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142章

重笙-第142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昊俭目光一沉,脸上却没有露出不悦来,仿佛不甚在意地笑了笑:“好,我知道了。回京之后,你若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只管去找我舅舅同安侯,我会写信向他交待清楚。”

    纪南棠道过谢,只带了十几个亲兵快马赶回奉京。

    回京之后,御前申辩、找真凭实据来驳斥对方,非但是纪南棠,整个将军府的人都忙得焦头烂额。

    好在凤嵩川失踪之后,符良吉迅速清除了异己,带兵将领中没有出现质疑的声音。加上当时清点押送俘虏、打扫战场等等善后地方上也多有参与,可以为纪家军作证。

    唯一可惜的是王光济派人进京刺王杀驾的时候,还顺便袭击了刑司大牢。将关押的东夷俘虏尽数屠戮干净,否则的话,只要将人提出来一审,就可以令张丞哑口无言,还纪南棠清白。

    这时候,那个久到已经被众人遗忘了的疑惑又浮现于纪南棠、杜元朴等人的脑海:王光济为什么要分出一队人马来去刑司大牢杀人放火,难道他那时候就预见到了今天之事?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而且就算纪南棠锒铛入狱,抄家问斩,王光济此时的处境也不会有太大改善吧?

    外敌当前。建昭帝也怕这时候冤杀大将,自毁长城,故而极为慎重。

    这场御前官司一打起来,短时间内不会有结果。那边厢敌人都杀到家里来了。不能置之不理,比处理纪南棠这件事更紧急的是调集大军剿灭敌人。

    建昭帝和群臣商议,先就近集结三五万兵马,遏制住敌人这股烧杀抢掠之势,再从拱卫奉京的各处兵马卫调个几万人,应该就差不多了。

    麻烦的是带兵的将领。

    纪南棠是肯定不能派了,建昭帝看看其他人,都跟符良吉一个鼻孔出气。派谁去好呢?

    掂量来掂量去,还真是叫他想到了个合适的。延国公鲁大通。

    这位老国爷家学渊源,当年带兵打仗也是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爵位高资格老,压得住手下,对自己又忠心,叫他去绝对没有问题。

    建昭帝将鲁大通叫来问了问,便匆匆下旨,命他即刻带兵赶往白彰等地抗击来犯敌人,安抚百姓。

    纪南棠被参,文笙早早就得到了消息,只是御前打官司这等事离她太远了,她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鲁大通这一挂帅出征,到给她提了个醒。

    文笙和云鹭一起去了趟程国公府,同李承运密谈一番,而后又去将军府向纪南棠要人手。

    “将军,我看这事关键就在东夷哪来这么多人马,若能查清楚敌人来处,将军也就不辩自明了。我已和云大哥商量好了,他会随着大军跑一趟白州,伺机抓几个东夷人问问,你这里有没有身手好一点,又不常露脸的生面孔,给我几个。”

    文笙能想到的,纪南棠身经百战,早便想到,往彰白二州派出的亲信已经在半路上了。

    只是他这么一说文笙便笑了:“要叫圣上相信,还是以延国公的名义来做这件事比较好。”

    她已经说通了李承运,只等纪南棠给她几个人手,再加上云鹭,稍后由李承运将众人转手送给鲁大通。

    到时候李承运只需说不放心岳父上战场,将自己用惯的几个高手借过去保护,鲁大通肯定欣然接受。就算有人认出云鹭也不怕,谁不知道文笙、云鹭同李承运关系密切,正应了借人一说。

    纪南棠沉吟了一下,道:“战场上刀枪无眼,代我向云大侠说声多谢,叫他千万不要大意。”这才吩咐杜元朴去点人。

    大军出征之后就是漫长地等待。

    隔上几日,呆在鲁大通身边的纪家军会通过特殊渠道送回最新的消息。

    鲁大通的运气实在是不好,大军到达白州之后,处处透着不顺利。

    敌人一路劫掠,他率几万兵马连扑了几个空。

    这也到罢了,敌人过后,地方官要么被杀,要么逃走,按建昭帝的旨意,鲁大通还有安抚百姓之责,他只好耐着性子等手下副将以他的名义任命暂代的官员,出安民告示,然后探明敌人在哪,追上去重复这一套。

    在白州境内辗转好多天了,连东夷人的影子都没看见,大军的士气不免受影响,越来越浮躁涣散。

    纪南棠的几个手下也都觉着此次的对手大异从前,既凶狠又狡猾。

    而鲁大通其实已经有二十几年没上过战场了,也不适应这种作战的方式。

    大家商量过之后,都有些忧心忡忡,为将者的一个命令,常常会决定几万人的生死,而鲁大通所率的这支队伍,明显已经被敌人盯上了,他却浑然不觉,前景着实是不妙啊。

    云鹭因为“青冥刀”名声不错,又是李承运的人,鲁大通到没有排斥他,将他放在身边。

    云鹭找机会提醒了鲁大通几句,这位老国公当时有些警醒,想先驻扎下来整顿队伍,前方却传来了消息,离他们不足百里的随安县被攻占,敌人抢劫了粮仓,并将带不走的粮食一把火烧光。

