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161章

重笙-第161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亲兵文笙那里也有,不过她是女子,这些人只帮着站岗守个门。

    文笙还是因为此人脸生多看了两眼,没当作一回事,那人行个礼退出去,文笙收回目光,直接进入正题。

    钟天政闻言笑了笑,将文笙眼前的那杯茶端起来递给她:“别急,你是从纪南棠那里赶过来的么,先喝口茶润润嗓子,这是慕容送我的,茶是好茶,可惜泡茶的手艺太糙了,教了多少次都学不会。”

    文笙接过来,没有喝,重新放回到桌上,眼望钟天政等他回答。

    钟天政无奈地摇了摇头:“凤嵩川你管他作甚?我都跟你保证过了,不让他活着回京,好吧,他不会再出现在你面前,这样总行了吧。”

    文笙注视钟天政半晌,还是没能从他脸上发现什么端倪。

    她有些伤感地想,到这般时候了,钟天政还在打他的小算盘,要命的是,他的杀伤力一向了得,自己完全没有办法预测到他想要做什么,最终会伤害谁。

    她的这种情绪带到脸上,钟天政怔了怔,面露关切之色,柔声道:“怎么了?”

    文笙也不绕弯子:“阿政,你在各处都有人手,关于纪将军的流言,你的人有没有推波助澜?”

    钟天政目光一闪,拿起眼前的茶盏来,慢条斯理啜了一口,方才道:“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难道这些日子我没有上阵奋勇杀敌?还是你哪回吩咐的事我没有做好?”

    文笙目露忧色。她此刻确实是忧心忡忡:“我希望这件事当真和你没有半点关系。你是为报家仇也好,意在天下也好,请看在白州百姓和这么多军中同袍份上。不要挑着这种时候,以这种手段,向纪将军下手。”

    帐篷里的气氛太过凝重,钟天政沉默良久,道:“那我到要问问你,你觉着大梁还有救么?数万将士死于疆场,换来建昭帝父子坐稳皇位。你想想,那老皇帝就快不行了,等杨昊俭即位。大梁即使没有外敌,老百姓一样没有活路。”

    他早知文笙记着旧账,对建昭帝父子半点忠心都欠奉,见她没有反驳。放缓了语气。劝道:“纪将军这么高的民望,等仗打完了,朝廷必不会容他,那怀英翔便是前车之鉴。我看纪南棠处事圆滑,并非愚忠之人,与其最后仓促保命,还不如早早反了。”

    文笙承认钟天政这番话说得有道理,但是。“反还是不反,该由纪将军自己来做决定。旁人可以劝他,却绝不能以手段逼迫他就范。”

    钟天政嗤笑了一声:“可惜有的人生而固执,任你怎么劝,他只管九头牛也拉不回。算了,我不和你说了,这事不是我做的,你可以走了。”

    文笙搞不清楚他这意有所指的话到底是在说纪南棠还是自己,自来了白州,她和钟天政单独见面的次数不多,沟通的自然也就少了。

    钟天政显见是生气了,才会下这样的逐客令。

    但文笙此刻心中千头万绪,鬼公子既然使出这等鬼蜮伎俩,肯定还有后手,实在没有心情哄钟天政高兴,道:“好。”遂起身告辞。

    果然不出所料,当天夜里有一支数千人的东夷军队悄无声息地摸近了这边的大营,他们不是要趁着夜色劫营,真要劫营,朝廷军队这边陷阱弩箭预备着,反到不怕,这些东夷人只是远远地冲大梁军营射了一通箭,随即遁走。

    前营副将下令点了火把一探究竟,但见所有的箭簇上都绑着书信。营前掉落得密密麻麻,像雪片一样。

    那副将叫人去捡了几枝箭回来,好奇地打开,所有箭上书信都是一样的内容,副将看罢不禁变色,赶紧给纪南棠送了去。

    东夷人的劝降信。

    信是以东夷主帅的口吻写的,说劝降其实有些不准确,信上极尽吹捧,称他们东夷人最敬重强者,像纪将军这等战神样的人物,虽然杀了他们很多人,使得东夷国力大减,但却是他们唯一钦佩的大梁人。所以他们想同纪将军化敌为友,协助纪将军拿下大梁的江山,若是纪将军有意,可差人同他们商量议和的事。

    那副将不由地冷汗涔涔,东夷人这是不置将军于死地不肯罢休啊。

    纪南棠看了信丢在案上,叫包括米景阳在内的所有将领传阅。

    文笙闻讯赶来,看了信之后,当即提议:“将军,请让我把华飞舟、安敏学等几位乐师也叫过来,共商对策。”

