娘的亲叔叔。

    文笙将前面的几页粗略翻过,后头有价值的东西来了,付兰信亲笔供述了付家以及百相门的一些龌龊事,若是真的,足够令付家满门在江湖上声名扫地,更别说还涉及了几件触犯朝廷律法的大案子,卷宗最后,则是付兰信痛骂建昭帝父子的造反声明。

    就像被驯服的凶兽会将柔软的腹部对着主人,付兰信显然已经被钟天政收服,只要钟天政捏着这封足以令付家满门抄斩的声明,不管叫付兰信做什么,他都不敢有半点违逆。

    文笙将付兰信的卷宗丢下,再看满架卷宗堆得像小山一样,不禁叹了口气,这看起来就是钟天政的大半势力了。

    不管怎样,先救人吧。

    文笙自一进门的墙壁上摘下长长一串钥匙,找着甲七房开锁,借着微弱的灯光辨认了一下,里头躺在干草上呼呼大睡的可不正是韦宗。

    文笙拍了拍他,韦宗睡得很熟,竟然未醒,文笙见一旁的破海碗里剩了大半碗冷水,拿过来径直泼到他脸上,蹲在旁边,唤道:“韦乐师,醒醒!”

    韦宗朦胧醒来,哀声道:“别……”话音未落,两眼猛地睁圆,他认出了文笙。

    文笙问他:“能动弹吗?”

    韦宗吃惊地张大了嘴,等文笙问他第二遍,才抹了把脸,连声道:“能,能。”

    文笙把钥匙塞给他:“守卫睡着了,你快着点。去把所有的牢门都打开,里面的人弄醒,我带你们离开这里。”

    韦宗感觉自己就像做梦一样,顾文笙怎么会在这里?

    直将对方的话在脑袋里重复了两遍,才如梦方醒,知道时间紧迫,自草堆上爬起来,踉跄着去隔壁开门。

    文笙交待了他救人,便转身回了那第一个房间,匆匆从架子上又拿了本卷宗。

    这次是个名叫姜长亭地方官,官不大。只是个县令,和付兰信不同,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姜县令熬过了十余次严刑。两腿生生打废,一直没有屈服,最后一页纸上赫然注着“放弃”二字。

    文笙知道,钟天政的“放弃”绝不会是好端端地将人放回去,手段如此血腥粗暴,难怪他那些手下见了他一个个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大气也不敢出。

    文笙借着灯光一本一本翻得飞快。时间紧迫,她还要带着这二三十号人离开云峰,躲避钟天政的追杀。不可能带这么多卷宗上路,只能凭着记忆将它们全都记在脑海里。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牢房外边获救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自发上去将犹自熟睡的几个看守控制住。大家这才有了点真实的感觉。纷纷上前与文笙道谢。

    厉俊驰道:“我等久闻顾姑娘大名,没想到竟会在这等情况之下,得姑娘涉险相救。”

    文笙一心二用,手上未停,道:“厉大侠别客气,我也是凑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