    大军所在的位置,几乎都能感觉到那呛人的烟尘。(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承运的新差事

    等鲁大通带人赶到随安县,只见浓烟滚滚,烈焰腾腾,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

    鲁大通当即分出一万兵马随后追去,一直追到临县未见敌踪,领兵的副将意识到这股敌军人数应该不是很多,白州地处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岖,草木茂密,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敌人随便往哪个山沟里一躲,就可能避过己方的侦查。

    稍作犹豫之后,副将领兵返回。

    三日之后,鲁大通接到报告,数百里外的宁贤庄出现敌踪。

    他心生警惕,命副将再度带一万人马前往,这一万人出发不久,距离大军驻地颇近的行顺县粮仓被烧抢,鲁大通立时判断此乃是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遂带着大队人马疾扑行顺。

    可实际上,行顺的敌人只是早先混进城的数百海盗,他们出其不意抢了粮仓之后,在城里杀人放火虚张声势,赶往宁贤庄那一万人马却在中途遇伏,遭遇了敌人的主力,损失惨重。

    副将陈廉战死,只逃回了两千余人。

    他们向鲁大通禀报,对方大约在两万人左右,身材高大,骁勇善战,武器多是长刀,劈人斩马锋锐无比。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白州全境多处粮仓接连遇袭被毁,鲁大通疲于奔命四处围堵,只在沧通县遇上了敌人一回。

    对方人不多,只有千余名,前队依仗有利地势据守,悍不畏死。后队从容退走。

    只一个照面,纪南棠的几个手下就判断出来,和他们交手的根本就不是东夷人。

    他们跟着鲁大通折腾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抓几个俘虏问口供,云鹭和这几个纪家军冲在交战的最前面,还真叫他们抓了两个活的回来。

    鲁大通终于见识了先前败兵们所说的长刀,战后清点,损失了足足上千人,也就是说,他在这么大的优势之下。竟然没能占到对方半点儿便宜。

    纪南棠的手下当着鲁大通的面审问俘虏,因为语言不通,还特意自州府调了译官过来。

    两个俘虏态度都十分狂妄。对自己的出身来处丝毫不加掩饰,故而很快真相就大白:他们来自东夷诸岛东南方的列登帝国。

    虎头滩一役,晏山损失了十万人马,消息传回。人心浮动。他这个大首领几乎坐不稳位置,晏山无奈,只好转向邻居卑躬屈膝地求援,以成为列登帝国属国,年年纳贡岁岁称臣为代价,换得列登帝国出兵,帮他震慑住宵小,迅速清除了异己。

    可由此晏山在东夷的名声也变得臭不可闻。

    人心总是贪婪的。和列登帝国的约定在晏山看来是屈辱的权宜之计,只要缓过这口气来。早晚会翻脸,可列登帝国的权贵们却觉着这点好处还远远不够。

    面对勒索,晏山不敢再向东夷诸部伸手要钱,便使出移祸江东之计,在列登人面前大谈一水之隔的大梁有多么富庶,简直是白银满谷,黄金遍地,要不是为此,他也不会屡次派兵去抢。

    列登帝国的当权者真叫他说动了心,狂妄地认为大梁虽然地盘大,臣民多,却民风软弱,只会耍耍计谋,就像是一群绵羊一样,只要自己派几万精兵坐船过去,就可以随便宰割。

    晏山想利用他们报仇,顺便跟在后头捡便宜,列登帝国的人却不想叫东夷坐享渔利。

    他们强令晏山出租借费、军费向列登帝国借兵五万,以东夷的名义来打大梁。

    自己出钱雇人去抢邻居,抢到的却半个子也不归自己,这笔交易列登帝国显然拿东夷当了冤大头,不过晏山转念一想,他也可以派人跟在后面抢嘛,就算抢来的钱都给列登帝国,那也比叫这帮疯子在自己家里折腾强。

    所以大梁此次的敌人是列登帝国的五万精兵,晏山东拼西凑凑起来的三万人马,再加上闻风而来的万余名海盗,三股人马合起来将近十万,鲁大通现在面对着是先头部队,来打前站的,因为船只不够,还有六七万人正在海上飘着呢。

    鲁大通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

    只是这两三万敌人就这么难对付了,敢情大头还在后面呢。

    他当即把这个情况一五一十写入奏章,准备派快马进京向建昭帝请求援军。

    奏章还未等送出去,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令鲁大通如坠冰窟,负责给大部队押送粮草的后军被埋伏,损失惨重,加上附近的粮仓都被毁得差不多,这一下他的十万大军要饿肚子了。

    对手渡海而来,也缺粮食,但他们能抢,鲁大通的军队在自己家打仗,抢谁去?