    纪南棠点头应允。

    到是米景阳因之多看了文笙两眼,文笙一提这几人,米景阳就明白了她的用意,细思之下顿时有些刮目相看。

    军中各方势力掺杂,这事动静这么大,压是压不下去了,不出数日,必为流言再添一把火,而这几位乐师出身高门,地位超脱,叫来好歹可以为纪南棠作个见证。

    华飞舟等人睡眼惺忪赶过来,看信之后无不皱眉。

    他们跟着纪南棠的大军舍生忘死打仗,战场上形势正一片大好,敌方主帅却想用这等不入流的手段抹杀他们的功劳,着实可恨。

    米景阳道:“将军,你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纪南棠稍一沉吟:“叫人去将营前打扫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待我给他们写一封回信。”

    众人听说纪南棠要给鬼公子写回信,都难抑好奇,生怕将军不将回信给大伙看。但其实他们多虑了,纪南棠叫亲兵研墨,当众挥毫,回信很简单:说东夷人敬重强者他到是相信,东夷人从来是越挨打越敬重,看看如今他们同列登帝国的关系就知道了。议和可以,到我大梁刑司大牢里去谈。

    纪南棠回信这几句话叫大家都觉着颇为解气。

    副将孟振国主动请缨:“将军,这信交给我吧,我今晚带一队兄弟杀去,顺便劫个营。”

    纪南棠却未答应:“劫营到不必了,都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咱们和东夷人战场上见。”

    为将者,逞口舌之利到底落了下乘,没有比在战场上给对方以迎头痛击更好的回应了。

    众将明白纪南棠的意思,憋着股劲儿回帐休息,只等第二天给东夷人点厉害瞧瞧。

    但鬼公子就好像知悉了纪南棠的想法,大梁的军队一压上东夷人就开始后撤,这是做戏做全套,看上去就像是有意避让似的。

    大军一气推进了五十余里,纪南棠眼见地形复杂,加上阵线越拉越长,担心为敌人所乘,下令停下来,收拢军队,集结整顿。

    那封回信也已送了出去,想来很快会落到鬼公子手中。

    虽然鬼公子的离间计正中要害,并似初见成效,但纪南棠到不怎么担心皇帝会将他叫回去,眼下白州战事正在紧要关头,朝廷面临着无将可派的窘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此时麾下大多数兵卒都是鲁大通带到白州来的,并不是他的嫡系。

    他自到白州来,一直未去与童永年会合,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纪南棠觉着,就算建昭帝忌他,也会等仗打完了再说。到时候,外患已除,他回到京里交了兵权,大不了换个位置做官,一辈子不上战场也就是了。

    但只过了半月,便有一个大消息自京里传出来,引发了轩然大波,使得朝野震动。

    退守飞云江的王光济接受朝廷招安,率众归降。

    大约是因为东南沿海的战事,建昭帝对此次招安十分宽容,条件优厚,连自己父子遇刺的事都不计较了,封王光济为长顺侯,在英台大街赐下府邸,叫他携家小到京城居住。

    王光济的一众手下各有安置。

    建昭帝甚至在宫宴上因为二皇子的推荐,特意叫王二、王三出列,问明身世,为他们赐了名字,改姓杨,这是要重用的架势。

    王光济降了,朝廷也就不必再留那么多兵在江北。

    建昭帝跟着下旨,着二皇子杨昊俭监军白州,所率除了他在江北带回京的人马,还有王光济的一些手下。(未完待续。。)

    ps:  先发,再改错。

    不到12点写不完怎么破?

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风宴(二合一)

    八月下旬,杨昊俭抵达白州。

    随他一同到来的还有自江北抽调的五万精兵,部分将领和跟着王光济接受招安的一些降将。

    纪南棠所率的大军这段时间在战场上依旧接连取胜,夺回了被东夷人占领的白州重镇化宁。

    化宁城人口锐减了一半,剩下的民众这一年多来战战兢兢,忍辱偷生,好不容易盼得朝廷大军光复城池,不要说粮食紧缺,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被东夷人抢走,县衙和城中十余家大户还被大火烧得焦黑。

    纪南棠忙着布防、赈灾、安抚百姓,将迎接监军的差事交给了副帅米景阳。

    米景阳好不容易找了个幸免于战火的园子,收拾出来,为杨昊俭接风洗尘。

    战事紧张,化宁什么都缺,米景阳已经竭尽所能地置办,很多地方也不得不将就。

    同杨昊俭的前锋官接上头之后,对方言道汉王殿下此来有顺便犒赏三军之意,带了很多吃的喝的用的,米景阳这才松了口气。

    杨昊俭的车驾离着化宁越来越近,纪南棠率众将出城迎接。文笙不得不同去。

    双方距离渐近,相互间清晰可见。

    杨昊俭的前军停下,向两旁分开。重重护卫之下,中间一顶黄罗伞盖越来越近,蟠龙旗上绣有汉王、杨等字样,正随风飞舞,猎猎作响。

    车驾帘子已经卷起来,文笙眼神很好。离远就见杨昊俭端坐车中,两年不见,他看上去没有太大的变化。唇很薄,大约这两年在军中耳濡目染的关系,眉宇间多了一层煞气。

    杨昊俭举手,车驾停下,两下会合到一起,纪南棠带着众人上前见礼,杨昊俭很是客气。含笑打量了一番纪南棠,道:“南棠,我们有很久没见了。”