    不但不能抢,还有安抚百姓之责,鲁大通没办法,只得先召集白州的地方官,打算看看从哪里能调出粮来,先把这个难关过去。

    前线的告急奏章很快送到建昭帝面前,建昭帝也意识到鲁大通所报很可能是事实,这段时间冤枉了纪南棠。

    鲁大通跟朝廷要援兵,可建昭帝却不敢再从奉京附近抽调兵马,否则一旦有个什么事,谁来保护他?

    故而他下旨调江北的平叛大军立刻前往白州,叫杨昊俭和朱子良以先前江北大营的十万人马看住林世南、王光济,确保江北不出乱子。

    兵有了,还缺将。

    二路元帅的人选也叫建昭帝头疼,本来既然知道纪南棠无辜,派他去不就行了,可建昭帝一来不想叫群臣觉着大梁除了纪南棠无人可用,再者,鲁大通资历在那里,这两个人凑到一起谁听谁的?

    思来想去,他决定干脆叫符良吉亲自出马,省得那老头儿整天在京里指手画脚。

    你不是纪南棠的老师么,纪南棠那么会打仗,你好意思说不行?

    建昭帝心中定下人选,叫了符良吉来问。

    符良吉登时有些傻眼,没想到建昭帝放着纪南棠不用,要把这烫手的山芋交给自己,脑袋里飞转,想找个什么理由推脱。

    他沉默了一瞬,露出为难之色:“圣上,延国公德高望重,在军中的威望比老臣高多了……”

    建昭帝哈哈一笑:“放心,我给你找个帮手。叫承运去帮你怎么样,有什么事,你叫他去和延国公说。”

    眼看圣意已决,符良吉只得苦着脸应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章 招安

    这时候距离长公主故去还不到一年,李承运正在家中闭门守孝呢。

    不过建昭帝发了话,他不能不去。

    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李承运接连送走了丽姬和长公主,叫这个大梁昔日有名的纨绔倍感孤独且人生无常,觉着能到白州前线去散散心也不错。

    建昭帝很快下旨,令司马符良吉为二路元帅,程国公李承运任监军,统帅十万精兵赶赴白州,和鲁大通的军队相互协作,尽早诛灭来犯的外敌,不令大梁寸土有失。

    文笙是真没想到,建昭帝会叫最会打仗的纪南棠闲赋在家,却把李承运打发去白州。

    论吃喝玩乐,李承运那是行家,可上战场?文笙只是一想,心就悬了起来。

    李承运到是一点不担心,同文笙道:“我听说监军一直呆在中军帐里,和主帅在一起,安全得很,再说杨昊俭那小子都能当得好好的,我总不会不如他。”

    说得也是,符良吉总不会将皇帝的外甥、鲁大通的女婿置于危险当中。

    文笙稍稍安心,想说若是有机会,国公爷你还是向圣上进言叫纪将军领兵吧,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老皇帝若是想要冷着纪南棠,不是谁劝两句就能回心转意的,李承运过多地掺和,不见得是好事。但愿司马符大人能够旗开得胜,不枉纪南棠叫了这么多年的“恩师”。

    大军出发之前,纪南棠一直呆在恩师府上。显然也是不放心符良吉此行。

    白州的那些手下这些日子断断续续传回敌军的消息,纪南棠隐隐觉着符良吉此去怕是有一场硬仗要打。

    军情紧急,符良吉和李承运接旨后稍作准备便带队出发。

    十万援兵一到白州。登时解了鲁大通的燃眉之急。

    鲁大通和符良吉一商量,分兵几路,呈包围之势逐渐收拢,挤压敌人的活动范围,想将对方关进笼子里一举歼灭。

    几十万大军在外打仗,国库日渐空虚,再加上建昭帝身体越来越糟。虽然又是一年正月到来,奉京城的年味却很淡,宫中大大小小的宴会要么从简。要么取消,权贵们也都有些提不起劲来庆祝。

    文笙赶在年前去国公府送了年礼,顺便探望了一下李承运的夫人鲁氏。

    鲁氏如今老父丈夫都在白州,偏她又需为婆母守孝。不好到处走动。整个人瘦了一圈儿。

    一见面她就问文笙白州的战况,文笙捡着好听的安慰了她一番,见她渐渐松开眉头,情绪有所好转,这才告辞。

    三十晚上文笙是在马场陪着两位师父过的。

    她曾经想过邀请钟天政一起吃个年夜饭,顺便聊聊白州的战事,但却没在玄音阁找着他,还是听谭令蕙说。钟天政这段时间很忙,常常来去匆匆。一消失就是两三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