    纪南棠没有附和。只是恭声施礼:“汉王殿下。”

    杨昊俭目光在他脸上盯了片刻,方才转向了米景阳。

    他来之前显然做过准备,对军中将领都十分熟悉,谈笑风生。到是没有什么距离感。

    听纪南棠说。在化宁城里已经准备了接风宴,杨昊俭笑着摆了摆手:“我知道你们在两军阵前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特意带了些吃的用的来犒赏大家。”

    他叫来自己的押运官:“赶紧把东西运进城,帮着纪将军的手下好好准备晚宴。”

    那人领命退下,米景阳派了队人过去帮忙。

    杨昊俭同纪南棠等人简单见过面,前呼后拥进城,文笙有意落到后面,巴不得对方不注意自己。她可不觉得杨昊俭过了这两年会忘掉当初的过节,一个人本性不会变。只是变得更深沉、更喜怒不形于色了而已。

    因为看透了杨昊俭是个行事无所顾忌,睚眦必报的小人,文笙已经做好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准备。

    这时候文笙突觉着有道火辣辣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

    她扭头望去,就见杨昊俭的队伍中,有位白袍小将正盯着她看,不但看,还挤眉弄眼的。小将白盔白甲,大太阳一照,反着光雪亮雪亮的,只是看此人五官眼熟之极,不是杨兰逸却是哪个?

    文笙忍不住无声地乐了,这小子怎么这身打扮,多热啊,说书唱戏听多了吧?

    杨兰逸见文笙笑了,登时露出得意洋洋之色,离远在马上抬起一只手臂,比划了几个高大威猛的动作。

    文笙收敛了笑容,冲他微微颔首。

    两年不见,没想到再看到这小少爷,彼此间会觉着这般亲切。

    文笙目光在杨兰逸周围转了转,还真是发现了好几个熟人。

    杨兰逸前面马上坐了个大胖子,竟是羽音社的“潮汐鼓”高祁。

    后边隔了几匹马,一个大胡子自人群间隙露出半张脸来,别以为藏起来她就认不出了,王十三!

    大军乱哄哄地进城,钟天政陪在文笙身边,瞧见她突然脸露笑容,循着她目光望去,自然也发现了杨兰逸,不禁皱了下眉。

    前头纪南棠、米景阳陪着杨昊俭进了园子,毕恭毕敬请他居中坐了,若是寻常监军大可不必如此,但谁让人家同时又是汉王,看建昭帝的态度,很可能这就是下一任皇帝了。

    杨昊俭坐好了,纪南棠、米景阳分左右相陪,诸将领相互间客气一番,方始按品阶落座。

    像文笙,无品无阶,但按乐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她与纪南棠的交情,直接坐到纪南棠下首都说得过去,只是之前米景阳的亲兵队长来问,文笙已经明确说了,要和玄音阁的乐师们同坐。

    亲兵队长尊重她的意见,文笙于是坐在了大厅里最后一排。

    虽然坐得远,杨昊俭却还是注意到了她。

    开宴后不久,杨昊俭说过场面话,盛赞了纪南棠,与众将同饮三杯,放下杯子,边上就有一个幕僚模样的人凑到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杨昊俭挑了下眉,循他示意向着文笙望来。

    两人目光一触,杨昊俭一脸兴味:“呦,这不是顾姑娘么?怎么坐得那么远?”

    满屋子上百号人齐刷刷望向文笙,文笙只得起身见礼:“参见汉王殿下。”

    杨昊俭露出猫戏老鼠的笑意:“当初本是一场误会,顾姑娘莫不是还在怨恨本王?”

    众将面面相觑,尽皆露出惊讶之色。他们不知道二皇子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顾乐师得罪过他?

    文笙淡淡地道:“得圣上做主,事已解决,汉王殿下过虑了。”

    这话说得毫无诚惶诚恐之意,坐在杨昊俭身旁的纪南棠暗自担忧,建昭帝病重。杨昊俭两次监军,正炙手可热,他要对付谁。甚至无需亲自动手,只要露出个态度来,自有无数趋炎附势之徒代为效劳。

    纪南棠主动举杯打岔:“汉王殿下到白州来,对将士们实是莫大的激励,有殿下督战,必能叫敌寇感受到我大梁国威,早早将他们赶回海里去。”

    杨昊俭似笑非笑望了纪南棠一眼。拿起酒杯来沾了下唇,道:“纪将军的奏章父皇都拿给本王看了,几次大胜仗。顾姑娘和玄音阁的乐师们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是叫人惊奇叹服。”

    他不依不饶把话题又拉回到了文笙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